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則  

軍隊次文化(一)╱軍人出口成「髒」 「他媽的」成了發語詞

2002/05/25  記者陳東龍╱專題報導

為民喉舌的立法院民代諸公,日前嚴正要求國防部不得再體罰凌辱或謾罵官兵,國防部隨即在例行記者會中,由軍事發言人黃穗生公開宣示,依國軍「陸海空軍懲罰法」,凡以不當言論辱罵官兵者,軍官「違者可撤職!」但是,世界各國軍隊普遍存在一種罵人的文化,許多相當不雅的言語儼然成了「發語詞」,一般帶兵官如果沒有隨口說上幾句,就好似失去指揮下屬的權仗,也失去了與下屬「同舟共濟」、「同流合污」的兄弟氣魄。

但是舉凡世界各國軍隊,幾乎普遍存在一種罵人的文化,許多相當不雅的言語儼然成了「發語詞」,一般帶兵官如果沒有隨口說上幾句,就好似失去指揮下屬的權仗,也失去了與下屬「同舟共濟」、「同流合污」的兄弟氣魄。

曾當過兵的都知道,軍隊中上自指揮官下至二等兵,不管是老鳥還是菜鳥,凡是想在軍中獲得「地位」,就一定要練就一身「入境隨俗」,說得更明白的就是要「同流合污」,讓自己清高的身段能夠與出身最低水準的弟兄「同舟共濟」,講同一語調的話。

尤其是身為指揮者,也就是具備「主隊職」階級的幹部,如陸軍的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旅長,海軍的班長、艇長、艦長,空軍的班長、總班長、機務長、作戰長、中隊長、聯隊長….等,只要是職位上有一個「長」字,就是具有支領「領導加給」的「主隊職」資格。這些人,絕大多數都要帶兵,而在帶兵的過程中,為了要建立一種與弟兄間屬於男人的氣魄,難免就要在言語上出現江湖味,而隨口說出「國罵」就成了最好的帶兵溝通方式。

指揮者帶兵,尤其要與「天兵」對口,總會出現例如「xx你他媽的真搞不清處狀況嗎?」或是「他媽的你和明朝的皇帝一樣姓朱(豬)啊!」甚至還會罵出「他媽的你比別人多一根賤骨頭!」

「他媽的」、「他媽的」,這麼多「他媽的」,難道是中華民國的國民革命軍全都吃了「髒腦丸」?否則為什麼出口成「髒」?

其實不只是國軍部隊有這種隨口說髒話的次文化,就連一向最重視紳士風度的英國軍隊,也一樣是罵聲連連。尤其是英軍的潛艦部隊,當艦長在進行指揮時,那種除了自己身邊每個人都要挨罵的傳統帶兵風氣,已經成了一種特殊的傳統,甚至成了一種最讓潛艦官兵引以為傲的戰力表現。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艦長會罵人表示管理周到,而被罵到的更會認為自己受到艦長的注意。而高層長官更會認為,會罵人的表示這個幹部「有幹勁!」實在令一般人匪夷所思。

其實台灣軍事長官們也未必不是存著這種帶兵心理,在長官的眼中,一位有雄心壯志、有幹勁的基層幹部,就是要成天緊緊叮著部隊大小事,只要看到下屬就先來一頓K,先罵個幾句然後才言歸正傳。

對於這種受到外界排斥的軍中次文化,國防部軍事發言人黃穗生表示,國防部頒訂的「國軍軍紀維護實施規定」已明訂各級幹部不得對所屬官兵施予體罰、凌辱及謾罵,違者依法嚴懲,最重可處以撤職。他更說,國防部已一再要求各級幹部在任何狀況下,均不得施以體罰、凌辱或謾罵,今後更將貫徹執行。

但不管如何,軍隊的罵人文化幾乎與軍隊同時存在,有軍人就會有階級,有了階級就會有人當長官,有人當部屬,而在溝通的過程中,當部屬的就會隨時有被罵的準備。原因無他,因為軍隊的工作就是執行打仗,說穿了就是「會死人的工作」,如果少了這種強制性的言語表達,命令的執行與戰力就很難發揮。這是一個相當難以化解的客觀現況。

