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 近期傳出一些不熟悉高山者,跟國家公園求救的事件,他們多是使用不適當裝備導致需要援救。本文帶我們了解不同時機下,應該如何選擇適當的登山裝備。 

【圖表】
郊山、高山大不同,
3張圖搞清楚
如何安心上山平安下山的裝備

2020/06/02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文:If Lin|圖:陳筱涵

肺炎疫情期間,想出外活動但又需要維持社交安全距離,去山林走走成為一個不錯的選項。尤其台灣又是一個多山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使民眾容易前往山林。

不過,在今年4月玉山國家公園收到多起民眾因為裝備不足而求救的事件。而在4月底,有對夫婦在網路貼出他們帶著3歲孩童,在裝備不足且筋疲力盡下登玉山的經歷,更是受到大眾的非議,認為他們這樣是將自己與孩童都置於危險之中。

以上事件大多是因為他們僅準備適合「郊山」的裝備,卻前往挑戰「高山」的登山路線,而郊山裝備不足以應付高山多變的環境,以及潛在的危險。

什麼才是適合的裝備呢?可以從登山高度與天數來看。一般來說會依據山的高度,將登山路線粗分成三類:郊山、中級山、高山。

郊山:是指大約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登山路線,這類路線大多交通方便且可一天結束,氣候環境與平地類似。所以身上的裝備,需要是「非棉質」的衣服褲子(以防衣物吸水造成身體失溫),並攜帶可防風防雨的外套與雨褲,再加上鞋痕較深的健行鞋便可以應付。

中級山:泛指高度再1500至3000公尺的路線,由於涵蓋範圍廣,所以有些路線可以一天完成,有些可能需要三天或更久才能完成。這些區域的林相較多元複雜,環境較多樣。某些路線可用郊山裝備即可應付,但許多路線的裝備則類似高山登山所需。

高山:泛指3000公尺以上的區域,大多數都需要三天以上才能完成,少數有公路抵達的區域才能一天完成,例如合歡主峰與東峰。由於高度已達3000公尺,所以天氣變化大,且氣溫低,在夏季時也會低於攝氏10度以下。保暖成為高山活動的重點,衣物需求依然需要非棉質為主,採取三層式洋蔥穿法,排汗層、保暖層、防風層。登山鞋除了鞋底刻痕深之外,高筒鞋可以增加對腳踝的保護,也有具防水功能的鞋款可選擇。

三層式洋蔥穿法
最內層是排汗功能,利用可快速將汗水吸收並蒸散的緊身內衣,保持身體乾燥;第二層保暖,主要是羽絨衣或化學纖維衣,產生出空氣層,減緩體熱的散出;最外層要應付高山上的風雨,會穿著具有防風防水功能的外套,以減少風雨造成的熱散失。

photo1.jpg

由於進入山區,就等於遠離便利的現代生活,因此所有生活需要的裝備物品,就需要放入背包隨身攜帶著,這些裝備也因應登山路線而有不同。

郊山的背包大小約在35升以下的小背包即可,背包以體積計算大小。由於幾乎都是一天來回,所以不許準備過夜物品,而只需準備一天所需的食物與水,外加應急用物品即可。

photo2.jpg

中級山跟高山因為行程需要三天以上,所以需要背負過夜裝備與更多的生活維生物品,為了攜帶更多物品,就需要35升以上的登山背包。背包內東西越多,重量就越重,所以登山背包的雙肩背負系統也比一般背包更堅韌,且大多數還有腰帶的設計,幫助我們能較省力且安全的背負重物。

這麼多裝備也不是隨便都塞入背包中,而是有一套「打包原則」,好讓我們能背起來更穩定,且能滿足登山行進時的需求。

原則上分成四個區域,最底層會裝睡袋,這類只有晚上才會用到,而且較輕的裝備,一般也會把一套換洗衣物放在這個區域,因為登山時晚上不會洗澡,所以這套衣物只會在最後一天下山才需要。

而比較重且行進時不會用到的裝備,例如:帳篷營柱、帳篷內帳等,則會放在較靠近身體的位置,因為背包重心越靠近身體,在登山行進時會比較穩定。其餘較輕且行進時不會用到的裝備,則放在較遠離身體的地方。

photo3.jpg

大多登山背包會有頂袋的設計,這裡可以放一些行進時可能會要拿的裝備,例如:頭燈、地圖、雨衣等等。有些背包在腰帶或兩側邊上有口袋,這些是不用放下背包就伸手可及的位置,所以可以放一些高熱量的行動糧,如:巧克力、餅乾、肉乾、果乾等方便吃,可以快速補充熱量的零食。

上述是最基本的登山裝備概念,在面對不同目的、季節、氣候時的登山路線,所需因應的裝備都會有所不同,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但不論如何,前往山區活動就等於離開便利的現代生活,也遠離救傷救命的醫療機構,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準備,包含出發前的行程規劃、準備適當的裝備、設置緊急聯絡人等等,以確保自己能安全地悠遊山林,平安地回到山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