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1_101944.jpg

揭仲專欄:
還是必要用地雷對抗共軍聯合登島

2023-01-20 06:40 風傳媒

揭仲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1.png
美國宣布售台「火山陸上機動布雷系統」引起台灣內部爭議,但戰防雷對台灣阻止共軍登陸仍有必要。(US Army)

2022年12月28日,美國宣布批准出售14套具備快速布雷能力的M136「火山」(Volcano)車載布雷系統給我國,隨即在國內引發不小的反對聲浪。

反對戰時於台灣本島部署戰防雷者,主要論點除地雷不易清理、戰後恐傷及平民外,也包括認為現代共軍的登陸作戰,已改為用直升機與運輸機載運部隊從天而降,不可能再從沿海登陸,使地雷在台灣本島的地面作戰中無用武之地。

然而,從軍事觀點,認為共軍的登陸戰法使地雷在台灣本島已無多大作用,不論在現階段或2035年前,都有待商榷。

2027前共軍仍需搶灘上岸

2.jpg
共軍若要對台灣本島發動聯合登島作戰,地面攻擊部隊的主力還是必須從海上藉登陸載具上岸。(中國軍網)

國軍預警時間也逐漸縮短的情況下,具備於共軍可能攻擊的海岸、海岸連外道路周遭,及海岸後方設防陣地前快速布雷的能力,還是有相當的價值。

現階段──或許在2027年前──共軍若要對台灣本島發動聯合登島作戰,雖然第一波攻擊部隊搭乘直升機或運輸機的比例增加,但受限於大型運輸機與重型運輸直升機的數量不足,使地面攻擊部隊的主力還是必須從海上,搭乘氣墊登陸艇、兩棲戰車等登陸載具上岸,嘗試於各攻擊點突破國軍在海岸地帶的防禦。

因此,在承平時期國軍無法將絕大多數共軍可能登陸的海岸「要塞化」,戰前國軍預警時間也逐漸縮短的情況下,具備於共軍可能攻擊的海岸、海岸連外道路周遭,及海岸後方設防陣地前快速布雷的能力,還是有相當的價值。

當時間越接近2035年,隨著共軍在大型兩棲突擊艦、大型運輸機、新型運兵直升機、氣墊登陸船等新式載具數量的成長,與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指揮管制能量的提升,其武力犯台聯合登島作戰的型態也會逐漸演變為「全方位、全時域、全空域」的「岸對岸」攻擊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共軍第一波地面攻擊部隊將在網狀化指揮系統的支撐下,從東南沿海各戰略投送基地與戰略投送點,搭乘各式空中與海上高速載具,快速越過台灣海峽與台灣本島海岸線的設防地帶,從海上與空中多點、同時進入台灣海岸線後方,對國軍防衛體系實施全縱深攻擊。

當共軍武力犯台聯合登島作戰轉型後,地雷在台灣本島的防衛作戰中是否就無用武之地? 答案並非如此。

2035近半數共軍仍需從海上投送攻台

3.jpg
即便共軍聯合登島作戰轉型完成後,仍然有相當數量的共軍必須透過搶灘的方式登上台灣本島陸地。(中國軍網)

在共軍聯合登島作戰轉型後,快速佈雷能力對防止共軍迅速突破登陸場周邊國軍防禦、遲滯已登陸共軍推進速度、防止共軍搶占道路或戰術要點,甚至開闢登陸基地等,仍具一定效果。

首先即便在共軍聯合登島作戰轉型完成後,雖然第一波朝台灣投送的地面部隊中,搭乘直升機與大型運輸機的比例大幅提升,甚至取代海上進攻部隊成為攻擊成功與否的關鍵戰力;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的共軍,還是必須搭乘各式海上登陸載具,透過搶灘的方式登上台灣本島陸地。

在共軍討論武力犯台的相關著述中,就曾估計若要具備「速戰速決」的條件,第一波就需要從海上和空中投送約12至15個旅級作戰部隊,其中約一半是搭乘直升機或大型運輸機由空中快速投送,另一半則還是透過海上投送。

因此,在共軍聯合登島作戰轉型後,快速佈雷能力對防止共軍迅速突破登陸場周邊國軍防禦、遲滯已登陸共軍推進速度、防止共軍搶占聯外道路或其他戰術要點,甚至開闢登陸基地等,仍具備一定的效果。

遲滯已登島的共軍營戰鬥群

5.png
「火山陸上機動布雷系統」可以讓(國軍快速地在登陸場或空降場周遭設置戰防雷雷區,使共軍在完成排雷作業前,無法迅速突入國軍防禦體系內部,進一步擴大戰果。( US Army Reserve Web site)

