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安全對話》
不用對中國擴張影響力過度反應
學者建議以這方式應對
2023年9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慶晚宴向嘉賓敬酒。(美聯社)
面對中國在世界各區域拓展影響力,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江史東8日在台北安全對話活動上表示,建立威懾能力應對灰色地帶行為,以及公開點出侵犯行為,都是反制中國的有效方法。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高級分析師戴維斯直言,澳洲必須加快調整戰略的腳步。
江史東(Christopher B. Johnstone)稱,對於中國的灰色地帶行為,必須投資嚇阻力量,採取一致態度要求其改變行為,並以2012年的釣魚台事件為例,當時數艘中國漁船圍繞釣魚台,日本和美國的反應則把局勢拉回平衡狀態。他也說,菲律賓8、10月公開中國的惡劣行徑,對守住仁愛暗沙有所成果。
江史東認為,應對方式多元化、強化韌性和供應鏈多樣化,都是應對中國擴張影響力的方法。他直言,中國的擴張無可避免,不用也沒必要對此過度反應,因為中國本身也面臨挑戰,像是「一帶一路」計畫開始縮減,且菲律賓、義大利等國退出參與。
2023年10月22日,舷號5203的中國海警船正在靠近南海仁愛礁,並且撞上了菲律賓的補給船。(美聯社)
「中國的野心依然很大,但也有弱點」,江史東認為,台灣可與盟友聯手應對中國擴張影響力,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曾表明,民主要能帶來好處、普惠人民,所以要推動替代一帶一路的方案,即高優質、透明、安全的基礎建設計畫,同時加強和民主國家的合作。
中國野心仍大,但有弱點
戴維斯(Malcolm Davis)稱,澳洲2015年對中國的態度出現改變,而中國擴張勢力的行為於2020年顯而易見,「澳洲正在調整對中國的政策,其有注意到中國快速擴張,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擴張」。他亦稱,中國的目標不單是台灣,併吞台灣只是其中之一,還想要打造命運共同體。
戴維斯強調,澳洲的軍事力量不能只是演習、維和,必須具備投射力量,包括遠程軍力,而投資建造核動力潛艦,主要是提升自身軍事能力,維持區域布局。他坦言,澳洲目前能力仍以短程為主,若要提升至長程,要有東南亞國家的支持,所以與菲律賓加強互動。
2023年11月6日,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面。(美聯社)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9月出訪菲律賓,這是2003年來首次有澳洲總理訪菲,期間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簽署協定,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同意每年舉行國防部長會議。艾班尼斯更稱:「我們對安全有集體責任,包括支持《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這很重要。」
根據菲律賓總統府發布的講稿,艾班尼斯表明:「澳洲支持...... 2016年的南海仲裁結果。那是定案,且具約束力,繼續支持這點相當重要。」戴維斯也說,日本對澳洲的重要程度僅次於美國,直言澳洲必須在2、3年間就取得能力,無法等待10年。
不用傳統地理位置看安全議題
此外,艾班尼斯成為2016年以來,首位到訪中國的澳洲總理,並在6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戴維斯認為,這顯示澳洲對中國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因為澳洲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敦促國際調查COVID-19病毒源頭,引發中國不滿,對澳洲紅酒、大麥祭出關稅制裁報復。
2023年11月8日,國防安全研究院舉辦「2023台北安全對話」,圖為與會人土耳其畢爾肯特大學副教授 卡拉達。(蔡親傑攝)
戴維斯指出,中國改採懷柔策略,艾班尼斯才能訪中,但不認為艾班尼斯會向中國做出妥協。他亦稱,沒人覺得中國會侵略澳洲,不過要注意飛彈射程範圍,而4月與中國簽署安全協定的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離澳洲很近,會促使澳洲戰略格局進行根本性改變。
對於被指澳洲離亞洲不近,不屬於同個範圍的看法,戴維斯回道,已不能用傳統地理位置來看待安全議題,從網路攻擊、海底電纜被切斷等情況來看,澳洲離亞洲並不遠。同場與會的土耳其畢爾肯特大學副教授卡拉達(Haluk Karadag),談論橫跨歐亞大陸的土耳其和中國關係。
卡拉達表示,包括新疆維吾爾人在內,與中國相鄰的中亞國家有廣義的土耳其民族,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是要連接其與歐洲,因此土耳其扮演關鍵角色。他提到,土耳其是上海合作組織(SCO)的對話夥伴,與中國在此架構下進行許多合作,其中土耳其國會2020年通過約12項中國投資計畫。
不過卡拉達直言,儘管土耳其和中國經濟連結愈來愈深,可是土耳其對中國出口發展很有限,甚至約40%的貿易赤字來自中國。他提到,中國不把土耳其視為可信賴夥伴,中國也不是土耳其唯一的可靠夥伴,且因維吾爾人問題,土耳其與中國的往來遇到挑戰,土耳其正努力從中維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