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陸軍應考慮重新組建摩托化步兵旅

新式教召的課程中加入戰術行軍,是要彌補步兵旅與後備旅,都缺乏機動運輸能力的缺陷。(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紀永添專欄:
陸軍應考慮重新組建摩托化步兵旅

2023年11月03日 07:00 上報

紀永添 ※軍事研究者

過去軍中有個笑話,說摩托化步兵旅是可以騎摩托車四處閒逛的步兵,這當然是戲謔之詞。摩步旅(Motorized Infantry brigade)指的是配備運輸車輛,能快速移動到戰區,並下車作戰的步兵旅,與機械化步兵旅最大的不同,是機步旅的運輸載具是有裝甲的,而且會混編主力戰車與步兵戰鬥車。國軍部隊以前曾擁有三個摩步旅,配屬在台灣西部平原的三個作戰區,分別是北部的摩步269旅、中部的摩步200旅與南部的摩步298旅。但在精進案時分別與裝甲步兵旅合併,組成三個機械化步兵旅,並在稍後接收雲豹輪型裝甲車,形成目前國軍各個作戰區的主戰打擊部隊,不過這也讓摩步旅消失在國軍的編制中。隨著義務役的役期回復為一年,要如何妥善運用這些新增兵力,至關重大,或許重新編成摩步旅,是國軍可以嘗試思考的一個方向。

新增步兵旅缺乏機動運輸能力

過去會整併摩步旅,原因除了要配合削減員額,也是想編實機械化部隊,為接下來雲豹輪型裝甲車的服役做準備。特別是機械化步兵是專業度較高的兵種,當時雖然還未實施全募兵制,但軍方已大幅增加機步旅的志願役官兵比例,期望能培養兼具機動力與火力的攻勢部隊。這些努力在近年來已陸續看到成果,機步旅在配備CM-32裝甲指揮車、CM-33裝甲運兵車後,再接收火力更強的CM-34步兵戰鬥車。北部的機步旅與裝甲旅,未來還會獲得最新的M1A2T主力戰車,整體戰力與過去只有M113、CM-21與悍馬車的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不過最大的缺點是進行裁軍與可恃戰力專案後,陸軍主戰部隊的規模縮小,在北部的作戰區只有二個裝甲旅、一個機步旅與二個地區指揮部,中部與南部的兩個作戰區都只剩一個裝甲旅與一個機步旅。

紀永添:陸軍應考慮重新組建摩托化步兵旅
CM34雲豹甲車最快時數達100公里。(陳愷巨攝)

採用全募兵制的優點,是能建立量小質精的專業部隊,缺點就是永遠會被人力不足的問題所困擾,台灣也無法跳脫這樣的困境。不過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給了台灣一個新轉機,在民意支持下,義務役的役期得以延長。國軍規劃將這些新增的兵力,編入新成立的五個步兵旅與現有的七個步兵旅中,在平日負責新兵訓練與教育召集的工作,在戰時則與後備軍人一起組成灘岸守備部隊。這樣的雙軌制是折衷下的產物,一來繼續保有志願役所組成的機械化部隊,二來由義務役與後備軍人編成的步兵旅,則負責地區防衛與遲滯敵軍的任務。但這種做法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這些步兵旅只擁有基礎的武器裝備,如步槍、機槍、手榴彈、迫擊砲與拖曳式火砲,完全無法與機械化部隊相比,更缺乏機動運輸能力,也難怪會被批評只是消化兵源的手段。

紀永添:陸軍應考慮重新組建摩托化步兵旅
CM34雲豹車生產作業。(陳愷巨攝)

由於這些步兵旅與後備旅,都缺乏機動運輸能力,因此國軍堅持在新式教召的課程中加入戰術行軍,以彌補這個缺點。畢竟台灣西部平原多數非常狹窄,東西向的寬度通常都只有數十公里,這種短程行軍訓練,已能滿足讓部隊從駐地推進到灘頭,或轉進到另一個作戰地點的需求,問題並不大。但就如之前國防部長邱國正先生所言,不必特別區分這些部隊為灘岸守備旅或城鎮守備旅,而是到哪裡都要能作戰。國軍應該進一步考慮,在這種折衷制度下,強化步兵旅的戰力,減輕主戰部隊的任務壓力,並增加用兵的靈活度。或許可挑選其中幾個步兵旅,給予較多的人力、武器與訓練,使其戰力能接近過去的摩托化步兵旅。這樣多花費的預算有限,卻能增加各作戰區的打擊能力,還可馳援各處守備部隊,或在主戰部隊發動反擊時,擔任側翼掩護。

新增二至三個摩步旅可填補戰力空隙

要編成摩步旅,最重要的當然是載具問題,不過無裝甲的一般軍用卡車,對台灣來說並非太大的負擔,而且國軍過去一直使用大量的商規卡車,若單純用於人員與裝備的運輸,亦可滿足需求。如想最大程度節省資源,平日可以只配備訓練所需的最低數量商規卡車,在戰時才以後備動員的方式,徵用民用車輛,並把小型皮卡、小貨車都納入徵用範圍,只要能運兵即可。在人力方面,平日擔任新訓與教召任務的步兵旅,勢必不會完全編實,以容納新兵與召員。國軍可採用不同的編實比例,以滿足不同的任務需求。舉例來說,擔任新訓旅的單位,平日若只有四成編實,留下六成的空間來容納新兵與召員,那編成摩步旅的單位,就以七成編實的方式,維持最大戰力,甚至讓摩步旅只負責教召有經驗的後備軍人,使部隊在多數時間維持滿編的狀態。

