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遭到軍事上挫敗的俄羅斯總統普亭,21日突然發表全國演講,宣布下達動員令,對烏克蘭作戰,且不排除任何手段,被視為核武威脅。美聯社

【專家之眼】
普亭的核彈恐嚇

2022-09-28 08:05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近日俄羅斯總普亭以使用核彈來作為要脅,增加了另一波俄烏戰事升高的可能性,因而引發各方關注。

在人類所有的競鬥中,情勢的升高(escalation)都是一種自然趨勢,比如先由鬥嘴再進入動手。在軍事對抗時,升高的壓力可能會很大,而且後果可能很嚴重。在冷戰期間,升高的思考集中在控制超級大國之間對抗的戰略上,比如若爆發戰事,雙方將先從傳統武器開始拚博,然後再上升到局部性戰術核武,以至於最終導致全面性戰略核武的交互打擊。

相比之下,美國最大戰略彈頭的TNT當量有120萬噸,而俄羅斯曾在1961年測試當量為5800萬噸的氫彈(沙皇炸彈),目前在世界各地武庫中約有1.3萬枚核彈頭,其中美俄各具約6千枚。

十分值得注意的,就是與此相關的所謂「第二次打擊能力」(second-strike capability),也就是當A國向B國進行核攻擊,若A國無法確認可將B國一槍斃命,那必將導致B國進行第二次核打擊,以致於雙方「相互保證毀滅」(MAD)。故在理性判斷後,當事方都會對核戰望而卻步,最終形成恐怖平衡(Balance of Terror),並相互都建立一些「信任建立機制」(CBM),互通訊息,以避免意外導致核戰的爆發,這也正是冷戰時期歐洲的和平支柱。

檢視當前的俄烏戰事,是因為俄軍節節敗退,以至於普亭總統有意以公投、動員再加上核訛詐的組合拳方式,企圖轉敗為勝。但因俄烏兩國接壤,故只能使用小型戰術性核武器,爆炸威力從300噸到10萬噸TNT當量不等。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它只有1.5萬噸。與戰略核武器相比,戰術核武器是為了對戰場產生影響,而戰略核武乃是以長程飛彈為載具,並以打贏全面戰爭為目的。

2010年,當時的美俄簽訂「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New START),雙方約定的核武彈頭以1550枚為限,但條約並未規範戰術武器,其他國際協議也未針對戰術武器訂定規範。目前,俄方已部署約1600枚戰術彈頭,而美國在北約國家也部署了大約100件美軍的戰術核武器,可以對俄軍做出相應的回應。但因烏克蘭並非北約國家,還在1994年銷毀了原先擁有的核武器,並加入「核武器不擴散條約」(NPT),以換取外國的支持,因而北約如何回應,還要視當時情況來判斷。

該條約獲得191個締約國批準,依此只有美、俄、中、法、英五國可擁有核武器,因這五國在1967年1月1日已製造並試爆核子武器,其它4個核國家印度、巴基斯坦與以色列未簽,朝鮮簽約後退出。「核武器不擴散條約」旨在防止核武器擴散,促進核裁軍,並鼓勵和平利用核能。條約同時規定,每5年對執行進展狀況做一次審查。第十次審查會議本應於2020年舉行,因新冠疫情而延期至2022年。

此外,俄羅斯不太可能在前線使用核武器,因為此將會產生核塵埃的巨大風險而傷及自身。但莫斯科可能會在烏克蘭上空引爆核彈,並以電磁脈沖來癱瘓烏國電子設備,或黑海的水面上引爆威懾,以避免重大傷亡。更進一步,普亭將可能用核武器攻擊烏克蘭的軍事基地,或打擊首都基輔,造成大規模傷亡,包括消滅烏國的政治領導層。

在今年2月開戰之初,普亭就已下令俄羅斯核子威懾部隊全面戒備。如今,普亭曾言,若俄國的安全與領土受到威脅,將會使用核武,而正在烏東四州進行的入俄公投,就將成為試金石,端視烏克蘭與西方國家的態度。此外,若普亭進一步在戰事方面全面挫敗,或俄國經濟崩盤,以至於其地位不穩等狀況,也都有可能促使他走上極端,尤其俄國歷來並未同意不首先使用核武,以至於當前的俄烏情勢難料。當前歐洲日漸入冬,是否對於戰事產生冷卻的作用,也還需要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