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1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這個作者很厲害,看得很清楚,以我最近開始閱讀的國際軍事與政治書來看,事情的全貌的確是如此。

台灣若陷落,中國自己會走向滅亡。這是核彈等級的恐怖平衡。

「有什麼能比把中國陸軍誘出適於他作戰的廣大陸地,騙到一個缺乏縱深,無法讓部隊完整展開的海島上;讓他的補給線完全暴露在美軍擅長的海空作戰環境中,再來個大屠殺還要再更吸引人的⋯⋯?在1949年,根本博還有胡璉,在古寧頭就是用這樣的模式屠殺解放軍。而在今天,美軍可以用台灣進行一場規模更大的,古寧頭式的殲滅戰。

台灣的常備軍在經歷裁軍後,還有20萬人;若是防禦中國入侵加入後備徵招,大概可以膨脹到百萬。雖說百萬大軍中,真正能與解放軍精銳對抗的部隊不多;但解放軍若要成功打垮台灣軍隊並對佔領地進行鎮壓,數量上至少得投入比台灣更多的軍隊。而中共的常備軍也就是150萬,難道要全部丟進來?

一但這150萬真的拿下台灣,才是中國厄運的開始。美軍只要調動海空戰力,肅清中國的補給能力,這150萬軍隊只能在台灣島上等著被繳械全滅。而中國的海空軍在登陸軍隊補給線被威脅的情況下,只能脫離陸基飛彈、防砲陣地的援護,被迫在美軍所設定的外海進行交戰。在這樣的作戰條件下,中國本來就遠遜於美軍的海空軍力就會更顯劣勢。

等中國的海空主力在外海被打垮,中國陸軍的常備部隊就只能全死在台灣,這時中國難道要靠臨時徵招的後備民兵守衛整個國境?到了這個地步,中國不止整個東面精華區,全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可及的作戰範圍下;俄羅斯如果在這時忽然武裝支持東土耳其斯坦、內蒙、圖博紛紛獨立,請問中國人有什麼方法可以挽救國家滅亡?」

#########################


根本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根本博(1891年6月6日-1966年5月24日,中文化名林保源。出生於日本福島縣,大日本帝國陸軍及中華民國國軍中將,獲受勲一等·功三級。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3期、日本陸軍大學校34期畢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戰敗時,在內蒙古(當時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擔任駐紮於此的駐蒙軍之司令。在日本投降後,從蘇聯軍隊的猛攻下,依然頑強抵抗,保護了四萬名滯留在內蒙古張家口附近的日本國民。 

復員後,於1949年秘密渡航至臺灣被蔣介石任命,在金門島協助指揮古寧頭戰役,順利擊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胡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璉

1949年10月26日上午十時,胡璉到達大、小金門間之水頭。上午十一時,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羅卓英偕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胡璉抵水頭村,晤湯恩伯後,旋即赴湖南高地,將部署略為調整。到湯恩伯指揮所,午餐在棹,胡璉立即電話正在前線指揮作戰之高魁元,詢問目前狀況,並先向他道賀:「恭喜大捷,是否已清掃戰場完畢?」高以低沉聲音答說:「戰事仍在激烈進行中,形勢相當嚴重,即派車迎司令官來。」胡璉聽此話,突覺千鈞在肩,湯恩伯、羅卓英所談何事,竟無所聞。

車到即行,不消20分鐘已到湖南高地前線,急問狀況,始知國軍克復安岐,正向林厝進迫中。當以責任所在,並未顧慮形式上之交接,迅即實施指揮權,告訴高、劉兩軍長,通電前後,前方士氣大振。尤以裝甲旅之戰車營為甚,紛紛要求與胡璉通話。黃昏入暮,各團合圍,解放軍遁入古寧頭村內。此際胡璉始回顧,但見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第二十五軍軍長沈向奎、湯恩伯日本籍顧問根本博等,都在此處。

胡璉部下高魁元指揮第十八軍,成功擊敗登陸之解放軍。


#########################



獨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處在美中之間,就算被當作籌碼,可操作的範圍也非常有限。頂多就是在美國外交上的禮遇或是經貿談判上的地位有點變化,或是在「一個中國」的承認上玩一點花樣。

「台灣獨立救中國」系列二:
台灣只是美國跟中國交換利益的籌碼嗎?


彭振宣
曾經夢想成為一個菁英,但很快就發現這個世界不需要菁英。於是希望讓自己成為一個公民。以一個公民的力量思考、行動,想親眼見識看看匯聚每一個公民的「共和」力量,究竟能為社會,為這片土地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2016/12/15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川普(Donald Trump)上台後的對台政策,最近成為了台灣很多人關注的焦點。先是透過熱線直接與蔡英文通話,稱呼蔡英文為台灣總統。但在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川普提到:「除非我們和中國就包括貿易在內的事情達成協議,不然我不知道我們為何必須被一個中國政策束縛」。

川普的言論讓許多人懷疑,川普將台灣視為美中談判的籌碼。甚至有人開始悲觀的揣測,如果美中談定對美國有利的條件,台灣是否會被美國放棄?

