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若想發動一場中小型的海空突襲,並非難事。(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紀永添專欄:
中國對台灣發動突襲的可能性正在升高
紀永添 ※軍事研究者
控制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近日突然對以色列發動突襲,不只以大量的火箭彈突破以色列的防空網,隸屬於哈瑪斯的武裝部隊卡桑烈士旅(Al-Qassam Brigades),更派出大批成員,用各種手段滲透進入以色列南部城鎮,肆意攻擊無辜平民外,還擄走大量人質。擁有強大情報機構的以色列在事前,竟然沒有察覺到哈瑪斯正在籌劃這場大規模行動,導致遭到突襲時完全措手不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就初步來看,哈瑪斯能成功欺敵,在於之前就不斷利用小規模襲擾來進行準備,先不斷以火箭彈攻擊以色列,小規模的滲透也不時出現,當累積足夠經驗後,再配合認知作戰,營造和平假像,使以色列麻痺並產生誤判。這整個場景與目前的台海情勢高度雷同,台灣絕不能排除中國也會採取一樣的手段發動突襲。
中國以傘兵發動突襲的能力大增
中國長年準備武力犯台,此事眾所皆知,可能的手段包括長時間封鎖台灣、奪取外島、大規模兩棲登陸或發動斬首突襲等。在過去,封鎖台灣、奪取外島或大規模兩棲登陸的可能性較高,而發動斬首突襲的機率較低,但現在的情勢已經有所轉變。封鎖台灣需要一至二個月才能慢慢看到成效,畢竟台灣也擁有自己的戰備庫存,無法外銷雖然會嚴重影響經濟,但近年來隨著台灣在半導體業的重要性逐年增加,此舉只會讓國際有充裕的時間介入台海危機。奪取台灣的外島是風險最低的方案,卻難以讓台灣政府屈服,反而讓國軍有時間進行作戰準備,展開後備動員,爭取外援。中國有可能受到極為嚴厲的經濟制裁,在美中關係已陷入低谷之際,並非上策。而要進行大規模的兩棲登陸,需要長時間的準備與集結,很容易被外界發現,讓渡海風險大增。
過去中國不容易發動突襲的原因,在於傘降與機降的運輸載具不足,然而這個問題在這幾年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以傘降為例,這需要大型運輸機,以前解放軍只擁有少量的俄製Il-76運輸機,無法搭載大量傘兵進行空降。但隨著中國自行研製的運-20運輸機大量服役,中國以傘兵發動突襲的能力大增。至於使用直升機進行機降,則需要大量的運輸直升機,同時最好擁有兩棲突擊艦,以就近支援直升機部隊,彌補直升機航程較短的缺點。而中國近年來已有三艘的075型兩棲突擊艦下水,同時自行仿製的直-20運輸直升機,正開始大量服役。中國曾經多次在東南沿海一帶,舉行大規模的直升機機降演習,已證明解放軍的確有能力以直升機進行渡海作戰。再加上也能快速跨越海峽的氣墊登陸艦,中國若想發動一場中小型的海空突襲,並非難事。
隨著中國自行研製的運-20運輸機(如圖)大量服役,中國以傘兵發動突襲的能力大增。(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中國未來很有可能利用一直不斷擴大規模的聯合戰備警巡,做為突襲台灣的掩護手段,畢竟近來襲擾台灣的中國軍機,最高紀錄已經高達百架以上。中國的航空母艦也在演習時,率領大型艦隊,穿越第一島鏈,抵達台灣的東部海域,形成了包圍之勢。在中國沿岸的地面部隊,更利用年度操演之際進行集結,台灣國防部日前罕見多次點名解放軍的地對地彈道飛彈、防空飛彈與遠程火箭砲部隊(遠火部隊),說明中國的年度演習已經越來越貼近實戰,接下來很有可能會擴大集結範圍,讓參與演習的部隊,能隨時轉為突襲台灣的第一波攻勢。中國利用不斷逼近的戰機襲擾,壓縮國軍的反應時間,痲痺台灣社會,同時在福建提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提案興建金廈大橋,聲稱以最大誠意爭取和平統一,這在某種程度上與哈瑪斯的戰術並無二致。
將演習轉為突襲台灣的第一波攻勢
中國會在進行大型演習時,先等航空母艦在台灣東部海域就位,精銳的地面部隊也集結完畢後,利用戰機每日襲擾台灣的機會,一聲令下轉為攻台作戰。由於大批戰機早已飛越台海中線,就在台灣領海毗鄰區外圍,或在台灣東部空域,因此闖入台灣領空發射第一波空對地飛彈,進行斬首作戰時,國軍幾乎沒有多少反應時間。同時遠程火箭砲、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會破壞台灣的預警雷達,壓制各個空軍基地與防空飛彈系統,在解放軍戰機的集中掩護下,建立一條臨時的安全空中走廊,通往北台灣的政經中樞。大批的運-20運輸機與各式直升機會利用這條空中走廊,快速進入北台灣上空,在松山機場、桃園機場、台北港、基隆港與台北市外圍進行空降與機降,由傘兵與特種部隊,奪取機場、港口與進入台北市的橋梁,達成突襲的初步目標。
漢光演習在淡水河口進行反登陸演習。(攝影:張哲偉)
