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記:刺槍術去留的對話   早在120年前的日本既已展開


觀點投書:
刺槍術去留的對話
早在120年前的日本既已展開

2024-06-21 06:00 風傳媒

偉記*戰略研究領域研究所畢

偉記:刺槍術去留的對話   早在120年前的日本既已展開
筆者認為,比起刺槍術的存廢,如何製造、保存、配發、攜帶與使用更多的子彈,才是現時更需費心討論的課題。(資料照,軍聞社)

近期因廢除刺槍術而又展開的熱烈討論「甚囂塵上」存廢兩方無不為此激烈辯駁,雙方似乎都有解釋得通的合理說法與堅持,然此問題卻早在120多年前的日本就已有過相似探討,且支持與反對者的說詞和百年後的今日竟出奇般的相近。國軍刺槍術源自舊日本帝國陸軍,百餘年後的今天終於迎來了與原創國相似且避不可免的最終「討論」。

國軍刺槍術的源頭

國軍自建軍以來兵制規劃、訓練模式與準則教範等,多參考自日軍及日本國內對德、法等歐洲各國之相關翻譯與討論著作(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筆者前作觀點投書:大日本帝國陸軍最後的驕傲—國軍教戰總則抄襲篇),本文所論之「國軍刺槍術」前身為日本明治維新後因應全國徵兵全面改練新軍之新式操兵法,其相關訓練內容由日本陸軍省明令於1888年所頒之〈軍隊劍術演習教令〉中,與正劍術及軍刀術共同組成「劍術三部」其中正劍術與軍刀術為當時軍官和士官練習項目,而刺槍術(日軍教範原文為:銃劍術)為步兵必練,但其練習時的分類多規畫於《兵式體操》之中,無論日軍維新前期之法式操典或20世紀後改制之普魯士風格操典,皆將刺槍術與基本教練、柔術和體操一同分類為入門基礎訓練與戰鬥作戰或戰術運用較無直接關聯。

各時期《步兵操典》中的刺槍術運用

日軍實際不推崇於做戰情境當中單獨使用刺槍術作為攻擊選項之一,練習刺槍術的用意更多的是一種「情懷」火器的進步讓以往對冷兵器作為主要武器的崇敬感,提升到精神和文化的層面,在全面西化的新式軍隊中想辦法保留自身傳統核心價值,讓「武士道」精神和新式軍隊有一實際連結。《步兵操典》為日軍營級戰術規模以下步兵作戰訓練之標準教範,早期版本甚至納入有旅團作戰指導,初期版本為法式結構,內容除刺刀裝脫教學外,實際應用部分僅提及對戰騎兵組成步兵方陣時需上刺刀,但對騎兵攻擊仍須以射擊為主。1909年全面改制為德式《步兵操典》後,對刺刀之戰場實際應用內容僅有「刺刀(銃劍)突擊」項目,且刺刀突擊之建議適用時機非常侷限,需於敵人最薄弱之夜間或撤退時等情境下才得做為「最後決戰」手段使用,並特別強調須搭配「追擊射擊」同步進行,其中對「刺刀突擊」在動作上的要求上有一十分符合現代的觀念,亦即聽聞刺刀突擊結束口令時需「立刻恢復射擊預備姿勢」這與國軍刺槍術想結合實戰卻只打算一刺到底,沒想過恢復射擊姿勢的練法有著天壤之別。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日對刺槍術的討論

德國步兵大將卡夫親王(Kraft Prinz zu Hohenlohe-Ingelfingen,1827-1892)在其著作《步兵論》中論及當時之體操(一般柔軟體操與應用體操,應用體操則包含器械體操及刺槍術)檢閱是考核部隊戰力的一部份,但其指出:「戰爭中體操是沒有用處的,火器的運用才能決定勝負,如果一個士兵花費太多時間在練習刺槍術上,他就不會拿槍裝填也不會用槍來射擊……如果你花太多時間在體操上,就會妨礙你的士兵熟練掌握槍法,這對他們是非常有害的。」