很久以前我就曾經寫文〈「台灣獨立」其實是在「救中國」:美國不會為了「保衛台灣」向中國宣戰,但絕不允許西太平洋被單一強權控制〉分析過台灣在美中戰略間的地位。其實台灣在美中間的地位,乍看會因為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而大幅擺盪。但我們若是從美中之間的戰略結構來進行分析,台灣在美中之間的地位其實早已被確定;能夠被中國,甚至是美國自己操作的空間其實相當有限。

如果要知道,為什麼我們能夠這麼確定台灣的地位?這個地位究竟又是如何?我們就要先來看美國基本的戰略國策。

美軍的總體戰略規劃

在解讀美國的外交政策時,要有一個基本的戰略概念。對美國而言,西太平洋島鏈的戰略重要性,遠高於中東的石油產區,甚至高於歐陸。

很多人應該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如果我們從美國的建軍規劃來看,就知道這是必然的結果。杭亭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在《軍人與國家》一書中提到,美國從建國時期開始,就奉行「小陸軍、大海軍」的國策。這既有理念上的原因,也有現實上的考量。

理念上的原因,是因為美國害怕龐大的職業陸軍,會讓野心家有機會拿來破壞國內民主與各州政府的獨立性。而現實上的考量,則是將陸軍縮編到最小限度,可以全力將軍費拿來打造強大的海軍。透過強大的海軍,可以武裝控制全球的跨國交易。跟控制全球跨國交易,所能帶來的利潤與信貸實力相比,石油等單一原物料所帶來的利益,充其量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這樣的觀念,從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在1890年所出版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中,就清楚的反映出來。從20世紀初期開始,這本書便逐漸成為指導美國海軍發展,甚至是總體戰略國策的重要經典。但是從這本書中的內容,我們就可以明白美國這項基本國策要能夠實現,有一個必然的要點:必須確保美國本土絕不會受到他國陸軍的襲擊。

因為美國只保留小規模的陸軍守衛本土,因此一旦讓敵國部隊有機會對美國本土實施襲擊,可能會對美國造成致命性的打擊。所以保持強大的海軍,除了控制全球貿易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讓外國軍力絕無能力對美國本土發動直接襲擊。而在這個最高戰略原則的指導下,美國陸軍的主要目標,就是機動性的消滅任何可能會威脅美國本土的有生軍力。

現在我們知道指導美國戰略的主要原則有兩個:

1.藉控制海運線控制全球的跨國交易

2.確保美國本土絕不會受到他國陸軍的襲擊

根據上述的原則,我們就可以分析出讓美國出兵的條件。一戰美國會出兵的原因,就是因為德國在一戰中的無限制潛艇戰以及煽動墨西哥進攻美國,同時觸犯了上述兩項原則。日本在二戰時,入侵中南半島,開始對西太平洋國際海運線的威脅,踩到了美國基本國策的底線,促使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對日發動ABCD包圍網,使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還擊,美國因而參戰。

2000年以來,許多人喜歡以石油利益,來解釋美國出兵伊拉克的理由;但這套理論無法解釋美國為何出兵沒有石油的阿富汗,又對擁有豐富油田的烏克蘭毫無興趣。但我們從上述的戰略原則,就能知道美國出兵伊拉克跟阿富汗,還是源自於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直擊美國本土,觸碰了美國最大的忌諱。

或許有人會問,上述兩個原則要怎麼解釋美國介入韓戰跟越戰?

韓戰跟越戰,反映的是美國在二戰基於上述兩個最大原則,延伸出的另一項子原則。道格拉斯・麥克格雷(Douglas Macgregor)在《擊碎方陣》中提到,亞伯特・魏德邁(Albert C. Wedemeyer)在1941年9月21日向羅斯福總統提出一項名為《勝利計畫》(Victory Program)的備忘錄,這個備忘錄中的原則,成為了後來美國應用陸軍的準則:

====================
除非美國可以在「世界島」奪取到立足點,二十世紀的科技-鐵路、汽車、航空科技-將使孤立的美國處於不利的地位,這個立足點越靠近「核心地帶」-歐俄-越佳。他說服羅斯福總統,雖然海、空武力可以做出重大貢獻,美國仍然需要適當有效的地面部隊「接近敵人的堡壘,從其內部摧毀之」。
=====================
根據道格拉斯・麥克格雷的敘述,魏德邁也提到,這樣做在經濟上也是比較划算的:
====================
魏德邁中校雖然身為舉世最富有國家的國民,他對經濟性的要求也十分敏銳。他指出,使用盟國基地與橋頭堡大舉入侵歐洲,將比沿著世界島周邊建立大規模兩棲部隊,較為經濟節約。
=====================

《勝利計畫》反映了美國陸軍的主要任務,是透過陸地攻擊,來瓦解潛在可能威脅美國控制世界海權,或是攻擊美國本土的歐亞國家。但要遂行這項戰略目的,必須要在歐亞大陸沿海各地奪取「立足點」。因此美國之所以介入韓戰跟越戰,主要的軍事考量便是如此。

