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川普27日舉行首場辯論,拜登挨批在辯論會上聲音沙啞、口齒不清、老態畢露。法新社
拜登若戀棧
將歹戲拖棚
2024-07-01 00:03 聯合報/ 朱立安/教(嘉義市)
美國總統大選首場辯論,拜登真夠慘!倘若是評審學生辯論比賽,已足以定輸贏,然而這不是看小孩子比賽,而是兩位可能控制核彈的老人,爭奪權力連續劇當中的一場戲。難道像著名法國歷史劇「大鼻子情聖」中,名角上台,卻被看他不順眼也更有才華、熱愛行俠仗義的劍客當眾轟下台嗎?事情也真的朝此方向發展了。
辯論剛結束,偏左媒體已紛紛喊話民主黨換掉拜登,紐約時報尤其強悍,不到廿四小時內找來十幾位名氣最大的作家和政治評論員,呼籲拜登放棄競逐連任。曾獲諾貝爾經濟獎的克魯曼更直接撰文,點名非裔女副總統賀錦麗接替拜登。賀錦麗贏的機率比當年的希拉蕊・柯林頓更低,右派共和黨看敵軍如此驚惶失措,恐怕樂不可支,而拜登支持者豈能嚥下這口氣?
台灣,尤其藍營,看美國嚷嚷換候選人,想必心有戚戚焉,筆者不願回憶我們自己的政治爭議,倒是想到約翰艾文的「蓋普眼中的世界」;男主角小時,有位老師口臭非常嚴重,某天在課堂上,老師公開點名問最鍾愛的學生:「我有沒有口臭?」學生巧言令色回答說沒有!卻私下塞紙條給老師說:「老師您的嘴巴真的很臭!」多年過去,學生在紐約遇到當年同學告訴他說,老師死了,冬天喝酒醉倒路上,冰天雪地就凍死了,學生氣得痛揍報信者。事實往往難以下嚥,當年老師無法嚥下批評,支持他的學生看到老師以最不華麗的方式轉身離去,也難平心靜氣。這正是過去一天在網路看拜登支持者激烈爭論是否請他下台的狀況。
著急的左派媒體,已到了不能繼續自欺欺人,而且必須自救的地步。左媒這些年來逆著民調風向,替拜登說很多好話。稍早前,拜登兒子杭特被判多項重罪,左媒說很多美國人都持槍,唯獨拜登兒子有罪呀?又說拜登兒子和很多美國人都吸毒,都值得同情,所以「大家都是杭特」。拜登說兒子沒做錯事、公開擁抱兒子,左媒又讚美拜登「性情高貴」。雙標是危險的事,但更危險則是整批媒體、整群人集體雙標。
筆者懶得看辯論現場「演技」,較在意政策內容,但細聽辯論內容,才更生氣。川普和拜登都把移民當代罪羔羊,都有意無意在煽動排外,都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冷戰遺毒思維。細節方面,兩人都公開說謊。川普痛打美國高物價、通貨膨脹,但若他當選,其主張調高進口關稅的政策會讓高物價與通膨惡化。拜登說他任內沒有美軍在國外死亡,也是說謊;美軍倉皇逃出阿富汗那年,喀布爾機場爆炸事件導致十幾名美國大兵死亡。但更嚴重是,美國在全球賣武器,多少平民百姓因之死於非命?這些不提嗎?不必關心嗎?拜登難道老得連兩個月前大學校園一系列反以色列的抗議活動都忘了?
這場媒體形容的「現代史上最糟糕的總統辯論」,已經是民主大災難,不僅拜登自我感覺良好,也凸顯民主黨危機處理之無能。如今左派放風聲說,更換候選人多困難云云,讓人質疑,是否美國政治體制僵化到兩黨都變一人政黨?當然關鍵仍在拜登本人,如果他執意戀棧,不肯讓賢,接下必將歹戲拖棚,不忍卒睹。
※ ※ ※ ※ ※
川普回歸?
拜登連任?
