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
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討論松機遷建
宋磊 *專職作家
松山機場做為首都機場,功能是多面向方。圖為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及國會議員訪問團從松山機場搭乘專機離台。(柯承惠攝)
日前民進黨臺北市的第三選區立委候選人吳怡農,拋出「松山機場」遷建議題,隨即在政壇引發不同的聲音。支持者認為,若將松機遷建,利於臺北市後續的都市發展,也可順勢降低噪音污染;反對者則認為,松山機場有著交通上的便利,若強行遷移不利臺北市的國際化發展。本文則認為,無論松山機場未來遷建與否,皆須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以利國家整體發展。
國家安全包括傳統的軍事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本文先以傳統的軍事安全進行論述。
從傳統的軍事安全來說,臺灣本島有將近20個機場,無論是純「軍用」機場,或是「軍民」兩用機場,對於臺灣整體的國家安全皆有相當助益。平時各處機場為空軍各型飛機的停靠、駐防點,也會是空軍飛機的緊急降落機場;戰時會成每個空軍飛行聯隊的(戰機)備用降落地點,因此無論是松山機場,或是其它機場皆有存續的必要性,這是松山機場不可輕易遷建的理由。再者若輕易將松山機場遷移,位於松山機場內的「松山指揮部」該如何部署?因松指部下轄空軍「行政專機隊」,為平時正、副元首、行政首長及長官的專機機隊,平時為國家元首或軍方高層搭乘行政專機的地點,戰時成為國家元首的撤退基地,若強行搬遷,以上國家安全問題該如何解決?臺灣還有空間興建一座全新的機場嗎?諸多的國安議題需要各界嚴肅深思。若僅憑一位政治人物的異想天開,而忽略國家整體發展運作,不成熟的言論終將經不起社會檢驗。
然而,國安不單僅有軍事安全,尚有非傳統安全議題需要面對、克服。臺灣畢竟是一個風災、雨災與地震相當頻繁的國家,每次大型的天然災害,國人同胞皆會看見國軍弟兄參與救援任務,參與救援的部隊包括直升機部隊、地面的人力、陸戰隊兩棲甲車等,本文相信類似的新聞畫面,國人相當熟悉。多一個機場利於救災時救難直升機的進駐與調動,尤其現行天災幾乎都為複合式天災,僅單靠地面搜救隊仍無法完成救援任務,必須仰賴空中救援直升機的協助,才能順利執行搜救任務。若少一個松山機場,將影響直升機的任務調派,相關的救援成本與時間掌控,其政治責任絕非一位立委參選人能夠承擔。若類似言論持續在臺發酵,將有誤導民眾之嫌。
松山機場自1936啟用至今超過一甲子,它不但曾經是臺灣通往國際的重要機場,也承擔著國安的重責大任,它更是臺北市持續邁向現代化、國際化一個重要的機場。如今因為立委補選之戰,候選人為強打出亮眼政見,吸引媒體焦點,竟能毫不在乎松山機場對於國安的影響與意義,現在的臺灣不但是要努力降低兩岸發生衝突的機會,更要保障既有的國安資本,以利國家安全永續發展。
※ ※ ※ ※ ※
松山機場是遷是廢?不是台北市長說了算。(蘇仲泓攝)
陳朝平觀點:
松山機場需要的不是遷廢爭論,
而是整體改造方案!
陳朝平 *資深媒體人
松山機場,遷?還是廢?成了柯P和多位準市長候選人口沫交鋒的焦點。眼下看來,柯P和多數準市長們難得有了共識---松機非遷不可,至於搬遷的時間,則流於各說各話。
準確地說,松機遷與廢,其實是個偽命題。松機該遷該廢,權責在交通部,在中央,台北市長說了也是白說。松機遷廢問題,市長說了不算,居然卻成了市長候選人關切的問題,孰令致之?背後的因素,頗讓人好奇。
根據航空專家的專業意見,松機和桃機的距離過近、跑道設計等因素,導致兩機場航機進場離場時,會相互干擾,增加了飛航管制的難度。因此,純粹從飛航安全的角度看,松機併入桃機,勢在必行。
矛盾的是,勢在必行的事兒,卻勢必不可行!