然而韓戰跟越戰的經驗,也反應了這項子原則,跟主要兩個母原則之間可能造成牴觸。韓戰與越戰的失敗,就在於一但陸軍過分介入歐亞大陸上的戰場,反而會造成陸軍陷入曠日費時的作戰,造成戰略目標的本末倒置。因此從冷戰時期直至今日,美軍致力的建軍目標就是建立「小規模、高機動」的陸軍,透過速度與科技帶來的精準火力進行快速的戰略打擊。並盡量租用盟國設於歐亞大陸及其邊緣的軍事基地,避免投入曠日費時的長期作戰以及進行佔領政策。

其實我們以今日美軍的軍種規模,便可以看到美國仍是「大海軍、小陸軍」。美國陸軍的規模雖然會隨著國際局勢變動,但大致維持在50萬左右。而海軍光是不包括海軍陸戰隊,就高達30萬人,若是加入近20萬人的海軍陸戰隊,幾乎與陸軍的總人數相當。

我們若是對照中國,更可看出建軍思維的差異。中國作為一個陸權國家,陸軍高達150萬人。而海軍只有23萬人。中國的150萬陸軍中,有70萬用於地方守備。但美國的地方守備,主要只依靠三萬多的海岸警備隊,跟民兵性質的國民軍;這就源自於美國獨特的海權戰略。

西太平洋島鏈在美國總體戰略中的地位

複習一下我們前面提到的美軍戰略最重要的是兩大原則:

1.藉控制海運線控制全球的跨國交易

2.確保美國本土絕不會受到他國陸軍的襲擊

從這兩大原則又可以延伸出一個次要的小原則:

為了讓陸軍能精準打擊歐亞大陸上的敵人,要確保在歐亞大陸邊緣的戰略立足點

而西太平洋的島鏈,在戰略地位上之所以高於中東、南亞,甚至高於歐陸,就在於他同時滿足了美軍在這三項原則上的需要。

對美國來說,進軍中東,只是為了要殺除在911事件中膽敢直接進攻美國國土的激進伊斯蘭份子。但長期佔領中東,對美國控制全球貿易跟避免美國本土遭受攻擊毫無助益。因此美國根本懶得捲入「伊斯蘭國」、敘利亞跟庫德族的交戰,只是敷衍性的進行空中攻擊。烏克蘭的情況也是如此,因此就算東烏克蘭控制了黑海油田的利益,甚至控制當地能進一步盯住俄國的高加索、裏海油田,美國也毫無興趣。

甚至西歐若是遭到入侵,美國也可以援引二戰舊例,以北非與不列顛來擔任立足點,向歐陸發起鉗形反攻。所以只要能確保不列顛跟北非的立足點,大西洋一側其實沒有什麼重要到可以讓美軍出兵的軍事目標。

獨立2 

然而西太平洋島鏈的狀況,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既控制了世界重要海運線的經過(例如:南海每年通過的油輪數是蘇伊士運河的三倍、巴拿馬運河的五倍,所運送的液化天然氣是全球總貿易量的三分之二 ),又負擔了美國在太平洋側的戰略緩衝,讓美國不會遭到來自西面的突襲。

另外一點,第一島鏈更可以作為美軍在進攻歐亞大陸東側的「立足點」。可以說,整個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讓美國同時在戰略上「三個願望,一次滿足」。如果純粹以軍事價值來說,第一島鏈對美軍的重要性,甚至在柏林、巴黎、羅馬等歐洲重要城市之上。

這時我們要問的是,第一島鏈既然如此重要,為何美軍沒有大量部署嚴密的防守?

台灣的戰略意義

前面談到第一島鏈的戰略重要性,而台灣作為第一島鏈的前衛部分,更是距離歐亞大陸東側最近的跳板。如果真的那麼重要,美軍為何沒有大量駐紮台灣,嚴密地對台灣進行防禦?

這個問題的答案,源自於台灣的地理特性。台灣南北狹長,東西寬度只有140公里。光以二戰時的交通水準,一波攻勢都能以百公里為單位推進;在欠缺縱深下,只要一次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就足以佔領台灣全境,因此不適合正面防禦。因此一但美中發生衝突,美軍在台灣部防,只是增加軍隊在中國第一波攻擊中的傷亡,無法有效阻止中國佔領台灣。

防禦陣地一般來說分為三類,分邊擔任哨衛陣地、主要陣地與反攻的預備陣地。若是以第一島鍊作為一個防禦整體,以台灣在西太平洋島鏈的第一線位置,台灣適合作為攻擊跳板,以及防守時的斥候與哨衛陣地。但主要的防禦作戰陣地,更適合位處第二線與擁有廣闊縱深的日本及菲律賓擔任(冷戰時期,美軍在第一島鍊的主要軍事基地便在這兩處)。

