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
:恢復戰鬥力的關鍵

賴冠伯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這篇文章的產生,其實是緣起於一位圈內人偶然提出的問題,並且促成了筆者回想起以前在兵部衙門機甲武備學堂時遭遇的某些難處之後,決定將問題與解決的方向提出來,如果你對後勤工作沒有興趣或接觸不到,大可直接略過。

必需在進入正題之前就先說明的是:筆者無意在這裡分享過多的技術細節或批評兵部衙門,一來是篇幅有限,無法涵蓋過多的技術細節,而且這篇文章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為了提供技術問題的解答,二來是政策或體制的問題會隨著每個人所處的時空背景與領導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筆者也無法一概而論。

同時筆者也必須強調:無論應急的做法再好,永遠無法取代正規的方法,但如果沒有應急的預案,就會在正規方法失靈時自亂陣腳!另外,這篇文章只會談論最基礎的基層事務,但筆者也相信最基礎的往往也是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的。

相信大部分服過兵役(尤其是陸軍)的人都很清楚現行三段五級制保修體系的支援能量效果究竟如何,雖然在理論上尚能稱為健全(大概吧),但在實際執行上卻存在兩大問題:

1.無法即時支援:

裝備被發現損壞狀況後,通常必需待料一段時間才能獲得修復,但如果是在執行某些較為急迫的任務過程中發現裝備損壞,恐怕也沒有容許待料的時間餘裕,以筆者自身經驗為例,某年面臨兵部衙門體能戰技抽測時,就在正式鑑測前一週,竟然有人將T91步槍槍托結合螺帽分解了!並且連帶導致結合板鬆脫,結果就是裝拆銷(俗稱後結合銷,俗稱的前結合銷正確名稱是「節套樞軸銷」。)頂簧直接失蹤!如果你認為這時候再慢慢寫保15-004表與主官保證書申請保修就會即時獲撥,那只能說你對陸軍的後勤補保太不了解了......筆者當下直接決定剪一段略短於裝拆銷頂簧的銅線(1mm,太粗或太細都不行。)插入原本該是容納裝拆銷頂簧的孔洞,再剪一段長度約只有1mm的銅線,敲扁後做成墊片墊於銅線後方,將槍托結合螺帽鎖緊後功能即恢復正常(因為墊片會滑動產生類似彈簧的作用,否則原本的狀況是裝拆銷會直接脫離下節套......也就是俗稱的槍身部。),等到建置武器射擊鑑測當天,才經過一個上午不到4小時的練習竟然導致6把T91步槍與3把M1911/M1911A1/T51/ T51K1手槍故障!其中一把M1911A1的故障態樣實在令筆者印象深刻:彈藥擊發後滑套可以後座但無法退殼,後經筆者依據《M1911A1,自動.45口徑手槍附肩及腰佩式槍套操作手及單位保修手冊》(TM9-1005-211-12)第3章第7節準則第3-11條圖3-10步驟5(別懷疑,筆者真的有背遇到什麼問題就該去找哪本書的哪一篇解答,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你的腦袋不可能裝得下所有知識,但你至少要知道怎麼找到答案!)將退彈器(其實就是大家俗稱的「退殼鉤」)拉出來後發現竟然已經呈現筆直狀!而且退彈器前端鉤狀處已經磨損至接近平面狀!然而當時是午休時間,加上已經將部份時間用於排除另外6把T91步槍及2把M1911A1手槍的故障,只剩下不足1小時就要開始正式鑑測,根本來不及再慢慢寫保15-004表申請保修,筆者只好於當下以工具將退彈器彎回原本應有的弧度,並且在無法讓磨損的退彈器鉤狀處再生的狀況下,以鋼鋸(Leatherman super tool 300 EOD的工具組中就有鋼鋸)將僅存的溝槽加深,在退彈器前端形塑新的鉤狀處,經過筆者妙手回春(欸?!)的這一把M1911A1手槍與其他6把步槍2把手槍一直到當天下午射擊鑑測結束都未曾再次故障,雖然應急保修不能取代正規的保修方法,但仍然有支持當前急迫性較高的任務能夠順利完成的意義。

