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孟樺:部隊指揮程序


謝孟樺 臉書

《部隊指揮程序P1》
 
根據美軍部隊指揮程序對照我目前所學的知識,加以結合更新,倘若內容有誤,或者我理解有問題,麻煩提出來討論。
 
部隊指揮程序乃領導者接獲命令後,要執行撰寫「計畫」,的一系列思考模式,能夠有效掌握各個層面、步驟該思考的問題,當然過去學長教我時,也是能夠運用在你的「約會計畫」,全看你要如何針對內容加以分析、處理。
 
部隊指揮程序六步驟(BAMCIS):
B–Begin Planning擬定計畫概要
       指揮者接到上級的任務後,無論是初步命令還是全般作戰命令,就應立即開始計劃期程,從接獲命令當下,時間即為最短缺的資源,沒有任何計劃能夠完美地匹配所賦予的任務,領導者應該努力完成他們的計劃,以便為下屬提供最充裕的準備時間。 
       一般而言是“三分之一,三分之二規則”,即領導者用三分之一的任務準備時間來製定和下達命令並指導演練,同時下屬用三分之二的時間來進行自己任務戰鬥計劃和準備。
        為確保規劃過程中的所有後續步驟都按適當的時間分配,擬定計畫的最有效方法是採用逆向規劃。 
        為此,領導者會設定戰鬥準備的時間表,從離開友軍防線的時間開始。 
通過回推並為任務的所有關鍵準備工作插入時間,可以更好地準備戰鬥所需的每個步驟所需的時間。 
        這也有助於領導者確保初期步驟不會佔用以後進行更複雜的準備(例如排練)所需的時間,領導者應盡快向隊員發出初步命令。
        它至少應該包括分配的任務、部隊的任務組織、任務所需裝備的分配以及戰鬥準備的時間表,這使得領導者能夠採取必要的步驟來完成計劃,即便在命令下達與初步命令的內容有異,這也使得部隊能夠先前準備。 
 
A–Arrange Reconnaissance處置下列事項(安排偵查)
        領導者應針對情況的估計,以確保擬定計畫的剩餘部分,可利用「METT-TC」來完成。
 
    M任務(mission):
           班的任務是基於「連、排」和指揮官決心,此階段你必須確實了解任務,已確保所屬部隊能夠有效發揮所望的戰場效果。
 
     E敵人(enemy ):
            徹底了解敵人對於制定行動方針至關重要。 海軍陸戰隊員應該永遠記住,敵人是一個有思想、有呼吸的人,和他們一樣渴望勝利。 了解敵人及其能力和動機對於消滅他們至關重要。 可以使用「SALUTE」。
            1.  S-單位大小:估計敵人部隊大小。
            2.  A-從事活動:(構工、偵查、行軍路線)這將了解他們的警戒狀態以及他們對我、友軍的行動。
            3.  L-位置:敵人在戰場上的兵力部署,可預判其意圖和戰爭迷霧,以利友軍火力計畫制定。
            4.  U-單位:了解敵人的組成和部隊類型,能夠明確知道敵人的意圖。 
            5.  T-時間:必須考慮到環境不斷變化的狀況。 
            6.  E-武裝:了解敵人的裝備及預判其用途,可為己方的行動方針提供資訊。
 
     T 地形與天氣(Terrain and Weather):
            地理環境也可能成為任務的威脅,相反也可以用來取得對敵人優勢。以下為地形五大要素及天氣、障礙首字母縮寫 OCKOA-W:
            1. O–觀測與射界(Observation and fields of fire)
            2. C–隱蔽與掩蔽(Cover and Concealment )
            3. K–地形要點(Key Terrain)
            4. O–障礙物(Obstacles)
            5. A–接近路線(Avenues of Approach)
            6. W-天氣(Weather)
 
       T部隊及火力支援(Troops and Fire Support):
             1. 部隊:本隊組織運用編組(增援、配屬)
             2. 火力支援:上級、友軍的火力協調使用申請。
 
