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新聞軍事精華版--美軍「紅翼行動」考驗戰場上人性的抉擇
https://youtu.be/va1jPT4HQRI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YouTube觀看。
6月28日:「這是美國海豹部隊40年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每日頭條 2016-05-27 由 柒茶看電影 發表于 娛樂
《孤獨的生還者》根據馬庫斯·拉特爾(Marcus Luttrell)的同名回憶錄改編.
後在2013年被搬上了電影大熒幕,而這部「繼《拯救大兵瑞恩》最震撼的戰爭片」,成為了最激勵人心,勇氣無比的真實故事。
其事件高度真實的還原了2005年6月28日,在阿富汗庫納爾省山區,由美國海豹突擊隊第10分隊上尉麥可·墨菲(Michael Murphy)所領導,和三名海軍中士馬修·阿克塞爾森(Matthew Axelson,馬庫斯喜歡稱他為艾克斯)、丹尼·迪茨(Danny Dietz)以及馬庫斯·拉特爾(Marcus Luttrell)組成的一次四人先期偵察和監視任務「紅翼行動」。
而這次行動是美國海豹部隊40年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執行任務的四名隊員中有三名陣亡,前去救援的美軍士兵中亦有16人犧牲。馬庫斯·拉特爾是小隊中唯一的倖存者。
圖中為真實原型,從左往右依次為:麥可·墨菲,丹尼·迪茨,馬修·阿克塞爾森,馬庫斯·拉特爾(當時馬修·阿克塞爾森和馬庫斯·魯特雷爾作為狙擊觀察手,丹尼·迪茨負責無線電通訊,麥可·墨菲負責指揮)
其中海軍上尉麥可·墨菲還是第一位獲得美國軍隊最高軍事榮譽—榮譽勳章的海豹突擊隊隊員,同時也是越南戰爭之後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美國海軍戰士。他還獲得過銀星勳章和紫心勳章等11項軍事榮譽,以及數項學術榮譽。
「麥可·墨菲與馬修·阿克塞爾森」
我想先給大家普及下關於」紅翼行動「事件的大概,這是海豹10隊在2005年6月28日進行的一次滲透偵察行動,一個四人偵察小組對一條懷疑藏有塔利班頭目的村莊進行監視。但不幸的是在進入觀察位置後不久,他們的藏身之處被三個阿富汗牧羊人(其中一個是小男孩)經過發現。這時海豹們遇到了「綠色貝雷帽」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遇到的相同的難題,是否要殺死這三個牧羊人。
鑒於當時的形式海豹們很難做出決定,最後不得不採取了投票的方式來決定三人的生死,四人中馬修·阿克塞爾森主張為了安全起見殺死三人麥可·墨菲和馬庫斯·特拉爾主張放三人走(事後馬庫斯稱這是他人生中犯的最大的錯誤),丹尼·迪茨棄權。
可換來的是三個牧羊人在獲釋後卻和海灣戰爭中被「綠貝」放走得伊拉克人一樣馬上背叛了對海豹的承諾,將海豹的位置告訴給了當地的塔利班武裝。塔利班武裝立刻組織了150到200人的部隊對海豹潛伏的區域發起進攻。
正所謂「滲透有風險,偵察須慎重」,這支四人偵察小組本來就不宜與大部隊正面交戰的,如果不是因為被牧羊人發現了,即使他們沒有成功達到原定目標,找到名單上的塔利班頭目,至少也能全身而退吧。結果最後既達不到目標,又導致三名精英海豹、八名160特種航空團的機組成員和八名乘坐直升機參與救援的海豹陣亡,戰果是只幹掉了幾十名塔利班,這比起1993年在美軍三角洲部隊和遊騎兵在「索馬利亞事件」中更加慘烈。因為起碼當年在索馬利亞雖然損失了兩架「黑鷹」和同樣19人,但至少抓到了要抓的人,又打死了大批艾迪德民兵和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要不是被牧民發現,結局一定不可能是這樣。
「160特種航空團陣亡戰士紀念章」
「同一天陣亡戰士的紀念碑以及他們得到的勳章」
由於當時海豹們位於阿富汗山區地帶遭遇圍攻後求救信號無法通過海豹攜帶無線電台發出,墨菲毅然爬出自己躲藏的掩體,爬到山頂開闊處通過衛星電話向基地求救,雖然最終信號終於發出,但由於暴露在開闊地帶的塔利班火力之下,墨菲胸部和背部先後多處中彈,最後失血過多而亡。
後來國防部官員向陣亡的海豹隊員墨菲的父親說:「不要以為海豹們那麼容易倒下,當時他們身邊躺著35名塔利班。」墨菲父親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負責無線電通訊的丹尼·迪茨一直位於小隊中地勢比較高的位置,不停的嘗試和基地取得聯繫但都沒有成功。迪茨先後三次被子彈擊中,身中5彈後仍堅持作戰,直到第六顆子彈直接擊中他的頭部後陣亡。
馬修·阿克塞爾森最先胸部中彈,後來又在頭部被打掉三分之一的情況下,向塔利班武裝人員用手槍射擊了大約2個彈匣後陣亡。
而馬庫斯·特拉爾在戰鬥中被一枚在他身邊爆炸的RPG火箭的彈片擊中全身多處,震落到一個隱蔽的山谷失去知覺,但他也因此幸運地躲過了塔利班武裝的追擊,在艱難爬行很長一段距離從山上撤下來之後,被當地另一個親美一方村莊的村民穆罕默德·古拉卜收留。穆罕默德·古拉卜不但沒有告發勒特雷爾並在塔利班武裝搜捕下保護了馬庫斯,後來部落的長老將馬庫斯手寫的紙條送到了位於村莊外很遠的海軍陸戰隊前哨站。幾天後,他被由遊騎兵和特種部隊組成的聯合拯救部隊成功救回,成為「孤獨的生還者」。
