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左營海軍官校一九八○年班,美國波士頓大學系統工程學碩士。曾任海軍總部武獲室「先進戰系(小神盾)」專案參謀,成功艦首任副艦長、獵雷艦艦長、張騫艦首任艦長。二○○○年以上校軍職退伍後成為專業作家,迄今創作二十六部長篇小說,成立「黃河渡」與「擺渡黃河」網站,寫作類別以小說為主。早期善用其軍事專業,從政治、歷史的角度建構與現實暗合的軍事小說;後期則跳脫軍事範疇,轉向驚悚、推理、科幻。作品具東方特有的人性味,以及對軍人臉譜的生動刻畫,節奏明快、風格流暢,在緊張衝突中透露出對人「性本善、關心、互信」的期待。
台海戰爭,
美軍會來?
2023/07/21 擺渡黃河
美國前國防部長馬克.艾斯培(Mark T. Esper),最近出了回憶錄《一觸即發》,說明在美國評估是否動用軍事武力時,他會考量以下9個因素,其優先順序如下:
1. 美國是否已遭受威脅?
2. 所涉及美國利益的性質與重要性。
3. 是否考慮「非軍事」手段,並將其納入可能應對方案。
4. 動用武力可否達成「明確」又「可實現」的目標。
5. 作戰行動的可能成本與後果。
6. 擬定的武裝行動規模是否適當?
7. 國會意見為何?
8. 國際盟友態度。
9. 國內與國際法的法律基礎。
艾斯培在其近18個月部長任內,隨身攜帶「動用武力的『9點考慮』」,每次面臨國際衝突,考量是否應採取軍事手段的過程中,他都會審慎評估這9個因素。
事實上這絕非個人之見,放諸美國官場,相信大部分決策者都如此。因而若台海爆發戰爭,美軍是否會來,我們應從從這「9點考慮」分析:
1. 美國是否已遭受威脅?
統一台灣可能威脅美國本土的安全,或危及美國人民的生命嗎?
2. 所涉及美國利益的性質與重要性。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有什麼關係?即使有,重要性又為何?
3. 是否考慮「非軍事」手段,並將其納入可能應對方案。
俄烏戰爭讓世人清楚看到,為了避免核子大國的毀滅性戰爭,美國可能採取各式各樣手段,但美軍不會介入。
4. 動用武力可否達成「明確」又「可實現」的目標。
美軍介入台海戰爭的明確目標是什麼?戰勝,確保台灣獨立?或不敗,維持兩岸分裂分治?在今日中共具備第一島鏈軍事優勢的前提下,「戰勝」是可能實現的目標嗎?
5. 作戰行動的可能成本與後果。
戰爭的「強度」與雙方鬥志有關。台灣問題是北京「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共必定拚戰到底。華盛頓具備「絕不退讓」的鬥志嗎?
6. 擬定的武裝行動規模是否適當。
台海戰爭的戰場在台灣海峽,大陸的家門口,美軍跋涉千里而來,這場「跨海」世紀大戰若想得勝,美軍須動員多大的兵力?
7. 國會意見為何?
政治決定打不打,軍隊決定如何打。冷靜考量前述6個因素,美國民意會支持嗎?代表民意的國會議員又會支持或反對?
8. 國際盟友態度。
美中大戰將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承受之重。全球各主要國家,可能站在支持或反對的立場?
9. 國內與國際法的法律基礎。
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兩岸戰爭就法律層面而言屬「內戰」,而美國也承認「一中原則」。若美軍介入,法律的基礎是什麼?
設身處地站在美國人的立場,冷靜思考以上問題,若你是美國的決策者,可能支持美軍介入台海戰爭嗎?
原文網址:
http://yellowriver69.blogspot.com/2023/07/blog-post_21.html
※ ※ ※ ※ ※
內容簡介
★★★★★ 出版後空降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 看懂當今區域安全趨勢重磅新書!
★★★★★ 專章解說中美台局勢!
備戰,是捍衛和平的最佳手段!
To be prepared for war,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ual means of preserving peace.