軍隊次文化(二)╱手提包文化 隨員才是「核心人物」


當軍人其實是很辛苦的,或許一般人並不這麼認為,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一位好的職業軍人,他除了要面對例行的勤務之外,還有很多的行政事務要等著你去做,晚上也有課程,甚至要出長官指定的公差,主動幫忙長官處理瑣碎雜事。許多單位甚至流行一句話:「位子幹得好不如做人做得好,勳章拿得多不如手提包拿的勤!」幹軍人與做人或許還勉強湊上一點關係,但為什麼會扯到手提包?這…….,大有學問了。

說實在話,軍隊裡,成天搞訓練作戰的人不見得可以平步青雲,一路從尉官、校官到將官。

有句話說:「拿槍桿的比不過拿筆桿的,拿筆桿的敵不過拿手提包的。」

說到這裡,「手提包」這個名詞應該懂了吧!如果還不懂?表示你不能幹軍人之外,也表示你不能在公家機關任職。

「手提包」,指的就是幫長官拿手提包,也就是跟在長官旁邊幫忙打點的隨從,包括軍中所有公家機關,這批時常跟著長官的人,稱為「隨員」。這些黏在長官身邊的隨員,才是軍中真正的「核心人物」。

但如果要針對「手提包」文化做擴大解釋,也可以說只要長官一出現,在業務上只要摸上一點邊,你就一定要出現,而且要馬上「進入狀況」,一一回答長官所有的問題,甚至在瞭解的精準度上,更要比現地指揮官更「神」。這些人,也等於是表明「報告長官,我就是跟著你了!」

舉例來說,身為隨員就應該要知道長官喜歡吃什麼、喜歡抽什麼煙、喜好什麼「消遣」、什麼排場等等。而最重要的是,除了瞭解長官一個人還不夠,長官夫人喜歡什麼,子女喜歡什麼,他們的起居習慣是如何……,這都是身為隨員「必修」的課程。

讓長官有面子、高興、不必為小事煩惱,甚至還可以幫長官在更高層長官間建立「良性互動」,如果能做到這些,當長官更上一層樓獲得更高的職位時,隨員當然也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顧」。

所以,很多職業軍人成天執行「戰、演、訓」任務的,但是當他準備成為一位上校級主官或領導人,或是空軍中隊長級等職務之際,卻發覺由其他高司單位下放「卡位」的人出現在眼前,這時終於可以深深感受到什麼叫「長官口袋裡的人」。

例如在空軍飛行圈裡,許多放中隊長職務的人,都是從其他單位調過來的「空降神兵」。那些在部隊苦幹實幹的,往往都會被壓個幾年才會出頭。

而「空降神兵」之中,又可再分為「土雞」與「洋雞」。「土雞」指的就是那種跟對了長官,當長官認為某人可以「放隊長」時,就直接交待聯隊長先保留一個位子,然後時機成熟後便「佈達」。

而「洋雞」則是指那些喝過洋墨水的,許多是駐外武官、或是在外國受完訓回國的,也有那種例如拿到博士學位的飛官等等。這群「洋雞」多半是總司令親點的人選,聯隊長雖然擁有中隊長的任命權,但除非是冒著每次到總部開會都被K的危險,否則連「老總」都說話了,還有誰不聽使喚。

「手提包」文化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因為這群替長官張羅大小細軟的中級軍官,往往他們關鍵性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某單位軍官一輩子的前途。因為既然身為高層長官,對於基層的許多雜事本就不願去觸碰,如果這時需要有其他管道瞭解某特定的人、事、物,這時在旁隨時待命的隨員,當然就成了質詢的第一人選,相對的,基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長官當然會相信身邊的人。

當然,如果當隨員的自己本身沒有一點本職學能,還真不容易在這個複雜的高層環境中幹下去。何況幹隨員的,絕不能一切「隨緣」,因為他一定要將長官服侍得沒有任何不方便,而且還要讓長官的家屬、親戚與朋友瞭解自己的長官是多麼「位高權重」。

