▲ 總統府「國造潛艦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日前在海洋大學進行「海權與潛艦」主題演講。(圖/網友呂典哲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
筆者並不反對潛艦國造,反而支持潛艦自製,只不過基於潛艦專業,平心分析而論,目前發展的政策與方向,未來可能成為「耗費財力、緩不濟急、效益不足」的兵力罷了!
一陣大內宣狂吹
現行潛艦只能幫美日守住第一島鏈缺口
王志鵬
1989年海軍軍官學校正期78年班畢業,歷練潛艦十餘年,擁有水下航行5,525小時經驗,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海軍總部計畫官、國防部戰略規劃司計畫督導官。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潛艦戰略與戰術、台灣國防政策、中國海權發展、西太平洋區域安全等。相關著作、研究與評析約五百餘篇,刊登於國、內外各期刊、報章媒體(網路)和雜誌。
著有《台灣水下艦隊之路》、《不分藍綠,為台灣永續生存而奮鬥!》、《政軍潛望鏡時事評論文集(Ⅰ)》、《解析台灣發展潛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1960-2020年)》、《潛艦基本戰術戰法和科技新知Ι》等專書。
對於首艘潛艦國造的進度,國防部與海軍向來以「機密」為由三緘其口,此作法就軍事層面與技術、裝備獲得困難之窘境,自是有些道理;然直接對外公開首艘國人自製潛艦的下水時間,竟然是位軍火掮客在2022年9月27日《台北論壇》的場合,斬釘截鐵地公開反覆強調三次「2023年9月一定下水」!真不知道其情報或資訊從何而來,若為來自政府或軍方內部執行單位,這可能還存在「無端洩漏軍事機密」的疑慮?然依據2022年11月4日媒體的轉述:「立法院初審2023年國防預算公開答詢時,海軍參謀長蔣正國明確指出,依照合約期程,IDS原型艦2024年5月下水,台船有意提早下水期程。」2023年1月3日媒體再次報導轉述:「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證實,目前IDS原型艦6個船段壓力殼都已完成,陸續將各項裝備與系統放置進各船段壓力殼後,現場已開始進行船段對接的電銲工作,9月完成IDS原型艦建造後,可望進入下水關鍵節點」。檢視可知似乎台船與軍方對於下水時間的執行和認知上,存在相當的差異性。而2023年2月13日媒體的再次報導:「軍方官員指出,原型艦下水時間不排除提前至9月前,製造原型艦的海昌廠為全密閉廠區,所謂9月下水是指在廠區內舉行的儀式,代表全艦6個船段的裝備都裝好,並完成全艦壓力封殼,封殼後,外人只能看到艦體外觀,無法窺知內部裝備。」而2023年3月24日媒體再次報導:「原型艦封殼作業順利,可望提前2024年2月前下水進行出海測試」。就此可知,資訊之反覆和混亂,亦未見軍方有無正式的澄清說明。海軍編列新台幣493億6170萬元,於2019至2025年的持續預算,建造原型潛艦,預計2023年9月下水,全案在2025年執行完畢,較原先規畫提前1年。
▲ 海軍參謀長蔣正國明確指出,依照合約期程,IDS原型艦2024年5月下水。(圖/記者李毓康攝)
政府以「政治下水」目標混淆 軍方未公開說明「潛艦下水」的真實定義
就潛艦專業而言,潛艦建造的方式與過程和水面作戰艦迴異,是以對於「下水」的定義也就截然不同,就在政府不斷藉由媒體宣傳9月下水的訊息以「政治下水」的目標混淆,然國防部與海軍卻未公開明確說明或詮釋「潛艦下水」的真實定義,堪稱有失軍事專業的立場和尊嚴;不過,2023年5月4日媒體的獨家報導指出,前參謀總長、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在國立海洋大學演講時明確指出,也間接詮釋了「潛艦下水」的定義,黃曙光表示:「首艘原型艦的進度,預劃2023年9月將會下水,這是工作進度到了一個節點;下水後會先在港內進行靜態測試、動態測試(HAT)等。到了2024年3、4月,原型艦就有機會出海測試(SAT)。」至於能否真的順利在9月真正下水,就只能靜觀其變拭目以待。
立委宣稱有信心今年9月下水 潛艦國造的春天即將到來?