美國總統大選對台影響的兩種劇本
2024/07/01 Closer to Europe 聯合報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文/徐曉強
未來 4 年掌政美國的下任總統,將會如何影響台灣?台灣又該如何應對? 圖/法新社
這原本是拜登陣營想要在民調上扳回一城的大好機會,他們希望藉由 6 月 27 日美國首場總統大選辯論呈現拜登有活力的一面,證明就算高齡 81 歲,他依然能夠勝任全世界最困難的工作,就像他今年 3 月 7 日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演說時一樣。
結果拜登基本上搞砸了。雖然團隊在辯論前就已經先打預防針,說拜登感冒,但他有氣無力的講話方式,加上偶爾的結巴、講錯話,反正讓觀眾更加確信「他真的老了」。
面對川普大言不慚的發言、重複散播錯誤訊息,拜登完全無力還擊,不斷指控對方是「騙子」也於事無補,反而像是在貼對方標籤。除此之外,拜登多次沒有用完自己的論述時間,需要主持人提醒是否還有需要補充的地方,顯示拜登似乎無法好好組織自己的思緒,無法提出完善的論點。
即使如此,但距離11月大選還有一段時間,目前拜登、川普兩人民調仍然接近,尚難預測哪一方將會勝選,而鑒於美國對全球經濟產業、印太區域安全等等與台灣切身相關議題的關鍵影響,身在台灣的我們當前能做的,是檢視拜川二人的過往表現、政策方針等等,藉以推敲:未來 4 年掌政美國的下任總統,將會如何影響台灣?台灣又該如何應對?
6月27日是美國總統大選辯論首戰,拜登和川普兩人目前在多數民調中的支持度非常接近、差距不到 1%。 圖/法新社
▌「換登」?機率低
辯論之後,不意外地立即引發民主黨陣營緊張,「換登」呼籲和報導開始出現,未來幾天相關討論勢必會越來越熱絡。不過解鈴還須繫鈴人,要成功「換登」,前提是拜登自願退選,否則黨內要角沒有人敢直接挑戰現任總統,但目前看來拜登會這麼做的機率非常小。
拜登的競選團隊肯定設想過這樣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主動向川普陣營提議早一點舉辦總統辯論(這是美國總統大選史上最早的一場總統辯論,通常都是要等到 9 月、候選人正式被各自政黨提名後才會舉辦第一場總統辯論),這樣辯論的表現才不會對選舉結果產生太大的影響,拜登陣營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做選戰策略的調整和回應。
但可以預期的是,未來拜登的競選團隊應該會盡量減少或避免拜登公開發言的機會。
事實上,民主黨換人的最好時機早就已經過了,最好的時間點是 2022 年期中選舉過後,民主黨當時選得並不差,拜登可以漂亮退場,並讓繼任者有非常充裕時間準備競選,可惜拜登不願退位。民主黨底下幾位有意爭取總統寶座的人,例如:密西根州州長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等人,則都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認為現在沒必要強出頭背負破壞黨內團結的罵名,不管拜登輸、贏,等 2028 年再出來競選更沒包袱。
拜登有氣無力的講話方式,加上偶爾的結巴、講錯話,反正讓觀眾更加確信「他真的老了」。 圖/路透社
▌選戰逐漸升溫,川普越選越順風
拜登和川普兩人目前在多數民調中的支持度非常接近、差距不到 1%(2020 年此刻拜登是以 8-9% 的差距穩定領先川普,最後全國得票率則以 4.4% 勝出),但根據選舉研究,現在的民調其實還不具參考價值,對大選沒有太強的預測力,要等到特別是 9、10 月,全國黨代表大會之後的民調才有較高的預測力。
考慮到美國總統大選是選舉人票數制,今年選戰的關鍵看起來還是在 6 個搖擺州上(密西根州、內華達州、賓州、威斯康辛州、亞利桑那州和喬治亞州),而目前在這 6 個搖擺州,尋求回鍋的川普在民調上全部領先 2% 以上,也難怪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期一篇文章就指出,若依現況推算,根據他們的選舉模型,川普有二分之三的機率勝選。
假如川普當選,對台灣的影響會是什麼呢?