「這是難以置信的交融,和平是每一個人心裡都期望的」
「紅翼行動中」僅僅4個小時,除了三名精英海豹,還有16名美軍精英在行動中喪生。他們當中最小的才20歲,最大的也不過40歲。
雖然,我們很難區別一場戰爭到底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但在一場戰爭中,我相信大多數支持他們在戰場中完成任務的還是為了讓身邊的兄弟能活著回來。
這種在殘酷的環境中綻放出的人性光輝,往往更能打動我...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呢。
更可況,那種能最後時刻把彈夾給你,為你冒死尋求援助,默默掩護你即使神志不清也要打完最後一發子彈的兄弟,在人生中又有幾個呢。
僅以此片獻給那些為在戰爭中獻出了生命的「勇士」們。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ogojl6.html
圖註:麥可·墨菲號驅逐艦
美軍好愚蠢啊,面臨危險居然投票決定是否射殺民眾
每日頭條2016-08-24 由 軍林天下 發表于 軍事
美國東部時間2011年5月7日上午10點,在緬因州巴斯的通用動力公司巴斯鋼鐵船廠舉行了最新一艘飛彈驅逐艦的命名儀式,美國海軍將其命名為「麥可·墨菲」號(USS Michael Murphy,DDG-112),以紀念在阿富汗戰爭中犧牲的麥可·墨菲上尉。麥可·墨菲上尉是誰?當時最新型的「阿克·伯利」級飛彈驅逐艦為何以一位上尉的名字命名?這一切都要從「紅翼行動」開始說起。
根據事先預定的行動計劃,四人小隊任務是潛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庫納爾省阿薩達巴德村莊西側外圍的山區,搜索塔利班一名高級指揮官的行蹤,在確認發現該目標的動向後再由駐紮在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的主力攻擊部隊進行攻擊。四人小隊來自美軍最精銳的「海豹」特種部隊,由海軍上尉麥可·墨菲和三名海軍中士馬修·阿克塞爾森、丹尼·戴茲以及馬庫斯·拉特爾組成,馬庫斯同時還是小隊的醫官。當時馬修·阿克塞爾森和馬庫斯·拉特爾作為狙擊觀察手,丹尼·戴茲負責無線電通訊,麥可·墨菲統籌指揮。
行動開始時先由直升機利用夜幕的掩護將四名隊員送至目標區域外圍,再由隊員自己進入潛伏地點。不幸的是在進入觀察位置後不久觀察小隊的位置即被三個當地的牧羊人發現。
鑒於當時的形式隊員們很難做出決定,最後不得不採取了投票的方式來決定三人的生死,四人中馬修·阿克塞爾森主張為了安全起見殺死三人,麥可·墨菲和馬庫斯·拉特爾主張放三人走(事後拉特爾稱之為他人生中犯的最大的錯誤),丹尼·戴茲棄權。最後墨菲上尉決定釋放牧羊人。跟著,他率領隊員轉移了陣地。
三名牧羊人獲釋之後,立刻向塔利班士兵通風報信。隨即,大約140名塔利班士兵從兩翼向美軍發起了攻擊。在這樣的狀況下,「海豹」隊員只能邊打邊撤。
雙方力量過於懸殊,在交火後不久墨菲便決定向指揮部請求支援。負責無線電通訊的丹尼·戴茲一直不停地嘗試與指揮部取得聯繫但都沒有成功,先後身中6彈後陣亡。狙擊手馬修·阿克塞爾森最先胸部中彈,後來又在頭部受致命傷害,在又堅持向塔利班武裝人員射擊了大約2個彈匣後陣亡。
指揮官麥可·墨菲在戰鬥開始後不久就被擊中胃部,受傷後他繼續指揮小隊進行反擊。由於戴茲無法和指揮部取得聯繫,墨菲毅然決定爬出自己躲藏的掩體,爬到山頂開闊處通過衛星電話向指揮部求救。最終信號終於發出,但墨菲又先後被擊中胸部和背部,陣亡在爬回掩體的路上。
馬庫斯·拉特爾在戰鬥中被一枚在他身邊爆炸的RPG火箭的彈片擊中全身多處,震落到一個隱蔽的山谷失去知覺,但他也因此幸運地躲過了塔利班武裝的追擊,之後被當地另一個親美村莊的村民收留。幾天後,他被由遊騎兵和特種部隊組成的聯合拯救部隊成功救回。
墨菲上尉被埋葬在紐約州長島的卡爾文頓國家公墓,離他兒時的家不到20英里。鑒於麥可·墨菲上尉的英勇行為,他被授予美軍最高獎章「國會榮譽勳章」。墨菲上尉的其他個人榮譽有紫心勳章、戰鬥行動勛表、服役嘉獎勳章、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獎章、阿富汗戰役勛表和國防服役獎章。
馬庫斯·拉特爾回到美國後寫了暢銷小說《最後的倖存者》,該書中文譯本為《孤獨的倖存者》於2009年在國內出版,後被美國環球影業公司拍成同名電影,馬庫斯還在劇中開頭部分客串了一把。
美國是一個極端缺乏等級觀念的國家,只要你曾經為這個國家做了一些什麼,那麼這個國家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紀念你,用一艘最新型的「阿克·伯利」級飛彈驅逐艦來紀念麥可·墨菲上尉,顯然就是美國人認為的最好的方式。當這艘艦艇在大洋上馳騁的時候,美國人自然會認為麥可·墨菲上尉的勇敢和奉獻精神將會永存,這是激勵美國士兵和美國人民的最好方式!
