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國安局長陳明通曾在立法院公開表示,蔡英文總統在任台灣就沒有戰爭,日前卻換個說法,聲稱二○二三年中共可能「以戰逼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家之眼】
莫輕信預言開戰
更莫信不會開戰

2022-10-22 09:20 聯合報

張競 /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近年來兩岸關係不睦,溝通管道中斷,臺海情勢更因華盛頓與北京對抗較勁而升溫。西方各國智庫學者專家、退役將領以及離職官員,更是紛紛斷言在某個特定時間節點,北京將不惜動武推動兩岸統一進程。筆者曾經多次撰稿分析,將兩岸和平及戰爭與特定歷史節點或是北京領導人任期相互搭配,其實毫無邏輯因果關係可言,因此經常針對胡亂推估人士,痛斥其所提出此種江湖術士等級預言。

但當筆者呼籲各界切莫輕信開戰預言時,卻赫然發現更有政府情報首長與學界先進,公開大膽推估在特定時間節點之前,抑或是總統任期結束前,兩岸絕對不會兵戎相向,企圖解決當前分裂狀態;甚至還更大膽判斷,雙方都能充分自我克制,應當不至於輕易爆發衝突。

基本上,筆者認為對於不負責實際政務運作,亦不必承擔政治責任之學界人士來說,提出任何大膽假設與推估,只要能有所本,亦可依據因果理則關係,講出推論結果,其實並無不當此因只要立論有據,對於可受公評事務,大家本來就有發言論斷權利。對比前述西方論斷兩岸必然在特定時間節點開戰來說,只要能夠建構合理推論憑據與基礎,其實還是會有其價值存在。

但就政府官員來說,特別是掌握情報資訊之情報首長,先是輕率斷言在當前總統任內兩岸不會發生戰爭,但事後又改口修正聲稱其係指北京不會發動登島戰役,然後再過數日,卻又改口聲稱中共若是要轉移內部壓力,就有可能針對臺灣發動攻勢,甚至預言2023年中共可能“以戰逼談”。情報頭子從預言不會開戰,立場翻轉到兩岸情勢惡化到瀕臨開戰,轉換速度之快與幅度之大,更是讓人跌破眼鏡。

吾人不禁要質問此等情報判斷,究竟其立論基礎是依據源自北京方面之戰略情報,抑或是配合當前臺灣內部政治情勢選戰發展所需。講得再明白些,從預言不會開戰到大聲疾呼即將爆發戰端,究竟是依據戰情抑或是追隨選情?甚至是為未來2024年總統大選塑造選戰抗中保臺氛圍,預先開始佈局放話?

平心而論,由於牽涉到和平與戰爭政策選項之變數甚多,因此不論是預言在某個時間節點必然開戰,抑或是提出在某個時間節點之前,絕對沒有可能開啟戰端,其實都是相當大膽推測,最後搞出烏龍失誤風險絕對相當之高。但若是比較推估錯誤,導致戰爭準備不足,最後所要付出代價,必然是會比原本預言開戰,雖須擔負心理壓力,影響投資意願,衝擊社會安定,但卻因積極備戰,使得敵對者不敢輕越雷池一步,最後不必搞到大打出手兩敗俱傷來得高。

正因為存在此種差距,所以政治評論者與軍事觀察家動輒都是預估最糟情況(worst case scenario),並且提出最壞打算,因為就算推估失誤,總是會比預估戰端不致開啟,最後戰爭在未能適當意料情況下爆發,讓預警體系掉以輕心完全失靈,反而被搞到措手不及狼狽不堪好得多。

軍事體系內部經常調侃情報部門官員專門負責嚇唬長官,其實這種說法只是顯現出情報專業體系,向來在評估情勢時,都是以最保守態度來推估戰爭發生可能性,絕對不願意隨便宣稱威脅程度降低,整體安全情勢好轉,就是因為整個組織文化所產生之慣性思維所致。

所以當國家情報機關首長在推估安全情勢如此反覆無常,在論述威脅評估時又讓人懷疑是充滿政治算計,如此僅會讓國家情報體系原來應具備之公信力為此受損。當臺灣社會已經普遍認知到國家安全狀況轉劣,整體戰略環境變化更是趨向不利時,面對南轅北轍落差甚大之情勢判斷,吾人僅能提出『莫輕信預言開戰,更莫信不會開戰』之忠告,並衷心祈求各方都能維持理性,莫讓生靈塗炭。

photo.jp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