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與再論國際戰

雖然巴以戰爭規模遠不比俄烏戰爭,但血腥程度可能尤有過之,而且巴以戰爭比俄烏戰爭更容易擴散成一場中東大戰,外溢效應會更大。(圖片來自以色列國防軍)

【軍事博評】
張競:
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

2023-12-24 23:01:51香港輕新聞 Lite News Hong Kon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世上戰亂不止,人間動盪不安,許多發生在特定地域之武裝衝突,透過不同方式與管道,在全球社會其他角落產生連帶衝擊,為何國際戰爭會引發外溢效應,其實原因相當複雜,在此為《輕新聞》讀者分析說明,為何某些武裝衝突會殃及池魚,或是在地球另端影響其他社會群體。

首先是因為國際社會強權較勁,運用特定武裝衝突作為倡議國際制裁口實,針對涉及武裝衝突特定對象,透過經貿封鎖、金融制裁、技術封殺以及活動排擠等手段,希望造成輿論與實質壓力,弱化其遂行戰爭能力,甚至直接削弱其作戰實力,最後導致其在戰場失利,被迫面對不利戰略態勢,無法維持其政治意志而放棄戰爭決心。 

最顯著案例就是去年2月下旬,當俄羅斯決定升高其對烏克蘭衝突態勢,採取全面進攻手段,希望迫使基輔能夠接受其所提出政治要求。原先此等武裝衝突應當是僅限於俄羅斯與烏克蘭雙方領域,最多是間接影響周邊鄰國;但是由於華盛頓開始倡議對俄羅斯展開制裁與封殺施壓行動,並與歐洲各國聯手,因此才會在經貿、金融、科技以及許多國際場域上,開闢對俄羅斯鬥爭戰線,大規模地產生俄烏戰爭外溢效應。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與再論國際戰
編按:當然,對著一個資源及食材超級大國而言,制裁不可能不傷及其身,尤其該國對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時。結果俄國經濟經過調控後受損沒那麼大,歐洲卻深受原材料和食材價格大幅上升所影響,加上開戰時全球物流狀況還未完全回復,對各國經濟打擊更大。(YOUTUBE截圖)

特別是許多制裁手段不僅是鎖定俄羅斯公部門,甚至許多俄羅斯公民都毫無理由地受到影響,其在海外所持有資產受到扣留與沒收,甚至本身亦面臨羈押待遇,讓最基本人權與人身自由都受到侵犯。許多國家財政監管單位與金融服務業者當時都參與此等行動,紛紛不惜違反其最基本營業道德與商業規範,以極具爭議手法宣布凍結俄羅斯政府海外資產,更是戰爭效應嚴重外亦明顯案例。

此外還有俄羅斯文藝表演團體以及體育競技代表隊,亦曾經受到抵制或遭致杯葛,讓其被迫放棄參與特定活動與賽事權利;由此所衍生之商業合約糾紛與權益爭議,更是讓俄烏戰爭外溢效應更受到媒體矚目。此外更有諸多俄羅斯民眾對外交流與商業活動,其中包括到其他國家進修留學與短期講學,再加上應聘至他國工作,都蒙受重大壓力而被迫中斷或是推遲。但從另個角度來說,烏克蘭戰爭難民出逃,自然也是各方所能預期之外溢效應。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與再論國際戰
編按:近十年來非洲與叙利亞的內戰,已令發達國家的難民與非法移民問題變得非常嚴重,再加上烏克蘭戰爭難民,歐洲國家再也沒法承受巴以戰爭帶來的人道危機及可能超過200萬的難民潮。(圖片來自聯合國)

當然若是論起戰爭最明顯之外溢效應,自然還是透過商業貿易關係所構成之全球性供應鏈向外傳播。就以俄烏戰爭來說,雙方都是全球穀物糧食供應大國,而俄羅斯更是全球能源重要輸出國,但在歐美所倡議制裁與抵制架構下,由於能源能夠獲得替代供應商源,所以對於俄羅斯能源出口確實產生實質壓力,後來莫斯科還是花費相當利器,才讓其對外輸出市場回復穩定。