換言之,「面子一定要做給長官」是身為隨員的最基本修持。而隨員所要付出的,也幾乎是全天候待命,只有這樣,才可以為長官分憂解勞,套一句軍隊裡常說的「隨員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幹的」。

軍隊次文化(三)╱逢迎拍馬勳章滿排 苦幹實幹撤職查辦


長官視導是所有公務機關最頭痛的事之一,因為不同的長官有不同的見解與喜好,這尤其是在階級倫理相當明顯的軍隊,更是處處顯現這種文化。但也因為長官多如牛毛,意見與經驗更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得調。」相對也練就出軍隊裡如何「迎合」長官的一種畸形文化。

軍隊裡有一句話,「逢迎拍馬勳章滿排、苦幹實幹撤職查辦。」以「務實」做為前提的前參謀總長羅本立,他就曾下令當他前往基層單位視導時,除該單位指揮官與「必要」的幹部之外,嚴禁司令部高階軍官也前來「陪同」。

但由於軍隊裡這種文化已行之有年,每次當羅本立出現時,仍然會看到如同辦國慶閱兵般的「恭迎隊伍」,而且往往「陪同」視導的軍官幹部比被視導單位的官兵來得多。

而且更有許多「體恤」長官的幹部,知道羅本立很喜歡看有關大陸風景的影片,時常在他的下榻處播放他最喜歡的節目。部屬的「用心」,羅本立當然也看得到。

這種隨長官喜好的狀況,其實也是中國人的天性,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有一句順口溜,「幹部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顯見這種逢迎拍馬的文化,是造成所有長官樂此不疲的主因。

向來以治軍嚴厲出了名的參謀總長湯曜明,1998年,他仍是陸軍總司令時,就曾發生到部隊視察後,發現缺失,加菜金雖然照發,但部隊長的記過人事令也隨著下來。

當湯曜明陸續接任參謀總長、國防部長之後,以軍政軍令兩大系統龍頭的角色視察三軍,許多海、空軍單位都怕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已經有很多主官在打聽湯曜明準備視察那些地方,好讓自己可以先有個準備。

對於湯曜明的作風,一位在國防部已服務多年的軍官表示:「老湯已經不錯了,以前蔣仲苓還會在發現部隊缺失,或表現不好時,還將加菜金當場收回來!」充分表現了「督導、督導,一督就倒。」

軍事長官前來視察部隊,有時,連地方民代也來參一腳。許多單位都怕過年,因為長官實在太多,而且,只要有中央級的民代前來「勞軍」,國防部的長官也一定會跟著來,國防部的長官一到,總部的長官、軍團或指揮部的長官、再加上旅營部長官也一定要隨行,這種浩浩蕩蕩的視察團,時常會讓部隊疲於奔命。

雖然很煩,但應付長官的視導卻是身為一位軍官幹部應該要學會的「軍事倫理」,因為當能瞭解長官的喜好後,部隊的訓練、裝備的維護、命令的貫徹與內務的整修等,都可以迎合長官的口味而做變化。也就是說要做好逢迎拍馬的基本功夫,這樣才有可能勳章滿排,否則光是按牌理出牌,苦幹實幹的結果卻可能因為出了差錯而撤職查辦。

只要前來視導的長官高興,直屬長官當然也會高興,雖然不見得會記功嘉獎,但至少不必記過懲處。對一位職業軍人來說,安安穩穩的渡過每一次的視導,就算是「作戰成功」。

軍隊次文化(四)╱年節送禮注意倫理 老長官得「禮」不饒人


中國人最重視過年過節的禮數了,但是,在許多的場合裡,禮數成了「禮術」,也就是送禮的藝術,尤其當過年過節需要「表達革命情懷」而送禮時,如何排出順序來儼然成為一門軍中獨有的學問。

例如各單位的「責任區」裡一定都有列管的眷村,住在眷村裡的叔叔伯伯更是這些單位主官或主管的老長官或老學長,當過年過節需要「表達革命情懷」而送禮時,如何排出順序來儼然成為一門軍中獨有的學問。

