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揚:從中共攻台劇本給國防創新小組DIU的建議
 

國防部在關注解放軍正規軍力的同時,也不能輕忽非正規民用力量。(解放軍的步兵戰車自民用駁船下卸/圖片取自X平台)

從中共攻台劇本給國防創新小組DIU的建議

2024年12月18日 07:00  上報

郭揚 ※作者為國立大學工學與管理學雙碩士,20多年科技業現職從業人員,且為軍事領域研究者。

2024年末,隨著中國領導人對於中國國內情勢控制力道走弱,越來越多人擔憂中國共產黨會走向歷史循環的老路,藉由外部鬥爭來轉移內部焦點,如果2025年春夏就是習近平指定的時間點,中華民國國防部新成立的國防創新小組DIU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可以先做什麼事,來快速建立關鍵防衛手段,讓台灣在新購先進裝備尚未抵台之際,仍可以讓解放軍討不到任何便宜。

問題思考的第一步是「我們究竟要解決甚麼問題」,白話的說,如果時間落在2025,共軍侵台的劇本會是什麼,尤其,在國防部參謀本部裡反覆推演的劇本之外,還有哪些劇本還沒有被發現或論證,這種劇本更要小心應對。《孫子兵法》〈兵勢〉: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中共比起俄羅斯更崇尚出奇制勝的招數,以期待速戰速決,避免大陸內部在時程拖沓之下出現變數,以下,我們就來分享其中一種共軍可能會採用的奇招劇本,也許DIU可以從中靈光乍現。

攻台戰役構想概述

初期解放軍海軍艦隊做為佯攻與施壓作用,除藉演訓之名將航母編隊預先開拔至西太平洋地區,餘海軍艦艇仍保持壓力在東海、南海海域,並製造隨時穿越北方宮古海峽、南方巴士海峽的態勢,讓全球情報單位緊盯兩處海峽。
同一時期,整備商船船隊,任務是在開戰前裝載特戰部隊、水下潛行載具、特戰突擊艇、無人飛行器等裝備,偕同(或稱掩護)核動力潛艦北面繞行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南面繞行南海、爪哇海,分兩路進入西太平洋。
其中,核攻擊潛艦將滯留太平洋執行對美盟國海軍的A2/AD(反介入/區域拒止)任務,而核彈道導彈潛艦則向美西方向航行進行戰略威攝工作。
裝載解放軍特戰單位的商船則駛向台灣東面海域,計畫在戰役開始之初即潛入台灣大後方的花蓮與台東,引導解放軍各式飛彈攻擊花蓮與台東軍事設施,並捕捉路面機動運行的台灣對海、對空飛彈部隊,目標在癱瘓台灣唯一的防禦縱深,為整體戰役的速戰速決提升成功公算。

郭揚:從中共攻台劇本給國防創新小組DIU的建議
掩蓋真實意圖一直是老共的用兵慣性。(圖片取自央視網站)

攻台戰役時間序列

D-3周:北線商船隊以四艘萬噸級散裝、貨櫃船規模,完成特戰部隊與特戰裝備裝載,連同核戰略導彈潛艦兩艘出航,由渤海灣旅順出發行經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將自身航跡隱匿在大圈航線的各國船隊之中,抵達堪察加半島南端後南下太平洋,航程中核動力潛艦緊靠商船航行,藉由商船的噪聲遮蔽核動力潛艦穿越日本周遭水下聽音陣列SOSUS。南線商船船隊以同樣規模同一時間,由海南島三亞出發,取道南海、爪哇海、班達海,穿越印尼北上進入太平洋。

D-2周:三航母編隊出發藉演訓之名分別穿越宮古海峽與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並保持編隊在台灣東部四百公里處。三航母編隊在補給方面僅各配賦一艘補給艦,讓各國情報單位誤判為短期演訓,實際則於西太平洋海域預置十數艘萬噸級散裝雜貨船及油輪,計畫為戰時的航母編隊從事油彈補給工作。

D-1周:派遣南海艦隊多艘飛彈驅逐艦與登陸艦編隊前往東沙群島以東、巴士海峽以西海域進行演訓,同一時間東海艦隊以相同規模編隊前往彭佳嶼和釣魚台以南、宮古島與石垣島以北海域進行演訓,並製造隨時穿越兩處海峽之意圖,目標在於吸引美、日、台分散軍力部署於該處監控解放軍海軍各項活動。

D日深夜:解放軍開展導彈、遠程火箭與巡弋飛彈隊全台各地攻勢,北線商船隊裝載之特戰部隊藉水下特戰載具與突擊艇,趁夜色分為十個小組登陸花蓮沿岸,搭配無人機在空掩護,登陸後分乘台灣統派人士準備之民車,開展飛彈攻擊引導、阻斷道路增援、破壞軍事目標、捕捉台灣機動飛彈車隊等活動;南線商船船隊則以台東沿岸為目標進行相同作為,力圖在台灣西部遭受攻擊時同步癱瘓花蓮和台東兩地軍事資產。

D+1日之後:若導彈、火箭攻擊和東部癱瘓行動見到成效,後續便可針對台灣北部重點攻擊,力求快速攻取政經中樞。之後便與現在美、日、台所兵推的劇本一致。而台灣在東部縱深癱瘓的情況下,反攻力道變弱,西部各地呈現獨立防守的情況,若解放軍在每一個階段都沒有出錯,而且按共產黨不惜犧牲生命的慣性下投入所有資源,最終國軍也許真的只能被動苦守到美日聯軍出手,才有機會可以將解放軍重新推下海,而不是僅靠國軍便可抵禦解放軍各部。

