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瓦魯班戰役勝利80周年~兼記裝甲兵殲敵戰術重啓

 

許劍虹觀點:
瓦魯班戰役勝利80周年
兼記裝甲兵殲敵戰術重啓

2024-03-03 07:20 風傳媒

許劍虹*軍事史研究者

許劍虹:瓦魯班戰役勝利80周年~兼記裝甲兵殲敵戰術重啓
這張國軍裝甲兵在印度受訓的畫面,呈現出美國龐大的工業能力,也是國軍能在瓦魯班戰役中取勝的關鍵原因。(作者取自美國國家檔案館)

每年3月3日是中華民國陸軍的裝甲兵節,紀念中美第1臨時戰車群第1營在緬甸瓦魯班(Walawbum)擊敗日本陸軍第18師團的日子。如果再把配合裝甲兵作戰的陸軍新22師和新38師步兵將士的功勞算進去,此為陸軍弟兄抗戰末期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而且還是在國門外取得的勝利,對民心士氣有極大幫助。

為此國民政府將3月3日訂為裝甲兵節,後來雖然經歷了大陸撤退,但無論是來台灣的參戰老兵還是現役裝甲兵弟兄,無一不為擊敗日軍第18師團的勝利感到驕傲。當然如果從同時代歐洲戰場的角度來看,瓦魯班戰役的規模實在是稱不上大,國軍的主力為只有14.7噸的M3A3史都華輕戰車,日軍使用的九七式中戰車雖然有15.8噸,但還是遠遠不及德國57噸起跳的虎I重戰車。

無論是從西歐還是東歐戰場的角度來看,瓦魯班戰役都是一場十分袖珍型的小規模裝甲兵作戰,但如果我們把時空拉回到美國參戰前,甚至於1944年當下的中國戰場,那卻可能是中日兩國之間最機械化或者現代化的一場戰役。不要說當時的國軍了,就連日軍在打現代化戰爭方面也只達歐洲各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水準。

想要在中國乃至於整個東亞複製類似突出步、科隆或者魯爾那樣大規模的裝甲作戰根本上就沒有可能,更何況有史上最大機械化戰爭之稱的庫斯克戰役。日軍往往能以被稱呼為「豆戰車」的九四式輕型裝甲車就把中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也難怪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哪怕是派出更大的九五式輕戰車或者九七式中戰車都無法對抗美軍的M4雪曼。

而在瓦魯班戰場上,日軍頭一次遭受到由中國人駕駛的M3A3擊敗,第18師團雖然沒有如後來我們所認為的那樣被當場全殲,但是其關防還是為裝甲兵所擄獲,並且被陳列在台灣的軍史館內。瓦魯班戰役不只大挫第18師團的顏面,還為國軍接下來在密支那戰役中取得的勝利打下基礎,具有非同反響的戰略意義。

許劍虹:瓦魯班戰役勝利80周年~兼記裝甲兵殲敵戰術重啓
瓦魯班戰役是中美兩國共同取得的成果,美國陸軍目前正在複刻國軍的M3A3戰車,呈現這段中美兩國合作的歷史。(作者提供)

中美聯合的典範

過去提及二戰時的中美聯合,筆者談的都是以中美空軍混合團(Chinese American Composite Wing)為代表的空軍合作,較少提及裝甲兵方面的合作。主要原因在於裝甲兵在緬北戰場上的表現雖然是一路順利,但是因為日軍在緬甸沒有部署戰車師團,僅有搜索聯隊裝備少許九七式戰車,連一場像樣的戰車對戰車作戰都沒發生過,很難引起軍事迷的興趣。

再加上美軍受限於駝峰空運的限制,可經由空中運入一架又一架的P-40或者P-51戰機,卻沒辦法運入哪怕是一輛的M3A3或者M4A4戰車。裝甲兵無法如空軍那般,在國內戰場上有顯著的表現,既無法激勵國人士氣,也無法扭轉陸軍面對日軍「一號作戰」攻勢時的劣勢,因此除了裝甲兵之外,多數國內的研究者沒有給予瓦魯班戰役應有的重視。

事實上,國軍在美軍參戰前就已經在德國還有蘇聯顧問下協助建立機械化部隊,論戰車質量絲毫不輸給同時代的日軍。何以國軍無法以德國、義大利以及蘇聯戰車取得勝利呢?答案在於德國、義大利與蘇聯只提供戰車給中國,卻沒有試圖替國民政府建立一套符合裝甲兵作戰的完整工業體系。例如蘇聯只提供了83輛T-26B給國軍,然後國軍被打掉一輛T-26就少一輛T-26。

反觀中美聯合編組的第1臨時戰車群,不只得到美軍的M3A3戰車,還有一套完整的後勤體系。在布朗上校(Colonel Rothwell H. Brown)的指揮下,國軍駐印度的戰車部隊是損失一輛戰車就立即補充一輛戰車,在物質方面徹底的輾壓日軍。與美軍合作的最大好處,是在於國軍能取得的不只是M3A3或者M4A4這樣的戰車,而是一套完整的作戰體系。

換言之,在緬北作戰的國軍裝甲兵不只能與步兵相互掩護,還能夠得到砲兵部隊的75mm山砲、105mm榴彈砲以及155mm榴彈砲的支援。在必要的時候,第10航空軍的P-40、P-47或者B-25也能隨時飛到戰車群上空提供掩護。擁有這一整套的後勤作戰體系,思維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18師團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失敗。