本書是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下野後沉澱心思,整理出自己從戰場上的職業軍人到首都府會政治運作,最後進入政府最高層核心的過程與見聞。
作者以坦率誠懇的態度與公正無私的春秋之筆,毫無矯飾地解開歷史上這一段非凡時期經歷的狂風驟雨,以及他參與化解的國際、國內動盪局勢,揭露許多前所未見的政壇運作內幕故事。
本書內容為「政權治理」做出了最佳的紀錄,尤其是關於政府效率、黨派政治、利益分配,以及牽涉到的權力核心人事競逐及大國間全面的激烈角力等事項。他以第一人目擊者的地位,精確又公允地做出精彩的紀錄。
作者指出,他主持國防部期間,屢次遭逢來自總統府及總統身旁人士的壓力,要求他跨越對憲法的「神聖誓言」,以國家的軍力介入國內安全事務與商業事務,以服務特定政治人物所欲追求的目標。書中記載了他如何多次結合司法、調查、國安、軍政與軍令等不同團隊研擬對策,力求堅守神聖的誓言,為全國與全民,而非為一黨或一人,竭力服務。
本書也是絕佳的經營管理案例分析,作者以流暢的敘事紀錄他出任陸軍部長以來,如何以高度效率管理龐大的組織,並使組織邁向學習之路,能夠持續精進。
書中還可見許多高層次的協商運作,作者翔實說明了他如何結合中央與地方各層級、功能各異的協力單位,加上如何以技巧尋求最有才華的人物之智慧,最後匯集出一股龐大而有效率的力量,能以實際行動有效處理新冠疫情、進行軍事部署、順利完成撤軍、從事軍隊改革等艱難任務。
「我們對憲法立下莊嚴肅穆之誓,
並非為了總統或任一黨派,
乃是為全國,為了吾人所遵之價值。」
本書特色
◆作者馬克‧艾斯培為川普任內的國防部長,第一線面對非典型總統川普,書中以其鮮活文筆,敘述他如何堅持對憲法的絕對忠誠,固守道德力場及專業判斷,力抗川普的非理性政治運作;第一手面對面交手場景,如臨其境。
◆揭露華府政治內幕,情節驚心動魄,內容翔實可信,最真實的權力遊戲盡在書中。
◆深度揭露美軍國際軍事策略佈署,極具國防軍事參考價值。
◆美軍全球戰略中,看中美台關係,對台灣國家安全考量,具有深度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克‧艾斯培(Mark Thomas Esper)
生於1964年,西點軍校畢業,後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
西點軍校畢業後曾在美國陸軍遊騎兵特種訓練,1990年代波灣戰爭時期在精銳的101空降師服役。服役期間先後派駐於義大利等國。他總共累積了十年的現役經驗,並在國民兵、預備役服役十一年後光榮退伍。
除了軍事專長,他更在華府擁有多年豐厚的府、會運作經驗。退伍後首先在智庫「傳統基金會」擔任幕僚長,接著進入美國國會出任參議員海格(Chuck Hagel)的法案主任與資深政策顧問,以及參議院多數黨領袖佛斯特(Bill First)的國家安全顧問。他還曾擔任參院外交委員會、政府事務委員會的資深專業顧問,以及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政策總監。在布希政府期間,艾斯培獲任命為副國防部長助理,主要負責政策協商談判。
2006年至2007年間,艾斯培出任航空工業協會的首席執行官與執行副主席,負責防衛與國際事務。2008年間出任參議員湯普森(Fred Thompson)的總統競選全國政策總監,又獲得參院任命擔任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專員。2008到2010年,他同時間擔任美國商會全球智財中心執行副總,以及歐洲與歐亞事務的執行副總。2010年成為雷神公司政府關係副總裁。
2017年起擔任陸軍部長,2019年7月出任國防部長至2020年11月。他曾獲頒多個獎項,包含國防部的傑出公共服務獎。軍職期間更獲頒無數榮譽勳章,而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也曾頒獎給他。
譯者簡介
林少予
台大學士,哥大碩士,曾任職台美主要媒體,現投身出版業
陳於勤
台師大翻譯所口筆譯組碩士,現為台師大翻譯所博士生
陳佳瑜
台師大翻譯所碩士,從事英語教育十餘年,譯有多部暢銷書
王姿云
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畢,現任新聞編譯
目錄
導讀 具備道德勇氣的軍事領導人──品格的力量/李喜明
導讀 國家撕裂,社會對立的描繪/黃奎博
推薦序 國家優先,守護道德底線/翁履中
推薦序 如何面對執政者失格的要求/施孝瑋
前言 一次難以置信的會議
第1章 就任陸軍部長初期,預警
第2章 陸軍重生
第3章 美國與伊朗戰爭始於伊拉克
第4章 五角大廈的文官控制與改革
第5章 緊張情勢升級
第6章 美國攻擊
第7章 「建設更好的海軍」的政治角力
第8章 阿富汗:進退不得的困境
第9章 新冠肺炎:悲慘而漫長的作戰
第10章 曲速行動
第11章 鋌而走險
第12章 風雨飄搖的共和國
第13章 公園散步
第14章 最黑暗漫長的時刻
第15章 化危機為轉機
第16章 向美國致敬?