美國為什麼強大?因為她能記得住所有英雄兒女的名字!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military/opvyo5.html
海豹10隊全體照片
這個戰爭電影場面很真實,竟然是真正發生過的
每日頭條 2016-11-12 由 電影生活集 發表于 娛樂
今天推薦一部電影 ,場面很真實,戰爭類
2013年底到2014年初上映的《孤獨的倖存者》。本片是由2005年6月在阿富汗庫納爾省山區由美國海豹突擊隊第10分隊上尉麥可·墨菲(Michael Murphy)所領導的一次四人先期偵察和監視任務「紅翼行動」真實改編。
行動介紹
紅翼行動由海豹上尉Michael Murphy(在海軍中lieutanent是上尉,而不是中尉)所領導的一次四人偵察任務,先前有人提到的攻擊任務,但書中解釋當時四人小組的任務只是 先期偵察和監視,並非直接進攻,這點在後來塔里班方面公布的此次戰鬥塔里班方面清掃戰場時繳獲的美軍的裝備也可以得到證實,這四名海豹當時攜帶的是輕便的 塑料傘盔而非防彈MICH頭盔(這個視頻在資料區也能找到).根據事先預定的行動計劃四人小隊任務是潛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Kunar省 Asadabad村莊西測外圍的山區搜索塔里班武裝一名高級指揮官的行蹤,在確認發現該塔里班目標的動向再後由駐紮在Bagram空軍基地的主力攻擊部隊 進行攻擊。
行動開始時先由直升機利用夜幕的掩護將四名隊員送至目標區域外圍,再由隊員自己進入潛伏地點。不幸的是在進入觀察位置後不久觀察小隊的位置即被三個當地的牧羊人發現,海豹們遇到了綠色貝雷帽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遇到的相同的難題,是否要殺死這三個牧羊人。鑒於當時的形式海豹們很難做出決定,最後不得不採取了投票的方式來決定三人的生死,四人中Matthew Axelson(馬修·阿克塞爾森)主張為了安全起見殺死三人Michael Murphy(邁克·墨菲)和Marcus Luttrell(馬庫斯·魯特埃勒)主張放三人走(事後Luttrell稱之為他人生中犯的最大的錯誤),Danny Dietz(丹尼·戴茲)棄權。
三個牧羊人獲釋後和海灣戰爭中被綠貝放走得伊拉克人一樣馬上背叛了對海豹的承諾,將海豹的位置告訴的當地的塔利班武裝。塔利班武裝立刻組織了150到 200人的部隊對海豹潛伏的區域發起進攻,除Luttrell其他三人先後陣亡,其中最壯烈的就屬隊長Michael Murphy(邁克·墨菲)。由於當時海豹們位於阿富汗山區地帶遭遇圍攻後求救信號無法通過海豹攜帶的無線電台發出,Murphy毅然爬出自己躲藏的掩體 爬到山頂開闊處通過衛星電話向基地求救,期間多處中彈,最後倒在爬回掩體的路上。鑒於他的英勇行為去年十月年Michael Murphy(邁克·墨菲)被授予國會榮譽獎章。在三位戰友犧牲後Marcus Luttrell(馬庫斯·魯特埃勒)也身負重傷,在躲過塔利班的武裝的追捕後被當地親美一方的村民收留,最終獲救。而負責行動的美軍指揮部在收到 Murphy的求救電話後派出了由2架MH47支奴干、2架AH64阿帕奇、四架MH60黑鷹組成的強大火力部隊前去支援,不幸的是其中一架支奴干途中被 武裝分子擊落,機上8名海豹以及8名160特種陸航團共16人全部陣亡。
行動開始時先由直升機利用夜幕的掩護將四名隊員送至目標區域外圍,再由隊員自己進入潛伏地點。不幸的是在進入觀察位置後不久觀察小隊的位置即被三個當地的牧羊人發現,海豹們遇到了綠色貝雷帽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遇到的相同的難題,是否要殺死這三個牧羊人。鑒於當時的形式海豹們很難做出決定,最後不得不採取了投票的方式來決定三人的生死,四人中Matthew Axelson(馬修·阿克塞爾森)主張為了安全起見殺死三人Michael Murphy(邁克·墨菲)和Marcus Luttrell(馬庫斯·魯特埃勒)主張放三人走(事後Luttrell稱之為他人生中犯的最大的錯誤),Danny Dietz(丹尼·戴茲)棄權。