此時台灣的指揮中樞因為遭到斬首而陷入混亂,通訊與交通系統又遭到潛伏在台灣內部的武裝份子破壞,難以展開後備動員。已踏上台灣土地的解放軍,會在這段黃金時間內,利用已佔領的機場,盡量運輸更多的重型裝備進入台灣,如主力戰車與自走砲,以協助鞏固戰果,並進一步破壞國軍的通訊節點。由於發動突襲以後,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再掩人耳目,所以中國也會同時展開第二階段的大規模動員,以準備進行海運與兩棲登陸。而更重要的是在發動突襲時,同時登場的認知作戰,中國會利用各種管道,散布解放軍已大舉登陸台灣,不斷播送解放軍士兵出現在台北街頭,占領機場與港口的畫面,甚至炮製台灣政府高層已經死亡或被逮捕,國軍高層將領集體投降的不實消息,來動搖台灣社會與國軍部隊的抵抗意志,以製造更大的混亂。
認知作戰將是成敗的關鍵
中國採用這種突襲戰術,認知作戰將是成敗的關鍵。因為發動突襲的最大問題是第一時間侵台的兵力薄弱,如果不能迅速瓦解台灣的心防,使台灣政府與國軍部隊放下武器投降,也要盡量營造解放軍已大舉侵台的假象,避免露出兵力不足的弱點,讓國軍部隊集結反攻。而如果在第一個階段,中國沒有辦法快速逼使台灣投降,那第二個方案就是盡量爭取時間,在潛伏的武裝份子配合下,固守機場與港口,撐到大批援軍抵台,那台灣一樣輸掉了這場戰爭。對中國來說,這種突襲方式的成本很低,效益卻很大,若能成功,將可以在美日等國介入之前,快速併吞台灣,甚至在木已成舟之下,讓國際難以對中國展開經濟制裁。但缺點是失敗的風險也非常高,只要有一個環節失誤,台灣部隊沒有陷入混亂,還維持著反擊能力,就很容易全盤皆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QTrVtbTsqE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只是台灣過去的防禦戰略,主要都針對中國發動大規模兩棲登陸或進行全面性的封鎖,並研判解放軍奪取台灣外島的政治效益不高,因此只著重於強化幾個關鍵外島的防務,還認為台灣受到突襲的機率不高,而疏於防範。這在之前或許是對的想法,但這種觀念已慢慢被打破。國軍近年來將精銳部隊收攏到北台灣,包括將原本部署在外島的一個裝甲旅,移防到台灣北部,並讓另一個海軍陸戰隊旅進駐到台北市外圍,也多次宣誓要強化反斬首能力,並進行奪回台北港、松山機場與桃園機場的演習,都是在因應中國可能採取的突襲戰術。不過整體來說,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台灣的政治、軍事指揮中樞與後備動員系統,依然高度集中在一起,因為各種考量,難以分散到他處。如果在第一波攻擊中遭到重創,將嚴重影響台灣持續抵抗的能力。
建立常態性的第二指揮中心
舉個例子,國軍考慮到衡山指揮所在戰時可能被摧毀,因此嘗試在雪山隧道底下新建一個備援指揮所,並在漢光演習進行驗證。但問題在於這個備援指揮所仍位於北台灣,萬一北台灣對外的通訊遭到切斷或干擾,一樣失去備援的功能。國軍應考慮在台灣的其他地區,建立一個常態性的第二指揮中心,以分散風險。同樣的情況,政府機關在戰時能否繼續運作,也是一大挑戰,過去會將省政府另設在南投中興新村,就是考慮到萬一中央政府在戰時受到重創,仍有一個省政府能維持基礎運作,可惜在廢省後,這個功能也跟著消失。一旦政府與國軍的指揮系統都無法發揮功效,各地是否能自行動員,持續抵抗,不無疑問。相較之下,以色列士兵連在休假中,都隨身攜帶槍械,能立即投入戰鬥。可以說台灣落後以色列一段很長的距離,要努力迎頭趕上。
更令人憂心的是平日面對中國無孔不入的認知作戰,台灣政府已左支右絀,在戰時的情況恐怕更不樂觀。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在承平時期完全沒有切斷電視台或控制網路的規劃,之前的全動法修法草案也遭擱置,這一定會成為敵方利用的弱點。面對這樣的困境,政府或許應該考慮藉由全民國防手冊或媒體管道,列出戰時可能出現的各種謠言樣態,提前宣誓國軍不會下達投降命令,任何要求放棄抵抗或終止動員的消息都不可信。並可嘗試建立預先動員制度以制敵機先,由於台灣海峽適合渡海的季節集中在初春、夏末的特定月份,中國也在這兩季舉行大型演習,國軍的教召訓練應鎖定這個時間點,集中進行動員。甚至建立彈性教召制度,不提前指定教召時間,或只通知可能的召集月份,如此就能隨中國的軍演情況,調整教召人數,預先動員防範。
國軍應考慮在台灣的其他地區,建立一個常態性的第二指揮中心,以分散風險。(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當然,面對敵情的威脅,強化各種監偵能力,加強與友邦的情報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從此次以色列情報系統完全失靈的情況來看,這種手段還是有其侷限性,所以建立承受第一擊的能力,絕對是不可偏廢的方向。特別是中國近年來的文攻武嚇,統戰宣傳,已經越來越細膩,戰機與船艦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的方式,也越來越靈活。台灣實在不能排除,中國會蓄意釋出錯誤的訊息,以誤導台灣的判斷。平心而論,中國若以突襲的方式攻擊台灣,並不可怕,因為在各方嚴密監控下,能暗中準備的攻台部隊會非常有限,台灣只要不自亂陣腳,絕對能擊退入侵的敵人。唯一令人擔心的是台灣過於輕敵,或沒有做好的準備,受到攻擊時驚慌失措,民眾又輕信謠言,結果未戰先降。烏克蘭與以色列兩國的冷靜態度,是很值得台灣學習的對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