第17章 傲氣、晉升與政治
第18章 為所當為
第19章 中國,中國,中國
第20章 美國的戰略優勢
第21章 綏靖大西北
第22章 十月驚奇
終局
後記
附錄
序
導讀
具備道德勇氣的軍事領導人——品格的力量
李喜明(前參謀總長)
身為軍事領導人,面對政治壓力,抉擇立場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為什麼軍事領導人的「品格」及「道德勇氣」對於國家安全的決策如此重要?
翻開書頁,映入眼簾的,居然是美國國防部與作者艾斯培的併列聲明,這種現象實屬罕見,可想而知,兩造之間在出書前恐怕有過不少的折衝樽俎,這種官方聲明及敏感文字遮蔽的方式顯然是最終妥協的結果,這反映出了美國是如何在國家安全及言論自由上取得平衡,使之能夠兼容並緒,當然這也預示了本書的內容必然精彩可期。
踏上崎嶇的正道
本書主要在描述艾斯培擔任國防部長期間,美國在面臨國內人民騷亂和國外強敵挑戰的情況下,在決定重大國安政策時,他與同儕之間的折衝協調,以及面臨川普總統屢次施加政治壓力時的艱難應對。其中令我最動容的,是在討論是否行使《反叛亂法》以應對美國多起示威、抗議和騷動的問題時,面對總統的激烈抨擊,艾斯培以冷靜平穩的口氣、理性而不失節的態度,堅守自己的立場,終使美國避免陷入可能的巨大動亂,安然度過了此一艱難時刻。
而這種為了避免軍隊成為政治工具,所展現出的正直品格及道德勇氣,在書中隨處可見。艾斯培在書中也自述,這些都源自於他在就讀西點軍校所奠定的價值觀。也正如西點軍校的〈學生祈禱文〉所述,祈求上帝「幫助我們選擇崎嶇的正道,而不是平坦的歧途」。艾斯培很自豪的認為,他選擇了「崎嶇的正道」。
文人領軍的實踐
艾斯培出身西點軍校,服役期間最高軍階僅官拜中校,不過最終他擔任過陸軍部長及國防部長兩任文職領導人,這是他最引以為傲能夠奉獻國家的職務。在民主國家,文人領軍的觀念從未遭到質疑,依照美國的規定,除非經過國會特別准許,國防部長必須是至少在七年內未加入任何現役美軍部隊的平民。
二〇〇二年我國國防二法開始施行,其中一個重要的立法精神就是文人領軍,不過與美國不同的是,國防二法施行二十多年,除了兩位任期極為短暫的文人外,我們國防部長概由退役上將擔任。從這個角度來看,這與我國當初立法時所期望的「文人領軍」目標相去甚遠。根據我本人過往參與政軍決策的經驗,我衷心以為,上將資歷實在不需要是擔任國防部長的「必要條件」,否則我們永遠無法落實文人領軍的精神。
永恆的價值
艾斯培將這本書獻給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同仁,我也強力推薦吾輩軍人仔細研讀,尤其是年輕的一代,經由本書的啟發,有朝一日成為國家軍事領導人時,如何展現正直的品格及道德勇氣。其實這個答案早在我們就讀官校時就已經習得,「國家、責任、榮譽」必須是我們永恆的價值,不變的信念,它能在挫折時給予勇氣、喪志時給予信心、孤獨時給予希望、怯弱時給予力量。
基於榮譽與責任,就如同本書原文的書名:「一個神聖的誓言A Sacred Oath」,毫無懸念,我們向憲法宣誓,效忠國家,而非任何國家領導人或黨派。
台灣如何安度驚濤駭浪
最後我想談談,在美中競爭的國際局勢下,台灣應該如何看待本書所呈現的訊息?
