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對於安全戰略學界人士呼籲訂終戰指導,嚴厲斥責為投降主義。翻攝外交部臉書
張競專欄
抗中保臺不是義和團的咒語
面對戰爭策訂「終戰指導」之必要性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當前兩岸關係不睦,雙方發生武裝衝突陰影籠罩揮之不去,國內多位安全戰略學界人士不斷呼籲,政府面對戰爭必須策訂「終戰指導」,期能預先籌謀真正發生武裝衝突後,如何順利結束戰爭。
但卻被執政綠營嚴厲斥責為投降主義,更有抱持極端思維者,對外宣稱若是戰端開啟後,任何通報戰爭結束訊息,都應視為敵方宣傳誤導,絕對不能聽信,武裝抗爭必須堅決進行到底。
由於執政高層對此欠缺認識,甚至是刻意迴避此項課題,更坐視綠營將終戰指導惡質曲解,認定訂立此項戰爭指導將會顛覆抵抗意志,因此社會各界對於被汙名化之終戰指導,更是推拒排斥完全誤會其必要性。
戰爭指導必須始於戰爭目的,預先推估戰爭終止時最可能情態,然後據以訂出終戰指導,最後才能循序發展出開戰指導。為何必須依據終戰指導來決定開戰指導呢?其實理由相當簡單,假若不知最後要如何終止戰爭,就貿然開啟戰端,就如搭車不知終點站何在,就糊里糊塗地上車,從根本上就是違反邏輯思維。
面對戰爭在鼓舞士氣激發戰志層面,確實可以宣稱要抗敵到底決心與意志,此時不論是如何透過感性進行動員都不會產生爭議。但政府高層規畫政策與思考戰略時,假若不能理性思考,只是滿腦袋熱血冒到頭頂,整個盤算就是要不計一切代價硬幹到底,此種暴虎馮河任由感性情緒支配決策,才真是誤國誤民到不可思議地步。
終戰指導基本上包括兩個部分:
設定判斷必須終止戰爭之客觀指標與情境條件,
再加上終止戰爭所能採用方式與基本指導原則。
就傳統兵學理論來說,在下列三種狀況就必須終止戰爭;
首先是擊敗敵人獲得勝利達到預期目標,
其次是遭致敵方擊敗,完全無法繼續持續作戰,
最後就是戰況膠著無法突破戰局發展,但若繼續作戰預期所能獲致戰果,將無法與所將付出代價匹配,繼續消耗國力對後續戰局發展明顯不利。
而終止戰爭所採用方式
不外乎先行停火與隨後媾和,但有時未見得能夠順利達成和平協議,僅能透過協商先行停火,暫時中止相互採取軍事攻擊行動。
最明顯案例就是朝鮮半島發生韓戰後到目前為止,僅有停火協議但卻從未終止戰爭狀態。同樣亦有未經協議,透過單方面宣布停火,就暫時中止武裝衝突狀態,但此時雙方其實在未簽訂任何和平協議前,仍應視為並未結束戰爭狀態;而最具體案例就是當前海峽兩岸正處於雖無和平協議,但卻在現實環境中,維持住停火狀態。
此外在訂立終戰指導時,思考終止戰爭所採用方式,還要設定相關基本指導原則;原則上就是要釐清必要作為以及禁制事項,講得更清楚些就是何等事情必須要堅持落實,而又有何種禁忌絕對不要觸犯越界,否則必然自討沒趣,更會顛覆整個大局發展,破壞所有試圖終止戰爭各項努力作為。
停火與媾和都是具有前提要件邏輯命題,唯有交戰各方都接受所有前提要件時,才能夠白紙黑字達成協議。誠然戰局不利,落敗者毫無還手能力,僅能任由對方宰割提出嚴苛條件,但若對比繼續作戰抵抗到底相對有利時,不論是如何屈辱還是會被迫就範。形勢比人強,識時務者為俊傑,留得青山在,才能保留日後再起本錢,通常都是戰敗者必須接受無奈媾和之現實心境。
最後就要提醒,訂立終戰指導後並非絕對不能改變,反而是要隨著戰況發展隨時調整修正,此正如要隨著金融市場行情變化,檢討投資策略與獲利出清時機相同道理。同時終戰指導更是國家面對戰爭重要政策底牌,儘管要嚴守機密,但究竟要讓何等層級政務官員與軍事體系首長理解其內容,期能建立共識統合戰力,更須審慎思考拿捏清楚。
綠營將終戰指導無端汙名化,視其為顛覆社會心防毒蛇猛獸,充分證明見識淺陋。吾人須知要不要講出來與要不要想清楚是兩回事;拒絕思考終戰指導,難道要將抗中保臺比照扶清滅洋,來當成義和團式神符咒語嗎?
延伸閱讀:
前立法委員帥化民將軍:現今國安團隊的國家戰略基本常識不足
備役空軍中將李貴發:政府應有「終戰指導」腹案
大陸軍媒:台灣在沒有「終戰指導」的情況下,「重層嚇阻」戰略並不完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