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傾倒福島核爭議物質之公眾認知盲點


日本抗議核汙水排海的民眾。路透社

【專家之眼】
傾倒福島核爭議物質之公眾認知盲點

2023-09-02 07:41 聯合報

張競/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傾倒福島核爭議物質之公眾認知盲點

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顧各方反對,決定向海洋傾倒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安意外,因為灌救過程遭致核輻射汙染,經過處理過所產生,卻仍然存在爭議之液體物質。

日本政府決心向海洋傾倒爭議物質,本來就存在爭議;同時在決策與後續處理過程中,東京高層所展現政治態度,更刺激出他方強烈反應。但不可諱言,傾倒福島爭議物質已經逐漸從科學論證議題,受到國際社會成員各自表態存在差異影響,開始轉向政治對立發展。

不論如何,觀察近日媒體對此事件報導切入視角與論述內容,在此必須提出下列數項事實,期能點破傾倒福島核爭議物質之公眾認知盲點。

首先吾人必須正確定位與命名產生爭議之標的物,與其隨著日本政府或是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起舞,將其稱為“ALPS處理水”(ALPS treated water),或是刻意抱持負面評價,將其稱為福島核汙水或核廢水,毋寧將其定位成“福島核爭議物質”( Fukushima nuclear controversial substance),才算公允適當。

就客觀角度來說,對於此項物質是否對環境生態存在危險性,確實是存在爭議,同時因為該項物質與核放射物理特性相關,又源自福島第一核電廠災變事故因此採用“福島核爭議物質”加以命名定位,就態度中立客觀描述事實現狀來說,應當算是最合理名稱。

其次吾人必須認識到,向海洋傾倒此等物質,其所影響範圍並不僅限於海洋,透過大氣與海洋間,依據氣候變化規則所產生互動關係,此等物質亦將有可能從海洋向大氣釋出,並且跨越太平洋周邊界線,向全球其他地域與海洋擴散。所以其影響範圍並不僅限於太平洋海域,更不僅止於海洋,而是整個地球自然環境都會受到影響,而且整個生態系統都將受到衝擊。

再者就要提醒,在福島核電廠災變初期,大量核汙染廢棄物就已經向大氣釋出,研究顯示其中80%經過降雨循環過程,早就落向陸地或沉積在海洋中。同時2011年4月5日開始,東京電力就已經向海洋傾倒過完全未經處理核污染物質;隨後再隔一個月,由於當時收容核污染物質水槽容量即將不敷使用,因此再次傾倒高達30萬噸完全未處理過之核污染物質。

後來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是在國際社會嚴重譴責壓力下,才開始積極建構水槽,以便收容核污染液體物質。但各方仍然懷疑此等污染物賡續向外洩漏,若非流入海洋就是進入地下水地質體系。不過東京電力態度強硬,矢口否認此等情事但終於在2013年7月22日,首度承認此等污染物曾經流入海洋。

同時又在當年8月20日發生高達300噸高濃度核污染物質自儲放水槽洩漏事件,再加上2014年2月東京電力修正其原先公布之放射汙染測量數據,更嚴重影響其對外公布資訊之公信力與可靠度;所以東京遭遇國際社會阻力,其實真是不用喊冤。

此外更必須提醒,儘管國際原子能機構不斷宣稱ALPS處理水安全無虞,但吾人必須指出,在東京福島收容槽內取樣所得測試結果,只能用來檢視該項爭議物質在當時環境條件下之安全性,但卻完全無法保證當該項爭議物質傾倒至海洋後,與環境與生態系統其他物質發生交互作用後,其安全性是否將有所變化。到現在為止,不論是日本政府、東京電力或是國際原子能機構,都完全避而不談。

讀者只要思考到某些物質在特定環境條件下,其物理與化學特性相當安定,不會對人類產生危害但當環境溫度、濕度、壓力或是光度改變後,此等物質就可能產生致命效應。同樣就某些物質來說,其本身並無任何危險性,但當其與特定元素產生混合或化合作用後,亦有可能改變其物理特性或化學性質,變成對人類有害物質。

因將「福島核爭議物質」在福島收容槽內取樣測量,確定其安全性指數,其實只能適用於此等環境條件。魯莽不負責任地向環境極為複雜多樣之海洋傾倒,是否就像面對猛獸在圍欄內受到韁繩鐵鍊約束,看起來相當溫馴,但又有誰能夠保證將該猛獸釋放至大自然,其不會受到環境因素讓其回歸野性,最後對人類產生威脅呢?

最後就更要提醒,東京政治高層所打如意算盤,其實是因為多年來人類社會因為核武試爆與向海洋排放此等物質,早就讓自然環境充滿各種汙染物;而此等污染物往往又是根本無法辨識其源頭,找出這些核放射物質究竟是由誰釋放。所以只要傾倒入海,最後就會變成另一筆糊塗帳目,就算是有人受到影響,亦無法因此建立因果關係,以便向東京電力或是日本政府索賠求償。

但此種自私心態有時是真正低估大自然體系運作之公平性,目前所有推測估算此等「福島核爭議物質」擴散狀況之模擬計算,都認為其將對外延伸擴散,最後透過稀釋作用變成一家烤肉萬家香,國際社會各方共同承擔其後果。

但若回顧日本四大公害病歷史,就其擴散狀態來看,愈接近傾倒與釋放源頭者受害程度愈高,所有企業對外釋放污染物質,到頭來都是損人不利己,甚至還會糟糕到達損人更害己地步。日本政府寄望於海洋或是大氣將汙染物帶離源頭或是稀釋,顯然都忘記西方諺語:“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 其實亦可適用於不負責任地傾倒爭議性物質,最後自家人必然是要承擔最嚴重後果。

延伸閱讀:
《李武忠:日排核汙水 蔡政府太消極》《風評:日本的核廢水與台灣的沉默》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傾倒福島核爭議物質之公眾認知盲點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傾倒福島核爭議物質之公眾認知盲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