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hoto.jpg

 

台灣海軍塔江級導彈巡邏艦下水
難題才開始

2020-12-16 11:00 香港01 陳宗逸

馬不停蹄地「下水餃」一般下水軍艦,近期也是台製艦艇的節奏。繼12月11日,蔡英文為600噸級的海巡署雙船體巡邏艦安平級的安平號交艦成軍、同時為後續艦成功號下水之後,今12月15日,蔡英文再度為台灣海軍的700噸級「高效能後續艦」,也就是台灣海軍沱江艦的後續改良型雙船體導彈巡邏艦下水典禮撐場。

台灣的「國艦國造」政策似乎運轉順暢且日新月異,但是其中有頗多隱憂。

蔡英文命名為塔江號的此型700噸級雙船體,匆忙於12月15日下水,據說是因為層峰的「催促」而成。由於「國艦國造」計畫中,野心龐大的IDS自制潛艇,因為各項機密項目疑點重重,不僅藍營提出不少質疑,連綠營的國會議員也有雜音,但是都被掩蓋下來。但是不論如何,堪稱核心的IDS自制潛艇,要在2024年順利下水,恐怕還有一番折騰。

再者,還有命運坎坷的「震海」計畫之先進神盾巡防艦,究竟自制有無能力?究竟海軍還是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台中科院)要負起造不出艦的責任?延宕時間要多久?是否直接採購美國的星座級巡防艦授權生產權?目前也在台灣政壇吵成一團。究竟是吹牛過頭、抑或是斤兩不足?如今已經成為羅生門,但是台灣海軍實力空虛、艦艇迅速老化的現實,已經擺在眼前。眼見這二大自制案都面臨不同複雜難題,蔡英文層峰遂要求海軍與海巡署「儘快下水成軍幾條船」以振視聽,恐也有其政治操作的邏輯在。

photo.jpg
沱江艦長期擔任台軍「國艦國造」的最佳代言人,但是其性能與驗證結果,頗多令人爭議之處。(陳宗逸/多維新聞)

事實上,下水的塔江級導彈巡邏艦,與剛剛成軍的海巡署安平級巡邏艦,都共用同一設計圖紙,其原型來自澳洲Incat船廠的穿浪雙船體設計,原本的用途適用於遊艇,在軍事用途上僅用在快速人員運輸艦等後勤用途,拿來作為海軍、海巡主力巡邏艦,全球僅有台灣而已。堅持使用這種看起來相當「前衛」的雙體穿浪艦身設計的導彈巡邏艦,是台灣前海軍司令陳永康的堅持,據說此型船會在2010年代突然迸出,與解放軍使用022型導彈快艇有關,但是解放軍已經在緩慢將022導彈快艇退至二線地位,台灣卻依舊拿來作為一線戰鬥艦,甚至成為所謂「國艦國造」的核心計畫。

photo1.jpg
從沱江艦、塔江艦到海巡署安平艦,其共用的設計圖概念,皆來自澳洲Incat船廠的雙船體遊艇設計。(Incat Tasmania)

以台灣海軍目前面對的難題而言,塔江級導彈巡邏艦的下水,並非解方。台灣海軍目前擁有相當老舊的美製諾克斯級巡防艦,有急迫的退役需求。而諾克斯級巡防艦,負擔台灣海軍相當沈重的反潛巡護任務,這種任務必須要由傳統船身設計的新式巡防艦來瓜代。

最起碼的邏輯上,雙船體設計的導彈巡邏艦,因為船體設計的侷限,根本無法攜載有效的聲納、拖曳聲納陣列等反潛系統,其反潛功能趨近於零,匆匆將塔江級下水,對台灣海軍目前的汰舊急迫性,並無幫助。

photo2.jpg
台灣海軍大批1970年代技術水準的老舊主力艦艇,亟待迅速汰換以整軍備,卻被「國艦國造」政策拖累。(台灣國防部提供)