覆盤上述,台灣東部在整體防禦擔負的角色其實不亞於台灣西部各處,老共知道,我們也知道老共知道,所以近幾年的兵推和演習,都有著墨東部的防禦作為,只不過未必可以完全預測老共使用的招數,假使上述劇本為真,國防部在關注明面上解放軍正規軍力的同時,也不能輕忽非正規民用力量。若不然,戰役初始,當國軍以為可以機動疏散,抵銷飛彈火箭攻擊時,卻對悄然來襲的特種武力打亂布局,戰場主動權將瞬間易手。若然,國軍能掌握民機、民船動態,甚至可以做出戰略或戰術預警以逸待勞,戰役初期,不管飛彈火箭如何狂轟濫炸,國軍聯戰指管還是可以沉著掌握戰場主動權。

因之,在2025年春夏之前的短短幾個月,DIU的工作顯然不是(也不適)發展硬體,因為硬體的系統整合、發展、製造、測試至成熟顯然曠日廢時。較有機會的方向是軟體的開發,尤其是AI領域的軟體開發。過去在AI對於軍事領域的運用上即有過一種構想,倘若全台灣各縣市、鄉鎮、村里的監視器能夠時時傳遞畫面整合在一起進行「縫圖」,外加人人可以運用手機app上傳各自看到的畫面,當然前提是仍有電力維持的情況下,AI對於畫面中的解放軍人員和裝備進行各項辨識,便可對解放軍的行進方向和意圖做出預測,加計國軍自身的部隊態勢和人員裝備的妥善狀況,透過AI平台針對敵我狀態的分析,讓國軍聯戰中心可以用更快的速度進行防禦決策,消除戰場迷霧。

相同的概念同樣可以運用在對於台灣防禦有潛在威脅的對岸民機、民船上面。拜開源資料之賜,全球民船、民機皆可透過AIS、ADS-B的自動答詢分享自身位置、航向、基本諸元,呈現在公開的網路平台,供全世界有需要的企業和個人查詢使用,DIU開發的AI工具可以利用現成的開源資料,蒐羅進出大陸地區及在內地活動的民船、民機諸元和航行路徑,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蒐集和學習,就可以基本判斷出民機、民船的航線是合理還是異常,對異常的民機和民船再加以人工覆核研析,接著再把人工情研結果反餽進AI模型,加強AI判斷能力,增進國軍預警效率和加長預警時間。

舉例來說,一艘萬噸級的貨櫃船經過長期紀錄,發現其經常行走來往東亞和北美的大圈航線,這種大圈航線便是沿著日本海北上,經過鄂霍次克海南緣,穿越白令海後抵達北美,這條航線來往的商船如過江之鯽,倘若貨櫃船行經半路便離開大圈航線南下進入太平洋,便可基本判斷為異常,並被標註為需要示警追蹤,行有餘力,更可交由遠洋護漁的海巡署就近觀察辯證。更細節的觀察,一般貨櫃船泊港時間極短,好減少泊港成本,倘若AI察覺某艘貨櫃船停泊某港某碼頭過久,該碼頭又非修船專用碼頭,便可基本判定長期泊港的這艘貨櫃船為需要追蹤示警的目標。

同樣對於民航機的情境,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紀錄,AI平台對大陸某機場民航機的進出數量、起降時間段等有基本的學習和了解,若在某天發現降落的民航機數量和平日不同,起飛的時間又不似平常的時間段,並且航機起飛後關閉ADS-B詢答,那也可以基本判定需要追蹤示警。無論民機還是民船,能判定為異常的情境百百種,DIU最快的方法,是可以召集國內航空公司與貨櫃船、散裝雜貨船等航商齊聚集思廣益,提供各種AI在訓練階段需要學習的內容,還可以邀請這些航商為後續的人工情研提出建議,因為只有他們最清楚航空器和商船在運作方面的各種細節。

掩蓋真實意圖一直是老共的用兵慣性,所有各界看得到的各種共軍演習和新聞消息,都只是刻意要呈現讓對手產生誤判的手段,台灣各界媒體人和學者其實不需特地浪費時間精力對看得見的軍演評論,真正會運用在戰役中的作戰計畫是不會發布軍演消息,也不會在新聞畫面中展示,也才是國軍更須小心留意的地方。

中華民國國防部繼陳履安後再度迎來文人國防部長,成立國防創新小組DIU更是標誌文人國防部長的實際效果,就是拋開慣性的思考,注入多元觀點來加強國防事務。吾人樂見DIU宣示對於AI應用的重視,但需要呼籲的是,即便重視AI領域的運用,成果最終若只是無人機網路作戰、無人機目標辨識之類的專案,那麼能夠對台灣整體防衛起到的幫助還是太少,就算是透過本文產生某種靈感也還是不足,DIU更需要建立的是跨領域人才庫,只有充足的各界跨領域人才,才能夠在出其不意的地方提供四兩撥千金的創意想法,DIU-DO INNOVATION UNIQUE,期待看到這個單位可以在未來和傳統軍事體系碰撞出獨特的火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