因此若是只看對中國第一波攻勢的「正面防禦」,美國確實會棄守台灣,這在軍事上來說是無庸置疑的。那麼,台灣對美軍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呢?事實上,台灣對美軍真正的戰略價值,在於美軍於中國解放軍登陸台灣後所進行的「反攻」。

台灣缺乏縱深難以防禦的劣勢,對登陸後必須守衛台灣的解放軍來說,也是一樣的難題。對解放軍來說更雪上加霜的,是登台佔領軍的補給線,都將全面暴露在美軍優勢的海空攻勢範圍中。

二戰時期英軍的名將蒙哥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曾有一句名言:

====================

我不知道你的領袖是否知道戰爭法則第二條:不要用你的陸軍在中國戰鬥。 

( I do not know whether your Lordships will know Rule 2 of war. It is: "Do not go fighting with your land armies in China". )
=====================

這句話的意義是中國本土具有廣闊的戰略縱深,任何試圖以陸軍登陸中國的國家,都要在面對強大陸軍的同時,花費大量的戰力來維持佔領地行政,以及面對游擊隊利用複雜地形對補給線的攻擊。 

對本來就以海空軍為主力,只配備小規模陸軍的美國來說,根本無力負擔登陸中國本土與幾百萬中國陸軍作戰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那如果美國需要遂行他的戰略需要,徹底打垮中國的陸軍主力,他應該怎麼做? 

有什麼能比把中國陸軍誘出適於他作戰的廣大陸地,騙到一個缺乏縱深,無法讓部隊完整展開的海島上;讓他的補給線完全暴露在美軍擅長的海空作戰環境中,再來個大屠殺還要再更吸引人的?在1949年,根本博還有胡璉,在古寧頭就是用這樣的模式屠殺解放軍。而在今天,美軍可以用台灣進行一場規模更大的,古寧頭式的殲滅戰。 

台灣的常備軍在經歷裁軍後,還有20萬人;若是防禦中國入侵加入後備徵招,大概可以膨脹到百萬。雖說百萬大軍中,真正能與解放軍精銳對抗的部隊不多;但解放軍若要成功打垮台灣軍隊並對佔領地進行鎮壓,數量上至少得投入比台灣更多的軍隊。而中共的常備軍也就是150萬,難道要全部丟進來? 

一但這150萬真的拿下台灣,才是中國厄運的開始。美軍只要調動海空戰力,肅清中國的補給能力,這150萬軍隊只能在台灣島上等著被繳械全滅。而中國的海空軍在登陸軍隊補給線被威脅的情況下,只能脫離陸基飛彈、防砲陣地的援護,被迫在美軍所設定的外海進行交戰。在這樣的作戰條件下,中國本來就遠遜於美軍的海空軍力就會更顯劣勢。 

等中國的海空主力在外海被打垮,中國陸軍的常備部隊就只能全死在台灣,這時中國難道要靠臨時徵招的後備民兵守衛整個國境?到了這個地步,中國不止整個東面精華區,全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可及的作戰範圍下;俄羅斯如果在這時忽然武裝支持東土耳其斯坦、內蒙、圖博紛紛獨立,請問中國人有什麼方法可以挽救國家滅亡? 

我過去在〈「台灣獨立救中國」系列一:誰跟你是同盟!從歷史上的滿清,談起俄羅斯對中戰略〉一文中,就曾經提到,俄國數百年來的對中政策,就是拱中國東向然後從背後捅一刀。比較過去前蘇聯時期,俄羅斯對中國的欺瞞,今日普亭對川普的唱和可說是相當老實。中國人難道還不醒悟,自己就身處在亡國與否的歷史當口? 

美軍目前在西太平洋的第七艦隊,只有一艘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但在東太平洋,根本沒有戰略威脅需要面對的第三艦隊卻部署了四艘核動力航母與四個航空母艦打擊群。一但中國真的開始對台灣,或是西太平洋島鏈的任何一處下手,美軍將可以視情況,立刻調動五隻航母艦隊發動反攻。 

中國的空軍戰機數量雖然近千,但三代戰機以上的主力,數量大概只有600架左右。而美軍光只要合併太平洋上的五隻航母艦隊,配合遠東各空軍基地與日、韓、台戰機,三代戰機以上的作戰主力,數量就足以完全壓過中國全國的空軍軍力。而中國海軍船艦數雖多,但真正能做為戰爭主力的先進驅逐艦、巡洋艦,數量甚至還稍遜日本海上自衛隊,更不要談跟美軍抗衡。 

還不要說美國可以在第一時間封鎖麻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完全凍結世界各地從海上運往中國的原物料。這時俄羅斯握住了中國僅存的物資生命線,只要重演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勒索中國的舊事,要中國割地賠款來換,請問中國要如何拒絕? 

