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_20230815_135412_Chrome.jpg


「國X國造」的困境與陷阱

上報  2023年08月15日 00:02

吳崑玉 ※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1.png
鑑別國產軍品能否符合作戰需求的最簡單辦法,一是對標美國或歐盟、日本,通過他們軍方的檢測,圖為中科院自研自製的銳鳶無人機。(資料照片/朱明攝)

日前媒體再度報導,《國防產業發展條例》上路逾三年,僅10-12家廠商獲得認證。總體申請時程約要一年至一年半。參與國防部無人機的廠商,沒有一家通過廠商評鑑認證。其實這題早在今年三月,《上報》便曾報導過現在是連監委、審計部都跳出來指責。臉書爆料海巡2.0網站近日也有人貼文,指出海巡一架無人機4百多萬,總共花了9千多萬,但官兵每天只敢練習十幾分鐘,一人操作,其他人在旁邊看,質疑這樣的採購與訓練,真能形成戰力嗎?

國防部規定只肥了「紅隊廠商」

這些報導在軍工界引起了不少迴響。國防採購的種種弊端與巧門,業界全都心知肚明,但為了生意,沒有人敢明說,敢說的就有中高層放話「整死你」。業界傳聞,中科院等單位從軍方拿到案子,先扣一半起來,其他再發給民間廠商做。要不就像雲豹和若干通訊裝備一樣,中科院搶著做,說這個我可以做,不必買外國貨,結果研發十幾二十年還是生不出來,或產品效能遠不如國外產品。前陣子還發生國軍近4千輛輕型戰術輪車維修案,金額約2億,竟由一家資本額僅100萬的公司得標,結果被民眾發現多輛車輪於行進間嚴重晃動,近期才發現該公司違法使用中國產製的零組料件,軍方才斷然處置,終止合約。軍備局205廠招標防彈衣「纖維疊層不織布」、「抗彈纖維布(抗彈板)」等案,卻發現得標的攻衛防禦公司大量使用中國製品,粗估不法獲利6700萬元,被橋頭地檢署搜索偵辦。

軍方常以資安為由,制定特殊規格要求廠商遵循,但通常是「只有否定,沒有解方」,結果肥了「紅隊廠商」,即那些負責用攻擊來檢視漏洞的廠商。這幾年資安賺得最多的,就是紅隊演練,美其名是政府補助廠商的資安投資,到頭來只是讓你有資格被紅隊攻擊,補助給你的經費轉一手讓紅隊找你來練靶子。如果軍方覺得自由軟體或開源軟體不安全,很簡單,學烏克蘭,全面規定使用微軟等大廠軟體,政府與微軟簽約,直接由微軟負責資安。這樣做的代價是扼殺了創新,但要創新就必須承擔風險。大多數軍工廠商並不具備高階資安維管能力,他們是搞生產的,不是搞資安的,兩者很難兼得。政府不能把所有麻煩都丟給廠商,自己卻不提供解方,如此這般,誰都生產不出東西來。

2.jpg
廠商們不願意參與《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的檢測,因為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攝影:張哲偉)

至於廠商們為什麼不願意參與《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的檢測?原因也很簡單: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某廠商產品全是自行投資研發,受到國際肯定,只要接單,產品便能銷往國際。但在通過軍品評鑑認證後,其產品出口要接受管制。某家台灣工廠的鋁合金產品,接到以色列鐵穹系統的訂單,但進不了國軍軍品系統。原因之一便是一堆繁複的規定會把整個工廠搞死,而且此後出口還要被軍方管制。

說實話,「國X國造」提高自製率的概念沒錯,軍品需要嚴密控管也沒錯,資安需要關注更沒錯,但全部兜在一起,就會變成不可行的套套邏輯,最後導致台廠根本生不出東西。整個國防工業發展的關鍵障礙,在於軍方一直將「軍民有別」奉為圭臬,凡事都要立個軍規特規,下達一系列不合理要求,結果用市場價格好幾倍,買到功能差不多的產品,CP值極低。防彈板爭議如此,軍用車輛也是如此。Toyota的皮卡好用,那為何不直接買來改裝?或與Toyota合作生產維修?金賓汽車都能將賓士商用車改成裝甲車了,Toyota為何不行?

