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
台灣向美國買10艘二手神盾艦划算嗎?
紀永添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台灣應該是鎖定正陸續退役的10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神盾艦)。(維基百科)
據外媒報導,台灣可能向美國提出的軍購清單,包括60架F-35戰機、400枚愛國者防空飛彈與10艘二手軍艦。F-35戰機是台灣一直想獲得的先進武器,愛國者飛彈則早已在台灣服役,此次只是增購,兩者的爭議性較小。相反的,10艘二手軍艦的採購,有可能衝擊到未來新型主力飛彈巡防艦的造艦計畫,而且引進二手艦艇是否符合經濟效益,能否有效提升戰力,還有待評估。就目前來看,剛剛退役的濱海戰鬥艦(LCS),因為問題還不少,服役沒幾年就開始被淘汰,國內的反對聲浪恐怕會很大。海軍之前也接收過2艘派里級飛彈巡防艦,以填補濟陽級巡防艦退役後的戰力空隙,只是再採購更多的派里級飛彈巡防艦,對提升戰力的幫助並不大,機率也不高。因此軍購清單上的10艘二手軍艦,最有可能的還是台灣過去就一直在積極爭取的神盾艦。
台灣應已鎖定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神盾艦是指搭載了神盾作戰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的作戰艦艇,在美國海軍方面,目前分為兩種不同艦型,包括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 class)巡洋艦與伯克級(Arleigh Burke class)驅逐艦。由於較晚服役的伯克級驅逐艦,目前仍活躍在第一線,因此台灣鎖定的應該是正陸續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第一艘提康德羅加號(CG-47)是在1983年服役,採用Mk 26雙臂式飛彈發射器,與台灣海軍現有的基隆級驅逐艦一樣,直到第6艘的碉堡山號(CG-52),才開始安裝新型的Mk 41垂直飛彈發射器。兩者的差異在於前5艘的發射速度較慢,攜彈量也較少,台灣曾考慮爭取這5艘神盾艦,但後來放棄,目前這5艘都已拆除或在擔任靶艦時被擊沉。配備Mk 41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共有22艘,有9艘還在服役中,另外的13艘則已退役封存。
已退役的第6艘的碉堡山號(CG-52),開始安裝新型的Mk 41垂直飛彈發射器。(圖片取自美國海軍官網)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最大的特點,是火力極為強大。配備的Mk 41垂直飛彈發射器有高達128個發射單元,前後甲板各64具,扣除6個單元安裝填裝飛彈用的起重機,總共能攜帶122枚飛彈。包括具備長程防空與反制彈道飛彈能力的標準二型、標準三型飛彈,反艦用的魚叉飛彈,攻擊陸地目標的戰斧巡弋飛彈,反潛用的ASROC反潛火箭,用於中短程防空的改良型海麻雀飛彈(ESSM)。能依不同的任務需求,調整艦上攜帶的飛彈種類,極具作戰彈性。不過配備神盾作戰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因為具備區域防空能力,最重要的任務還是擔任艦隊的防空網,特別是保護航空母艦打擊群。艦上的AN/SPY-1相位陣列雷達與電腦可以搜索、追蹤大量空中目標,優先攻擊最具威脅性的敵機或來襲飛彈,應付飽合攻擊,並做為艦隊的作戰指揮中心。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火力極為強大。配備的Mk 41垂直飛彈發射器有高達128個發射單元,前後甲板各64具,扣除6個單元安裝填裝飛彈用的起重機,總共能攜帶122枚飛彈。(圖片取自U.S. 7th Fleet )
台灣採購美國退役的二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有不少優點,但也有缺點。其中最大的優點,是能快速取得與補強急需的戰力,雖然仍要重新啟封這批退役的巡洋艦,進行整備與測試,但比起重新建造新型艦艇,還是要快上許多。甚至有多艘現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規劃在2025年退役,如果能熱艦接收,又可以節省一大筆啟封費用。另外比較早退役的那幾艘,是在2022年至2023年間解除戰備任務,並沒有封存很久,艦體狀況應該不差。更重要的是目前艦齡最老的碉堡山號,是在1985年下水,至今差不多40年,而台灣海軍現役的主力飛彈巡防艦中,最早完工的成功艦是在1991年下水,兩者差距其實沒有很遠。較晚服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甚至比成功艦還晚下水。如果台灣能夠順利接手,再撐個十幾年,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
把神盾艦當成浮動防空飛彈平台
當然,近40年的二手軍艦,艦體還是會有老化的問題,運動性能應也比不上全新的艦艇,最有價值的是艦上的神盾作戰系統。美國之前考慮提升關島的防空能力時,其中一個較為簡單的方案,是把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停泊在關島周邊海域,利用艦上的神盾作戰系統,來攔截威脅關島的敵機、巡弋飛彈或彈道飛彈。雖然這個方案最後未被採用,但台灣若能擁有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也能發揮類似效益。過去台灣會買基隆級驅逐艦,在於這批被美國稱為紀德級的二手驅逐艦,擁有僅次於神盾艦的區域防空能力,美國又用很便宜的價格出售。台灣在戰時可以利用這4艘基隆級驅逐艦,機動部署在東部海域,掩護防空能力較差的花東地區。未來海軍如果能以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取代基隆級驅逐艦,可以讓台灣東部的防空能力更上一層樓。
