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1.jpg

 

九三軍人節,蔡英文總統表示,希望軍人多穿軍服上街,「美軍可以,中華民國國軍也可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小英對軍人的「真心話」

2019-09-05 00:07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九三軍人節,蔡英文接見企業敬軍代表時表示:希望中華民國軍人能夠多穿軍裝上街,引起網友一陣熱議:有人說她「把軍人打成米蟲還要消費」,有人說她是「一下罵,一下捧」,看到她說希望軍人穿軍裝上街理由是:「美軍可以,中華民國國軍為什麼不可以?」大家才搞清楚:原來這只是「跟著老大走」的「選舉語言」。

然而,蔡對軍人的「真心話」是什麼?現在許多人喜歡說「不忘初心」。蔡英文就任總統後的二○一六年六月,由她落款的琉球平和祈念公園的「台灣之塔」落成,碑文寫著:「當年日台戰士皆為同胞,生死與共,榮辱同擔」。難道這才是她的「真心話」?

二戰之初,日本人認為:當兵是日本男兒的「本望」,作為殖民地的台灣人沒有資格當「日本兵」,只能當「軍伕」或「軍屬」,到中國大陸協助日軍作戰,「軍屬」須中學畢業,懂當地語言,從事通譯、調查或宣撫工作;「軍伕」擔任炊事、衛生、搬運工作。在日軍「軍人、軍馬、軍犬、軍屬」的嚴格序列中,是最底層的「勞務存在」,兩者都不准帶武器。他們怎麼可能跟日本兵「生死與共,榮辱同擔」呢?

二戰末,被徵調到南洋的台灣「志願兵」是可帶武器的。他們的任務是在俘虜營前站衛兵,監視被俘虜的盟軍士兵挑沙石、挖戰壕、建機場、在飢餓狀態下作苦役;必要時,也會在日本軍官命令下凌虐,甚至剌殺戰俘。「台灣之塔」說「凡犧牲一己之性命,守護他人之義舉,不應被後世遺忘」。這是蔡希望大家記住的「真心話」?

戰後記錄顯示:南洋日軍俘虜營中有卅五萬盟軍戰俘,每百名俘虜中有廿七人死亡,是盟軍在德國和義大利戰俘營死亡率的七倍。戰後審判,有一七三個台籍「日本兵」被起訴,廿六人被判死刑。另七人一審被判死刑,再審改判十年,罪名都是「射殺或刺殺俘虜」。「台灣之塔」說建塔目的之一是「鞏固日台的恩義連結」。作為侵略者的戰爭工具或替死鬼,是為了要「鞏固日台的恩義連結」嗎?這應不會是蔡的「真心話」吧?

如果蔡英文就任總統之初落款的碑文,只是應景式「文青語言」;她在任期將滿前的軍人節,說的又是「跟緊美國,美國挺我」的「選舉語言」,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聽到她對「中華民國台灣」軍人的「真心話」呢?

延伸閱讀:
《軍人尊嚴無法建立 為什麼?》《蔡總統鼓吹穿軍服上街,網路上一片噓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