三個牧羊人獲釋後和海灣戰爭中被綠貝放走得伊拉克人一樣馬上背叛了對海豹的承諾,將海豹的位置告訴的當地的塔利班武裝。塔利班武裝立刻組織了150到 200人的部隊對海豹潛伏的區域發起進攻,除Luttrell其他三人先後陣亡,其中最壯烈的就屬隊長Michael Murphy(邁克·墨菲)。由於當時海豹們位於阿富汗山區地帶遭遇圍攻後求救信號無法通過海豹攜帶的無線電台發出,Murphy毅然爬出自己躲藏的掩體 爬到山頂開闊處通過衛星電話向基地求救,期間多處中彈,最後倒在爬回掩體的路上。鑒於他的英勇行為去年十月年Michael Murphy(邁克·墨菲)被授予國會榮譽獎章。在三位戰友犧牲後Marcus Luttrell(馬庫斯·魯特埃勒)也身負重傷,在躲過塔利班的武裝的追捕後被當地親美一方的村民收留,最終獲救。而負責行動的美軍指揮部在收到 Murphy的求救電話後派出了由2架MH47支奴干、2架AH64阿帕奇、四架MH60黑鷹組成的強大火力部隊前去支援,不幸的是其中一架支奴干途中被 武裝分子擊落,機上8名海豹以及8名160特種陸航團共16人全部陣亡。
由於下面那些照片上的隊員在阿富汗被埋伏,基本都掛了,所以臉上沒必要馬賽克了,也算是第一支世界民眾可以一覽廬山真面目的海豹突擊隊
四人小隊隊員
從左依次為麥可,丹尼,艾克斯和馬庫斯
首先陣亡的是丹尼·戴茲
由於四人小組的位置位於阿富汗山區,無線電信號接收很差。負責無線電通訊的Danny Dietz(丹尼·戴茲)一直位於小隊中地勢比較高的位置,不停的嘗試和基地取得聯繫但都沒有成功。Dietz先後三次被子彈擊中,身中5彈後仍堅持作 戰,直到第六顆子彈直接 擊中他的頭部後陣亡。
第二個陣亡是隊長邁克·墨菲
指揮官Michael Murphy(邁克·墨菲)在戰鬥開始後不久就被擊中胃部,受傷後他繼續指揮小隊進行反擊。由於Dietz無法和基地取得聯繫,Murphy毅然決定爬出 自己躲藏的掩體,爬到山頂開闊處通過衛星電話向基地地求救。雖然最終信號終於發出,但由於暴露在開闊地帶的塔利班火力之下,Murphy又先後被擊中胸部 和背部,陣亡在爬回掩體的路上。
第三個陣亡是馬修·阿克塞爾森
Axelson,腦袋被打掉半個,還用卡賓槍打完了所有的子彈,當援軍趕到,發現了 他的屍體。他的P226手槍也打到了最後一個彈匣。令人懷疑這些隊員是什麼材料做成的——所以軍人跟軍人是一樣的,海豹的鋼鐵戰士作風和我們的鋼鐵戰士作 風是一個意思。腦袋被打掉半個依然在一槍一個準確射擊的鋼鐵海豹——AxelsonMarcus Luttrell(馬庫斯·魯特埃勒)在戰鬥中被一枚在他身邊爆炸的RPG火箭的彈片擊中全身多處,震落到一個隱蔽的山谷失去知覺,但他也因此幸運地躲過 了塔利班武裝的追擊,在艱難爬行很長一段距離從山上撤下來之後被當地另一個親美一方村莊的村民收留。村民們不但沒有告發Luttrell並在塔利班武裝搜 捕下保護了Luttrell,後來部落的長老將Luttrell手寫的紙條送到了位於村莊外很遠的海軍陸戰隊前哨站。幾天後,他被由遊騎兵和特種部隊組成 的聯合拯救部隊成功救回。
電影劇照
本片沒有像美國主旋律大片那樣宣傳愛國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更多的是兄弟情義和堅持不懈的頑強精神。兄弟情義或許有很多種,但是為什麼戰友之間的感情顯得彌足珍貴,說白了,我能為你去死。戰場中,唯有武器與戰友最值得依靠,這是生命之間的信任,倘若我不 信任你,又如何敢讓你掩護我。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便是阿克斯,遇到牧羊人他便拒絕放他們走,不是他沒有人性,是因為他不放心兄弟。所以他說出了:「我不在 乎,我只在乎你們。」的確搞的有點基情四射,但是這確是感情最單純的表達,今天放他們走,兄弟們變很可能回不去。