第一個原因是桃機胃納有限,容納不了松機現有的航班與乘客數量。2016年,松機旅客人次多達614萬,614萬人次旅客若是遷往桃機,桃機肯定爆量撐破。何況,興建中的桃機第三航站,預計要到2025年才會落成,有桃園機場捷運興建20的前車之鑑,誰也說不準2025桃機真會冒出個新航站,更別說,下任市長的任期壓根兒到不了2025!現在就論戰松機遷移,嘴砲成分遠大於政策主張。
也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算各位政治家有遠見,提前討論規劃松機遷移到桃機的議題,但是,擺在眼前的難題至少有:
桃機現有兩條跑道已經難以負荷現有航機的起降,且兩條跑道的顛頗程度已經直追未開發國家機場的水平,這問題先得解決。
桃機腹地有限,松機移轉過去,單單華航長榮的飛機就無處可停放,更別說許多外籍航空公司的航機、島內島外諸位大企業家的私人飛機,也要移到桃機停放、過夜呢!
桃機兩個航站,動輒出包,不是遇水則氾,就是電腦當機,搞得旅客怨聲載道,國際形象大壞。真的將松機移到桃機,豈不天下大亂?(說也奇怪,民進黨當家後,桃機出狀況還特別頻繁!)
松機併入桃機勢必不可行的第二個原因是:目前是國內航空運輸全仗松機,移走了松機,國內航空運輸完全沒有替代方案。離島的金馬澎湖不說,花東地區回家的路,本就遙迢,真要是把松機遷走或廢了,連帶也廢了離島及東部航班,民怨難平,搞不好連政權都會丟掉!假如,只是假如,假如兩岸關係水乳交融,搞不好還能情商大陸,趕緊在台灣海峽蓋條海底高鐵,連結台澎金馬地區,如此這般,松機可遷,民怨不興,還能以英法海底隧道的開通為師,開闢全球獨一無二的台灣海峽海底觀光商機呢!
總之,在2025年桃機第三航廈落成啟用前(再強調一次,2025這時間點很不靠譜),松機遷移或廢除,絲毫沒有可行性,吵了也是白吵!何況,權責在中央,市長候選人們吵得再怎麼震天價響,依然是個假議題!
偉大的政治家們也不是不明白,那麼,為什麼大夥兒還是拼命地畫餅,試圖展現自個兒的前瞻能力呢?恕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松機一旦遷移或廢除,200多公頃的都市土地,畢竟太誘惑人了,讓人們大有想像的空間了!譬如說,將松機遷走,土地挪作商業或住宅建地,鐵定、鋼定可以創造千萬億的經濟效益。蕭條時期,胡亂畫符個千億萬億的數字,特別能感動老百姓,用未來的財富期望值來爭取選票(不好意思,我不願說騙取選票,但意思差不多)。還記得2017年行政院搞的8800億的前瞻計畫吧?簡簡單單三、兩百頁、不清不楚的說帖,不就騙死了各縣市的純蠢的老百姓嗎?一年後的今天,大概也沒多少人還記得前瞻計畫了,也不知道那8800億究竟是怎麼分配的?到了誰家的口袋裡去了!
台式民主政治下的公共建設不就是這麼一個循環公式嘛: 「政治家胡亂畫餅à老百姓傻傻被騙à錢進資本家口袋à資本家回饋政治家à政治家繼續胡亂畫餅à老百姓傻傻繼續被騙à….」
松機遷廢的議題,亦然! 那麼,松機遷廢的遊戲裡,誰又會是終極得利的人呢?真如政治家們宣稱的,松機遷移是個雙贏、三贏的政策嗎?