拜登在辯論中的表現,不意外地立即引發民主黨陣營緊張。圖為在DC特區觀看辯論轉播的美國民眾。 圖/法新社
▌劇本一:雲霄飛車,請繫好安全帶
首先要認知到的是,川普第二任期美國政策變化的程度可能會比第一任期還大,而這主要和他的團隊組成有關。
第一任期時,川普其實已沒料到自己真的會順利當選,並未培植自己的人馬,因此上任初期除了少數選戰有功的親信外,多用共和黨前朝官員,例如: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John Kelly)和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等人,這些人很大程度上牽制了川普草率的政治決定,像是派出民兵鎮壓國內街頭抗爭運動、派出特種部隊到墨西哥擊殺犯罪毒梟集團,穩定了美國政策的延續性,但最後因為意識形態、理念和川普實在差異太大,紛紛請辭離職。
而今,經歷過 4 年執政、4 年在野後,川普已在黨內培養出一批極度效忠自己、政策理念也相近的人馬,相對不會再受到所謂共和黨「建制派」的限制,將可以很大程度上實踐自己的政見和理念,未來美國的各項政策也因此可能出現急劇的轉變。
這些人包含他的最後一任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前駐德大使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前副國安顧問凱洛格(Keith Kellogg)和博明(Matt Pottinger)等人,這幾位未來都極有可能在川普的外交、安全政策上扮演要角。
外交政策上,他們都是對中鷹派,認為中國是敵人而不是競爭對手,應該和中國經濟脫鉤,並主張加強與印太地區盟邦的軍事合作以嚇阻北京,要用強硬的貿易手段迫使中國改變不公平的經濟行為。
因此川普目前提出要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課徵 60% 關稅的政見並非玩笑話,未來被付諸實踐的機率其實非常高,這將會近一步強化已經逐漸分流的全球供應鏈——一條服務中國、另一條服務非中國,也會迫使先前不願意移動、但主要貿易市場是美國的最後一批台商回流台灣,或是轉移生產基地到東南亞國家、墨西哥等被美國視為「友岸」的國家。
相較於經濟、產業的影響,川普回鍋對台灣外在安全環境影響的方向就不是那麼明確。從波頓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到川普其實完全不在意台灣,視台灣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如果中國願意接受他的條件,川普可以毫不猶豫地拿台灣的主權來交換,但在達成協議前,第二任川普政府會和第一任一樣,藉由不斷強化與台灣的各方面關係,提高美國的談判籌碼。
川普若能勝選,其政策變化的程度可能會比首次任期還大,而這主要和他的團隊組成有關。 圖/美聯社
▌拜登已經出局?歷史數據對他有利
儘管目前情勢確實對拜登非常不利,但歷史數據顯示爭取連任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真的有所謂的「現任者優勢」。美國自 1789 年華盛頓當選首任美國總統以來,現任總統競選連任成功的機率約為 69%(歷任32位美國總統當中,有22位連任)。
若是從二戰後開始統計,數據同樣約為 69%(戰後13位總統中,9位連任),失敗的僅有 1977 年的福特、1981 年的卡特、1993 年的老布希,以及 2020 年的川普。
另一項數據也顯示經濟表現對總統候選人爭取連任的影響。二戰後,現任總統競選連任的選舉年,若剛好碰上經濟衰退,全部連任失敗(上述提到的卡特、老布希、川普);但若沒有碰上經濟衰退,連任成功的機率高達九成。
截至今年 6 月,各大研究機構對美國經濟成長率的評估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普遍預期是經濟成長將放緩而基礎穩固,美國經濟衰退機率低、或不會發生。換句話說,若沒有發生重大變故,歷史數據顯示拜登連任的基礎機率(base rate)其實高達七成。
儘管目前情勢確實對拜登非常不利,但歷史數據顯示爭取連任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真的有所謂的「現任者優勢」。 圖/美聯社
▌劇本二:「小院高牆」變成「大院高牆」
假如拜登順利連任,預期許多內閣副手將會扶正,以確保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拜登整體的外交、安全和經濟等政策並不會有太大幅度的改變。國安外交方面,美國繼續深化與印太地區盟國的軍事合作,有效嚇阻中國進犯台灣,短期內台海之間爆發戰爭的機率降低。雖然台灣國際空間雖持續受到中國打壓,但在美國支持、民主號召下,台灣與他國關係獲得實質進展。
經濟產業方面,美國綠能、環保政策方向不變,台廠持續面臨國際減碳壓力。美國政府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將可能從原先的「小院高牆」變成「大院高牆」,增加限制的深度與廣度,例如美國可能開始管制成熟製程晶片的製造設備或是設計軟體,進而波及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航空航太、導航和定位技術也可能是未來被針對、實施出口管制的標的,包括無人機技術、衛星技術和其他與先進材料相關的技術,因為這些技術在軍事上都有關鍵應用。
除了半導體,台灣可能受到拜登政府第二任期對中「去風險」、「友岸外包」政策影響的還有 PCB、顯示器、電腦設備、通訊網絡設備等 ICT 產業。美國政府擴大本土 ICT 供應鏈產能、打壓中國 ICT 產品進口的作為,可能會促使更多台灣 ICT 業者評估、前往美國本土或是美國友岸國家設廠。
▌鹿死誰手,現在說都還太早
究竟台灣未來 4 年會面臨哪一種情況?現在下定論都還太早,畢竟選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特別現在雙方民調接近,拜登在剩下的 5 個月後來居上、逆轉勝也不無可能,台灣政府、企業現在能做的,就是盡量蒐集川普未來可能推行的政策資訊,並提早作出應變計畫。
究竟台灣未來 4 年會面臨哪一種情況?現在下定論都還太早,台灣政府、企業目前能做的,就是盡量蒐集川普未來可能推行的政策資訊,並提早作出應變計畫。 圖/法新社
責任編輯/賴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