       T可用時間(Time Available):
              部隊可用時間、空間、所需後勤支援。
 
       C當地民情(Civil Considerations):
              領導者必須了解當地民心所向。
 
《部隊指揮程序六步驟Six Troop Leading StepsP-2》
 
感謝幫忙補充的朋友們。
 
這邊我上次忘記說,在美軍在制定計劃時,會有個「戰術思維過程(Tactical Thought Process),這個我不知道在國內是否有,又或者稱作什麼,不過至少我能夠確定「陸戰隊士官長正規班」沒有這個。
 
——————————————————
 
「戰術思維過程(Tactical Thought Process)
「METT-TC」實施各項評估
⬇️
「EMLCOA」Enemy’s Most Likely Course Of Action:評估敵可能之行動
⬇️
「EXP」Exploitation Plan:發展計畫
依照依照所評估的敵可能行動、薄弱、重心
⬇️
「SOM」Scheme Of Maneuver:機動計畫
按照你的計畫決定機動內容。
⬇️
「FSP」Fire Support Plan:火力支援計劃
火力支援計劃用以輔助你的機動計畫,也需要涵蓋你的下屬機動計畫。
 
——————————————————
⬇️部隊指揮程序P-2開始⬇️
 
M–Make Reconnaissance實施偵查
    在完成任務計劃前實施偵察,可確保計劃不會與環境狀況相差聲甚遠,偵查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  現地偵查:指揮者帶領小分隊現地觀察目標區,指揮者通常會讓下一級指揮者督導集結地區動作,以及指揮者偵察時若是受到攻擊或產生傷患時的應急計劃,以下為指揮者出發時應有的管制手段:GOTWA
        1. G-我要去哪?(where I‘m Going)
        2. O-我會帶誰去?(Others I’m taking)
        3. T-預計使用多長時間(Time of my return)
        4. W-倘若沒有歸返該如何處理?期間的手段為何?(What to do if I don‘t return)
        5. A-如遭敵發現(攻擊)該如何處置?包含你和指揮者(Actions to take if I’m hit or Actions to take if you‘re hit)
    2. 圖上偵查:由於時間、資源(如載具)或風險因素,就針對情報人員、情報官所給予之情報做圖上偵查。
    3. 無人機使用: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使用無人機及其可用觀測系統可以顯著提高指揮者,對其作戰區域的態勢狀況。目標區域的即時回饋,能夠降低現地偵察或圖上偵查因時間推進而所帶來的風險。但是指揮者使用無人機時,必須注意不要透露其偵查之意圖。
 
C–Complete Planning完成計畫
    完成偵察後,班長即可利用資訊完成計畫。即便無法有效解決所有問題;但必須了解從來沒有完美的計劃;當部還在為預備命令中,所律定的任務前準備,班長就已經完成戰鬥命令,接者下達命令只是為了啟用任務戰術。因此,這對於指揮者來說,了解上級任務和指揮官意圖至關重要, 以及指揮者部隊本身之任務。
 
I–Issue Order命令下達
    指揮者必須以最有效和最全面的方式,向隊員傳達計劃目的。能夠使用沙盤或影像,以便隊員在接收任務簡報時,更能夠理解全般狀況,並且必須理解命令的關鍵要素,能夠明確了解上一級指揮官的意圖,讓所有隊員都能夠內化。
 
S-Supervise督導實施
    指揮者應保留三分之二給予部隊準備,督導任務的最後準備工作需要由指揮者實施,檢視單位的各項準備。最後的督導應該是指揮者的戰前檢查。
    在此期間,指揮者不僅要檢查裝備,還要確保隊員對於任務的了解以及每個隊員在任務中所擔任的角色。
 
—————————————————————
 
我相信以上這些觀念、知識上一輩的都有學過,因為我曾經翻閱過7x年的準則,講述的內容幾乎大同小異,不過有許多是更迭後的,我畢竟是有實戰經驗的累積,而我們是取用當年美援時期的準則,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許多內容不合時宜,甚至已經失傳了,早就我們斷層的狀況很嚴重,就連我詢問現今中下士「部隊指揮程序、命令五大要素」,都似乎像鴨子聽雷似的看著我。
 

上文承蒙 謝孟樺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謝孟樺:希望新訓單位 不應該浪費人家的四個月光陰 能夠教會他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