作為一個對台灣安全及自我防衛能力議題的關切者,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內心充滿期待,在艾斯培這位前美國國防部長的任內回憶錄中,必定會讀到我最想看到的、美國政府內部有關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的構想或計劃。不過令我失望的是,書中大篇幅的敍述中國的威脅及該如何遏制,然而對於如何具體協助台灣加強防衛能力,卻著墨甚微。
這就無意中顯示出,美國的台海政策是基於「遏制中國為中心,而非支持台灣為中心」的戰略思維。由此角度觀之,在台灣不論任何黨派的執政者都需要冷靜深思的是:如何在美國抗中的戰略脈絡下,找出最能優化台灣自身核心利益,又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代價的道路。這才是我們這葉扁舟如何能在大爭之世的驚濤駭浪中安度萬重山的北斗方針。
※摘錄自本書〈前言 一次難以置信的會議〉:
他說:「你就不能拿槍對著他們打嗎?只要瞄準腳、或是別的地方,都可以。」
我簡直不敢相信美國總統竟然要求美軍對著首都街上的同胞開槍。那一刻非常超現實。他坐在橢圓形辦公室的「堅毅桌」(Resolute Desk)後,漲紅著臉,大聲抱怨華盛頓特區正在進行的抗議活動,而他這樣的念頭令空氣凝滯。
去年同意接下國防部長一職時,我知道將會面對許多棘手問題|例如戰爭與和平。但是,我從來沒想過得面對像這種事。好消息是,這問題不難決定;壞消息是,我必須想個辦法,既能避免我不希望看到的混亂,又能把川普帶回現實。我從來沒想到,二〇二〇年六月的第一週或任何一週的第一天,是這麼開始的。
二〇二〇年六月一日,星期一。這一天和其他大多數週一一樣,我先去健身房,到了五角大廈時還很早。我快速瀏覽當天的情報摘要,然後逐一看過早上八點的會議要先閱讀的資料。每週一早上舉行的「部長政策檢討週會」,或稱之為swipper的會議,與會者都是國防部的軍職及文職主管,包含國防部長辦公室、聯合參謀部、陸軍部、海軍部、空軍部部長及其軍職主管,亦即陸軍、海軍、陸戰隊、空軍和太空軍的四星主管。
疫情未爆發前,我們開會的地點位於五角大廈E環我辦公室對面的農恩—盧格大會議室。與會人士圍坐著一張大木桌,國防部副部長坐在我右手邊,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坐在我左側,然後助手和助理依階級排列靠牆而坐。那張桌子勉強可以坐二十四人。但是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是在各自的辦公室透過安全視訊開會。
我在就職的第一週就啟動swipper會議。這個由國防部軍、文職主管組成的會議,重要功能除了檢討國防部的優先工作,還要解決因故延宕的問題、以及處理當前事件等較緊迫的任務。這個會議也協助我打破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出現的軍文隔閡。六月一日的swipper會議進行到大約一半時,我的保密電話響了幾聲,然後就停了。
我當時想,一定是行政辦公室某位助理接了電話。沒多久,我就看到馬克.米利(Mark Milley)將軍起身後隨即從螢幕上消失|這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會出現這種舉動,頗不尋常。接著我的電話又響起來。我這才明白他突然消失的原因:米利急忙離開,是因為他收到緊急訊息。
馬克.米利將軍出身波士頓地區,是一位雙眉濃密、胸闊厚實的軍人。他學生時代是出色的曲棍球員,一九八〇年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進入裝甲兵部隊服務。他在陸軍服役四十年,多次奉派執行作戰任務,習戰且善戰。他面容嚴峻,掩蓋了他睿智幽默的一面;他聲如洪鐘,一開口滿室皆默;言談間喜好以感嘆語法表達情緒,並且慣用難解的習語與比喻。連看人總是重外貌的總統,也經常說他「很稱頭」。
我將會議交給我的副手主持,去接聽主席的電話。電話另一頭的米利聲音急促,頗不尋常,不過倒也理所當然。他說,總統幾分鐘前打電話給他,對於昨晚華府街頭發生的狀況非常火大。那時,不僅在華府,全國都有民眾集會抗議非裔人士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死於警方執法過程的是件。在華府的千餘名抗議人潮穿街過道,最後在白宮正對面的拉法葉公園聚集。有人放火燒東西,有些人打碎窗戶,有些人遭到抗議群眾施暴受傷。電視上一再播出的混亂場面影片,肯定引起了川普注意——他覺得他的政府「看起來很弱」,要米利想點辦法。
我請米利將軍到我辦公室來。川普會打電話給他,顯得事不尋常,而米利在電話中轉述他和川普的對話雖然簡明扼要,我卻覺得不對勁。我迫不及待想和他促膝對坐,引導他說清楚川普告訴他的一字一句。將軍很快就到了。在我面前表情嚴肅、臉色鐵青。我不禁懷疑,這可能是他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極少數如此肅穆的一次。
「總統真的很火大,」米利說。「他覺得昨晚發生的事很丟臉。他要我們出動一萬兵力制止暴力。我跟他說,我得先和你談談。」
我問:「一萬兵力?他真這麼說的?」
他回答:「是的。」表情依舊嚴肅但眼睛瞪大了些。「一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