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觀點:
潛艦國造量產先上車後補票,
高端疫苗老招?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海鯤號軍艦(SS-791)日前正式下水。(傅啟禎攝)
潛艦國造案以編列不到1%量產案預算規劃額度,希望在審議下年度預算案時搶關。其實規劃國家重大工程投資案或是建軍研發案,若不在建案初期就預先匡列全案所需預算,根本上就不合邏輯。
所以潛艦國造案在最初建案時,未曾事先匡列量產階段所需預算,而是以且戰且走模式,等到原型艦研發產製與測試尚未完成,此時會如大夢初醒般,急著端出來匡列量產階段所需預算,其實就投資建案基本理則來說,就已經是章法大亂。
不過在綠營執政時期,前期研發測試尚未完成,就已經事先決定無論結果如何,必然要繼續進行後續採購,最明顯案例就是高端疫苗。
到今天在疫情過後,高端疫苗都尚未完成測試認證,但當時在綠營政府百般阻撓進口其他疫苗,以饑餓行銷手法讓臺灣鄉親無從選擇,最後結果就是被迫接受,高端疫苗在沒有完成所有測試程序前,政府就執意先進行採購,最後造成預算驚人浪費。
在此也要強調,編列預算與匡列預算完全不同,匡列預算僅為推估需求,但編列預算就必須實際執行預算支用。換言之,就是在預算年度內,不論原型艦測試進度與結果如何,就必須啟動量產作業,否則就不是實際執行量產預算,未來面對審計稽核恐怕會有適法性爭議。
不過坦白說,在臺灣實施多期程公共工程建設,經常會有前期工程預算已經耗盡,主事者此時會藉由先啟動後期工程,然後玩弄帳面數字,使用後期工程款墊付前期工程未償債務,然後再辦理後期工程追加預算,來掩飾墊付前期工程預算超支弊端。
但在研發投資案中,若是研發先導產品未能完成測試程序,就以硬幹手法先行決定量產,然後再以量產預算來墊付或償還測試程序所用經費,其實風險極大,若是測試無法過關,最後結果必然相當難堪;高端疫苗就是明顯案例。
說實在話,綠營刻意如此編列預算,其實是在製造政治話題;綠營執政必須仰賴不斷挑起社會爭議,透過立場衝突進行政治指控,以便動員選票為未來選戰固盤打好基礎。
若從此種視角切入,如何編列與執行預算,其實完全不必在意合理性,不論實際上有沒有用,就是要將預算花掉,反正民眾是健忘的,現在根本沒人追究高端有沒有完成測試。
平心而論,任何投資建案預算規劃配置,特別是研發案進入量產階段初期第一年,僅編列不到全案1%額度,此種起手式絕對極度不合常理,堅持以此種反常手法編列預算,究竟是為誰要如此扭曲量產階段預算編列基本理則,其實只要看誰會出來謾罵與跳腳,就知道誰的財路被擋到。誰會配合政治操作滿天亂丟紅帽子,就知道誰在施壓編列出此種離奇預算額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