但因穀物糧食並無任何其他供應商源能夠替代,因此為維護烏克蘭穀物輸出航路能夠保持運作,不得不也對俄羅斯同樣運用黑海航運輸出穀物航運活動網開一面。但是當烏克蘭穀物輸出因為戰事發展受到影響,開始湧入波蘭農產品市場後,波蘭雖然在俄烏雙方衝突上支持烏克蘭,但卻毫不客氣地宣布禁令,讓此種戰爭外溢效應更是明顯浮上檯面。但從另個角度來說,烏克蘭戰爭難民出逃,自然也是各方所能預期之外溢效應,但烏克蘭鄰邦基於人道因素,難以明確表態反對也是實情。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與再論國際戰
編按:俄烏雙方都拼命向東亞某國搜求各類無人機的零件或流散在市場上的各種無人機,最終組成無人機大軍輔助進攻。是次戰爭也最終揭開無人機大規模實戰應用的初戰,其透徹程度甚至深入排級甚至班級的進攻和小規模精確空中支援上。(圖片來自片段截圖) 

當然由於戰爭衝突必然大量消耗武器彈藥,因此從國際武器與彈藥交易市場切入,不論是透過軍事援助抑或是對外進行軍備採購,自然就會將戰爭效應擴大到其他軍備生產國。特別是當某些軍備產品能夠確實影響戰局,自然就會讓其需求量顯著提升,此等商機完全係透過實際衝突才能浮現。 

經常有人戲謔形容戰爭是槍聲一響黃金萬兩,確實武裝衝突會產生大量軍備需求商機,假若涉入戰爭者本身無法自給自足滿足需求,自然就會透過軍事採購產生戰爭外溢效應;同樣因為傷亡所產生醫療器材與喪葬用品,在國內無法充分供應時,亦會透過採購過程向外擴散效應。

此外現代國際戰爭經常會召募雇傭兵參與戰事,在交戰過程中產生大量傷亡時,自然就會讓特定國家內部產生社會效應;舉例來說,日前尼泊爾政府就曾公開呼籲俄羅斯停止召募其公民擔任傭兵投入戰事,顯然此等因為雇傭兵傷亡所產生外溢效應,確實是讓尼泊爾政府必須正視。但某些願意提供雇傭兵參與戰爭國家,其社會卻相對上願意面對此種傷亡結果,所以在該國就無法產生嚴重外溢效應。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與再論國際戰
編按:北約各盟國在開戰後將大批輕重武器送到烏克蘭,但烏克蘭的軍內腐敗逐漸演變成戰略戰術物資倒賣圖利。數個月前,有墨西哥媒體發現當地大毒梟的私兵竟然開始裝備手提防空導彈和北約肩托反坦克武器,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些之前從未見過的重型武器來歷。圖中私兵背駄著的是一發M136 AT4型反坦克火箭推進榴彈。(圖片來自片段截圖)

假若回過頭來觀察以色列與哈瑪斯武裝組織目前所發生衝突狀況,由於整個戰事所涵蓋地域基本上僅限於加薩走廊,該區域內缺乏足以影響全球供應鏈網路自然物資或礦物原料,同時其亦無在全球商品市場舉足輕重製造產業,再加上戰爭衝突亦不可能影響國際重要商業物資運輸航路所以當初以色列政府確實低估其在加薩走廊,以極度強勢作戰手法清剿哈瑪斯武裝組織,應當不會產生嚴重外溢效應受到全球關注而產生阻力。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與再論國際戰
編按:事實上,連西方社會民間都對以軍嚴重過火的軍事舉動有極大憤慨,各類示威規模也愈來愈龐大,加上部分(財力雄厚)的猶太人有關財團想以要脅取消捐款來壓制大學裏支持巴人的聲音,及把一切對猶太人的指摘都說成反猶,令很多民眾的怒火愈來愈猛烈。(圖片來自片段截圖)