然而在2023年4月27日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安排機密行程,考察台船公司興建國造潛艦原型艦的全艦「封殼」階段,在無任何媒體受邀參與報導之後;旋即有立委受訪表示,目前建造皆按照期程進行,對於原型艦能夠提早到今年9月份下水充滿信心;而在潛艦國造相關主事者的推動下,也曾於3月安排國防安全研究院成員、國內造船學者赴台船聽取簡報,之後即有國防安全研究院成員和學者投書分享「見聞」,或媒體輾轉報導,進行極為樂觀式的宣傳。如:「潛艦國造的春天即將到來」、「潛艦國造撥雲見日」、「首艘自製潛艦好威,搭配18枚MK-48重型魚雷,還可潛航100小時」等等。
▲ 立委王定宇受訪時表示,目前建造皆按照期程進行,對於原型艦能夠提早到今年9月份下水充滿信心。(圖/記者宋良義攝)
五項指標綜合性評估潛艦 優劣成敗在未開打前即可判斷
不論任何軍事議題,就研究分析論述都應該思考「正反、上下、優缺」的方面和層次,而不是遵照上級的主流和使命,一面倒的吹捧;個人數十年來對於潛艦的研究分析模式,即遵照前國防軍政副部長林中斌教所教授的研究歸納心得即:「大量資料」、「三軸一點(分析法) 力、空、時」、「正反上下(分析法)陰陽、黑白、天地、層次、「挑戰主流」和「去使命化」。撇開政治的宣傳口水不談,純就潛艦的軍事專業檢視,在首艘潛艦完成所有階段測試形成戰備之前,這些無端的誇大言論都是無稽之談。個人曾經著書,並於公開的演講,不斷明確闡述:「現代化先進柴電潛艦綜合性能評估的關鍵指標有五,依據優先順序分別是:『潛航寂靜隱蔽的能力』、『被動聲納的偵搜距離』、『水下潛航持續的電力』、『指揮官艇員整體素質』、『武器性能和攻擊距離』;而違反這五個基本潛艦至高的原則和定律,彼此優劣成敗,在未開打前即可以立判」。
▲ 潛航寂靜隱蔽的能力、被動聲納的偵搜距離、水下潛航持續的電力、指揮官艇員整體素質、武器性能和攻擊距離,這五項是現代化先進柴電潛艦綜合性能評估的關鍵指標。(圖/網友呂典哲提供)
現行和未來潛艦在台海無用武之地 價值在幫美日守住第一島鏈缺口
這也就是說在首艘潛艦尚未完成所有戰備測試之前,其性能的真實與否都是個「假設性」和「預估值」,又如何與對方現役的先進潛艦做比較,是以有學者表示「台、中柴電潛艦大比拚!我劍龍級、國造潛艦可抗衡共艦」純屬華麗、炫耀、不實、吹噓、沒有根據、也不專業的無稽之談。就未來台灣潛艦的戰略和戰術運用而言,簡單地說目前的政策規劃,可能作戰效益達不到真實的需求;假若未來(可能是2025或2027年)真的會發生武力攻台的情況,主戰場必然是「台灣海峽」;而依據公開的常識,台灣海峽連接東海與南海,海域範圍北界福建平潭島到台灣最北端富貴角,南界福建東山島到台灣最南端鵝鸞鼻。 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最窄處約130公里,平均水深約l00公尺。