4個人被200多個人包圍,結局很明顯,最後能活一個實在是奇蹟,但是那也是因為兄弟們的努力,墨菲最後交出自己的彈夾,頂著子彈打完求救電話,阿克斯很 少說話,一直在掩護兄弟,直到最後頭部中彈還依然打完兩個彈夾,死之前曾對馬庫斯說:「如果我死了告訴CINDY我愛她,告訴他我跟兄弟們死在一起。」現如今在隨便遇到個人就稱兄道弟的社會裡,兄弟之間的感情就如同一盤散沙,都不用風吹自己就散了(請允許我借用小時代的經典台詞),那種能最後時刻把彈夾給你,為你冒死尋求援助,默默掩護你即使神志不清也要打完最後一發子彈的兄弟,又有幾個呢
影片中有三次閃光的段落,分別是:
第一次:四名突擊隊員被三名牧羊人發現後的激烈討論,從行動的安全性角度應該控制住他們,甚至是殺死他們。但部分隊員不 願殺害平民,這不符合戰爭條例。這段爭執散發著士兵的人性光輝,但也導致了行動的失敗。
第二次:當得知突擊隊員被困時,基地美軍戰友們蜂擁飛來支援,忘記 了自我保護,包括行動指揮官和新兵在內的16名美軍犧牲於直升機遭遇火箭彈的襲擊。這是美軍海豹突擊隊歷史上傷亡第二慘重的悲劇,讓人想起了《拯救大兵瑞 恩》,這是美軍一以傳承的兄弟精神。
第三次:就是馬庫斯被附近村民營救的段落,這些村民冒著被塔利班報復的極端危險,冒死幫助他脫離險境,這讓故事的內涵 被升華。放生與被救,前後兩次面對生命的選擇,產生一種奇妙的呼應關係,也讓影片產生了許多的討論和思考。
片頭是真實的海豹突擊隊訓練錄像,他們都是經過最嚴酷選拔出來的特種部隊戰士,這樣的設計更能讓他們的犧牲顯得悲壯和惋惜,也是代表美國向這些英勇報國戰 士的敬意。而影片最後,則是真實故事裡主人公們的照片,特別是最後一張,定格在真實的馬庫斯與阿富汗恩人的合影。雖然戰爭是殘酷和血腥的,但更讓人回味的 卻是友誼和溫暖。
另外這電影有個讓很多不明真相的觀眾特別困擾的一個橋段便是支努幹上面的救援隊員伴隨著雄渾的音樂如神兵天將般來到時,所有人都以為他們會大幹一場,畢竟 艾瑞克同學也在上面,可是別忘了,這是真實改編的電影,現實就是這麼殘酷,16個人包括八個也是海豹隊員就這樣一槍未發便死了,的確很憋屈,這樣我們也能 理解為什麼事後美國要這麼喪心病狂的對塔利班武裝組織進行毀滅性的轟炸了。
還有個地方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便是當另外一架支努干放棄降落的時候,一個海報隊員拿著槍逼著飛行員降落放他們下去。
因為下面有他的兄弟。
海豹的確值得尊敬。
我TM實在是太喜歡阿富汗了。
今天我再來更新一下有關電影的一些製作和小插曲吧,多謝各位的贊同與感謝。
1. 本片由導演彼得博格執導,大家一定有這樣的疑問彼得博格是誰?聽都沒有聽說過!垃圾!
他之前拍了一部《超級戰艦》,可以說是慘澹,在口碑和票房上都不如人意。《超級戰艦》在爛番茄新鮮度37%,MetaCritic媒體綜評得分41分,還不到及格線。2億美元的製作成本,北美市場只有7000萬的收入,還好海外票房給力2.153億美元,成本收回有了保障。反觀本片,製作成本4000萬美元,北美票房累計1.25億,全球票房為1.48億美元 。媒體綜評60分,爛番茄新鮮度73%,正面評價占主流。可以說導演打了一個翻身仗,而且《孤獨的倖存者》口碑和北美票房都好於前者,反而卻沒有在大陸地區上映,可以說對觀眾來講是非常遺憾的。彼得·博格此次為了撰寫《孤獨的倖存者》劇本,他前往伊拉克的海豹突擊隊兵營,一個月的時 間也讓他親身經歷了隊員們的真實生活。有意思的是,兩年前博格就想立即開拍本片,但鑒於當時沙漠題材電影的票房十分不理想,環球不置可否,不過與他達成了 一份協議:博格先拍完《戰艦》,然後再考慮《孤獨的倖存者》。另外導演和美國軍方有著良好的關係,接連拍了2部海軍電影,除了他,可能就要屬麥可貝了,麥可貝又是誰?!額.....