但是透過媒體報導,整個戰事發展狀況逐漸對外揭露,結果在西方社會引發對以色列政府嚴重譴責聲浪,甚至在某些國家可被列入國際都會城市,亦有多位人士走上街頭聲援巴勒斯坦,此種外溢效應確實就成為以色列以及美國幾乎是無條件支持其行動之頭痛難題。其實這些西方社會支持巴勒斯坦與譴責以色列聲浪背後,是否存在原本就存在之反猶、反閃族、反錫安復國運動仇恨,或僅是將矛頭針對當前以色列政府所持政策,實在是相當複雜難以清楚切割辨識。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與再論國際戰
編按:和俄烏戰爭一樣,巴以戰爭很多戰情都以視頻網站的形式廣泛流傳,尤其武裝份子在城陣戰中向理論上處於絕對優勢的以軍發動敢死攻擊的片段,讓看客最為震撼。(圖片來自片段截圖)

其實這場發生在加薩走廊武裝衝突,其外溢效應顯現出大眾媒體報導基調與社交媒體轉發現狀實況之嚴重落差現象;若是能夠理解猶太族裔人士在西方社會之政治經濟影響力,就會完全理解為何存在此種差距現象。但在這場衝突中,激發出在葉門胡希運動(Houthi movement或Ansar Allah)武裝組織,企圖透過攻擊航經紅海駛往以色列商船,以圍魏救趙手法對以色列施壓,卻是各方完全未曾預料到加薩戰事所產生外溢效應。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與再論國際戰
編按:胡希(胡塞)武裝近日多次實質支援加沙巴人,除脅持以色列富翁擁有的貨輪(有指甚至已燒毀)外,還發射無人機攻擊以色列目標。不過美軍在波斯灣的主要目標是震懾伊朗,攻擊胡塞武裝會令事情變得更複雜甚至無法控制,所以現在美國海軍還是對胡塞武裝採取監視與容忍的態度。(網絡圖片)

同樣在美國頂尖大學校園內,因為校方高層為保障言論自由,拒絕壓制校園內支持巴勒斯坦聲浪結果面臨美國國會政治壓力,甚至會影響校長去留,這更是完全讓人跌破眼鏡之外溢效應。此外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全力抗拒各方壓力,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諱,不惜動用否決權,不願讓要求以色列停火決議案通過,其實更是這場衝突外溢至國際法理戰線具體明證。

戰爭衝突會產生外溢效應,原則上要依據涉入戰事者,本身對於國際社會政治經濟影響力,以及其所面對制裁與杯葛壓力而定,但是媒體報導強度與密度更是重要關鍵因素。戰爭為何能夠外溢至特定社會產生實質影響與心理震撼,其實原因相當複雜,但確實是值得吾人理解與觀察之重要戰爭衝突影響面向。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與再論國際戰
巴以與俄烏戰爭的外溢效應甚至已出現在半個地球以外的南美洲。委內瑞拉忽然調動軍隊前往與圭亞那接壤的邊境,企圖接收具爭議的領土。雖然這更多只是虛張聲勢,瑞軍似乎也沒法進行大規模戰爭,但難保事態會突然急轉直下。(圖片來自CGTN)

※ ※ ※ ※ ※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兵棋推演雖然可模擬出對戰敵我策略,但有關的外溢效應,卻是難以逆料。(網絡圖片)

【軍事博評】
張競:
再論國際戰爭外溢效應

2023-12-24 22:59:15 香港輕新聞 Lite News Hong Kon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上週《輕新聞》軍事博評專欄刊出筆者所撰寫「淺談國際戰爭外溢效應」後,接獲許多讀者朋友討論與詢問,並且亦從應對過程中獲得許多啟發,因此本週另以「再論國際戰爭外溢效應」繼續舉出其他面向,敬請讀者朋友參考並不吝賜教。