中國的航空母艦近年來已不斷出現在菲律賓海一帶,並進行艦載機的起降與作戰演訓。在上次的「聯合利劍2024B」演習中,遼寧號搭載的殲-15,還大舉從東部逼近台灣,可以想見,未來能搭載更多艦載機的福建號服役後,這種威脅將變的更嚴峻。花東地區不只是台灣空軍戰機的戰力保存基地,海軍艦艇在戰時也會先疏散到東部海域。如果台灣能取得10艘具備強大區域防空能力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就不必從西部轉移防空飛彈系統到花東地區。直接將這10艘神盾艦當成浮動防空飛彈平台,部署在台灣東部海域,就能大幅增強戰力保存能力,反制中國航空母艦的威脅。一旦中國難以奪取台灣東部海域的制空權,將很難達成封鎖台灣的目標。同時這10艘神盾艦的反艦能力,也能讓中國的航空母艦被迫保持安全距離,削弱艦載機的作戰能力。
至於台灣海軍是否有能力操作這批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應該是比較不用擔心的部份,因為當初國軍引進基隆級驅逐艦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想累積操作大型驅逐艦的經驗,並培養熟練的水手,為取得神盾艦做準備。再加上部份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仍在現役,美方培訓國軍接艦人員的師資並不成問題。然而令人比較憂慮的是人力的部份,畢竟要操作如此大型的巡洋艦,需要很多的水手,美軍的編制是380人左右,甚至比基隆級驅逐艦還要多。雖然在取得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以後,4艘基隆級一定會退役,但也要擴編一倍以上的人員,對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海軍人力來說,會更為吃緊。特別是海軍正要量產8艘國造潛艦,並編成濱海作戰指揮部,要如何補足人力缺口,會是極大的考驗。而且要維持10艘大型神盾艦,還會消耗國軍許多寶貴的資源。
台灣能取得10艘具備強大區域防空能力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就可當成浮動防空飛彈平台,部署在台灣東部海域,就能大幅增強戰力保存能力,反制中國航空母艦的威脅。圖為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錢斯勒斯維爾號(Chancellorsville, CG-62, 前排)(圖片取自美國海軍臉書)
就以現役的基隆級驅逐艦為例,其油料的消耗極為驚人,每一次出港執行任務或進行訓練,費用都是中小型巡防艦的數倍。特別是近年來中國船艦不斷逼近台灣周邊海域,讓台灣海軍必需不斷派出艦艇持續監控,如果未來這種任務,頻繁動用到近萬噸的大型神盾艦,對國軍來說,會是很大的後勤壓力。而且近40年的老船,在維修保養上,一定更為辛苦,還會逐漸出現消失性商源的問題,都需要克服。其次是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火力很驚人,卻也代表台灣必需採購更多的飛彈,10艘神盾艦就需要上千枚,而且這還不包括庫存,戰時用來再填充的飛彈數量。在油料費用驚人、後勤維護不易下,這10艘神盾艦未來的出勤率可能會偏低,又需要編制如此龐大的人力,絕對會形成嚴重的排擠效益,拖累台灣海軍的整體發展,形成難以避免的問題。
不是「最好」卻是「最不壞」的選擇
畢竟對台灣來說,最好的選擇仍是重啟「震海計畫」,以取得最新型的神盾作戰系統,完成自製的下一代主力飛彈巡防艦。但採購10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無疑會影響重啟「震海計畫」的時程,並讓海軍艦隊的編成,變的頭重腳輕。平心而論,在兩岸軍力失衡下,台灣採取緊縮的作戰策略,海軍改以近海防禦、水下兵力與岸置反艦飛彈為發展重點,但若能快速取得大型作戰艦艇,將可大幅強化台灣反制中國封鎖、維持航道安全的能力。只是這種大型神盾艦在戰時也容易成為敵方攻擊的目標,是否能發揮預想的作戰效益,也會受到不少質疑,更不符合台灣近年來努力推動的不對稱作戰思維。即使美國願意以出售基隆級驅逐艦給台灣時的極低價,提供這10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仍無法避免後續維護的龐大支出,這些都是要仔細考量的問題。
無可諱言,「震海計畫」的失敗,對台灣海軍的發展是很大的傷害。特別是在中國步步進逼,新型驅逐艦大量下水的情況下,台灣卻無法依規劃的期程,取得新型艦艇,的確讓我方處於極不利的處境。國軍加緊建造輕型巡防艦,向外採購美軍退役艦艇,都是亡羊補牢之舉。那既然是亡羊補牢之舉,很多時候就無法挑三揀四。採購這10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確不是台灣的最佳選項,任何人都能經易看出一堆問題,但卻是目前情勢下,最不壞的選擇。甚至在無法取得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下,改買10艘濱海戰鬥艦,都是無奈卻不得不為的措施。台灣能做的,是在決定採購後,仔細評估可能發生的問題,預先做好準備,盡全力將這批老船的剩餘價值發揮到最大,把最不利的情況降到最低。並痛定思痛,下一次好好規劃「震海計畫」,全力完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