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橋牌社 Island Nation:現在要飯  是為了長


《現在要飯,是為了長大後不再要飯》
 
 
我們國橋做為獲得文化部補助的團隊,有義務要和大家,不口水的說明ㄧ下,國家給團隊的補助款去哪了?
 
先說一個觀念
 
「補助」這個手段,在世界各國都是產業發展的政策工具
 
台積電成為大家口中的護國神山,花了38年
韓國成為大家口中的影視標竿殿堂,花了25年
 
你說我們只講成功的例子,那裕隆怎麼說?對,裕隆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但,不代表這個產業的政策手段不對
 
我們對於產業發展常有一個迷思,以為錢丟下去,好東西理所當然的要出來。但能否成功的關鍵,其實與產業鍊成熟度和商業策略有關,然後就是ㄧ步ㄧ腳印的練功,沒有速成這種事,這我們要先釐清。
 
回到國橋本身
 
10年前的2014年,我們團隊開啟了《台灣記憶ip 計劃》,那時候還是馬英九總統執政、兩岸ㄧ家親的年代。這個ip 計劃中有以台灣記憶為文本的記錄片、電視節目、戲劇、電影,聽起來就是一個腦袋有洞的計劃
 
所以我們是一個有理想的文化人團隊嗎?額…….不太是,我們是一群生意人,我們在做的是一個10年期為單位的商業計劃,叫「賣台是門好生意」
 
我們在馬總統的時代,開啟了軍冤記錄片《孤軍》的製作,也開啟台灣第一個在電視台播出的228暨白色恐怖題材的電視節目《少了一個之後》。
 
隨後,在蔡英文總統執政的年代,我們陸續的完成了人權記錄片《孤軍2》、政媒記錄片《公視門》,白恐節目《少了一個之後》二、三、四季、歷史實境《八堵車站》《湯德章受難》等作品的製作
 
以上作品有部份資金得到政府補助,有部份資金是公司自籌(公司的商業獲利填補)。但總體來說,都是賺不了錢的作品。
 
賺不了錢的作品算是什麼鳥商業計劃?
 
回到10年前,台灣影視圈共同的看法是,有關台灣歷史和政治題材的作品不會有人看,不要碰!
 
別笑,這就是那時候的真實氛圍。
 
所以當我們要開啟以台灣政治、民主歷程為文本的瘋狂影視計劃時,要先試市場水溫、搜集觀眾輪廓。不誇張的說,當時台灣沒有任何影視團隊,有這樣的資料,所以我們要自己試。上述這些作品,就是我們用來找尋觀眾觸及方式和搜集回饋的作品
 
同時間,我們在2015年開啟的《國際橋牌社》影視政治ip 計劃,花3年的時間聚焦摸索。這3年的時間內,我們持續的被業界嘲笑,持續的找不到投資者,但3年內公司投入了自有資金800萬開發
 
這個ip 展現的第一個可能性,是出現在民進黨換黨執政後鄭麗君部長時代的文化部。我們這個計劃從文化部獲得了補助,這是國橋ip 得以啟動的第一桶金。國橋第一季就在文化部補助4成,外部天使投資2成,公司自有資金4成(那時候公司還算賺錢)的情況下開啟了
 
國橋第一季的任務不是神劇而是ip要活下來
 
相較外國同類型的戲,我們類型經驗缺乏、生產鏈沒有政治劇經驗、資金規模相去太遠、行銷經費闕如、觀眾的政治立場紛歧的情形下,我們知道這部劇會受到很多的指教。
 
所以我們嘗試了很多製片策略,如跨影劇線、政治線的議題行銷、政治人物或真實人物客串、露天造勢、臨演募集等,以往影視圈不太用的策略,來讓這個作品能被觀注
 
當然,國橋第一季《黎明將至》有各種的不完美,而且虧損,但我們活下來了,並獲得了一座金鐘獎
 
但我們從第一季的回饋獲得了政治劇的觀眾輪廓,並熟成了拍攝生產鏈,並據此調整第二季的拍攝。第二季我們依然在文化部的補助下,推出了全新昇級的第二季《同島一命》
 
同島一命廣獲迴響
 
第二季的內容廣獲藍綠光譜朋友的迴響,《同島一命》這四個字也被不分藍綠的政治人物引用。做為政治ip ,我們也廣邀了7個吧同政黨的政治人物客串,以直觀的表演來觸及年輕觀眾,但,上架依然困難
 