所以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很明顯,除了平時監視中國軍力的哨衛以外;一但中國派解放軍登陸台灣,這裡就是完美的死亡陷阱,是埋葬中國陸軍,並連中國海空軍一同陪葬的墳墓。 

結論 

這樣的軍事結構,基本上構成了台灣在美中之間的基本地位。為了維護美國的海權格局,讓中國為了吞掉台灣自動送死,美國不可能放棄支持台灣。但基於台灣先天的地理條件,美國也無法讓台灣擁有太過堅強的防衛。 

中國作為一個陸地邊界綿長,又與陸軍大國俄羅斯、印度接壤的國家。本來就是馬漢在《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一書中,已經提過不適合發展海權的陸權國家。中國基於國防需要,不可能學習美國縮編陸軍,將經費用在全面打造一個強大的海軍。只要不下太平洋,中國陸軍就無人能夠擊敗。但中國身為一個陸權國家,卻想要東向與全世界最強大的海權國家在太平洋上爭雄,本來就是一件愚不可及,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意圖。 

在這樣的格局下,台灣處在美中之間,就算被當作籌碼,可操作的範圍也非常有限。頂多就是在美國外交上的禮遇或是經貿談判上的地位有點變化,或是在「一個中國」的承認上玩一點花樣。軍事上台灣既不可能被放棄,也不可能會被過度武裝。美國自然不希望這個哨衛在承平時期自己惹事,但真的到了中國軍隊攻台的當口,美國恐怕也很難放棄中國自投羅網的戰略機遇。

獨立3

今天若是美國真的有意放棄台灣,必然是像季辛吉(Henry Alfred Kissinger)當年推動的「桌球外交」那樣繞過台灣,在檯面下運作。今天川普既然放到檯面上來喊話,很明顯的就只是跟中國互相隔空喊話而已。 

中國政府利用大中華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鼓吹兩岸統一,動員群眾的向心力來挽救國內矛盾是很有效。但如果真的將這個戰略付諸實行,那可真會成為讓中華民族萬劫不復的歷史罪人。在中國無法放棄陸權,全面轉型成海權國家的結構下;台灣對中國不只不會是戰略資產,反而會變成拖垮中國的戰略負債。 

相反的,若是中國支持一個立場友中的台灣政權獨立,反而能讓美國無法繼續利用台灣作為對中國的哨衛與進攻跳板;又能免除必須負擔台灣防衛的義務,這才是對中國最有利的戰略規劃。可惜以目前中國政府的政策立場,根本無法做到這樣的規劃。所以台灣只能繼續夾在美中之間上上下下,讓現狀無限期的推遲下去。 

核稿編輯:翁世航

#########################

獨立4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現在流行的戰略與背後的意識形態,真的對中國有利,還是正在加速中國的戰略失衡,促使中國崩潰?

「台灣獨立救中國」系列一:
誰跟你是同盟!從歷史上的滿清,談起俄羅斯對中戰略

彭振宣
曾經夢想成為一個菁英,但很快就發現這個世界不需要菁英。於是希望讓自己成為一個公民。以一個公民的力量思考、行動,想親眼見識看看匯聚每一個公民的「共和」力量,究竟能為社會,為這片土地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2015/06/26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一年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台灣獨立」其實是在「救中國」:美國不會為了「保衛台灣」向中國宣戰,但絕不允許西太平洋被單一強權控制》來分析台灣戰略,乃至西太平洋美中博弈的問題。 

當時這篇文章只單從美國的戰略規劃來看西太平洋的戰略問題,而今日則打算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台灣,乃至西太平洋問題對中國的意義。這次的文章非常長,恐怕也無法一次寫完,因此將分為三篇完成。第一篇將要寫的主題是「俄羅斯的戰略對中國的影響」,第二篇則是「中國當前的戰略失衡」,第三篇則是談「台灣獨立對中國發展的正面意義」。 

雖然分成三篇,但這三篇所扣連的核心主題仍然是「台灣獨立」其實是在「救中國」。只是這次不再是由美國的角度切入,而是從中國的角度出發,探尋對中國最具有優勢的戰略佈局究竟為何。而「台灣獨立」又為何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要談中國的戰略之所以困難,就在於今日的中國其實是一個「沒有自身戰略的國家」。中國的朋友看到這邊,恐怕多半會不以為然,認為中國現在明明就有明確的戰略路線,也有明確的利益宣示,怎麼會是「沒有自身戰略」?

確實,在前一篇文章中就曾經提過,中國現在明確的向美國,乃至世界傳達出一項訊息:那就是中國希望在西太平洋崛起,成為東亞的區域強權。一如當年秦國稱霸西垂,與齊國並稱東西帝一般。然而,這樣的戰略宣稱,對中國而言真的有益嗎?我們甚至應該更進一步談,這套戰略價值真的是中國人自己發展出來的嗎?