因為,軍隊重視倫理的程序是極為鮮明的,除了軍校的畢業年班或期別之外,退伍時的階級也列為必要考慮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的是,如果那一位退伍長官到現在仍是屬於「退而不休」,在高層長官的圈子裡仍有發言權,這種人物更要視為上賓,絲毫馬忽不得,噓寒問暖是必需,偶爾還要派幾個阿兵哥到這些人的家裡幫忙打掃,讓他們可以為單位多「美言」幾句。

也因此,當一車的慰勞禮品需要送到這群老學長、老長官的手中時,就要注意誰一定要先送、誰可以晚點送。說明白一點,高階退伍而且仍然有「直達天聽」能力的,一定要先送,而那些早早就退伍,只是還擁有一個眷戶身分的老兵,就可以晚點再送。

有時候,為了要考慮這些期別倫理與後台背景,往往讓身負送禮的軍官必須要先送遠的再送近的,甚至是一下子送東一下子又送西。有時候,這些退伍的長官們又是架子特別大,不是故意不在家就是當場對滿頭大汗的送禮「馬夫」狠狠飆一頓,是標準的「得『禮』不饒人」。

此外,為了要表示慎重,對於「重量級」的人物,單位的政戰主管還要親自出馬以示尊重。

另外,過年期間,前來視察的長官也特別多,「勞軍」成了最讓軍隊疲勞的一項公關活動。

很多「樣板」單位準備節目的目的,是為了要讓長官開心,有時連獎品都已經安排好,讓長官抽中,然後,前提是算準了長官會捐出來。如此,不但做了一個人情給長官,長官也會知道這個部屬是如此「用心」與懂得「禮術」。

軍隊次文化(五)╱好話說盡不如三拳兩腿 黃埔十道菜道道入味


軍隊是嚴格的團體,為了要讓軍人能服從命令,願意置個人生死於度外而行保國衛民之責,就一定要有嚴格的訓練。但訓練要落實,就一定要嚴格,所以難免會出現「好話說盡不如三拳兩腿」的情況。而翻開國軍的管教軼史,所謂的「黃埔十道菜」更是每一位曾當過兵的人最深刻的回憶。

所有的帶兵官,不管是不是陸軍官校畢業的陸軍軍官,只要是「官科」的,都要經過陸官的入伍訓,而這段入伍訓,就是要嚴格的訓練出一位可以獨當一面的幹部。但其實,世界各國的軍事教育,尤其是最基礎的養成教育,強調的都是嚴格與殘酷,如果以台灣的「練兵」標準來比較,只能算是「小 case」了。

當過兵的,都曾聽過所謂的「黃埔十道菜」。但這10道菜絕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整人的,用來練兵的,落實「合理的管教是訓練,不合理的管教是磨練」的訓練傳統。

許多官幹部就是將自己在入伍訓時被修理過的經驗,一道又一道的將菜單用在屬下的身上。

雖然「黃埔十道菜」並不是每一期受訓學生都有機會親自品嚐,但卻是所有黃埔健兒各個都耳熟能詳的「基本教練」。這十道菜基本上包括了:

一、黃埔大地震/全連隊士官兵將各人所有內務及私人物品集中在集合場,堆成「內務山」,然後在幹部的一聲令下,3分鐘之內一切歸定位,否則在來一次。

二、灌唱片/右手捏鼻,左手穿過右手成大象狀,以左手食指按在地上為圓心,人繞著自己旋轉並大聲唱完「九條好漢在一班」這首軍歌。但唱軍歌的方式卻必需是由一條好漢開始唱,唱完再接著唱兩條好漢,繼續唱,直到唱完九條好漢為止。