在不願賤賣血本無歸的情形下,我們除了免費釋出第一集搶先看,還搭建了自賣平台,背水一戰的做銷售上的努力,也看看能不能找出政治內容銷售的可能性。很幸運的,這個平台至今已使用3年半,而且除了達成我們的目標,平台還在持續優化升級中
 
這平台的建立,為我們開啟了觀眾和市場輪廓的小數據庫
 
外傳的開啟嘗試丟掉要飯的碗😄
 
在後製國橋第二季時,我們同時開啟了外傳《和平歸來》的計劃。我們想藉這部劇,嘗試看看有沒有辦法以全商業資金來進行這部題材依然敏感的台劇。
 
透過小額募資和天使投資,我們這次沒有申請文化部補助,以4500萬全民間資金,完成了這部敏感但很重要的作品。
 
獲利了嗎?沒有,小虧1000萬,但我們從中獲得了更多的產品和市場資料
 
ip 計劃的獲利點即將出現
 
今年是ip 計劃的第10年,我們在今年開啟了新的外傳軍事電影《國運之戰》。在前9年的練兵、熟成、累積經驗和市場分析後,我們認為國橋ip 第一個可能在商業上獲利的作品要出現了
 
我們在國家的補助下,花了10年,走到了這個產品面對市場的轉肋點,對,10年
 
我們寫這麽多,就是想說明以國橋ip為例,「文創補助」到底是什麼?它在產業上的政策功能是什麼?
 
沒有10年間的國家的補助,不會有訴說台灣民主故事的國橋ip ,在中、台文化戰線上的詮釋之戰中,也將少了國橋這個戰友💪
 
「補助」的用意就是協助產業的熟成,得從資金的培養、生產鏈的建置、環境的熟成、經驗累積!我們最引以借鏡的「韓國」也是如此,在產業熟成的過程中,韓國大規模的拍了許多良莠不齊的作品,產業練了20年的功,隨著產業支援鏈的成熟,也就長成了世界聞名的「韓流」
 
同樣的,國橋也在練兵的路上,從第一季的敘事的生澀,到作品越來越面向市場。
 
影視產業發展,其實最核心的概念是「練兵」。如國橋這樣具有年代背景的「歷史政治劇」在道具籌備上,就非常需要這方面的支持!
 
《國橋1》拍攝總統府車隊時,要找到那個年代總統乘坐的車型,最終我們並不是透過「專業的影視道具廠商」找到,而是遍尋各地才找湊到專業收藏家提供而來。
 
以產業發達的國家來說,因為他們有足夠的類型劇,撐起足夠的需求,才建立的了以此為生的產業鍊供給
 
所以,補助對於扶植產業而言是一個「中繼手段」,用意在於建立成熟產業鍊,讓影視產業能回歸到與市場接軌、能賺錢,並且各方面人才濟濟的狀態。
 
此外,對於影視業的挑戰不只是製作端的產業鍊成熟,版權銷售也是一大課題。
 
此外,除了製作補助外,更重要的還有國家的整體戰略,政策上針對影視的產、製、銷,如何有效的協助扶植業者?製作「台灣觀點」描述兩岸關係的作品,亦或是會觸動中國敏感神經的作品,伴隨而來的就是版權銷售的問題
 
這是自己不爭氣所以要靠國家養嗎?
 
這個是國家的整體產業和文化戰略的佈局,我們如果不想ㄧ天到晚的喊「好想贏韓國」的話,那就要ㄧ起來好好思考產業政策!
 
小編在發這篇文的現在,製作人老汪正在和業界大佬級的動畫業者,開他今天的第五個會。討論的是三年後要推出的新作品,怎麼結合虛擬動畫和真人,做一部跨類型的科幻政治題材作品
 
三年後的作品?對,國橋宇宙是生產線概念的ip 規劃,我們雖然今年新作的錢都還差很遠,但我們已有3個未來系列新作列入開發了,很瘋嗎?不會,因為我們是把影視當生意在做的團隊🤷‍♂️
 
「能做出在商業上獲利的產品,就不怕沒人投資,10年了,該開始回報國家的支持和回報投資人了」,這句話,老汪最近很愛掛在嘴上!
 
10年了,感謝國家的補助,我們開始邁向下一個10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