這個區域根本不適合現有的劍龍級和未來的8艘新型潛艦執行作戰;對此,2023年5月4日黃曙光在國立海洋大學演講中亦明確指出:「台灣防衛作戰可以被『三面包圍』,但絕對不能被『四面楚歌』,因為一旦中共解放軍航空母艦戰鬥群繞到東部來,就能夠阻止美軍馳援台灣,真正能夠嚇阻中共艦隊繞到台灣東部的,就是能攜帶18枚MK-48魚雷或是潛射飛彈的國造潛艦,因為敵人永遠不知道這些潛艦在哪裡,而對方要好好考慮,到底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就是為何潛艦能夠達到嚇阻敵人的效果。而台灣海峽水深60~70米,不適合潛艦作戰。因此,不論是台灣的潛艦,還是中共、美國等國的潛艦,都會在台灣東北部、東部與東南部海域活動。而台灣北面因為與日本西南諸島相當接近,因此在防衛作戰時,可以借重印太戰略第一島鏈聯合防衛作戰計劃,由日本自衛隊防守狹窄的宮古海峽,基本上中共艦隊就很難從北面穿越,來到東部進行對美國所謂『拒止/反介入作戰』。台灣南端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Bashi Channel)與巴林坦海峽(Balintang Channel),就是中共航空母艦等艦隊會想穿越往菲律賓海的重要航道。因此台灣必須要有足夠的潛艦跟水面兵力,來固守巴士海峽與巴林坦海峽這個通道,防止中共繞到台灣東南部或東部讓台灣『四面楚歌』」。這也是說台灣現行和未來的潛艦,在台灣海峽將無用武之地,其作戰效益可能遠不如台灣本島陸基的機動型反艦飛彈;潛艦存在的價值,反而是幫忙美日守住台灣東北角嶼那國島和東南角巴士海峽第一島鏈上的缺口。
▲ 台灣現行和未來的潛艦,在台灣海峽將無用武之地,其存在的價值,反而是幫忙美日守住台灣東北角嶼那國島和東南角巴士海峽第一島鏈上的缺口。圖為美國海軍核動力攻擊潛艦「春田號」。(圖/Facebook/U.S. Navy Korea)
MK-48確實為很棒的魚雷 但無法達到作戰效益
此外,就吹噓美國軍售最先進的MK-48 MOD6 A重型魚雷和改良型潛射魚叉飛彈的作戰性能與效益,MK-48確實是很棒的魚雷,但是攻擊的最大距離,在時速40節的狀態下可達50公里(約28海浬),這樣的攻擊距離根本進不了台灣海峽襲擊來犯的大批兩棲登陸艦;此外,即使是以射程可達120公里的潛射魚叉飛彈,於台灣海峽南北端邊緣進行遠距攻擊,同樣無法達到作戰效益,反而很可能在發射第一枚魚叉飛彈的同時,恐遭敵方的空中、水面反潛兵力和水下跟蹤的潛艦所發現,快速進行反擊。
▲ MK-48確實是很棒的魚雷,但是攻擊的最大距離,根本進不了台灣海峽襲擊來犯的大批兩棲登陸艦。(圖/翻攝自軍事縱橫)
紙上作業不過是爭取預算大餅 唯有落實才能知曉潛艦整體性能
還有其它很多戰術裝備的性能,都有待建造完成之後的持續驗證,如新型潛艦的各式被動聲納的偵測效能與精準度?潛艦自我產生的噪音值?若真的裝設了自動誘標系統,如何實際驗證其能夠有效欺騙或誘導來襲的魚雷攻擊?等等,這些都屬相當機密的戰術驗證,唯有落實才能夠知曉潛艦的整體性能和等級,在此之前,無所本或錦憑紙上規劃或是電腦的推算,就誇耀新型潛艦性能無敵都是不切實際,說穿了不過可能是急著獲取後續艦的預算大餅罷了!筆者並不反對潛艦國造,反而支持潛艦自製,只不過基於潛艦專業,平心中肯分析而論,目前發展的政策與方向,未來可能成為「耗費財力、緩不濟急、效益不足」的兵力罷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