2. 倖存者馬庫斯全程參與了本片的拍攝,並且進行了指導。而且還其中扮演了一個角色,並且有幾次露臉。
露臉露臉2
露臉
參與指導和拍攝&本片在新墨西哥州進行取景和拍攝。所以出現的樹木多為針葉林,在阿富汗是不可能出現的,而且阿富汗遠比這個荒涼的多。另外,AXE最後的手槍射擊使用的是M9,而非海豹專用的P226。也算一些小小的失誤,其他隊員使用的槍械和中彈位置基本都還原了真實情況。
3.本片在新墨西哥州進行取景和拍攝。所以出現的樹木多為針葉林,在阿富汗是不可能出現的,而且阿富汗遠比這個荒涼的多。另外,AXE最後的手槍射擊使用的是M9,而非海豹專用的P226。也算一些小小的失誤,其他隊員使用的槍械和中彈位置基本都還原了真實情況。
4. 本片和最近的《美國狙擊手》同樣表現的是海豹隊員,其中是有一些聯繫的。首先,克里斯凱爾和馬庫斯是認識的,又同是德州人。2人退役後,凱爾跟馬庫斯合作幫助受傷過的老兵,包括PSTD的人,借過私人農場讓他們打獵、射擊散心。
2人合影
電影裡面給過這個臂章一個鏡頭,就是用來紀念凱爾隊友馬克李,當然這個臂章是屬於穿越了(他犧牲是在2006年8月2日,紅翼行動是發生在2005年,不應在紅翼行動裡面出現)。如果對《美國狙擊手》感興趣的話
5.對於電影中4個隊員到達目標地點後,空中的AC130就回撤了,之後通信情況就非常的糟糕。可以間接了解05年無人機的使用遠沒有現在的平凡,連海豹隊員出任務都沒有用上無人機。按照現在在AC103回撤後完全可以使用無人機監視,發現情況不對,立馬派出救援,而不是靠墨菲去打衛星電話求援。
6.本片的配樂非常贊。由後搖樂隊Explosions in the Sky創做了絕大部分配樂,由於本人是後搖迷,對於後搖這種非常小眾的音樂能夠登上大熒幕也是非常高興的《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和《Waking Up》都是非常值得一聽。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omgr4b5.html
3個牧羊人滅了一隊海豹部隊 一枚火箭彈滅了16個特種兵
每日頭條 2015-08-10 由 金屬風暴 發表于 軍事
2005年6月底,美軍「海豹」突擊隊在阿富汗納爾省山區展開了著名的「紅翼」行動。這場行動堪稱是「海豹」突擊隊40年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執行任務的4名隊員中有3名陣亡,前去救援的美軍士兵中亦有16人犧牲。
「紅翼」行動是一次4人先期偵察和監視任務,時間是2005年6月底,由「海豹」突擊隊上尉邁克·墨菲現場指揮。根據事先預定的行動計劃,「海豹」4人小隊的任務是潛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地區庫納爾省阿薩達巴德村西側外圍的山區,搜索塔利班武裝一名高級指揮官的行蹤。這名塔利班高級指揮官叫沙馬克,多次策劃針對駐阿富汗美軍的恐怖襲擊行動,位列美軍的「高價值目標」。同時,「海豹」小隊還要搜尋當地一支200人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武裝行蹤。在確認發現目標動向後,「海豹」小隊要第一時間向指揮部提供坐標,由駐紮在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的美軍主力部隊進行攻擊。
「海豹」4人小隊除了指揮官邁克·墨菲上尉外,還有馬修·阿克塞爾森、馬庫斯·魯特埃勒和丹尼·戴茲3名中士。
行動開始了。第160特種航空團的「黑鷹」直升機利用夜幕的掩護,將4名「海豹」隊員送至目標區域外圍,再由隊員自己步行進入潛伏地點。「海豹」隊員們順利進入觀察位置,但不久發生了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觀察位置竟然被3個當地的阿富汗牧羊人誤打誤撞發現。「海豹」隊員趕緊將這3個阿富汗人控制住,然後,他們就遇到了難題——是否要殺死這3個牧羊人?鑒於當時的形式,「海豹」隊員們很難做出決定,最後不得不採取投票的方式來決定3個牧羊人的生死。投票時,馬庫斯說了一句話:「我可不想進監獄。」但是事後,馬庫斯感嘆道:「這是我人生中所犯的最大錯誤。」
一切都像是海灣戰爭中「綠色貝雷帽」部隊經歷的再現。3個牧羊人獲釋後,與海灣戰爭中被「綠色貝雷帽」放走的伊拉克人一樣,馬上背叛了對「海豹」隊員們的承諾,將「海豹」小隊的位置告訴了當地塔利班武裝。塔利班武裝立即組織了150到200人的部隊,對「海豹」小隊潛伏的區域發起猛烈進攻。
「海豹」隊員們發現,他們完全被塔利班武裝分子包圍了,戰鬥就此展開。戰鬥中,「海豹」隊員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形作為掩護,奮起反擊。但雙方力量相差過於懸殊,在交火後不久墨菲上尉便決定向基地請求支援。
由於4人小組的位置位於阿富汗地區,無線電信號接收很差。負責無線電通訊的丹尼·戴茲一直位於小隊中地勢比較高的位置,不停地嘗試和基地取得聯繫,但都沒有成功。戴茲先後3次被子彈擊中,身中5彈仍堅持作戰,直到第六顆子彈直接擊中他的頭部。他的腦袋被打掉半個,當場陣亡。等增援的美軍找到他的屍體時,他們發現戴茲的卡賓槍已經打完了所有子彈,P226手槍也打到了最後一個彈匣。
馬修·阿克塞爾森最先胸部中彈,後來頭部又受致命傷,在堅持向塔利班武裝人員射擊了兩個彈夾後陣亡。指揮官邁克·墨菲上尉在戰鬥開始後不久就被擊中腹部,子彈擊穿胃部,受傷後他繼續指揮小隊進行反擊。由於戴茲無法與基地取得聯繫,墨菲上尉毅然決定爬出自己躲藏的掩體,爬到山頂開闊處通過衛星電話向基地求救。雖然信號終於發出,但由於暴露在開闊地帶的塔利班火力之下,墨菲上尉又先後被子彈擊中胸部和背部,陣亡在爬回掩體的路上。
