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_20230309_124149.jpg


讓台灣變成難以吞下的「豪豬」!
《經濟學人》:
中美戰略改變,
台灣急需軍事全面改革

2023-03-08 20:00 風傳媒 陳艾伶

1.jpg
2023年1月,國軍在高雄舉行實戰操演。(美聯社)

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6日刊出台灣特別系列報導指出,隨著中美戰略改變,台灣軍事改革不能再等,現在就急需一份新的國家安全策略,來優先加強「不對稱戰力」,使台灣成為難以吞下的「豪豬」,提升北京犯台的難度。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近日發布的〈福爾摩沙前線〉(Frontline Formosa)系列報導從歷史、經濟、半導體、備戰、防衛、政治、外交等面向切入,談論台灣當前面臨的中國威脅。在國防戰略上,《經濟學人》認為台灣應該採取「豪豬」防禦戰略、增加「不對稱戰力」,來提高中國攻克台灣的難度。

「豪豬」戰略能提升中國侵台難度

今年1月,我國國防部在高雄左營軍港展示海軍首艘萬噸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艦」(LPD-1401)。這艘可搭載兩棲戰車、直升機及小艇的軍艦,將取代美國1969年製造的旭海號,更被我國總統蔡英文稱作是台灣「國防自主」的象徵,並強調台灣必須提供國軍最精良的武器來應對中國威脅。

《經濟學人》對此表示,「玉山艦」確實令人驚豔,但是否應將取得這類武器視為優先事項,一直是台灣國防戰略的辯論核心。美國專家們曾批評,台灣花太多錢購買昂貴武器,卻沒有想清楚這些武器在開戰時該怎麼用。他們認為,與其花錢購買或建造共軍可以輕易用飛彈摧毀的大型軍艦、戰機和戰車,台灣更應該填充火藥庫,並購買相對價廉且機動性高的小型武器。

換言之,台灣需要「豪豬」(porcupine)防禦戰略,讓中國難以攻克。而要做到這點,台灣必須將抵禦中國入侵視為首要戰略目標,而非認定實際入侵與「灰色地帶衝突」同等重要。灰色地帶衝突即指不直接爆發衝突,藉軍事與非軍事人員駕駛的軍機或軍艦反覆侵擾,讓預警系統和警戒兵力疲於奔命,以達到長期消耗戰力的目的。

2.jpg
玉山艦能同時搭載多艘LCM、LCU登陸艇、多輛AAV7兩棲突擊車、悍馬車等,其中登陸艇和AAV7又能進一步載運兵力、重型裝備搶灘,因此該艦的最大價值,在於確保海軍具備一定程度遂行外、離島增、應援,以及歸復作戰的能力。(蘇仲泓攝)

美中戰略皆有改變

《經濟學人》指出,台灣高層現在確實會談論「不對稱作戰」,即小國要專注於對抗強敵的弱點。但是台灣依舊不願放棄傳統國防戰略,因為誰也無法確保台海衝突爆發時,美國是否會出兵干預。

美國1979年終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就不再有協防台灣的義務。華府而後則依據《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提供台灣「具有防禦性」的武器,並將任何決定台灣未來的非和平努力,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威脅及會引發美國嚴重關切的狀態」。

這就讓美軍是否會協防台灣留下了模糊空間。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迄今至少表態4次,明示中國侵台美軍將出兵協防台灣。儘管每次白宮都在事後澄清美國對台政策不變,並稱台灣主權應該「由中國人(Chinese)自己和平解決」,但去年9月拜登微調了前述說法,改稱「台灣會自行判斷他們的獨立性。」

《經濟學人》認為台灣應該改變戰略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也變了。1990年代台海爆發飛彈危機,美軍派遣兩艘航空母艦駛過台灣海峽,嚇阻北京採取進一步行動。但自此之後,中國空海軍及飛彈實力迅速提升,企圖阻擋美國繼續對台援助。專家擔心,以後北京恐怕靠飛彈就足以讓台灣空海軍失能。

3.jpg
拜登與習近平於G20峰會期間,在峇里島舉行難得的「拜習會」。(美聯社)

錯誤依循美國模式,不當尋求昂貴軍備

同一時間,美國國防戰略規劃者也意識到自己必須改變,才能應對軍事實力提升後的中國。《經濟學人》指出,美國不僅決定重回菲律賓駐守、將海軍陸戰隊重新聚焦在人數少且適合進行跳島兩棲戰術的軍團,也一再敦促台灣不要想著如何在軍力上拚過中國,應將重點放在保衛國土。

美方的建議受到我國退役海軍二級上將、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的認同。李喜明早在2017年即提出「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整體防衛構想」(ODC),也就是少花錢買戰車、軍機及軍艦等大型武器,應多購入飛彈、地雷等機動性武器來阻擋中國入侵。

儘管美方已認為F-16戰機等武器在開戰時無用武之地,但台灣仍持續尋求這類昂貴軍備,促使美國開始回絕此類軍售請求,試圖改賣不對稱作戰系統給台灣。

批評者稱,這些問題出在戒嚴期間入伍的守舊軍官,這些人如今還想藉著升級軍力來達成反攻大陸的舊夢。2011年至2018年曾任美國國防部官員的唐安竹(Drew Thompson)直言,「他們依據自己心中的自身形象打造他們想要的結果,而非依據眼前的威脅決定需求。」

《經濟學人》也指出,台灣持續打造大型軍艦並升級軍機,部分是為了公關效果。台灣政治人物經常以美國軍售成果,作為美國對台支持度的指標。除此之外,精良武器也能提升國人士氣,讓民眾知道政府與國軍正積極抵禦中國入侵。

李喜明表示,台灣明明是小國,卻錯誤依循美國的軍事模式,「即使美國試圖告訴台灣,不要跟隨我的腳步,去學習像烏克蘭這樣有韌性的國家,但我們還是一直試圖購買更多軍機、戰車與戰艦。」不過我國國防部則反駁,台灣還是需要傳統武器才能應對中國在台灣周遭進行的「灰色地帶」活動。

4.jpg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出席「驚濤駭浪中的自由:臺灣準備好了嗎?」座談。(蔡親傑攝)

解放軍不會立即出兵,但台灣應盡快達成共識

部分人士則認為,台灣必須為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做足準備,因為即便開戰了,大家還是會懷疑美國是否會出兵介入。如果台灣能信任美國無論如何都會來,我國國軍就能回歸「豪豬」戰略;但是在美國缺乏明確立場的情況下,台灣人就必須要有孤軍奮戰的準備。

不過美方駁斥此種說法,認為台灣最需要的是展現自己有能力撐過共軍入侵的頭幾天。前美國國安會中國、台灣與蒙古事務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說,這是因為即使美軍願意傾力相助,也可能需要好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完成動員。

《經濟學人》在文末強調,台灣與美國都同意中國不會立即侵台,因為北京也不確定自己能否阻擋美軍出兵,但台灣必須盡速採取行動。但我國前國防部長認為,台灣還需要更好的國安戰略與認真的公共辯論來建立共識,不過這需要「健康的政治環境」,而這正是台灣目前所欠缺的,也是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的關鍵考驗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