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巡防艦難產!
打造遠海艦隊vs.建構飛彈刺蝟
海軍陷戰略兩難
2021/12/15 23:04 TVBS新聞網 顧上鈞 / 攝影 李偉華
新一代4500噸級國造巡防艦持續難產,傳出海軍想以構型較為簡單的輕型巡防艦來取代,但艦艇噸位的戰略需求天差地別,海軍建軍構想一再改變,也引發質疑,國軍的整體戰略,究竟是要把台灣,打造成以近岸防衛為主的刺蝟島,還是讓海軍負責遠海作戰,鞏固台灣的海上生命線。
圖/TVBS
防空反艦反潛,全方位作戰,這是中科院在2018年高雄國際海事展,釋出的多用途巡防艦概念影片,僅僅1400噸的輕型載台,卻包含瑞士刀一般的多元功能,現在新一代國造4500噸巡防艦難產,這樣的輕量化概念又重起爐灶。
我國第一代國造軍艦,命名為光華一號,也就是成功級巡防艦,光華二號則是向法國軍購的拉法葉艦,也就是康定級巡防艦,光華三號是噸位較小的錦江級巡邏艦,光華四號則是濟陽級巡防艦,接著是光華五號,原本要打造噸位較大的巡防艦,填補錦江級的不足,然而相關計畫始終沒成功。
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編輯李思平:「我國海軍所規劃的,4500噸級新一代巡防艦,在設計指標上將全面優於現在的巡防艦,包括配備了,搜索距離更遠的相位陣列雷達,以及完整的聲納系統,至於近期傳出4500噸級研發延宕,可能會先建造,8艘2000噸級輕型巡防艦以應急的消息,則尚未得到國防部的承認或否認。」
圖/TVBS
盤點我國三型主力巡防艦,成功級配備雄二雄三,以及標準一型防空飛彈,防空反艦火力最強,但反潛能力相對較弱,康定級雖然採用最先進的匿蹤外型與雷達系統,但當初軍購受到北京壓力,法國只賣給台灣無武裝版本,整體打擊能力極度貧弱,濟陽級則是三款軍艦之中最為老舊,但卻有不可取代的反潛能力,新一代國造巡防艦,要如何與三型主力截長補短,是頭號難題。
備役海軍上校楊于勝:「海軍今天不管它怎麼調整噸位,都脫離不了這個原則,你載台的任務要做什麼它要取代誰,那取代了之後,它能不能去抵銷你現在所謂的這種威脅,那你的人力哪裡來,在考量到人力的時候,不是只有船艦要人力,你岸置即將擴編的飛彈制海指揮部,你也要人力。」
理想狀態,國軍當然是要大小艦艇都具備,但大型軍艦相當燒錢,每次一出海,作業維持費就是以數十萬為單位來計算,再加上國軍人力不足,無法同時維持大量艦隊運作,艦種之間的高低搭配,必須要精準配置。
記者顧上鈞:「國軍整體的戰略規劃,攸關海軍下一代造艦計畫,到底需要多大的噸位,如果只要把台灣打造成一座要塞堡壘,那就只需要近岸防衛的小型軍艦,如果是要在戰時打通海上航線,那軍艦的航程,勢必要能滿足遠海長航的需求,只是台灣在近岸跟遠洋之間,似乎仍無法做出明確的取捨。」
國軍原定打造4500噸級新式巡防艦,號稱具備垂直發射與神盾系統,然而中科院卻始終無法將雷達體積縮小,造成計畫持續延宕,海軍現在又退而求其次,考慮打造2000噸級以下的巡防艦,美其名是滾動式修正,但難免讓人質疑,是先射箭再畫靶,根本沒有通盤計畫。
圖/TVBS
淡江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如果我們的建軍構想,是建築一個刺蝟島,那所有的都是近身防禦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走遠,那麼台灣畢竟是一個島,它靠的是海上交通線,所以如果我們的海軍都不能走遠,那其實這個海軍,它就變成陸軍的延伸而已,我現在認為海軍是非常痛苦的,也就是說一方面要滿足立即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不會忘記海軍的任務。」
https://youtu.be/MRhCXLT8Tgo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