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房的炊事兵 (三)
民國69年11月中從基隆搭登陸艦抵達南竿,馬祖的深夜已有寒意;報到後三天就參加第一次的夜行軍。
肩上揹著五七式步槍(步槍的彈匣是空的),腰上四個裝滿子彈的彈匣,水壺,刺刀,防毒面具,通信兵背著拐拐向防衛部隨時通報我們位置,7~80人口中雖未銜枚但是夜行軍無人出聲,只聽到無線電不時傳來要求位置回報,長筒黑膠鞋行進間的腳步聲, 步槍,刺刀, 彈匣和軍服的磨擦聲,晚上沒有路燈也沒用手電筒,每個人跟著前兵腳步循序前進.
當時外島單打雙不打的砲擊已經停止快兩年了,但是水鬼出沒還是有「聽說」;我剛掛階少尉見習官,第一次夜行軍走在部隊前面怕被狙擊手當成人形標靶,走在後面怕被水鬼摸掉,混跡在隊伍中間應該相對”安全”,但是弟兄們一兩週沒水洗澡的汗臭味,穿著被磨出破洞的帆布膠鞋,腳丫穿著軍襪和帆布鞋形成活塞運動,異香從布鞋的破洞逸出,汗臭加上腳臭”乳水交融”,如入鮑魚之肆難以筆墨形容,但幾個小時夜行軍下來也就久而不聞其臭。
清晨部隊班師回朝,伙房做了一大鍋熱騰騰的麵疙瘩, 吃完點心參加夜行軍的弟兄可以補休到中午起床吃中飯。
我們連上沒有一個老芋仔,我很驚訝連上伙房都是本省籍的炊事兵竟然能做出相當地道的麵疙瘩。以前在家時公務人員配給每月有一袋麵粉,先母也常切麵條做鹹湯麵或是和麵做麵疙瘩。
後來稍微了解我們伙房的炊事兵怎麼學會做麵疙瘩? 這都是他們在以前單位的廚房裡有老芋仔代代相傳的麵食。當部隊夜行軍回到連上時,離早餐時間還有兩三個小時,所以清晨三四點炊事兵起床做麵疙瘩相對比較省事。麵粉加水和好醒一下,捏出一小片一小片倒入水鍋,放點青菜,油蔥酥,再倒入軍用罐頭就成了一大鍋香味四溢的麵疙瘩,參加夜行軍的弟兄一人喝上兩碗熱熱的麵疙瘩,躺在床上肚子裡還是暖呼呼的。
當年的軍用肉罐頭有三種口味,牛肉,豬肉和鰻魚,其中牛肉最美味但配給數量少; 又有少部分農村弟兄不吃牛肉;豬肉罐頭的肥肉稍微多了一點,但是伙食缺油水,麵疙瘩配豬肉罐頭還是最受歡迎。鰻魚罐頭則是喜好程度最差,主要是調味不對,用大海鰻做的鰻魚罐頭,乾乾的沒有湯汁,口感粗糙的很,鰻魚罐頭倒入麵疙瘩鍋內都散成粉狀。
我讀書時北部幾所海事院校有水產製造科系的,每年學校實習工廠都會讓學生學以致用,製作鰻魚罐頭,但是不能對外銷售,只能內部處理或是學校拿去作公關;我曾經吃過那些鰻魚罐頭,比起軍中的鰻魚罐頭真是美味的多!
上文承蒙 Elliot Wu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Elliot Wuu:伙房的炊事兵(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