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規劃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美方曾建議可參考美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MLR)模式整建,但經評估後未採用。圖為我海軍陸戰隊操演。(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濱海作戰「以岸制海」防衛打擊
海軍評估美陸戰隊模式太複雜未採用
海軍規劃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時,因作戰模式都屬於「以岸制海」的戰力,據指出,美方曾建議可參考美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MLR)的模式,來整建濱海作戰指揮部,但經海軍評估美陸戰隊整體作戰為攻勢兵力,其MLR只是強化其地區守備以及反制周邊海域作戰能力的一環,與我方規劃的濱海作戰打擊群不同,加上與陸戰隊合併其牽動的組織調整更複雜,最後並未採用MLR模式。
美陸戰隊濱海團攻擊火力為海馬斯 我採魚叉、雄二、雄三為主
美國為了防衛「離島有事」,美海軍陸戰隊從2022年陸續成立3支陸戰隊濱海團,去(2023)年底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2陸戰隊濱海團(12th MLR)成軍駐防沖繩,擔任陸戰隊「以岸制海」核心戰力;據指出,美MLR「以岸制海」與海軍規劃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作戰模式相同,只要將具有「指管通情」能力的海洋偵監揮指揮部併入,再加上陸戰隊的防空部隊,其作戰模式就相當於美陸戰隊的MLR,唯一不同是美陸戰隊MLR「以岸制海」是以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為主要打擊火力,我濱海作戰打擊群則是以岸置魚叉、雄二、雄三反艦飛彈為打擊火力。
去年底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2陸戰隊濱海團(12th MLR)成軍駐防沖繩。(取自DVIDS)
美陸戰隊MLR「以岸制海」是以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上圖)為主要打擊火力,我濱海作戰打擊群則是以岸置魚叉(下圖)、雄二、雄三反艦飛彈為打擊火力。(取自Lockheed Martin、Defense Media Agency)
若採美陸海空三棲攻勢作戰模式 涉及陸戰隊整併及轉型
據指出,雖然看似都是「以岸制海」的作戰模式,但美國海軍陸戰隊是具備陸海空三棲攻勢作戰的獨立軍種,其濱海作戰團(MLR)是強化其地區守備以及反制周邊海域作戰能力,並不影響其執行實施兩棲作戰的兵力投射;反觀若採用此模式,無論是併入海軍陸戰隊或抽調陸戰隊防空部隊,其整併組織太過複雜。
我方若採美國濱海作戰團(MLR)模式,將併入海軍陸戰隊或抽調陸戰隊防空部隊。圖為海軍陸戰隊AAV7兩棲突擊車操演。(資料照片/軍聞社提供)
甚至於有建議將海軍陸戰隊與濱海作戰打擊群整合後,因未來的台海作戰中,海軍陸戰隊的兩棲逆襲作戰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可將海軍陸戰隊的第66旅與第99旅兵力分別作為中樞防衛兵力,但這將陸戰隊作戰轉型就茲事體大。
建議可將海軍陸戰隊第66旅與第99旅兵力分別作為中樞防衛兵力,但涉及陸戰隊作戰轉型。圖為總統蔡英文視察66旅。(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海鋒大隊+海偵部+飛彈快艇部隊 規劃整合成濱海作戰指揮部
就因為參考海軍陸戰隊與濱海作戰打擊群整合,牽涉的問題太過複雜,參考美陸戰隊的濱海作戰團(MLR)模式作罷,海軍還是以海鋒大隊整併海洋偵監揮指揮部,加入飛彈快艇部隊員額整併為「濱海作戰指揮部」來規劃。
※ ※ ※ ※ ※
向美軍購100套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今年底開始交運,並增加岸置雄二改良型(小圖下)與雄三反艦飛彈(小圖上)數量,海軍規劃整合相關單位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合成畫面/取自中科院、國防部、Defense Media Agency)
海軍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
邱國正指示調整員額不擴編
月初海軍向國防部提報規劃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整合包括飛彈快艇部隊、岸置反艦飛彈部隊、海洋監偵指揮部等單位,該指揮官編階中將,據指出,國防部長邱國正裁示,以不增加員額的方式,由海軍就現有編裝員額進行整合,海軍提出增加員額的擴編方案被否決,包括編階中將指揮官的員額,也不會由國防部其他單位移撥到海軍,要海軍司令部就所轄的中將名額去調整。
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年底起交運 整合海鋒大隊並增設基地
據了解,海軍內部目前評估傾向將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中將指揮官員額,移撥到濱海作戰指揮官,教準部指揮官則降編為少將,因要重新調整濱海作戰指揮部的編裝,且牽涉整併的部隊相當多,指揮部確切編成時程尚未定案。另外,有提議參考美國海軍陸戰隊新建立的「陸戰隊濱海團」(MLR)模式,將岸置反艦飛彈等部隊併入海軍陸戰隊,但牽涉編裝調整太過複雜,這項提議海軍並未採納。
有提議參考美國海軍陸戰隊新建立的「陸戰隊濱海團」(MLR)模式,但海軍並未採納。(取自DVIDS)
為強化台海周邊制海戰力,海軍向美採購100套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從今年底開始交運到2028年完全到位,加上海空特別預算增加岸置雄二改良型與雄三反艦飛彈,這三型反艦飛彈總數超過千枚,因應武器裝備的增加,海軍規劃海鋒大隊擴編為北、中、南、東4個打擊群,並整合其他單位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並在雲林、台南、左營、屏東(2處)及台東一帶增設海鋒大隊營區基地。
海軍海空特別預算增加岸置雄二改良型(上圖)與雄三反艦飛彈(下圖)。(國防部提供)
員額編現比未達80% 擴編恐基層部隊勤務負荷過重
據了解,月初海軍向國防部提報規劃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方案,國防部長邱國正以海軍員額編現比未達80%,若貿然擴編會造成基層部隊人力不足,光是一般勤務就讓基層部隊負荷過重,反而不利於部隊訓練與戰備;邱國正裁示,海軍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以不擴編方式進行,從海軍現有員額中調整,濱海作戰指揮部所需增加的兵力。
邱國正裁示,海軍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以不擴編方式進行。(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據指出,部長的考量主要是憲兵部隊規模將逐年自現行5600人,擴編至1萬1000人,負責衛戍台北地區的憲兵202指揮部,增設一個南區憲兵營。國防部當年在討論擴編方案時,內部就提出憲兵員額編現比的不足,先讓編現比提升到80%以上,再執行擴編,才不會造成基層部隊勤務負荷過重;當時參謀總長與憲兵指揮官都支持先擴編再提升編現比。結果擴編的憲兵202指揮部其轄下的憲兵211營3月初就發生士兵自裁案,憲兵指揮部並未否認是因是勤務與業務量太大不堪負荷,才會發生憾事。
縣長張麗善反對 指揮部地點由雲林修正為左營軍區
另外,海軍未來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前國防部副部長的國民黨立委陳永康對此表示,濱海作戰指揮部的飛彈基地具有固定、機動陣地,台灣全島都可以部署,抵抗來自台灣東岸與西岸的外侮,是戰略性部署。因此海軍曾規劃將濱海作戰指揮部的指揮部設置位居台灣中部地區的雲林虎尾,但雲林縣長張麗善堅決反對將軍事基地新設於人口密集的虎尾城鎮,據了解,基於濱海作戰指揮部以機動性高的戰略性部署,指揮部就不一定要設置在台灣中部地區,目前已將濱海作戰指揮部修正移回左營軍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