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這次總統大選,讓世代間的衝突激化到前所未見的程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社論
「世代衝突」是源於兩種不同的恐懼

2020-01-21 聯合報社論

這次大選,引發了許多家庭的「世代對立」,從選前持續到選後。年輕世代多數選擇支持蔡英文,中老世代則多數選擇支持韓國瑜,雙方互不相讓,造成不少家庭因而兩代失和。這次投票率高達七成五,較四年前提高了近九個百分點,其決定性關鍵,就是一向被視為對政治漠不關心的年輕人都站出來投票,從而以八百多萬票將蔡英文送上連任舞台。因此,國民黨的敗選檢討,也集中在推動黨內結構的年輕化及思維的更新。

不同世代對於政治的認同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有幾個基本原因:
第一,中老世代的政治認同仍著重於藍綠立場的分野,年輕世代的政治認同則更趨向價值的選擇,兩者差異不小。
第二,藍綠陣營候選人本身的特質,影響選民的偏好;韓國瑜固有號召庶民的能量,但他不守時、不拘小節、生活不克制等行為,也留給中間選民及年輕族群負面印象。
第三,網路的不同滲透度,中老世代偏向於相熟群組的交互感染,年輕世代則更受到網紅、PTT、校園網絡的更多影響,後者是綠營網軍深耕已久的區塊。

撇開上述幾個原因不談,這次大選的「世代對立」還有一個更深的根源,那就是雙方對於現實和未來的不同恐懼。關於年輕世代的恐懼,已受到外界更多的討論和關注,主要是習近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及香港「反送中」運動所激起的「反中」意識,及伴隨而來的「亡國感」。亦即,年輕世代的恐懼,是擔憂台灣主權不保的恐懼,其中也夾雜對專制強權的厭憎;這點,又透過美中貿易戰的對立升高,不斷被放大。

相對而言,中老世代的恐懼較少受到重視,但剖析其內裡,其實卻極為真實。他們的恐懼,是擔心台灣經濟一蹶不振,台灣民主遭到不斷蠶食,結果將是台灣不斷自我弱化。擔心台灣經濟一蹶不振,是因為他們見識或參與過台灣經濟奇蹟的締造,他們心裡記得繁榮的樣貌;擔心台灣民主遭到侵蝕,是因為他們經歷過台灣民主化的一步一印,現在卻看著這些果實逐漸被民進黨政府踐踏、銷毀,而感到焦慮。韓國瑜也許不是帶領他們抗拒民進黨的最佳戰士,但誰能說這些中老世代的恐懼是無的放矢?

從「愛台」和「保台」的角度看,年輕世代認為,必須站穩「反中」的立場才是「愛台」。事實上,中老世代不滿蔡政府對台灣經濟和民主的揮霍和侵蝕,希望起而捍衛他們曾參與締造的經濟和民主成果,這難道不是更具體而堅定的「愛台」?何況,許多中老世代親歷兩岸分裂的顛沛流離,以及民主/共產陣營的冷戰對抗,他們花了數十年的歲月在反共抗中,並好不容易熬到兩岸和平交流。這樣的生命經歷,比起香港反送中青年的抗爭,會更淺薄嗎?但網軍動輒謾罵他們「老殘」、「智力不足」、「沒資格活下去」,這種把年齡當成罪惡的觀點,其實也是一種反民主的表現。

綜合而言,不論是年輕世代對「亡國」的恐懼,或是中老世代對經濟及民主衰落的恐懼,都從不同的角度反射了台灣的困境。前者,是對「外部威脅」的擔憂;後者,則是對「內部腐敗」的恐懼。兩種憂懼,皆極真實而具體,若人們不積極正視問題,兩者的威脅無一能倖免。

因此,這次選舉的「世代對立」,其實也是台灣「兩種亡國感」的交相迸發:年輕世代的「恐中」亡國感,對決中老世代擔心「弱台」的亡國感,結果是恐中的亡國感更強。但追根究柢,「恐中」與「弱台」正是台灣現狀的一體兩面:要有更大的實力抗中,則台灣的經濟能量必須再強化,民主法治必須更鞏固。否則,一個政經實力衰弱、卻恐中情緒高漲的台灣,最終未必有能力捍衛主權。台灣兩代人看待世代差異,必須有這樣的瞻矚。

★ ★ ★ ★

photo.jpg

https://youtu.be/wdCPrsRqV_w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https://youtu.be/l5XFy8RcUDI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延伸閱讀:

十萬橫磨劍?景延廣不願臣服契丹,慈禧太后對抗帝國主義,固表現民族精神,卻「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招致敗績甚至喪國! 

前空軍副總司令傅慰孤將軍與呂秀蓮的一段精彩對白,令人沈思。
photo.jpg
photo.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