DC-3抵達松山機場(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松機遷走後,如何開發、利用這200 多公頃的土地?藍綠政治家們提出的念頭、念想(Thought也!因為,根本沒人下功夫做過規劃,也沒真正做過財務預測),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其一是主張將松機現址闢為台北的中央公園,增加台北市民的人均植被綠地。這個主張,在民進黨政府決定興建深澳燃煤火力發電廠之際,特別突兀。莫非想用增加人均綠地來抵銷深澳火力發電廠帶來的空汙?更令人不解的是,提出這個想法的政治家,似乎完全不考慮松機遷移後,往返桃機與台北市之間所增加的經濟成本、能源成本與機會成本。我另外的疑惑則是:「要增加台北市民人均植被和綠地,關渡平原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其二是主張將松機現址闢為CBD(中央商業區),CBD裡還要設立兩岸交流發展之類的中心。這個主張,也有些捨本逐末的味道。台灣或是台北市的經濟蕭條,投資不振,病灶不在於CBD不夠,不在於商業辦公樓不足;而兩岸交流停滯乃至於倒退擼,關鍵原因也不在於少了一棟交流中心。
其三是主張廣建社會住宅和中繼住宅,一方面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屋的問題,一方面藉以推動都更,帶動房地產業的發展。這種主張,說實在的,明察秋毫,卻不見輿薪。都更誠然是台北市的心頭之痛,但是,都更問題的核心癥結還在於三老(房屋老化,人口老化,經濟結構老化),即使建了五萬間的中繼住宅,也難解決都更難題。更何況,松機位在蛋黃區,要在蛋黃區蓋社會住宅,鄰近的高端居民肯定大聲抗議、誓死反對。何況,蛋黃區蓋的住宅,一向屬於巨室人家收藏的豪宅,哪輪得到平民百姓作為中繼住宅?君不見內科的工業住宅,盡成連片的豪門府邸?民權東路敦化北路交界處的松機現址,當真能成為社會住宅和中繼住宅的用地?我極度懷疑。
簡單地分析了上述三種主張後,不難發現,即使松機順利遷移,這三種主張爭議性都很大,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反倒是會激勵了建商搶進,調動了松機周遭和航道沿線,如民生社區、民權東路、民族東路等地段的房價,連帶地,拉高了台北市整體的地價與房價。其結果很可能是年輕的無殼蝸牛族和無力都更的下流中老年人群,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肥了櫻桃、瘦了芭蕉」,富者更富,貧者更貧!更可慮的是,松機無論是遷還是廢,極有可能斷送了台北市作為一個國際都市的命脈!
相信大夥兒都明白,全世界的國際化都市,必定有自個兒的機場。沒有機場,或是有機場卻沒有國際航線的城市,肯定沒有國際競爭力,注定要走向沒落。為什麼大陸各個城市都竭力爭取建設機場,爭取國機航班落地?原因就是要和國際接軌,要提升城市的整體競爭力。過往20年,深圳、廈門、珠海航空站和他們的經濟發展成績,便是極佳的例證。
再如德國法蘭克福,人口不到一百萬,卻是全球知名的會展中心,也是歐盟金融中心的所在地。人口少少的法蘭克福,能有今日的成績,靠的,就是一座國際機場,一座歐洲航空樞紐的機場。
日本東京的羽田機場,也是個好例子。日本人並沒有因為成田機場的開通營運而將舊有的羽田機場廢除。如今,羽田機場一方面肩負國內航班的重責,一方面也成為亞太地區城際航班的輻輳,對於東京國際商業與觀光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
羽田機場。
上海浦東機場啟用後,虹橋機場改建為虹橋樞紐,新航站、高鐵、地鐵匯集於此,一年多前,又將老舊的虹橋機場一號樓翻新改建,擴充虹橋機場的客流量。如今,浦東虹橋兩機場互為犄角,互為備用、相互競爭,無形中也加速了上海經貿旅遊和文化的發展。
機場一旦遷走,現址挪為他用,就永遠沒有反悔、遷回重建的機會了!他山之石,可以借鏡!台北市必須要有一座機場,無論這座機場的名稱是松山機場,是台北機場,還是其他的名字。
台北市作為首善之區,作為首都,沒有國際機場,不正常,也是笑話!
沒有國際機場的台北市,經濟肯定更衰頹,觀光旅遊肯定更沒落,外商投資肯定更卻步,國際展會肯定更寂寥!
台北市若沒了機場,桃機的備用機場,只好將就清泉崗機場囉?就連空軍的駐防,是否也得往東往南移動?
再問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問題:台北市沒了機場,萬萬一台海情勢緊張時,紅、橙、黃、綠、藍、靛、紫的政治家們,還得趕到桃園搭機離境避秦,不嫌太遠了些嗎?
松機要遷要廢,成了選戰議題,暴露了台式民主的弊病---缺乏長遠規畫能力,偏偏,後任的執政者永遠忙著推翻前任的規劃!核四如此,非核家園政策如此,年金改革如此,兩岸政策亦復如此!其結果便是大量的金錢浪費在反覆的辯論,以及重複的On & Off,也不知這樣的反覆無常,究竟拉低了多少GDP的產出?造就多少無形有形的貪瀆?
松山機場需要的,不是遷廢的爭論,而是在2020年前提出整體改造的方案。這樣的方案,必須有大台北都會發展的宏觀願景,必須從亞太區域縱橫發展的角度入手!
請問,您對2020年台灣的發展,有信心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