馬庫斯·魯特埃勒在戰鬥中被一枚在身邊爆炸的RPG火箭彈彈片擊中全身多處,震落到山谷中,失去知覺,但他也因此幸運地躲過了塔利班武裝的追擊。馬庫斯就這樣成了「海豹」4人小隊中最後的倖存者。他在山谷中醒過來,忍著傷痛爬了一夜,精疲力盡,極度缺水,不得不去添自己的汗液。第二天早上,他好不容易發現了一條小溪,就在他貪婪地喝水時,發現溪對面站著一個拿著AK-47自動步槍的阿富汗村民。那個阿富汗人看著他,伸出一個大拇指,直說:「美國人,OK!」那個阿富汗人叫來幾個村民,取走了馬庫斯的M4自動步槍,將他抬到了自己的村莊裡。
不久,塔利班像聞到獵物的狼一樣來到這個村莊。躲在屋裡的馬庫斯見到阿富汗村民與塔利班武裝分子交談,心中暗想自己一定會被村民們出賣。但結果讓他大感意外,村民非但拒絕交出馬庫斯,還為他包紮傷口,餵他羊奶。馬庫斯用「海豹」突擊隊的暗語寫了一張字條,交給村裡的長老,拜託他派人去向美軍求救。他明白,恐怕這是他活下去的最後機會了。
6月28日傍晚,美軍巴格拉姆空軍基地接到了突擊隊員用生命發出的求救信號。美軍迅速展開營救,載著16名美軍特種部隊士兵的運輸直升機飛往庫納爾救援。在天色微亮中到達營救地點的直升機還沒來得及降落,就被早已埋伏在叢林的塔利班武裝分子用火箭彈擊中。被擊中的直升機勉強飛行了1英里,最後在一個山坡上迫降。不幸的是,山坡十分陡峭,直升機一頭栽進旁邊的溝壑中,馬上被一團火焰吞沒,包括8名「海豹」隊員在內的16名美軍特種兵全部遇難。
當時與這架直升機一同執行任務的另一架美軍直升機馬上向總部報告了這一墜機事件。巴格拉姆基地中一片沉默,從收到求救信號算起,僅僅4個小時,就有19名美軍喪失。
6月29日,庫納爾暴雨傾盆。美軍派出大量直升機飛往墜機地點。然而,直升機群的起飛卻被暴雨所阻,推後了24小時。有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塔利班發言人毛拉·哈吉米給美聯社打電話,宣稱他們活捉了一名「海豹」隊員。很快,全球各大視頻網站上竟然又出現了塔利班上傳的「海豹」隊員屍體視頻。
暴雨一停,數十輛滿載美軍和阿富汗政府軍的軍車開往墜機地點附近,12架美軍直升機盤旋在庫納爾上空,數百名美軍士兵已經在墜機地點附近的山谷安營紮寨,美軍對該地區展開地毯式搜索,6月30日晚,他們終於找到了直升機的墜毀地點。16名被燒得面目全非的美軍特種兵屍體被找到。這16名特種兵最年輕的只有20歲,年紀最大的40歲。他們的屍體被運往巴拉格姆空軍基地,隨後被運回了美國。
7月2日晚,最後倖存的「海豹」隊員馬庫斯有了下落。他拜託的村民找到了駐守當地的美軍哨所,向美軍通報了馬庫斯還活著的消息。阿富汗村民告訴美軍士兵,那個「海豹」隊員在他們村裡養傷。希望哨所的美軍連忙將他送到巴格拉姆空軍基地,負責營救的美軍指揮官仔細核對了村民的話,斷定他並不是說謊,不是想把美軍引入陷阱。確認情報無誤,美軍立即開展營救行動。
7月3日晚,美軍AC-130炮艦機猛烈轟炸了在這個村莊外圍設伏的塔利班武裝分子,當場炸死100多人。一架「黑鷹」直升機趁隙插入村外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營救地點機降。直升機飛行員看到3個阿富汗人攙著一名美國人跑向直升機,趕忙舉起槍大聲問:「你最喜歡的英雄是誰?」
那個美國人回答:「蜘蛛俠!」口令正確。他是「海豹」隊員馬庫斯。營救人員將馬庫斯拉上機艙,表示「歡迎回家。」
根據馬庫斯的口述,7月4日,美軍又找到了兩具「海豹」隊員的遺體。他們是25歲的丹尼·戴茲和29歲的邁克·墨菲上尉。7月11日,美軍又找到了最後一名「海豹」隊員馬修·阿克塞爾森的遺體。在「海豹」隊員們倒下的戰場上,同樣躺著35具塔利班武裝分子的屍體。
在歷時10天的營救中,憤怒的美軍在庫納爾地區進行了猛烈的空襲,多個被認為是塔利班武裝分子據點的可疑據點都被炸得粉碎。美軍共出動包括AC-130炮艦機在內的作戰飛機約150架次,炸死600多名塔利班分子。但阿富汗庫納爾省省長阿薩獨拉·瓦法卻告訴法新社記者,美軍的空襲共造成17名當地村民死亡,包括一些婦女和兒童。
為了營救1名「海豹」隊員,美軍總共殺死了17名阿富汗平民和700多名塔利班武裝分子。700人只為了一條命。
至於陣亡的3名「海豹」隊員,馬修·阿克塞爾森和丹尼·戴茲被追授「海軍十字勳章」。邁克·墨菲上尉則被追授美軍最高榮譽——「國會榮譽勳章」。2008年,美國海軍將一艘新近下水的飛彈驅逐艦命名為「邁克·墨菲」號,以示對邁克·墨菲上尉的紀念。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military/xkorx9.html
美國人如何用訓練來紀念戰爭英雄
每日頭條 2016-07-07 由 練吧 發表于 運動
本周,CrossFit Game總策劃 Dave Castro強忍著得意的微笑宣布,今年Game的首個項目是「Murph」。
很多人對此的第一反應:
要不要這麼虐啊!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Murph」可是CF裡面最具代表性的「英雄WOD」。
所謂英雄WOD,就是為了紀念美國本土的一些英雄,多為戰士、消防員、警察等,強度超越平常WOD數倍的訓練項目。
我們看一下「Murph」的動作編排就可以體會了。
1英里(1609米)跑步
100個引體向上
200個伏地挺身
300個空蹲
1英里(1609米)跑步
全程穿著20磅的負重背心(模擬軍隊的戰術背心or防彈衣)
網絡上的動作展示是這樣的(很有戰爭大片風格)。
這個WOD不僅比拼的是運動員的耐力,更是一種對精神毅力的超強考驗。
為什麼會有這個WOD?