三、田邊俱樂部/罰站在廁所旁,只著內褲餵蚊子。

四、巴西咖啡/這是專門對付那些愛偷抽煙的入伍生所發明的花招,也就是將所有的煙絲,全部用水泡開,然後倒入鋼盔中來喝。

五、人造衛星/全連隊的人在跑步時,被罰的人再繞著部隊跑。這種體罰多半是針對部隊行進間「答數放砲」的人而來。

六、跨海大橋/身體橫跨在兩張床舖之間撐著。

七、遊龍地虎/由通舖的這一端爬到另一端,然後再爬回來。這是入伍生「用內衣拖地」的一種打掃方式。

八、棉被操/將棉被蓋在身上,頭戴鋼盔在被內邊唱軍歌邊做伏地挺身。

九、大風吹/以最快的動作換床位,上下左右對調。有時甚至會玩到全連都動了起來,第一排換第三排,第二排再換第一排。

十、大發慈悲/看到長官沒敬禮,罰站樹下或電線桿下,並對著大喊一百遍「長官好」。

軍隊次文化(六)╱不打不罵 照樣整得大家雞飛狗跳


近年來,這些體罰方式雖然已經在國軍政戰部門一再三令五申之下消聲匿跡,但是少數不肖的國軍幹部仍然堅持「好話說盡不如三拳兩腿」,但幹部卻又怕動手打人會吃上官司,因此就以這種「動口不動手」的處罰,將塵封多年的「黃埔十道菜」給搬了回來,整得全連隊雞飛狗跳,相對也使的國軍在基層管教上一直無法落實。

以陸官對待入伍生的「入伍訓」為例,幹部間整人的方式是以「每天一道菜」做為操課基本。幹部們最主要的動機,說好聽一點是要學弟們「謹記黃埔傳統」,說難聽一點就是「自己沒受過處罰以後下部隊怎麼練兵?」

讀者千萬別懷疑,更別驚訝。其實世界各國的軍事教育,尤其是最基礎的養成教育,強調的都是嚴格與殘酷,如果以台灣的「練兵」標準來比較,那實在太小兒科了。

幹部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也十分有趣,勉勵的話例如:「緊張而不慌張、輕鬆而不放鬆」、「無理的要求是磨練」、「在陸官入伍是不會死人的,只會殘廢」。

至於罵人的話,那可就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講得完的,例如「對你客氣你當福氣」、「人大呆、狗大笨、人長神經長(反應慢)」、「你跟明朝皇帝一樣,姓朱(豬)啊!」、「你們嘻嘻笑笑打成一片,我就讓你們痛痛苦苦的打成一團」、「青年手則第13條:好奇為倒霉之本」。

陸官學長也很喜歡整空官與海官的入伍生,時常對空官的學生說:「你笑得真呆,頭大無腦,眼大無神,好像在演筧橋英烈傳!」。另外還有一些問答也十分好笑,

例如:

問題一:飛官為什麼一定要戴墨鏡?
答案是:飛行員沒有一個地方好,只有眼睛好,所以一定要好好保護眼睛,不可見光死。

問題二:筧橋名菜是什麼?
答案是:醉雞(墜機)。

過去,軍校入伍生打野外時,外界常用「身插幾根草、滿山遍野跑、回家洗個澡、今天又過了。」的打油詩來形容。但其實這根本就不足以形容入伍生的慘狀。

基本上出操打野外才是幹部整人的大好時機,因為校部的督察軍官根本就懶得跑到野外頂著大太陽督導是否正常操課。而且入伍生永遠都是要蹲著上課,腿酸了是你訓練不夠。

但話又說回來,每一次有校部督察軍官或更高階層的長官前來視導,入伍生連反而必需要配套演戲,幹部不但強制要求每一位入伍生要「嘴角帶著對生活管理滿足的微笑,眼神充滿對三民主義的樂觀前景,以及對反共復國必勝必成的積極學習態度。」偶爾還要安排幾個乖乖牌學生充當樣板,問一些連幹部聽了都會笑的反共愛國問題。