一百二十多年前的日本軍事研究風氣在民間可說是蓬勃發展,在對刺槍術的討論當中,不管是小部隊指揮運用叢書:基本戰術摘要解義(P66,1900年,雲外居士 著)或是供義務役士兵參考的:兵營生活(P105-P106,1903年,青木龍陵 著)還是劍術專門講義:銃劍術教育指針(P1,1909年,軍事學指針社 編)等著作皆不約而同的有「近來火器愈發先進刺槍術愈不受重視」以及「很久沒有聽聞使用刺槍術對戰而獲得勝利的消息」等感慨,學習刺槍術的目的則轉變為攻擊精神的培養與強大的戰場心裡建立為主,因此在教學上強調對練與刺靶來模擬作戰時的緊張氛圍。

國軍對刺槍術的超譯

日軍無論海或陸之劍術(正劍術、軍刀術與刺槍術)教範典令等,開頭首先都會將其目的訂為:「抵禦敵人,刺殺對手,使人強身健體、增強意志、磨練感官的技藝,是軍事訓練中不可省略的重要部分」但在當時戰術類準則中既已難尋劍術實際應用,其多被歸類於體操類別,故對體能和意志的磨練才是其強調的主要用途,時至今日正劍與軍刀術早已退出各國實兵操練舞台,也並非真的「不可省略」體能和意志亦有更科學的訓練方法不斷出現,國軍所強調可以練膽、練心、練技的功能,實際上說白了就是日軍當初為了保有刺槍術戰場價值所延伸出來的概念,且日軍更進一步融合最後決戰的理念,賦予刺槍術神話般的氛圍,甚至出現有:「訓練有素的敵人不會因為在槍林彈雨中同伴紛紛倒下而恐懼投降,你要對他們發起最後的刺刀突擊才會瓦解對方身心讓他們恐懼敗逃,輸的心服口服」如此這般的信念產生。

當擁有「手槍型握把(Pistol grip)」的突擊步槍列裝部隊後,國軍刺槍術則選擇把慣用手從準備射擊位置(手槍型握把處),移至利於發力握持處 (槍托根部),這種非已射擊為目的之握法,可以看出國軍對待刺槍術的本質仍停留在上二世紀之「冷兵器」概念,而非圍繞著「維持射擊狀態」的現代方法,綜觀各國現行所謂「刺槍術」訓練,看似與國軍刺槍支持者所提都有「刺向前」的動作,但仔細觀察可發現其更多是推開後爭取空間和時間以利增加射擊機會與命中機率的近迫反應「連續技」也是特殊狀況下確保能持續射擊的進階動作,而國軍刺槍術在「刺向前」後則是繼續下一次的「突刺」並沒有刺完後馬上射擊的這個選項,如延續此觀念還企圖與實戰用途並論未免太過牽強。

結論

「在近距離的白刃戰中,勝利是屬於彈匣裡多一顆子彈的人!」這不是笑話,背後的道理是要如何維持步兵持續射擊、立刻射擊、有效射擊,等圍繞著「射擊」為本的精神,無論是戰術、軍工、後勤或是戰場各人想法,都需有力的堅持「射擊」的本質,如此不要再問槍沒子彈的時候怎麼辦了!彈盡援絕後的刺刀衝鋒是「精神層面」企圖戰到最後的「態度」而不是每日訓練的重點,張口閉嘴都是實戰化刺槍術的「軍頭們」跟開餐廳整天擔心沒有菜要怎麼讓客人只吃飯吃到飽一樣,理論上可以但誰會買帳?又好似賽車比賽有機會拋錨推車沒有錯,可是要賽車手花大半時間在練習推車上,到底是對車手沒信心還是對後勤團隊沒信心的表現呢?如何製造、保存、配發、攜帶與使用更多的子彈,才是現時更需費心討論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