因為MURPH這個人是美國的戰爭英雄,他的死亡也代表一段美國反恐的悲壯歷史。
"MURPH"
▼
"MURPH"是以美國海軍上尉麥可·墨菲命名,他在05年在阿富汗行動中被殺,那時他只有29歲。
2005年6月28日,在阿富汗庫納爾省山區由美國海豹突擊隊第10分隊上尉麥可·墨菲所領導的一次四人先期偵察和監視任務,行動代號"紅翼行動"。
"四人小隊由海軍墨菲(最左)和三名海軍中士馬修·阿克塞爾森、丹尼·迪茨以及小隊中唯一的倖存者馬庫斯·魯特埃勒組成。"
「紅翼行動」被稱為美國海豹特種部隊40年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執行任務的四名隊員中有三名陣亡,前去救援的美軍士兵中亦有16人犧牲,至今仍有許多沒有解開的軍事謎團。
行動開始時先由直升機利用夜幕的掩護將四名隊員送至目標區域外圍,再由隊員自己進入潛伏地點。不幸的是在進入觀察位置後不久觀察小隊的位置即被三個當地的牧羊人發現,海豹們遇到的難題是「是否要殺死這三個牧羊人」。
鑒於當時的形式海豹們很難做出決定,最後不得不採取了投票的方式來決定三人的生死,四人中馬修·阿克塞爾森主張為了安全起見殺死三人,麥可·墨菲和馬庫斯·勒特雷爾主張放三人走(事後勒特雷爾稱之為他人生中犯的最大的錯誤),丹尼·迪茨棄權。
三個牧羊人獲釋後馬上背叛了對海豹的承諾,將位置告訴給了當地的塔利班武裝,塔利班武裝立刻對海豹潛伏的區域發起進攻。
除勒特雷爾其他三人先後陣亡,其中最壯烈的就屬隊長麥可·墨菲。
由於當時海豹們位於阿富汗山區地帶遭遇圍攻後求救信號無法通過海豹攜帶無線電台發出,墨菲毅然爬出自己躲藏的掩體,爬到山頂開闊處通過衛星電話向基地求救,期間多處中彈,最後倒在爬回掩體的路上。
鑒於他的英勇行為墨菲被授予國會榮譽獎章,而越戰之後另一位獲得這個獎章的麥可·蒙蘇爾。
在三位戰友陣亡後馬庫斯·勒特雷爾也身負重傷,在躲過塔利班的武裝的追捕後被當地親美一方的村民收留,最終獲救。
而負責行動的美軍指揮部在收到墨菲的求救電話後派出了由2架MH47支奴干、2架AH64阿帕奇、四架MH60黑鷹組成的強大火力部隊前去支援,不幸的是其中一架支奴干途中被武裝分子擊落,機上8名海豹以及8名160特種陸航團共16人全部陣亡。
7月4日,墨菲的遺體被找到並運回美國,埋葬在紐約州長島的卡爾文頓國家公墓。之後布希總統為其家屬頒發了他的榮譽勳章。而其他兩人也被追授海軍十字勳章,其他營救行動中喪生的1級士官Jeff Taylor和中尉 Michael McGreevy扽人也被追授紫星勳章和銅星勳章,2011年,其母校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在校園內為他建立了一個紀念壇「老兵廣場」。美軍的一艘海軍飛彈驅逐艦也以麥可·墨菲命名。
08年,美海軍將一艘新近下水的飛彈驅逐艦命名為「麥可·墨菲」號以示對墨菲的紀念。
*以上文字來源於網絡。
如果大家對這段歷史感興趣,可以去找美國好萊塢2013年拍攝的《孤獨的倖存者 Lone Survivor》,馬克.沃爾伯格主演,非常真實的再現了整個故事。
那麼,也許今年比賽運動員在做這個WOD的時候,想想英雄在槍林彈雨中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會激起心中更多的堅毅與體力。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ports/m3epb9.html
延伸閱讀:
從以色列1956與2016年「戰場濫殺」之軍法判例,談國軍的武裝衝突法(LOAC)和交戰規則(ROE)教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