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近期國內對於採購快速布雷車的論戰,從戰術討論升級到對於疑美論、認知戰的爭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對抗下
追求台灣最大利益

2023-02-02 00:00 經濟日報

近期「疑美論」的辯證異常熱鬧;從台積電赴美投資到軍售,都成為戰場。月初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風光在台舉行談判,社會同樣有不少質疑;尤有甚者,年初外媒還傳出台灣要加入中國大陸,在WTO挑戰美國。疑美論有其觀點,但對台灣傷害也很大,因此無論支持或反對都應謹慎,政府決策更應如此。

疑美論有不同的定義,但基本方向主軸有三,質疑美國挺台舉動不符合台灣利益、質疑美國有意掏空台灣重要產業,以及質疑執政黨只有親美一招。更值得注意的是,疑美論具有兩面刃的效果,也就是疑美論越是發酵,美國的「疑台論」也會跟著擴大,因此釐清疑美論的真偽意義重大。

疑美論之所以會蔓延,主因在於近年不斷升級的台美關係。美國作為台灣最主要安全保障者以及第二大出口市場,關係改善理應是好事,然而在此過程中也不斷有「挺台只是為了抗中」的工具論質疑。確實美國的挺台與抗中有連動性,但各種外交、經貿及軍事挺台舉措,也都是美國近期在印太地區與各國結盟的共同方式,也就是所謂挺台,等同於將台灣視為印太地區對等夥伴,難謂違反台灣利益。

在台美升溫的過程中,對岸當然不斷反對,而美國國內(特別是國會)也不乏類似「台美建交」這種明顯挑釁北京的言論,使得疑美論並非空穴來風。疑美論在台積電赴美投資的場合再度發酵,進而轉化成「去台化」要掏空台灣的觀點。這個辯論隨著台積電「門都沒有」的回應後逐漸平息,但隨著台灣進入總統大選模式,疑美論大概還會繼續以不同話題出現。重要的是疑美論的影響,不僅是單純的國內政治攻防而已;其無法避免的附帶傷害,就是美國出現「疑台論」,懷疑台灣對美國的信任程度,懷疑台灣的奮鬥意志,甚至懷疑台灣是否出現投降主義的傾向。

在諸多疑美論的質疑面向中,經貿互動在性質上應該是最中性,政治敏感度最低的領域,但近期似乎也成為助長疑美論的火苗。例如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這個重要的突破,也有屈從美國立場、欠缺實質效益的質疑。更令人無法理解的發展,是政府宣布在WTO申請加入中國控告美國晶片管制的諮商。

本案的背景,是中國認為美國過去幾年的半導體出口管制違反WTO規則,因此於去年底向WTO爭端法院提出控訴。按程序,爭端雙方應先協商,協商不成才會進入訴訟程序。按WTO規則,除原、被告外,任何認為有利害關係的國家也可以申請加入這個諮商程序。我國就據此提出加入申請。在過去的經驗中,多數申請加入的其他成員國都不是路人,而是同樣對被告不滿的國家。本案除台灣外,俄羅斯也申請加入,想當然而就是衝著美國而來,也無怪乎外媒看到台灣也申請加入諮商,興奮地以為台灣出現「加入中國,質疑美國」的重大轉變。

事後政府有發聲明稿,指出加入是為了掌握發展、蒐集資訊,「並不代表支持或反對當事國任何一方之立場」,然而跟俄羅斯成為「唯二」申請國家,加上台美溝通若順暢自然有其他資訊蒐集管道的情況下,質疑台灣立場改變是很合理的反應,讓「疑美論疑台論」又增加了延燒的柴火。

我們相信台灣立場並未改變,這個事件反映出的問題,是經貿議題固然相對中性,但在凡事都已經無法「就事論事」的大環境下,政府決策必須提高政治敏感度,大幅增加對國際、台美及兩岸情勢的研判及考量;該說清楚的對台效益要說得更清楚,該避免出現的誤解要避免,才是符合台灣的最大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