民間技術高於軍規產品

換句話說,現代工業體系下,許多民間科技的技術等級與改進速度,都遠高於軍規產品,且其CP值更高。而且在全球化分工體系下,比較利益所選擇出的產品,通常比自行研發的產品更好用。就算因為國安因素,拒絕使用對岸產品,也還有許多其他國家的軍品可以採用。舉例來說,捷克等東歐國家的武器系統,價格可能只有德國的一半,但效能沒差到那裡去。美軍軍事科技向來執世界牛耳,但現在美軍將採用的新一代裝甲車,是英國BAE的;中長程反戰車飛彈,有可能直接從以色列技術轉移長釘反戰車飛彈;M1A2的120mm戰車砲,則是德國萊茵金屬技轉,與美國兵工廠合作生產的。台灣要發展無人機,但生產規模不如對岸,技術也不如歐盟或美國,為何不能直接購入或技轉改型?

3.jpg
台灣要發展無人機,但生產規模不如對岸,技術也不如歐盟或美國,為何不能直接購入或技轉改型?圖為紅雀二型無人機。(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其次,鑑別國產軍品能否符合作戰需求的最簡單辦法,一是對標美國或歐盟、日本,通過他們軍方的檢測。二是直接輸出送到烏克蘭等戰場實戰測試,或得到美、日、歐、以色列等國的軍方認證與採購。軍品採購來是要能通過實戰考驗的,不是用來寫論文的,列一堆技術規格,還不如上場直接打一次。一個能得到國際一流軍隊認可的軍品,說它還不夠格符合國軍需求,這也未免太托大了點。

再次,要找出最合戰場需求的軍品,先得有足夠熟練的戰士,他們的意見才應該是最終決定採購與否的依據。美軍要測一把新步槍,除了科學檢測各種數據,還會找來一群士兵開打幾千發,然後回報使用心得。同樣的,要測一款無人機,也該先通過一群合格飛手來測試,而非先由上頭拍板定案,再來慢慢訓練飛手。台灣早已有民間的無人機飛手訓練單位,民航局也立有無人機飛手的證照制度,軍方為何不先送這些人去練飛無人機並取得證照,等到飛機下部隊再來訓練飛手?三不五時還會摔掉個幾百萬?如此又怎麼能找到功能齊備,操作簡易,CP值夠高的無人機?體質虛弱,常會虛不受補,本身體質的提升,戰術頭腦的改變,才是軍品採購與國防工業發展的根本。

國防產業的關鍵不是「自製率」

最後,國防工業發展,一如台灣所有工業發展模式,重點不是自製率有多少?而是能否在全球化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台積電做的是晶圓代工,其設計可能來自美國,原料可能來自東南亞,溶劑取自日本,最終產品可能送到印度去組裝,但無損於其全球性地位。我們與其斤斤計較於資安、自製率,不如全力發展一、兩項獨特能力,例如飛控晶片、三光(雷射、紅外線、可見光)觀瞄、或AI識別晶片,以此交換他國技術,可能更快速的製造出優秀的產品。

台海雖然兵凶戰危,但緊張情勢卻正是國防工業發展的最佳測試場地。共軍軍機天天繞台,我們可以發展便宜的監控無人機,或其他訊號情報蒐集設備。共軍軍艦頻越中線侵範領海臨接區,我們也可以藉機測試無人快艇或半潛艇。雙方都在「項莊舞劍」,卻都只是在「舞」而不刺,你給我找麻煩,我也一定給你找麻煩,甚至讓你得不償失,這便是「嚇阻」的實作。

台灣國防工業其實有很大潛力,但要開發這些潛力,不能靠軍方那種什麼都要管起來的一戰時代頭腦,而是後工業時代的軍工發展思維,對標世界一流軍事強國,才足以應對不斷增強的威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