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香港政府開始日復一日「突擊」封鎖指定區域,逐戶拍門強制檢驗。 圖/美聯社
紅眼/香港人,
一個都逃不掉:
借疫情為名的全民監控時代
紅眼
※ 作者:紅眼,後殖民香港出生,旅居台北多年。現為專欄作家、香港文藝雜誌主編,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城市文學獎等。
疫情自去年底升溫,政府隨即實施「限聚令」,半宵禁狀態持續了兩個月,食肆一律禁止晚市,戲院、健身中心、主題公園及各娛樂場所亦被迫停業。到今年一月,更開始日復一日「突擊」封鎖指定區域,逐戶拍門強制檢驗。人人自危,防疫成果存疑,直至農曆新年前夕,終於盼得一線曙光——然而,以為看見代表已到黑洞盡頭的曙光,卻可能正是一列迎面高速駛來的火車頭燈。
香港政府歲晚宣布,新年期間將會暫停封區強檢(因為警方及防疫部門需要放假?),此外,年初七開始逐步放寬「限聚令」規定,批准食肆、戲院等商戶恢復正常營業,但附帶一項條件:進入上述場所前,市民需要出示手機上的「安心出行」追蹤程式,核實自己並非高危確診者。換言之,除非閣下完全不再外出消費,新措施變相等同強制全港市民實名登記政府監控系統。而政府更一再提醒,為了全面防疫,市民應該合作,暫時放下個人隱私。魔鬼已經不在細節,而是赤裸裸的站在面前,避無可避。
「安心出行」讓誰安心?
儘管換了名字,但差別不大,香港政府的「安心出行」就是中國大陸自去年實施的「健康碼」複製品,行防疫之名,實則有意推行全面監控、全民定位追蹤,以及重新包裝的社會信用評級機制。
中國大陸的「健康碼」行之多時,涵蓋範圍極廣,基本上到任何地方、購買任何東西,都一律需要刷「健康碼」,除了日常出入活動都會記錄在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限制市民進入公共運輸系統。一旦被鎖定為疑似/高風險染疫人士,便等同信用評級負分,公民權利受影響,而且無限期「禁足」,所有需要「健康碼」的場所都無法進入,更不能上火車、搭飛機,總之一切合法離境的途徑都會即時中斷——其實,香港人最擔心的就是這一點。
當然,目前香港政府再三強調「安心出行」只會記錄用戶曾經到訪什麼場所,以便追蹤染疫源頭、評估風險等等,但前車可鑑,早在去年剛推出這個防疫追蹤程式之時,政府亦曾保證「安心出行」屬自願配合性質,不會強迫市民安裝。短短數個月,出爾反爾,官方承諾已被推翻。
政府誠信破產,而且近期舉措甚多,包括連番封區強檢,加上突然宣布不再承認香港人的BNO英國海外國民護照,日前再傳出保安局擬修例擴權,准許入境處禁止任何人士離境。山雨欲來的一系列嚴控措施同步推行,所謂「安心出行」更是令人極度不安心。到底追蹤程式所收集到的數據會否還有其他用途?會否成為定罪證據?陰謀論眾說紛紜,但不是毫無憑據。新加坡政府早前同樣借防疫為名,推出了性質相若的「合力追蹤」手機程式,結果年初證實,當地警方有權取得程式上所有追蹤資料,並作為刑事調查之用。同樣情況,難保不會發生在香港政府的「安心出行」。
香港市民在進入食肆、戲院等場所前,都需出示手機上的「安心出行」追蹤程式,核實自己並非高危確診者。該程式變相等同強制全港市民,實名登記政府監控系統。 圖/路透社
香港政府突然宣布,自1月31日起不再承認香港人的BNO英國海外國民護照。 圖/路透社
抵制與生計的兩難
過去幾天,新年氣氛冷淡,確實有不少香港人都在討論,是否應該一致杯葛「安心出行」,完全不去戲院、食肆及所有娛樂場所。但在另一方面,戲院、食肆等商戶早已受到疫情影響,經營狀況嚴峻,前線員工亦可能無薪休假一段日子,他們則日夜期盼政府放寬「限聚令」。