其實在歷史上戰爭與疫病向來就是同進同出相伴而生之瘟神,特別是軍隊跨境遠征作戰,更是成為傳染疫病擴大傳播重要媒介;因此軍隊跨境遠征參戰,將他鄉疫病帶回國內,甚或是軍隊遠征他鄉時,將家鄉早就對特定疫病形成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或community immunity)現象之細菌或病毒,在無意間帶往戰區,卻對完全不具備此等疫病抵抗能力之敵對族群,產生生物戰劑效果,諸如西班牙人遠征南美,將歐洲疫病帶去戰區,對當地土著造成嚴重人口絕滅現象,都明確被記載在史冊之中。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黑死病可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二場大鼠疫,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都認為這場鼠疫開始於裏海北岸 / 西岸的南俄草原,並可能經金帳汗國與意大利諸邦在克里米亞沿岸 / 南烏克蘭殖民地的戰爭後傳向歐洲,五年大疫將歐洲人口削了接近2/3……(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追溯歷史可找到公元前429年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所爆發「雅典鼠疫」,儘管日後學者依據史料,認為當時疫病不應當是鼠疫,而是爆發天花或者斑疹傷寒,甚或是兩者同時爆發疫情,讓雅典遭致敗北並讓提洛同盟因此瓦解。但當時多項傳言都指向斯巴達戰士刻意造成疫情爆發,因此才能掌控整個戰局發展。

日後在歐洲爆發英法百年戰爭期間內,多次隨著戰事發展跨境爆發鼠疫,更是歐洲文明中國際戰爭與傳染疫病糾纏不清重要史頁。此種發生在十四世紀之悲慘狀況,等到十七世紀英荷戰爭與三十年戰爭時,鼠疫再度隨著戰事發展跨境爆發,厄運歷史再度重演。在此之前,十六世紀義大利戰爭歐洲多國捲入戰局,戰士離鄉背井到處拈花惹草,最後梅毒就以「那不勒斯病」渾名開始流竄至歐洲各國。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病毒每次複製都有可能造成變種,其變種具相當大隨機性,但只要基數愈大,變異並能持續存續甚至更進一步發生變異的機率就愈大,生物學界戲稱為「猴子打字」,就算猴子只會亂打鍵盤,但愈多猴子參與,總會有一隻猴子打出一篇詩歌來。一戰那極為擠逼及惡劣的戰場環境,不但是病毒複製的溫床,更是變異的溫床,最終「創作」出殺人至少有一戰陣亡人數四倍以上的大瘟疫。(圖片來自連結)

其實歐洲前往美洲與土著爭戰過程中,源自歐洲但美洲土著毫無抵抗能力之天花,讓其社會蒙受嚴重傷害。不過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追求獨立之歐洲移民在受到英軍鎮壓與爭戰過程中,亦曾經讓天花隨著爭戰過程擴散至加拿大境內。1812年俄羅斯與法國相互爭戰,法軍營內爆發傷寒疫情,更讓其蒙受重大傷害。 

不過國際戰爭造成全球性疫病爆發最顯著案例,其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所爆發西班牙流感,儘管事後追查病原體源頭時,確實證明將此傳染疫無端被冠上西班牙名稱,確實是讓其揹上黑鍋蒙受不白之冤;但無論如何,該項疫病確實是隨著各國派遣軍隊跨境參戰,最後在全球各地四處擴散,成為戰爭外溢效應最為具體例證。當然由於當時中國派遣大量華工至歐洲支援各國社會運作勞動需求,最後在返國後造成華北地區嚴重疫情,更是許多戰史與傳染病史學家遺漏之歷史篇章。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2009年震驚美國的胡德堡槍擊案,很可能也是美國的中東戰爭與反恐戰爭的外溢效應。一名美國土生土長的巴裔美國陸軍少校醫官尼達爾·馬利克·哈桑,可能因家庭原因、參與反恐戰爭後轉向反戰及在軍營內受到種族、宗教歧視等原因,在胡德堡軍營內開槍擊斃13名美軍及軍事文職人員。(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及YOUTUBE擷圖)

其實國際戰爭結束後,遠征參戰軍人返鄉,面對社會適應壓力,最後發生很多衝突與悲劇,在美國好萊塢電影《第一滴血》(First Blood)、《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以及《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都對於戰後返鄉軍人,因為受到創傷後壓力症(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又稱創傷後遺症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提供相當嚴肅探討與描述,但此種精神疾病其實早就見諸於醫學文件,並且亦是許多國家戰後所必需處理應對之普遍性社會問題。