此外,台軍擁有數量達到20艘左右的3,000至4.000噸級排水量的中型巡防艦,急待震海計畫的先進巡防艦來取代。如今震海計畫暫時擱淺,這批老船的退役成為麻煩之二。而更加麻煩的是,由於解放軍機艦的持續長航繞台訓練,使得台灣海、空軍機艦疲於奔命,空軍的IDF已經亮起紅燈,年度飛行架次踰3,000次以上,機件耗損嚴重。

而台灣海軍由於缺乏類似解放軍056級1,400噸級輕巡防艦此艦種,故長期使用3,000噸以上的中型巡防艦執行海上情監偵任務,不僅耗損能量、機件和油料等資源,也迅速讓這些中古艦老化。

photo3.jpg
解放軍海軍的056級輕巡防艦,是其作戰概念靈活的產物。不再自我限制在傳統造艦的思維上,創新概念而來的軍事科技結晶。擁有經濟的操作成本和相當不錯的火力,這是台灣海軍一直自稱大型海軍、放不下身段來研究新戰術的產品。(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參考解放軍在歷次歐美軍艦穿越台海的行動中,多數使用056級的輕巡防艦擔任跟監任務,其使用上相當經濟實惠,也頗具火力,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戰術反應。故解放軍數量高達50艘以上的056級輕巡防艦,其在當前的台海冷戰局勢中,反而是賽局中的主要執行者。次要執行者則是兼具藍水海軍性能的054A型中型巡防艦,往往待在056主要監測任務的一旁,以防突發狀況發生。次種輪替使用減省操艦成本的思考,對於台灣海軍來說,是天方夜譚。而也在解放軍機艦不斷擾台長航的行動中,台灣海軍的艦艇受到了抵銷戰略(Offset strategy)的消耗,行動能力大大降低。

photo4.jpg
而塔江級此種雙船體設計的導彈巡邏艦,雖然操作速度快,可以發揮快打快跑部署迅速的優勢,但是面對台灣周邊海域的多變海象,此種雙船體船身反而是種劣勢,由於吃水淺、故在惡劣海象中的操作性低,甚至會影響到效率。這也是歐美各國海軍,從未考慮將雙船體設計納入作戰艦的原因。而美國海軍頂尖科技的LCS濱海戰鬥艦之獨立級,其使用的則是三船體設計,務求在速度與穩定上能夠謀求平衡,但是此計畫由於費用高、科技含量過新,幾乎已經遭到棄置,台灣此時大力慶祝雙船體導彈巡邏艦下水,可謂今夕是何夕?

photo5.jpg
曾經發生過導彈誤射事件,相當老舊的錦江級700噸導彈巡邏艦,亟待新血批量汰換。而塔江級導彈巡邏艦,並非是好的選擇。(陳宗逸/多維新聞)

台灣海軍不僅主力巡防艦老舊,亟待汰換。第二線的三級艦,也就是排水量730噸等級的錦江級導彈巡邏艦,也亟待汰換。而塔江級此種雙船體設計,要汰換傳統佈局的錦江級導彈巡邏艦,不僅在任務屬性上有所不同,且有些錦江級所必須擔負的作戰功能,也非雙船體導彈巡邏艦可負擔。例如反潛作戰,就遠不是雙船體巡邏艦的強項,故台灣海軍目前尚缺一種類似056級的1,500噸以內的輕巡防艦,雖然中科院已經有類似規劃以及設計,但是台灣海軍的造艦計畫,並未納入此種輕巡防艦的考量,據稱主要考量為台灣海軍的特有晉升制度。艦長擔當者的數量與艦艇噸數有關,而1,500噸級輕巡防艦,要如何搭配台灣海軍傳統晉升階級制度,此重要性恐怕比汰換舊艦的戰備需求還要大。

故此,台灣海軍和海巡署,雖然連日風光地下水新艦,但主要着眼點,可能還是在蔡英文政府的「面子工程」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