在回答上述兩個問題之前,我打算先來討論一個對中國來說,重要性更勝美國千倍的鄰國「俄羅斯」。因為真正主導當代中國戰略發展方向的恐怕不是別人,正是這雄踞北方的強鄰。而最終真正能威脅現代中國的,恐怕也不是被中國人當作世仇的「日寇」、「美帝」,而是這頭北方的北極熊「俄羅斯」。

跟美國一樣,俄羅斯對中國的傳統戰略也是要從清朝談起,而且比起美國還可追溯到更久遠的盛清。俄羅斯第一次與中國發生關係,在17世紀中後期。當時俄羅斯的拓荒者橫越西伯利亞,建立了一系列的殖民城塞,最終開始與新興的清王朝接觸。

獨立5

俄國人在雅庫次克(Yakutsk)建立據點後,就希望南下往黑龍江流域發展。但此地當時已經是滿清統治的區域,因此俄國在精吉里河口、尼布楚(Nerchinsk)兩地建城擴張的計畫,都遭遇滿清軍隊的迎頭痛擊。但後來俄國人趁滿清忙於平定三藩之亂,又鍥而不捨的重建尼布楚城,興建雅克薩(Albazino)城。 

滿清的康熙皇帝也立刻還以顏色,1685年滿清夷平雅克薩城,隔年俄國試圖重建,又遭到滿清二度圍城。但這次滿清卻沒有徹底殲滅俄羅斯在當地的勢力,而是改為跟俄羅斯妥協,簽訂《尼布楚條約》,原因就出在當時滿清忙於對付另外一個大敵「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是蒙古的後裔,元朝在朱元璋北伐後並沒有被消滅,而是退入塞外成為「北元」。而蒙古人在退入塞外後陷入長期內戰而分裂,其中一支稱「瓦剌」(又稱「衛特拉」),曾短暫統一蒙古,並大破明朝軍隊進攻北京(土木堡之變),而準噶爾汗國便是瓦剌分裂後所出現的國家。 

在1688年滿清正包圍俄羅斯的雅克薩城時,準噶爾汗國為了統一蒙古,而向喀爾喀蒙古(大約今日的外蒙古)發動攻擊。喀爾喀蒙古自願投降滿清,並希望滿清幫忙擊退準噶爾,由此開始了滿清與準噶爾汗國橫跨17、18兩個世紀的血戰。 

而滿清在盛世時期之所以無力徹底逐退俄羅斯的勢力,便是擔憂俄羅斯會與準噶爾合作發動進攻,也因此與俄羅斯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畫定雙方疆界。在中俄第一次交手中,我們便可以發現,在中國全力抵擋下,俄羅斯並無力強行侵吞中國領土。然而當中國陷入與其他國家的對外戰爭時,俄羅斯卻能夠作為「關鍵的第三方」,讓中國接受對俄羅斯有利的條件。 

《尼布楚條約》並非俄國人有意為之,該條約也並未讓滿清喪權辱國,然而進入清末時期,俄羅斯便開始複製這樣的方式侵吞滿清的領土。1858年《璦琿條約》,俄羅斯便趁滿清在1856年陷入與英法的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機會,假意「調停」,要求滿清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的1860年,趁火打劫簽訂《中俄北京條約》,併吞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其中包含了日後出產石油的庫頁島與重鎮海參威。 

但妙的就是俄羅斯在1860、1870年間,透過資助浩罕汗國為藉口派兵佔領伊犁,試圖直接侵略滿清的新疆,不過這個企圖被左宗棠以一連串的軍事行動粉碎。由此更使俄羅斯明白,除非依靠「武裝調停」的迂迴模式,否則仍是無法透過直接侵略的方式併吞中國領土。

獨立6

時序進入民國,民國時期第一個提出完整的中國對外戰略者,當屬孫文。而孫文最成熟的戰略政策,則是見於1924年11月28日於日本神戶所發表的《大亞洲主義》演講。孫文的這篇《大亞洲主義》非常重要,卻長期被中國與台灣忽視。在這篇演講中,孫文建構了一個亞洲同盟的遠景。而這個亞洲同盟則是以中國為中心,與日本、俄羅斯、印度、土耳其建立的亞洲反帝國主義同盟。 

在這個架構中,日本、俄羅斯、印度、土耳其將成為中國東、南、西、北的四個戰略緩衝國。由中國提供生產力與經濟資源,讓這四個國家建立武裝,共同抵禦歐美先進國家對亞洲的干涉。同時這四個國家也能相互干涉牽制,才不會發生中國與單一亞洲國家開戰的慘況。 

這篇《大亞洲主義》的重要性,除了上述的戰略觀點外,也說明了為何孫文願意在1923開始「聯俄容共」。孫文聯俄容共,並不是單方面的倒向與共產黨合作,而是其心目中「中、日、俄、印、土」五國同盟的第一步。也因此在一年後的1924年,孫文親往日本開始遊說日本加入,啟動同盟的第二步驟,同時也在於引入日本勢力制衡俄羅斯。 

《大亞洲主義》發表的時機,更是孫文受馮玉祥之邀,入北京準備「共商國是」的半途,可見這應當是孫文準備在中國統一後立即施行的外交方略。然而可惜的是,孫文在隔年一月肝病發作,三月便撒手人寰,因此這項外交計畫也就因孫文死去而擱置。 