除軍職人員返鄉後所呈現之心理創傷外,在國際戰爭中導致傷殘之軍職人員,其醫療復健與復員就業,更是極為具體明顯戰爭外溢現象。假若國家派軍遠征讓戰是拖延過久,不僅是戰場上會有師老兵疲現象,社會上更會開始浮現與蔓延厭戰反戰跡象,此時有些媒體會刻意追蹤擴大報導,軍職傷殘人員未能獲得適當醫療與社會救濟新聞,以便針對政府施加政治壓力,希望能夠迫使政治人物認真思考結束戰爭。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美軍敗走越南的外溢效應相當大,首先戰事發展和美軍暴行觸發人民強烈的抵制情緒,其次也引發對退役軍人的厭惡,加上附帶長達10年的經濟不景氣,左右翼對壘更為明顯,退役軍人的PTSD也因回國所受壓力變得更深。(圖片來自YOUTUBE擷圖連結2)

但在此等媒體操作過程中,對於希望能夠重新返回社會,恢復正常生活之退役軍人來說,往往卻會產生未能預期之意外負面效應,甚至會讓社會對於戰士復員返鄉,逐漸形成誤解極為嚴重之偏見。前文曾經談到難民外流是各方所必然預期之戰爭外溢效應,但從多次國際戰爭歷史經驗觀察,跨境遠征亦促成許多跨國姻緣,許多軍職人員在國外爭戰或是駐防過程中所結識當地對象,經過婚姻結成佳偶,亦成為國際社會跨境流動明顯例證,但卻也是戰爭所帶來外溢現象。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歌舞劇《西貢小姐》反映的其實也是六十年代美國一系列東南亞戰爭中間接促成的兩族情緣的故事。當然和現實中大部分因戰爭而結合的異族婚姻一樣,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圖片來自連結)

不過戰後武器彈藥外流至其他國家,影響社會治安卻是經常發生之普遍性負面效應。特別是戰敗國在最後階段,根本無法有效管控武器與彈藥流失,不論是遭到竊取盜賣抑或是刻意透過協定與默契,縱容屬下將武器彈藥交付給特定對象,其實都是國際戰爭相當嚴重外溢現象。

國際戰爭後武器彈藥外流至境外,向來就是國際軍備管制與裁軍重要議題,特別是當此等外流至不明對象武器彈藥,成為誘發其他武裝衝突或是內部紛爭,乃至於助長跨境犯罪活動,增添國際犯罪集團為惡能力基礎,自然就會成為國際社會重大關切議題,亦會讓此等戰爭外溢效應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其實戰爭的外溢效應,不但影響區域安全,小的也會影響區內治安,例如香港著名賊王葉計歡,在被捕後曾供稱他的重型火力購自中越邊境一個小鎮,那裏有很多越戰和中越戰爭時散落在戰場上的武器(如56式衝鋒槍等)流入黑市,甚至有手榴彈等。(網絡圖片)

最後來談談針對國際戰爭外溢至國際組織之政治外交對決,其實每次國際戰爭都很有可能成為聯合國大會或是安理會所必須處理之議案,各國在提案、辯論與投票過程中,都必須經過政治算計,以便表達本身對該項國際戰爭所抱持立場與觀點。不過說實在話,由於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相對於大會決議具有實際制裁與力,所以才讓具有否決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於國際戰爭享有更強政治影響力。

儘管如此,在聯合國大會所進行之表決戰,對於大國威望亦有可能產生殺傷與影響。特別是當大國投票意向與全球各國主流意見背道而馳時,更必須要謹慎應對,避免在其國內產生無法掌控之政治效應。所以這就是儘管許多小國明明知道此種聯合國大會決議案,根本就無法約束大國行動,卻還是要堅持推動此等提案,其實就是要透過表決來表達立場。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說回調停衝突,就算是巴以過去衝突,聯合國也不能算無法調停的,畢竟它仍是超越戰爭兩方、地位超然的國際仲裁組織,且至少能令衝突雙方暫時休戰或至少回復至戰前狀態,但今次衝突因為涉及某超級大國的偏私支持一方,聯合國就顯得相當有心無力……(圖片來自聯合國官方網站)

總而言之,跨國遠征不但在戰場會產生效應,回過頭來還是會衝擊到參戰國,只是究竟會有何種效應,時在是很難加以預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