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國造勇鷹教練機日前首度公開試飛,但採用構改後的IDF戰機擔任高教機合適與否,引發後續討論。 圖/國防部

不是最好的選擇,
也非最壞的方案
勇鷹高教機的利弊得失

10 Jul, 2020  聯合報 鳴人堂 王臻明

國造的勇鷹教練機日前首度公開試飛,算是為爭議多年的高級教練機採購案畫下句點,但採用構改後的IDF戰機來擔任高級教練機是否合適,仍然引發了不少的討論與批評。

在勇鷹號教練機首飛之際,再來回顧這整個決策與展望未來的可能發展,或許能讓國人進一步瞭解勇鷹號教練機誕生的過程,更清楚空軍的考量,與培育目前飛行員的情況。

勇鷹教練機省錢省事

過去空軍是採「三階段、三機型」的方式來進行訓練,第一階段是T-34C初級練機,第二階段是AT-3高級教練機,第三階段則是F-5E/F部訓機。簡單來說,完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訓練,就算是一個合格的飛行員,開始分發到部隊,使用部訓機來學習基礎的空中作戰與對地炸射戰術。在完成第三階段的訓練後,才能成為空軍主力戰機的飛行員。

目前擔任部訓機的F-5E/F,本身就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空優戰機,也是前一代的空軍主力機種。只是隨著台灣新型主力戰機的服役,已逐漸退居第二線,只剩下一個聯隊駐紮在台東空軍基地,負責空中巡邏、對地火力支援與培訓未來的空軍飛行員。而AT-3則是國造的高級教練機,在服役多年後已瀕臨壽限,且性能跟不上時代,急需汰換。

空軍過去還有兩個考慮方案,一是外購義大利的M-346高級教練機,二是自行升級AT-3為AT-3 MAX,與勇鷹教練機相比,各有其優勢。

M-346是專業的高級教練機,從訓練飛行員的角度來看,有最好的效果;而自行升級AT-3 MAX應該會最省錢,最省事,最沒有風險,能最快取得新型的高級教練機。只是另一個同時困擾著空軍的問題是,目前不止AT-3需要汰換,擔任部訓機的F-5E/F也已經服役很久,即將要退役。

1.jpg
部訓機的F-5E/F服役已久,即將退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如果採用M-346或AT-3 MAX,在F-5E/F退役後,將缺少一個可以訓練新進飛行員的部訓機聯隊,未來即使有錢可以外購或自製,除了緩不濟急外,也可能會沒有地方可以駐紮。

因為台灣最近又再增購了一個聯隊的F-16V,目前看來應該會部署在台東空軍基地,若採購新的部訓機,就要尋找新的駐地。而直接挪用目前現有的兩個IDF聯隊來擔任部訓機,又可能會增加第一線主力戰機的飛行負荷,影響戰備任務調度。

所以空軍最後會選擇採用勇鷹教練機,很務實的考量是省錢省事,節省再買部訓機的花費。空軍未來的訓練方式會改為「三階段、兩機型」,勇鷹教練機將同時擔任第二階段的高級教練機與第三階段的部訓機。由於勇鷹教練機原本就是從雙座型的IDF戰機構改而來,擔任部訓機的問題不大,反而是做為高級教練機可能會出現比較多的問題。

2.jpg
M-346是專業的高級教練機,從訓練飛行員的角度來看,有最好的效果。 圖/鈞勢提供

勇鷹教練機優劣分析

目前較被質疑的地方,主要是勇鷹教練機滯空時間太短、落地速度太快、後座的視野不佳等。IDF本身是一款輕型防禦戰機,內載燃油較少的問題是宿命,在構改成教練機後,拆除了雷達、後燃器等作戰設備,除了減輕重量而更省油外,也能增加內載油箱空間,應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善這個問題。不過當年IDF進行升級案時,空軍未一併購買適型油箱,或許現在可以重新考量,一方面可以增加現有IDF戰機的航程,也能給教練機使用。

至於落地速度太快的問題,是因為IDF本來就是高速戰機,機身設計追求的是高速下的靈活性,與專業教練機不同。這個缺點也是目前勇鷹教練機最被批評的地方,畢竟未來操作這款教練機的新進飛行員還在初步學習階段,不像資深飛行員可以熟練的起降高速戰機,有可能會造成危險。

目前媒體報導,勇鷹教練機已修改了部份的機身構型,來減少這個問題,同時也已強化起落架,避免新進飛行員在練習降落時,因速度過快而出現潛在風險。

一般來說,在進行基礎飛行課程時,新進飛行員是坐在前座,資深教官是坐在後座。新進飛行員一旦出現狀況,立刻由資深教官接手,所以後座教官的視野非常重要。

一般雙座戰機都是由單座戰機衍生而來,主要考慮的是戰機的氣動力性能,只有教練機會優先考量後座飛行員的視野。結果就是勇鷹教練機的後座高度,遠不及M-346或AT-3 MAX的設計方案,導致視野受限。目前的解決方案似乎是安裝攝影機與後座螢幕,以彌補這方面的問題。

