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前瞻選後情勢之變與不變


【專家之眼】
前瞻選後情勢之變與不變


2023-12-30 07:59 聯合報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前瞻選後情勢之變與不變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左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28日晚在台視舉行的第三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上合影。圖/中選會提供

2024年中央公職人員選舉投票日期只剩兩星期,很快就要跨越新曆年,但從選戰開打以來,整個選情發展其實變化不大,整個民調結果起伏亦相當有限。儘管當初在藍白合作破局前,某些選民確實存在不切實際期待,但在雙方談判破裂後,台灣鄉親很快領會到政治現實,亦順勢接受為何某些死結無法解開無奈原因。

整體說來為何本次選舉整體選戰氛圍無法炒熱儘管不斷爆出諸多難堪醜聞,同時執政者亦曾多次運用公務資源,藉由司法偵辦與起訴特定對象,甚或是透過對媒體放話操作出口轉內銷,炒作境外勢力介入選舉干預選情傳聞,但顯然都未能掀起重大風潮,造成顛覆選情發展趨向影響力。

說實在話,台灣政壇藉由選舉最後結果,究竟能夠對於未來發展趨勢產生多大程度影響,整個社會群眾基本上都逐漸理解到,台灣處在大國較勁角力聚焦端點,依據本身政經實力,其實能夠迴旋運作空間相當有限。

當政策選項受到強權嚴重約制與擠壓,自然就會讓本身政治運作喪失彈性,行動自由受到限制後,任何決策更是必須瞻前顧後,考量如何在夾縫中獲得更多生存機會。

從冷戰終結後,不論藍綠,所有執政者都在不斷爭取台灣在國際舞台曝光機會,希望透過國際社會關注台灣問題與兩岸情勢,以便獲得國際支持,並期待在兩岸不幸發生變局時,能夠獲得他方奧援。

將台灣問題國際化後,自然就要面對各方境外勢力關注,並思考如何介入台灣政治發展,期能建構最能保障其戰略利益之客觀環境。所以當台灣社會面對大選,將境外勢力介入當成指控選戰敵對陣營口實時,殊不知若是境外勢力開始對台灣喪失興趣,不再有意介入並干預選情時,其實亦是台灣本身價值向下跌落,台灣問題亦無法獲得國際社會關注明顯指標。

當中央公職人員選戰落幕選舉結果出爐後,在太平洋彼岸美國總統大選初選就要開始登場。台灣選舉結果會不會成為美國選戰議題,有無可能影響美國對於印太區域戰略算計,甚至對美國選戰結果產生影響,或許存在值得台灣政壇爭辯空間。

同樣若是要回過頭來思考,本次台灣選戰結果,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又能夠產生多大影響?就目前兩岸客觀實力消長狀況,不論是由誰勝選,又能夠掌握多少取捨空間,當彼岸開始不再在乎由誰勝選後,在兩岸牌局上,此岸又能夠掌握多少籌碼呢?

台灣所必須面對之國際社會客觀戰略環境,又有多少能夠依據勝選者本身主觀意願而扭轉呢?兩岸外交戰,又有多少機會可能因為當選者不同,而獲得休兵機會?就算對岸願意休兵,又有多少邦交國願意繼續維繫與我現有外交關係?而勝選者未來又願意為此付出多高代價?

台灣無法突破外交困境,對外發展商貿關係並不順利,勝選者又有何種能耐改善此種現實狀況,替國內企業爭取並創造更有利貿易條件?所有執政者都不斷對社會大眾餵食政治搖頭丸,將對外遭遇到所有逆境,順利找到能夠指責與怪罪對象,雖然能夠找到不滿與怨恨宣泄出口,但卻不能真正解決現實困境。

在投票前兩周,或許吾人要開始思考,到底選後情勢有那些可能發生變化,而又有那些現實狀況絕無可能改變。台灣社會為何能夠容忍荒誕無稽之政治恐嚇不斷得逞?政治人物在造勢集會中,公開描述絕對不可能發生情節,為何還能夠獲得政治票房?

其實升斗小民都知道那些科幻小說情節或是英雄浪漫故事,都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但還是會認真掏出銀兩認真捧場。所以投下選票,去選擇某個心中百分之百理解無法達成之政治幻夢,吾人又有什麼好怨嘆呢?

民主政治就是有人存心要騙,更有人甘心情願被騙,反正造業最後都要面對後果。假若真是不可能改變大局發展趨向,選民也就更不在乎票投給誰,難道這不就是現實真相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