事實上,作為雜誌編輯及影評人,戲院方面跟我的關係較為密切,放寬「限聚令」的消息一出,已經馬上收到許多電影公司的映期更新資料,積存多月的電影訪問都需要盡快安排刊登,畢竟片商和戲院都想趁農曆新年假期賺回票房,減少年中損失。然而,這確實讓人非常為難,無論是介紹或分享相關電影上映的資訊,撰寫電影訪問還是影評,總之以任何形式鼓勵市民入場看電影,其實亦意味著鼓勵市民選擇妥協,配合政府措施,自行安裝監控程式——如今就連推薦一部電影,某程度上都成為了政治宣導工具。
至於片商和戲院的前線員工,以及所有食肆、健身中心和相關行業的商戶,更是首當其衝,基本上只要打開門做生意,便等同響應這個借防疫為名的信用評級機制。據聞有商戶不願為虎作倀,情願結業,但當然只是非常少數。
香港政府這個做法,就像「救你一命的致命毒藥」,而且時間點上非常狡猾。
其一,農曆年假前夕宣布相關新例,正好淡化輿論聲音。
其二,基本上就是將全面監控系統跟許多市民的經濟收入、生死存亡捆綁在一起,最終為了生計,根本無從掙扎,只能妥協。
過去一年,香港政府面對疫情,相關舉措總是費時失事、反應遲鈍,讓人感覺政府官員愚蠢庸碌,其實全是假象。今日強推「安心出行」便證明了其手段高明及陰險。真相是,政府根本從來都無心抗疫,而是用盡辦法以防疫為藉口,進行監控與打壓等政治操作。
香港政府將全面監控系統跟許多市民的經濟收入、生死存亡捆綁在一起。 圖/路透社
政府的意圖是借防疫、保障人身安全為大前提,盡快將強檢風氣普及。 圖/歐新社
抗爭,已經令人心灰意懶
數據比政府誠實,統計「安心出行」推行至今,以及連番封區強檢的實際成果,很難不覺得是個笑話。自今年一月起,政府總共封區26次,涉及約200幢樓宇,近25,000人需要強制檢測,結果在上述所謂「高危疫區」僅找出20宗確診個案,確診率為0.08%。而另一方面,截至2月13日,政府表示已有超過64萬市民登記「安心出行」,然而,透過追蹤程式鎖定的確診個案,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至今仍然是0。
浪費巨額公帑之餘,政府的意圖亦相當明顯——借防疫、保障人身安全為大前提,盡快將強檢風氣普及,當全港市民習慣了一切都被追蹤,隨時需要配合檢測,其他方面的監管同樣會逐一收緊。
今非昔比的是,儘管香港政府再度強推惡法,市民反應卻顯得相當消極,原因再明白不過:部分人已經對抗爭心灰意懶,或意識到香港再沒有遊行示威的自由空間,任何形式的反對,都可能觸犯《國安法》。政府有恃無恐,面對「安心出行」大家都只能選擇用與不用、杯葛與否,或考慮多用一台後備手機,用「空號」電話卡,甚至是假帳號、作弊碼。但普遍都接受了無法反抗,任其魚肉的政治現實。
如果是在兩年之前,當政治推出這種全民監控和信用評級機制,相信反應會激烈得多。比起今日政治操作昭然若揭的「安心出行」,當初爆發反送中運動的開端,其實「只是」基於政府有意修訂一條逃犯引渡法例,其嚴重性和迫切程度,遠低於針對全民和即時生效的「安心出行」。
但一切已經無法回頭,兩百萬人上街都無法撼動高牆,疫情便得以繼續肆虐,病毒變種、變本加厲,而今日香港再無抗體。願意抗爭的人都已經相繼入獄、遭受打壓或流亡於外。離開,或者留下,好像成為了目前能夠選擇的最後自由。遺憾的是,留下來的就只是像我這種無足輕重的影評人,仍然為著日常稿事與政治道德問題而惆悵。
無從躲避的監控之手
假如有一天,我也終於決定要跟家人移民,離開這個城市。訂好了機票、申請了外國居留資格,但就在進入登機閘口準備出發的那一刻,我突然被入境處職員拘留,表示我的「安心出行」判定我有潛在確診風險,需要進行強制檢疫,然後人被隔離、護照被沒收、銀行資產被凍結……終究有這樣的一日,政府不給你走,一個都逃不掉。
當然,以上通通都是陰謀論,純粹虛構,但願不會成真。無論如何,城市正以無法檢測的異狀迅速走向壞死,防疫巨獸的監控之手從天而降,已經無從躲避。
「避不到,就一齊捱吧。」
這句對白來自去年受疫情影響延期上映的《一秒拳王》。電影勵志,但愈是勵志,愈是顯得我很悲觀。城市大限將至,彷彿已步入最後倒數,剩下來的人,還可以守住多少秒?
圖/法新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