當第一波共軍嘗試登上台灣陸地時,若國軍單位能快速地在登陸場或空降場周遭設置戰防雷雷區,成功炸毀少數共軍車輛,就能相當程度地降低登陸共軍的機動力與火力。

第二鑒於台灣本島可供旅級部隊實施兩棲登陸與空機降作戰的場地有限,且戰時勢必成為國軍兵力火力佈防的重點;因此共軍若循傳統的攻擊方式,則首波進攻的部隊不僅可能傷亡慘重,也很難完成所賦予的任務。

為克服此一問題,共軍轉型後的聯合登島作戰,首波進攻部隊將改由許多以合成營為核心,配屬戰鬥工兵、砲兵、通信與電戰人員所編組之營戰鬥群、甚至連戰鬥群所組成,以便在不利於大型兩棲登陸與空機降作戰的場地登上台灣陸地。

共軍學者的著述即指出,若採傳統方式,國軍「僅需7至8萬人防守15%的重點海灘即可」,或許就包括陸軍參謀長章元勳中將1月17日所指出的北部寶斗厝海灘、海湖海灘、中部的甲南海灘與南部的喜樹海灘;若共軍依照轉型後的「全方位、全時域、全空域」模式,國軍就「必須部署30萬人守備80%的區域」,且陣地防禦方向與火力指向都要重新調整,大幅增加國軍防衛作戰的困難度。

但共軍這些擔任進攻矛頭的營戰鬥群,在編組上卻面臨許多限制。包括因為攜行量有限、特別是搭乘直升機與運輸機的單位,使得能伴隨部隊登上台灣陸地的車輛數目有限,且多為輕裝甲運輸載具;而這些少量的運輸載具,就成為首波登島共軍實施高速機動穿插戰術與攜帶重武器的核心力量。

同時,共軍首波的營戰鬥群,在車輛與裝備的攜帶上,多半是以投射火力為優先,以便於短時間內突破登陸地點的國軍防禦;能執行大範圍排雷作業的特種戰甲車就算有、數量也很少,不太可能讓每一支戰鬥群都具備大面積快速排雷的能力。

換言之,當第一波共軍嘗試登上台灣陸地時,若國軍單位能快速地在登陸場或空降場周遭設置戰防雷雷區,成功炸毀少數共軍車輛,就能相當程度地降低登陸共軍的機動力與火力;並且使共軍在完成排雷作業前,無法施展慣用的高速機動穿插戰術,迅速突入國軍防禦體系內部,進一步擴大戰果。

阻共軍於數小時內開設登陸基地

6.jpg
當共軍第一波登島部隊從各進入點迅速出擊時,國軍的衡山指揮所可能還未從先前共軍大規模火力打擊後的混亂中完全恢復。(總統府提供)

若在共軍進攻方向上快速佈設戰防雷,則國軍守備單位就能在雷區的掩護下,從掩蔽良好之既設陣地中,用火力封鎖少數硬面道路或雷區空隙,遲滯登陸共軍的機動車輛。

第三在共軍聯合登島作戰轉型後,其首波部隊固然可憑藉運輸機空投、直升機空中機降和搭乘氣墊登陸艇高速掠海登陸,直接打擊台灣本島國軍C4ISR的重要設施、控制若干海岸線及戰術要點;但後續的增援補給,尤其是擊破各地國軍、占領台灣全島所需之大量部隊、重型裝備及作戰物資的快速登岸與分發,還是高度仰賴在台灣海岸線所開設的登陸基地。

這些共軍進攻部隊的登陸基地,最理想的狀態自然是在台灣若干大型港口(例如台北港)的設施遭破壞前,就先行攻克並恢復運作。但在戰時台灣本島大型港口很可能遭國軍破壞,短時間難以啟用的情況下,共軍還是得循傳統的方式來建立登陸基地;即第一波從空中和海上進入台灣的地面部隊,必須在擊破登陸場周邊國軍的防禦後迅速出擊,與從鄰近地點進入的其他攻擊部隊會師,合力掃蕩在各登陸場之間的國軍兵力;再將各個登陸場串聯、擴大為可從事「登陸初階段的後勤裝備保障」、「後續部隊和作戰物資無碼頭卸載」、「戰場交通保障」、與「物資前運和傷病員後送」的登陸基地,方能「確保渡海登島戰役目標的實現」。