3.jpg
IDF本是高速戰機,機身設計追求的是高速下的靈活性,與專業教練機不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勇鷹教練機的這些缺點,大多是由戰機發展成教練機所帶來的先天問題,只能找方法來彌補,很難能像專業教練機一樣,有最出色的表現。

不過勇鷹教練機的優點,除了可以節省經費,身兼部訓機與高級教練機兩職外,最重要的是還可以負擔一定的作戰任務。畢竟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高級教練機,都往往身兼輕型攻擊機,如台灣現役的AT-3高級教練機,編號裡的「A」就代表也是攻擊機的意思,戰時可負責對地的空中火力支援。

勇鷹教練機是由戰機發展而來,在這一方面就佔有優勢,雖然軍方目前的態度較保守,強調先讓勇鷹教練機完成汰換AT-3與F-5E/F的工作,再來考慮作戰支援的問題。

不過,IDF戰機可以掛載的傳統對地攻擊武器,勇鷹教練機應該也都能使用。雖然在缺少雷達、後燃器等作戰裝備下,勇鷹教練機的作戰能力無法與升級後的IDF戰機相比,但負責對地炸射這種密接支援任務,應該還是遊刃有餘的,做為輕型攻擊機並無問題。

4.jpg
IDF戰機可以掛載的傳統對地攻擊武器,勇鷹教練機應該也都能使用。 圖/路透社

勇鷹教練機掛載雄三反艦飛彈?

比較特別的是,國防部已經核准空軍發展空射型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未來應該會配備在IDF上。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體型、重量都較大,但由戰機發射的話,因為已具備一定的空速與高度,不必再利用助推火箭,空射型可以略小、略輕一點,不過應該也只能在機腹中線掛載一枚。

如果IDF可以成功掛載空射型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那系出同源的勇鷹教練機就沒有理由不能使用,只要由海軍資料鏈或友軍單位提供敵艦座標,沒有雷達系統的勇鷹教練機一樣能具備制海能力。

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威力驚人,具有極高的嚇阻力,就算只能掛載一枚,一樣能對敵方艦隊造成很大的威脅。如果空軍的計畫能成功,未來台灣兩款數量最多的主力戰機,都將擁有制海能力。F-16V可以發射亞音速的AGM-84L魚叉反艦飛彈,IDF與勇鷹教練機則能發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形成互補。這對台灣這種海島防禦作戰環境,將有很大的助益。

即使勇鷹教練機拆除了雷達與後燃器,可能比較不適合掛載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進行高強度的第一線制海作戰,國軍也可考慮將目前正在研發中的新型短程反艦飛彈,進一步掛載在勇鷹教練機上,使勇鷹教練機成為具備海上巡邏與短程制海能力的輕型教練/巡邏機。

因為很多國家可能不需要威力強大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反而是需要多功能的雙座輕型戰機,用來培訓飛行員與進行國土與領海巡邏,如韓國的金鷹教練機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韓國的T-50金鷹教練機與台灣的IDF有很多淵源,但是發展過程剛好與台灣完全相反,是先推出教練機,隨後才以教練機為基礎,發展出擁有短程空戰能力與對地攻擊能力的TA-50教練/攻擊機,與輕型多用途戰機FA-50,後者並已成功外銷菲律賓。

台灣過去一直希望能推動國防產業,讓國產的先進戰機與各式飛彈出口,但成效不彰,這除了政治上的因素外,方向也是一個問題,南韓或許是台灣可以借鑑的經驗。

5.jpg
韓國T-50金鷹教練機與台灣的IDF有很多淵源,但發展過程與台灣相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小結

不是每個國家都需要複雜精密的空優戰機,這塊市場台灣也無力與那些軍武大國競爭。簡化版的勇鷹教練機,再搭配外銷版、已限制一些關鍵機密功能的短程反艦飛彈與紅外線空對空飛彈,說不定會更有市場。

畢竟台灣為數不多的邦交國很多都是太平洋島國,需要的是可以巡護領海與專屬經濟區的便宜多功能戰機。萬一外交生變,也不會有主力戰機落入中國手中的問題,軍方或許可以考慮看看這個方向,為台灣的戰機出口打開一條活路。

若單純從訓練飛行員的角度來看,勇鷹教練機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就整體的國防需求來評估,這是最不壞的一個方案。

台灣過去一直惋惜於IDF減產後沒能維持住國造戰機的生產研發能量,這也是政府後來會捨棄外購,下定決心要自製勇鷹教練機的關鍵原因之一。或許國人應該站在樂觀,但也謹慎監督的角度,來看待台灣下一代高級教練機的發展。

6.jpg
台灣過去惋惜IDF減產後沒能維持住國造戰機的生產研發能量,這也是政府下定決心要自製勇鷹教練機原因之一。 圖/歐新社

https://youtu.be/E5PRQ6ddLMg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https://youtu.be/2bixc16tbKs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