而這篇《大亞洲主義》演講在發表後,立刻在中國境內遭遇強烈的批評,而批評者不是別人,便是前一年才與孫文同盟的共產黨人。當時俄羅斯雖然已經不再是沙皇治下的帝國,但他對中國的外交方略仍然很明顯。 

要是中國沒有外敵,俄羅斯根本無法從中國身上取得任何好處。對俄羅斯而言,孫文的外交策略是絕對不利於俄羅斯對華利益的。因為孫文建構的戰略要是成型,中國四面都將被強力的盟邦包圍,而且在互相牽制下,俄羅斯對中國根本找不到可趁之機。 

也因此俄羅斯最需要的是幫中國製造一個敵人,因此早在孫文的《大亞洲主義》演講發表前。共產黨人李大釗就在1919年初發表了《大亞細亞主義與新亞細亞主義》,李大釗批評中日合作只是日本勢力入侵中國的藉口,並推銷了一「新亞細亞主義」來取代中日合作的「大亞細亞主義」。然而細觀這個「新亞細亞主義」的內容,其實不過是同年列寧推出的「蘇共第三國際」。 

接下來直到抗戰發生前,中國其實就是在孫文與李大釗所提出的兩種戰略路線之間搖擺。蔣介石繼承了國民黨後,並未改變孫文建立中日合作的外交政策;但蔣介石基於自身的反共立場,便將孫文的「中、日、俄、印、土」五國同盟改變為中國藉由日本拉攏德國,成立「中、日、德」三國反共同盟。

獨立7

蔣介石的機要秘書陳立夫在其回憶錄《成敗之鑑》中,就曾回憶在1935年時曾親自指示當時的外交部長汪精衛:「以中日戰爭之促成者為蘇俄,藉以拆散軸心國家之聯合,並以解除蘇俄被東西夾擊之危險。我國之對策,應使日本方面採北進戰略,毋使西進,並予以便利,使兩虎相爭,互耗國力,以解除中日戰爭之危機。」

而遲至1937年中日關係已瀕臨開戰邊緣,陳立夫仍是遊說日本議員訪問團:「我可預言中日戰爭結果如何以相告,請諸君紀錄下來。貴國將被資本主義者所控制,中國將被共產主義者所控制,兩敗俱傷,一無所得。故希望貴議員先生均能以權力制止貴國少壯軍人,毋被他國所利用,而自誤誤人,並請查閱孫中山先生《大亞洲主義》之演講詞,以明中日兩國應遵循之途徑,則幸甚矣。」

也無怪乎汪精衛日後在抗戰投日時,發表了通電《舉一個例》。內文中稱:「我因發表豔電,被目為主和,主和是我對於國事的主張了:這是我一人的主張麼?不是,是最高機關,經過討論,而共同決定的主張。這話有證據沒有呢?證據何止千百!今且舉一個例罷。國防最高會議第五十四次常務委員會議。時間:二十六年十二月六日上午九時。.....(後面是國民黨中央透過德國大使與日方秘密談判的內容。)」

甚至是幫助日本軍方創立滿洲國的石原莞爾,在其戰略著作《戰爭史大觀》中也論述「滿洲國之任務」:「蘇聯侵犯東亞聯盟的路徑有三,第一是滿洲國,第二是由外蒙方面往蒙疆地區的入侵,第三是新疆方面。其中東亞聯盟防衛上最為脆弱的是第三點,最為重要的則是第一點。滿洲國的喪失在東亞聯盟防衛上可說是致命的傷害。這會分斷日中兩國的連結且逼迫兩國的中心地。滿洲國是東亞聯盟對蘇聯國防的根據地。雖然東亞聯盟直接防衛新疆是相當困難的,可是滿洲國若能充實軍備的話,那麼滿洲國對蘇聯沿海地區領地相對有利位置將間接形成新疆地區的防衛。」

對這位創立滿洲國的日本陸軍最高智囊而言,滿洲國並不是侵略中國的跳板,相反的,滿州國是中日聯盟迎擊俄羅斯的橋頭堡,甚至是威脅海參威,間接幫助中國防禦新疆的出擊基地。這也說明了為何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對日方抱持消極態度。而當時共產黨便抓住滿洲國這一點,拼命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姑且不論日方建立滿洲國真正的目的是否在幫助中國對抗蘇聯,但蘇聯從1919年李大釗開始攻擊日本的輿論掩護下,於1920年扶植「外蒙古」建國,1921年則在唐努烏梁海成立「圖瓦人民共和國」(1944年10月併入俄羅斯聯邦)逐步侵吞中國的西部與北部領土。而北伐後的國共之爭,在某種意義上其實也可以稱作是日本與俄羅斯在中國進行的「代理人戰爭」。

然而最終由於中共棋高一著,策劃了「西安事變」,成功脅持蔣介石,蔣介石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脅下,承諾改變立場。因此中國投入了對日本的戰爭之中,最終也一如陳立夫在1937年所料,戰後中國徹底捲入了由俄羅斯所主導的共產主義陣營。 