所以許多已退役的軍官都會說,「在陸官入伍的日子,只有天曉得我們學的全都是那一套如何整人的『黃埔傳統』。」

軍隊次文化(七)╱夫人吩咐有求必應 陞官嘉獎非我莫屬


在軍隊裡有句話,「夫人吩咐有求必應、陞官嘉獎非我莫屬。」這雖聽來刺耳,但卻是所有公務機關一個明顯的次文化,不是軍人族群所專有。

要先說清楚的是,在軍中,只有將軍的太太才可以稱「夫人」,否則都一律稱為「大嫂」。但空軍飛行教官及海軍一級艦的上校艦長這兩種身份的官夫人則例外,屬下為了表現尊重,她們也被尊為「夫人」。

軍眷們長年忍受丈夫長年在外的苦,一顆顆眼淚總往肚裡吞,但媳婦終有熬成婆的一天,軍官隨著階級職務晉陞而成為一位將軍時,她,也成了「夫人」。

從此,再也沒有長官會在電話中以不客氣的語調說:「王大嫂,麻煩叫王指揮官回來開會!」成了將軍家族後,每逢有電話,總會聽到對方以最和緩、最有禮貌的口氣詢問:「我是總部參謀張得功,很不好意思打擾您,請問將軍在家嗎?部隊現在有一點事請他處理,如果將軍方便,我們馬上派車過去…….」

陸軍裡,大嫂成了夫人,是生活圈最大的轉變,絕大多數的夫人們都不習慣。

當然,也有例外。事實上在陸軍裡,有許多太太們就是和先生「有志一同」,立志成為將軍「夫人」,因此每逢過年過節,這些軍官就會和太太們一起到長官家送禮,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尤其是,「女人家總是最瞭解女人家的事。」這群軍官太太在一起,就會相互「互通有無」,在人事晉陞或搶佔好缺這兩件大事,「夫人們一句話絕對比得過軍官苦幹實幹一整年。」

也因此,對喜好「旁門走道」的軍官來說,抱著長官的大腿,尤其是直屬長官的大腿更是天經地義的事。長官愛吃什麼菜,屬下有義務知道,更有責任去張羅。而長官夫人喜歡什麼,身為屬下,有責任為長官夫人當司機、當佣人、當採買。雖然這種「狗腿」人物不是每個單位都有,但只要同期班同學中出一個,話題就永不間斷。

這種夫人文化,落實最澈底的應要算空軍。很多人形容空軍的夫人們,絕對都是屬於「上山打柴、下山趕羊,上街計較、入門溫順」的那一種。但事實絕非如此。

但空軍能晉陞將官的,無疑的,飛行員出身的絕對佔大部分。尤其只要是具飛行教官資歷,他們的另一半就會被尊稱是夫人。那種地位,任人聽了都會忘了自己是誰。

身為空軍將官的夫人,如何經營社交已是必修的一門課,而且一定要「夫唱婦隨」、「隨唱隨到」。

許多空軍的官夫人愛逛街卻不買東西,因為空軍的官夫人們在先生的「羽翼」下倍受尊敬,許多小飛行員的太太都會在過年過節時爭相表示「敬意」,而且這一群又一群小飛官的太太,其實也是師承長久以來那一套如何迎合的本領。

換言之,空軍將官的夫人只要說出自己喜歡那樣好東西,保證一定會有小飛官太太前來「拜訪」。反正每逢過年過節,空軍將官的家絕對是門庭若市。

但如果說空軍的將官夫人們都是「花瓶」,這顯然也是有失公允。

還記得去年5月政權輪替前,國軍在參謀總長湯曜明一聲令下辦了一次感恩之夜嗎?整個節目的設計,最特別的是讓大部份為外省籍的將官夫人訓練合唱台語歌曲。

要官夫人一起學唱台語歌,這對一向以外省族群為主的空軍來說,真是一大挑戰,但官夫人們還是做到了。海、空軍婦聯會官夫人在迎送李登輝的獻唱歌曲中都有獻唱台語歌曲,包括「期待再相會」、「感謝你的愛」都讓李登輝高興得打拍子,李登輝甚至感動得紅了眼眶。