2.jpg
T91步槍裝拆銷、頂簧與頂銷,圖片取自二王軍警用品專賣店,並非筆者本人持有。

3.jpg
M1911/M1911A1/T51/ T51K1手槍的滑套細部分解圖,圖號標示為11的就是退彈器。

2.戰時狀況:

在戰時狀況下,任何後勤支援都可能無法適時、適量並適切的送達作戰部隊,雖然陸軍基本上是在本土作戰,補給線不容易被拉長,但仍然有面臨敵空襲與特種作戰等等使交通線被破壞的風險,何況戰時本來就是一切都有可能陷入混亂的,而在第一線作戰的官兵面臨的戰場裝備耗損狀況也很可能無法容許一段時間的等待,因此更彰顯部隊自行實施戰場損壞評估暨修復(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的能力其價值所在,以美國陸軍為例,即便有如此強大的後勤能力,仍然編篡各類指導部隊實施戰場損壞評估暨修復的準則,以陸軍現有之裝備為例,M60A3/CM11/CM12戰車即可適用或部分適用於美軍《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 FOR M48/M60 SERIES TANK, COMBAT FULL-TRACKED 105-MM GUN》(TM9-2350-273-BD,原文書名即是全以英文大寫表示。)該本技術手冊,M113甲車則是可以適用於美軍《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 FOR M113 FAMILY CARRIER, PERSONNEL SELF-PROPELLED FULL-TRACKED》(TM9-2350-275-BD)技術手冊,然而陸軍仍有大量國造裝備不適用於美軍準則所建議的技術規範,而且隨著「國X國造」政策的推展,陸軍列裝的國造裝備日益增多,問題也將會日漸明顯。

4.jpg
可適用或部分適用於M60A3/CM11/CM12戰車的《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 FOR M48/M60 SERIES TANK, COMBAT FULL-TRACKED 105-MM GUN》(TM9-2350-273-BD)技術手冊封面。

5.jpg
戰車乘員對這招應該不陌生,履帶中央導齒脫離主動輪或支輪時用石頭去頂,俗稱「炸履帶」的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出自於這本TM9-2350-273-BD的9-3頁第9章第2節準則第9-5條。

6.jpg
可適用於M113甲車的《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 FOR M113 FAMILY CARRIER, PERSONNEL SELF-PROPELLED FULL-TRACKED》(TM9-2350-275-BD)技術手冊封面。

回過頭來看,當我們手上沒有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的指導書籍時,是否就什麼都不能做?筆者認為:非不能也,乃不為也!2008年04月21,解放軍報以《向南林钻研装备维修技术成名副其实兵专家》(繁體中文寫成:向南林鑽研裝備維修技術成名副其實兵專家)為標題,報導了一名當時瀋陽軍區某高砲團二級士官(2009年解放軍將士官軍階由6個銜級調整為7個銜級,因此解放軍現在沒有「二級士官」這個軍銜。)的軍旅故事,其中就有一段:「新裝備列裝後,既無教材也無骨幹......新裝備電路構造複雜,他趴在雪地裡,冒著-30℃的嚴寒,反複調試。手被凍傷,並裂開了好幾道口子。幾個月下來,他熟練掌握了新裝備的操作和維修技術,與戰友們一起彙編出《××型雷達光電維修實例》手冊,製作了兩部多媒體教學課件,帶出了15名雷達操作手,為新裝備當年形成戰鬥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04月25日對他以《向南林不畏艱難研製成功野戰搶修綜合支援系統》為標題的報導則有一段「......4年來,瀋陽軍區某高炮團二級士官向南林巧借“東風”搞革新攻難關,有13項成果在部隊推廣使用......」

文末,附上中國方面的報導連結: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4-25/1637497265.html

看看我們最大的假想敵: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做法,再回頭想想自己......我們缺乏的是技術,還是突破限制的創意與勇氣?

7.jpg

上文承蒙 賴冠伯先生 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賴冠伯:在臺灣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選擇槍枝保養用油的議題

賴冠伯/Rapid field classification:機械化部隊幹部應具備的基礎能力

賴冠伯:即造爆裂物的搜索,處置與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