獨立8 

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所扮演的角色,其實便是俄羅斯在中國戰略上的利益代理人。中國共產黨所宣傳的「反日寇」、「反美帝」意識形態,在戰略上,便是俄羅斯希望讓中國在東邊兵連禍結無暇西顧的產物。但對建國前的中國共產黨而言,執行蘇聯的戰略利益也算無可奈何,因為蔣介石的「中、日、德」反共同盟一但成型,中國共產黨便是必死無疑。 

然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中國共產黨便吃到了執行蘇聯戰略利益的大虧。1956年在赫魯雪夫批判史達林路線後,中俄關係開始交惡,到了1968、1969年時,蘇聯與中國都各自在邊界陳兵百萬,這時中國所陷入的完全就是石原莞爾所描述的不利境地。俄羅斯軍隊佔有外蒙古的內線之利,隨時可以對中國的心臟部位進行打擊,甚至將中國軍隊東西分斷。 

幸好當時毛澤東、周恩來當機立斷,立刻推動「中美」、「中日」關係正常化的政策,及時在亡國邊緣平衡了失衡的戰略,才讓中國得以轉危為安。這是一次成功的例子,顯示中國共產黨並非只是俄羅斯戰略利益的代理人。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擺脫俄羅斯為了自身戰略利益,所灌輸在中國的價值觀。去尋求一個真正對中國有利的平衡外交關係。 

然而在改革開放後,中國政府卻似乎又走回了建國前的老路,開始拼命宣傳仇視「日寇」與「美帝」的意識形態。2000年後更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更是拉攏俄羅斯建立更緊密的合作,但俄羅斯以此為籌碼,跟中國進行領土談判。到2004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為止,中國只收回了半個黑瞎子島和銀龍島共174平方公里的領土。但相對的,中國卻永久放棄了從清末到民國以來所有遭到俄羅斯侵吞土地的主權,而俄羅斯也成為了唯一至今仍保有,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所得利益的列強。 

然而中國犧牲這麼多,換來的仍是一個搖擺不定、不可靠的盟友。今年的6月19號,普亭公開在演講中宣稱:「俄羅斯與中國不會組成任何軍事同盟,我們沒有同盟的思維。」中國內部的評論多半感到不可置信,或者只是解讀為「中俄短期內無法結盟」、「中俄結盟時機尚未到來」,然而若是真的回歸中俄間的外交、戰略史來看,普亭的戰略,可是完全秉持從彼得大帝的時代就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 

俄羅斯對中國唯一的利益,就是拱中國東向去跟美日兵連禍結,然後俄羅斯再於「關鍵時刻」進行友善的「武裝調停」。因此俄羅斯絕對要維持一種戰略上的彈性,怎麼可能公開跟中國結盟。對照當年史達林跟莫洛托夫怎麼在二戰玩弄日本,就可以知道普亭把實話說的那麼白,已經算是老實人了。 

之前曾有網友批評,在美中的博奕中,怎麼知道中國就不是如強秦擊敗齊國一樣擊敗美國呢?因為現實很清楚,中國所處的地位從來就不是秦國,而是地處中原被秦齊夾擊的「三晉之地」。這也是前文最後我呼籲中國應該學習魏文侯的最大理由。 

中國如果不認清自己所處的戰略現實,誤以為自己是地處西垂的強秦,等到中國真的在西太平洋與美日打起來,先不要論美中交戰的勝敗,俄羅斯這時若在北疆陳兵釋出「調停善意」,不知道中國要如何因應?甚至俄羅斯故技重施,忽然間支持「圖博」、「東土耳其斯坦」獨立建國,那又如何是好? 

中國現在流行的戰略與背後的意識形態,真的對中國有利?還是正在加速中國的戰略失衡,促使中國崩潰?這些問題,我們在下一篇文中,將從分析唐太宗建立「大唐盛世」的國家戰略開始討論。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孫珞軒

延伸閱讀:

「莫瑞報告:建議台灣國防採取豪豬戰略」的學者討論

急需整合「軍種用兵思想」:
決定國軍台海防衛作戰的戰略構想與終戰指導


本末倒置的「國家戰略」懸而不決,
卻讓「三軍採購惡鬥」與「戰車兵科上將缺」的紛爭躍上檯面。


探討:國軍裝甲部隊的「戰車放棄論」

軍購:多少錢才夠與國軍將領有假傳聖旨的壞習慣

這何嘗不是向對岸放送台灣的軍事政策訊息

從蘭德公司「項莊舞劍」談台灣軍購戰略意義與國機國造的航太政策

「募兵編現比」超過規劃的八成與「退將言論」需慎重

蘋果日報網路問卷:你願為「台獨」上戰場嗎?

巴頓將軍不同意我國防部長所言與解放軍攻台的作戰方案和我國軍應戰對策

1969年,2008年,2016年:美軍都建議國軍 減少戰機 增加飛彈與精進陸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