軍隊次文化(八)╱百將迎送三軍統帥 元首尊榮好風光


三軍統帥是所有軍人「鞏固領導中心」的唯一指標,而當三軍統帥蒞臨,事前的準備與事後的檢討,更是被長官列為考核的重點。猶記2年多前當前總統李登輝準備卸下三軍統帥時,軍方禮數之周到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這一趟軍方替李前總統安排的「感恩之旅」,更是展現元首尊榮的經典。

國軍各軍種總部當時為展現對李登輝的感謝之意,從接待、飲食乃至活動過程的安排,花費不少心思讓這位即將卸任的三軍統帥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國防部分別排定前往三軍各總部辭行。

在5月1日之前,陸、海、空三軍總部也將歡送李登輝的活動列為一個重要的籌備活動,但只是訓練一些婦聯會的將校夫人,各官校學生合唱團、樂、儀隊訓訓練及練唱李登輝喜歡的本土及感恩歌曲,此外即是向各總部廚房訂做宴請李登輝總統的餐點內容。

事實上,為了這個餐點,軍方還真的透過管道向官邸及總統府探詢李前總統喜歡那些菜色的口味,結果,在李登輝用餐的海軍總部與陸軍總部菜色幾乎都是一模一樣。

為了要讓三軍統帥能賓至如歸,陸軍總司令陳鎮湘與海軍總司令李傑還特別試吃過,直到全部「及格」為止。當時的菜單,也就是一鍋復興鍋之外,配上包括客家名菜梅干扣肉、豆酥雪魚、貢丸湯、台灣宴客的首道「冷盤」等等。

此外,在感恩節目設計方面,參謀本部安排大部份為外省籍的將官夫人訓練合唱台語歌曲。海、空軍婦聯會官夫人在迎送李登輝的獻唱歌曲中都有獻唱台語歌曲,包括「期待再相會」、「感謝你的愛」都讓李登輝高興得打拍子。

而陸軍雖然沒有官夫人出來獻唱,但卻安排了千人大合唱一首「遍地桃李」,讓李登輝非常的感動,而在宴請李登輝時,由陸軍官校獻唱一首謝幕曲「祝福」時,李登輝感動得紅了眼眶。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海軍與陸軍總部打破共識與協商,特別替李登輝送別場面營造出聲勢浩大的場面讓李登輝感受到統帥的尊榮。

據調查,原本三軍種協議採不鋪張、不動員、不公開、少花費的方式處理歡送李登輝,但各軍種其實是各懷鬼胎,尤其軍方存在「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心態猶在,怎麼會讓跟了12年的統帥到各總部最後的巡禮相形失色。

就在這種心態下,海軍打破了默契,總司令李傑突發奇想,替李登輝安排個旗海相送的畫面,果然引起極大的震撼,海軍動員750位士兵從全國各軍港、各駐地帶來近300面海軍各艦、各營級以上軍旗送行這位即將卸任的三軍統帥,這樣的畫面,足足搶盡了空軍的鋒頭。因為稍早李登輝前往空軍總部時,空總就是完全按當初所達成的默契,也就是簡報、致贈紀念品與會餐等單調與死板的程序進行。

海軍動員的畫面讓陸軍如臨大敵,因為陸軍在三軍部隊中是屬於家大業大的軍種,輸人不輸陣,因此在海軍擺出旗海陣仗之後,陸軍也更改原先只派陸軍第一士校鼓號樂隊表演的節目,加上了陸軍大漢營區(陸軍總部與航空第1大隊)1200位官兵對李登輝來個全軍禮迎送。

除了人員數量大之外,陸總還從全台灣調來所有的軍團、防衛部司令、聯兵旅長、師長、署處長及總部組長等上校級以上150位將校組成龐大的將軍隊伍,營造出「百將送行、千軍相隨」的氣勢。

當李登輝由大漢營區乘車離去時,不管是將官、中級軍官還是二等兵,都跟在李登輝的車子後面齊唱「遍地桃李」,這種場面,再次讓李登輝眼角泛著淚光,再三回頭揮手道別。李登輝最後的國防之禮可說是享盡元首尊榮。

神仙、老虎、狗
http://www.wretch.cc/blog/chaoyisu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