紀永添:陸軍應考慮重新組建摩托化步兵旅
M113裝甲運兵車進行操演。(張哲偉攝)

此外,國軍的動員制度本來就設計,戰時會將各地的訓練基地、測考中心與軍事院校,在補充動員來的後備軍人後,一起編成後備步兵旅。其中一些單位,原本就已編制資深教官或裝甲車輛,如特戰訓練中心、步兵訓練指揮部、北區與南區聯合測考中心、三軍聯訓基地等,也應考慮在強化武器訓練後,在戰時轉變成戰力更強的摩步旅。國軍可讓義務役士兵分發到這些訓練基地或測考中心,編成連級或營級單位,在平日協助進訓部隊,維持日常運作,保養武器裝備,在戰時共同編成摩步旅,投入作戰。如果未來台灣西部地區的三個作戰區,都能新增二至三個摩步旅,可供調度使用,對於減輕主戰部隊壓力,填補各個後備步兵旅之間的空隙,會很有幫助。甚至東部地區也可以利用相同的方式,編成一至二個摩步旅或摩步營,以強化花東防務。

紀永添:陸軍應考慮重新組建摩托化步兵旅
關渡地區指揮部的機械化步兵營,在淡水河口進行反突擊與封鎖淡水河的操演。(攝影:李昆翰)

在武器與訓練方面,除了原有步兵旅所配備的武器外,可以大幅增加近年來國軍所自行研發的商規軍用無人機與巡飛彈,以彌補後備砲兵部隊老舊拖曳式火砲機動力較差、火力與射程皆不足的問題。另外國軍已決定大量採購國造紅隼反裝甲火箭彈,也應配發給摩步旅,來強化反裝甲能力。同時國軍還外購了大批的新型拖式反裝甲飛彈,還在壽限內的現役舊型拖式飛彈,可以連同載具一起撥交給摩步旅。在訓練上則加強城鎮戰的演練,在各駐地設置簡易城鎮戰訓練設施,並定期輪派由基層指揮幹部組成的排級單位,到擁有雷射模擬器的訓練中心,與進行專精訓練的機步排,進行對抗演習,以汲取城鎮戰的經驗。畢竟在台灣的城鎮環境中,有很多狹小的巷弄,配備裝甲車輛的機械化部隊,並不太適合這樣的作戰環境,還不如小巧靈活的輕步兵。

紀永添:陸軍應考慮重新組建摩托化步兵旅

紀永添:陸軍應考慮重新組建摩托化步兵旅
手持紅隼反裝甲火箭的憲兵反應連。(張哲偉攝)

防守方無法選擇戰場

摩步旅可以快速機動,在敵方的兩棲部隊突破灘岸上的第一道防線時,立刻趕到鄰近濱海城鎮,截擊往內陸推進的敵方部隊,並協助主戰部隊展開反擊。而近來有一些批評的意見認為,國軍積極強化城鎮戰的訓練與準備,將百姓的家園當成戰場,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但這樣的論點其實是本末倒置。因為並不是國軍故意選擇住民地做為戰場,而是台灣西部平原人口稠密,從南到北都是綿延不斷的都市與大小城鎮,敵軍登陸後一定會進入城鎮地區,不為這一點做準備才是不負責的做法。義務役與後備軍人所組成的部隊,作戰目標是要守衛家園,當家園就是這樣的城鎮地型,是別無選擇的結果。防守的一方無法選擇戰場,畢竟不可能要求敵軍一定要從哪裡登陸,一定要從哪裡進攻。台灣唯一可以做的,是利用現有的地形環境,做最完善的準備。

另外也有部份觀點認為,國軍應該將資源集中投注在海、空軍與灘岸上的反登陸作戰,盡量在敵軍渡水未濟之時,擊其中流,才是海島防禦的重點。這種看法並不算有錯,國軍過去「制空、制海、反登陸」的建軍順序,就是遵循這種戰略下的結果。但問題在於長期下來,陸軍成為最不重視的軍種,除了常備部隊的武器老舊,訓練不足,後備部隊更是缺編缺裝。偏偏陸軍所占的員額最多,過去更號稱擁有百萬後備部隊,但其實嚇阻力有限。如果台灣的防衛戰略,地面作戰只侷限在灘岸上的反登陸作戰,不希望讓戰火延燒到內陸城鎮地區,那陸軍其實可以裁掉一半,更不需要後備軍人。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海空軍力遠不及俄羅斯的烏克蘭,憑藉地面部隊的頑強抵抗,讓俄軍截截敗退,其實是一個最好例子,堅實的陸軍擁有極為強大的嚇阻力。

台灣朝野雖然在許多政策上有不同立場,但在建軍避戰的大方向上,卻都採取大致相同的主張。一方面謹言慎行,降低區域緊張情勢,尋求對話管道,另一方面積極發展軍備,以提高解放軍武力犯台的成本,使中國不會輕舉妄動。強化國軍城鎮戰訓練,絕對不是主動挑釁,而是增加嚇阻能力,其理甚明,需要朝野的共同支持。國軍在今年的國防報告書中,強調將以強化城鎮戰能力,來彌補台灣防禦縱深不足的問題,是正確的方向。在這樣的戰略思維下,提升部份步兵旅的機動能力,發展戰力更強,能快速增援,機動轉移作戰的摩托化步兵旅,彌補機械化部隊較不適合在狹小城鎮地形中作戰的缺點,是台灣在有限資源中,可考慮投資的項目。戰爭極其殘酷,沒有人願意主動挑起衝突,只有強化軍備,建立有效嚇阻,才是守護和平的唯一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