共軍陸軍交通學院聯合投送系、軍事交通運輸研究所與聯勤保障部隊運輸投送局的成員,即在2020年聯合撰文指出,在武力犯台作戰中:

交戰雙方爭奪激烈,必然導致人員大量傷亡、裝備大量損壞、物資大量消耗,上島初期就將達到保障峰值,為保證持續進攻態勢,後續部隊必須快速且大批上陸……迅速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則是作戰勝利的關鍵。

依共軍相關準則,登陸基地的開設必須在第一波部隊實施搶灘登陸後「數小時內」建立;除保障第二梯隊快速上岸,也要「完成卸載力量的部署與開展,全面形成保障後續梯隊登陸和實施後勤裝備保障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當共軍第一波登島部隊從各進入點迅速出擊時,國軍的衡山指揮所、作戰區指揮部,甚至聯兵旅的C4ISR系統,可能還未從先前共軍大規模火力打擊後的混亂中完全恢復,以致難以迅速掌握狀況並做出反應;因此部署在共軍登陸場附近的國軍,極可能必須獨力支撐並拖延共軍的攻勢達一定時間。

若此時能在共軍進攻方向上快速佈設戰防雷,則數量較少的國軍守備單位就能在雷區的掩護下,從若干掩蔽隱蔽良好之既設陣地中,用火力封鎖少數硬面道路或刻意留下的雷區空隙,遲滯登陸共軍發揮機動力與火力不可或缺的機動車輛;除了可以替國軍的C4ISR系統爭取恢復時間,更能讓已登上台灣陸地之共軍無法迅速會合,實現在登陸後「數小時內」建立登陸基地,供後續大部隊、大量物資與重裝備快速上岸以維持攻勢能量的目標。

目前仍缺乏可有效替代地雷的選項

7.png
若因政治決策或戰後清理困難等原因,決定禁止使用任何形式地雷,而不採購「火山」布雷系統,則應進一步思考有無可行的替代方案。 (US Army Reserve Web site)

《渥太華公約》仍未禁用戰防雷。在雷區的掩護下,以較少部隊據守特定隱蔽掩蔽較佳的既設據點,用較小的傷亡達到同樣、甚至更好的遲滯效果。

《渥太華公約》(Ottawa Treaty)仍未禁用戰防雷且國內之《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在第五條條文中,仍保留國防部在「因戰爭之迫切需要」時可使用地雷的情況下;若因政治決策或戰後清理困難等原因,決定在任何情況下都禁止使用任何形式之地雷,則應進一步思考有無可行的替代方案。

這些可能替代方案包括:

1.在海岸線及後方共軍可能登上台灣陸地的潛在登陸場與空降場,設置多種障礙及阻絕設施。
2.發展其他的爆炸或殺傷措施,例如由人工引爆的爆破索或「應急爆炸裝置」(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IED)。

然而,在共軍聯合登島作戰轉型後,台灣本島可供共軍使用的登陸場與空降場大幅增加、在國軍預警時間大幅縮短的情況下,除非平時就先大規模的設置部分永久性障礙設施,否則戰時恐怕難以及時完成;但台灣本島地狹人稠,平時先行設置部分永久性障礙設施的可能性偏低。

爆破索或「應急爆炸裝置」固然可事先製造儲存,但這些手段雖可妨礙或遲滯共軍使用既有道路,卻很難在共軍登陸場或空降場周邊迅速形成大範圍的殺傷地帶,遲滯效果遠低於快速布雷系統。

在前述障礙阻絕設施、爆破索與應急爆炸裝置等,均很難有效取代戰防雷的情況下,剩餘選項就只有:將大量地面兵力部署在於開闊地區設置的陣地中,冒著可能十分嚴重的傷亡風險來拖延共軍攻勢;而無法在雷區的掩護下,以較少部隊據守特定隱蔽掩蔽較佳的既設據點,用較小的傷亡達到同樣、甚至更好的遲滯效果。

不買火山還是要提升時快速佈雷能量

因此,從台灣本島防衛作戰的角度,就算最後因為後勤維修或系統過於老舊導致安全性不足等考量,決定不採購「火山」車載布雷系統,國軍還是應該設法提升戰時快速佈署戰防雷的能量,來對抗共軍的聯合登島作戰。

誠然,防止兩岸兵戎相見絕對不能只靠軍事手段,更關鍵的還是要設法透過對話來避免戰爭;但我們也該認清,國軍還是必須具備一定的防衛作戰能力,讓中共覺得無法輕易達到武力犯台「速戰速決」的目標,才能增加中共與我方「對話」的意願與耐心,進而達到避免戰爭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