許劍虹:瓦魯班戰役勝利80周年~兼記裝甲兵殲敵戰術重啓
行駛在緬北的國軍M3A3戰車。(作者取自美國國家檔案館)

提升國軍的抵抗意志

美軍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華政策就是以確保國民政府持續抗日為主要目標,而貫徹此一政策的最主要手段就是提升國軍的作戰士氣。而美國與充滿優越感的德國教官還有黨派色彩濃厚的蘇聯教官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能夠以更平等的態度對待中國裝甲兵。前戰車第1營老兵,瓦魯班戰役參戰者羅志才對布朗上校就有非常良好的回憶。

羅志才回憶到有一次訓練時,他一個同學把M3A3戰車開到稻田裡,怎麼樣都開不出來。布朗上校親自出馬,細心的開導羅志才的同學將戰車從稻田裡面開出。等到危機解除後,布朗不只沒有責怪羅志才的同學,而是簡單比了個ok的手勢就離開了。後來也是靠著布朗上校與國軍營長趙振宇上校的共同指導下,羅志才他們能贏得瓦魯班戰役的勝利。

多數在緬北作戰的國軍裝甲兵弟兄,多數都親歷過國軍在抗戰初期的失敗。許多人甚至是被日軍趕出家園的難民,為了打回故鄉而從軍,都渴望能在戰場上教訓日軍。而他們又是龐大的國軍當中,極少數能到印度接受美式裝甲兵訓練的幸運兒。如果考量到七個戰車營裡只有第1營真正被投入戰場,那麼他們就更加幸運了。

回顧1944年3月3日的瓦魯班戰役,羅志才坦言除了通訊不良之外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障礙,第18師團的營帳在他所屬的第2連衝鋒以前就已經先被第1連的M3A3戰車壓垮,裡面的日軍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輾成了肉泥。面對M3A3戰車裝備的37mm戰車砲,日軍根本沒有招架之力,只能夠以自殺炸彈還擊,摧毀了一輛國軍戰車。

當羅志才他們的第2連抵達戰場時,已經幾乎沒有一個活著的日本兵存在。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雖逃過被擊斃或者俘虜的命運,卻沒能在撤退途中帶走關防,使這支曾經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日軍師團灰頭土臉。此外還有775名日軍不是慘死於M3A3的37mm砲或者履帶之下,就是被新22師或新38師的步兵所擊斃,國軍的士氣得到了全面提升。

許劍虹:瓦魯班戰役勝利80周年~兼記裝甲兵殲敵戰術重啓
M1A2T戰車即將抵達台灣,期待他們能成為有效遏阻中共武力犯台的力量。(作者提供)

重新得到重視的裝甲兵

然而裝甲兵在緬北叢林裡取得的勝利,卻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到了對日抗戰勝利以後,擁有M3A3與M4A4的國軍裝甲兵卻始終沒能殲滅沒有戰車的共軍。徐蚌會戰失敗以後,更有大量的裝甲車在戰場上為共軍所俘虜,一度給裝甲兵的士氣帶來極大的打擊。所幸多數裝甲兵,尤其是參與瓦魯班戰役的老兵們對政府忠誠度極高,都在蔣緯國將軍安排下較為完整的撤退到台灣來。

更幸運的,則是裝甲兵在大陸淪陷的古寧頭戰役中又取得了一場戰役,靠著一輛M3A3升級版的M5A1挫敗共軍搶佔金門的計劃,確保台海接下來75周年的穩定和安全。裝甲兵確實不只一次在國家遇到危難時拯救國家,但是由於政府撤退到台灣以後,建軍備戰的思維逐漸從大陸作戰轉變為島嶼防禦,戰車的採購被置於戰機還有水面作戰艦之後。

尤其是中美斷交以後,台灣積極建立一支殲敵於灘岸之外的島嶼防禦型部隊,空軍引進了幻象2000與F-16戰機,還有國產的經國號。海軍也有拉法葉級巡防艦、基隆級驅逐艦與自行生產的成功級巡防艦。最近更是在潛艦國造的項目上,中華民國海軍有了前所未見的進展,但是陸軍使用的戰車無論是採購自美國的M60還是自我研發的CM11,大多都維持在90年代以前的技術。

直到近年來美軍認知到台灣已無力殲敵於灘岸,決定強化對中華民國陸軍的建設以防止中共輕啟戰端,才把與F-16同時代的M1A2T主力戰車出售給台灣。這108輛M1A2T戰車當中,有38輛將於今年起接收。與瓦魯班戰役的時候一樣,美軍提供給中華民國陸軍的不只是戰車,而是包括M88A2裝甲救濟車、M1070A1重型裝備運輸車以及M1000板車在內的作戰體系。

M1A2T還將與AH-64E以及F-16V戰機進行戰術整合,形成一股令共軍不敢輕易登陸台灣灘頭的力量,絕對是過去20年來最符合國軍需求的投資。為了迎接M1A2T戰車的到來,陸軍也已經派遣裝甲兵弟兄前往美國受訓,如同80年前瓦魯班戰場的國軍健兒一樣,吸收美軍的實戰經驗,希望他們在回國之後能成為維護台海安定的關鍵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