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勤創制六十五週年特刊 (上)
提到聯勤,當然首先要介紹台灣中年歐里桑們的共同青春記憶---國造五七式步槍.照片中可見到五七式步槍生產線.
早年軍事雜誌曾寫到五七步槍生產量高達五十萬把,此數字是由當時國軍員額人數去推算,但實際上生產數量遠低於此.
國軍在50年代初期開始購進M14步槍,交給海軍陸戰隊,空降旅等單位使用,陸軍其他單位仍使用M1步槍.在陸軍確定用M14步槍取代M1步槍後向美國購進生產機具,於民國五十八年開始量產.
量產五七步槍計劃代號為建新12號.由於60兵工廠規模,人員,機具均不足,初期生產速度
無法滿足陸軍換裝所需,在幾經擴廠,增加機具,人員後,產量逐有提升,其歷年生產數量為
民國58年 3,000 民國59年 15,000 民國60年 15,000 民國61年 20,000
民國62年 20,000 民國63年 20,000 民國64年 20,000 民國65年 20,000
民國65年 20,000 民國66年 10,000 民國67年 10,000 民國68年 10,000
合計生產158,000把.
當時陸軍員額約40萬,除使用十餘把萬把M1卡賓槍外,從美國購進之原裝M14估計可能接近十萬把.
量產後的五七步槍優先撥交給步兵師使用,再後續替換後勤單位老舊槍枝,形成後勤單位槍械情況遠優於操作頻繁作戰單位之怪現象,如我在金東碧山叡友學校看到金門民眾自
衛隊的五七步槍全部都是新槍,槍身上的烤漆幾乎把把完整,跟連上那些中古貨完全不一樣.
同時期量產的五七式機槍,則累計生產8,510把.
當時國防部長黃杰(左一)於民國五十九年視察五七步槍生產情況.
民國38年7月,聯勤制圖廠撤退來台.在遷移來台過程中,機具及人員按常理判斷應有部分散失.
聯勤來台後位於南港路上的廠址.
民國42年60兵工廠跟來賓介紹自造輕機槍
國造41式清機槍,仿造抗戰時期聞名的ZB-26捷克式機槍.這槍至60年代中期仍在使用,裝備警備部隊,憲兵等單位.
聯勤的兵工人員
經過幾番爭取,美國終於同意提供圖紙,量具....授權聯勤生產106mm無後座力砲.在中華民國火砲傳奇一書中提到,由於美方拒絕供應106mm無座力砲,聯勤兵工人員將M20 75mm無座力砲按比例放大,自行造出106mm無後座力砲後,美方始同意我方授權生產.
美軍顧問正仔細觀察我方自行"放大"之106砲.
自製之106砲置於M3 37mm戰防砲砲座上進行試射.
美軍顧問團將M40 106mm無後座力砲交予中華民國.
202廠砲彈所生產線.
歐里桑們絕對都聽過聯勤擁有遠東罪大的砲彈生產線這樣的介紹.
嚴家淦先生視察202廠.桌上陳列由右至左分別為2.76吋火箭彈,3.5吋火箭彈,106mm無後力砲砲彈.無後座力砲彈火藥包裹在網狀彈筒裡,擊發時氣體由網孔曳出.我在金門峰上看過多次無後座力砲射擊,火砲擊發後,砲彈由砲口飛出時尾部還拖著一條火燄,並在飛行軌跡上掉落火藥渣,曾聽兩位一起觀看的軍官討論到此現象,其中一位說聯勤火藥品質不佳,燃燒不完全才有此現象.其中106砲此情況較少,75無後座力砲則常見.
為統籌整合美援及對外採購,民國58年將採購署及國外物資接收處整併為物資署這是由美軍C-123運輸機載運而來的美援物資.
47年開始運抵台灣的M41戰車.
估計也是同時運抵台灣的八吋拖曳榴
原文網址:https://a2928796.pixnet.net/blog/post/459972925
上文承蒙 60砲的部落格 格主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