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戰術圖解 總編輯
PT19新資料補充
今天為32年前出版的這本舊著又發現了新資料,針對圖中那全國唯一的一張PT-19小照片也搞清楚了來歷。
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夏,空軍官校初級班從印度臘河遷回杭州筧橋,首批空官25期生開始展開飛行訓練。到1947年秋,空官初級班改組為「初級飛行訓練大隊」,下轄2個中隊。就在那時新引進了PT-19,交由第1中隊用於對新任飛行教官實施職前訓練。
等到1948年空官27期生開始飛行訓練,因人數較多,原有PT-17不夠分配,於是決定集中到第2中隊,讓一半飛行生維持原本課程。而第1中隊所接收的PT-19也不得不投入教學帶飛,但國軍對該型機並無任何檔案可資參考擬訂飛行訓練計劃,另一個隱患則是其起落架不夠堅固,很容易折斷,並不適於教練生手,所以只能特別提示教官注意進場避免過高而造成重落地。
結果到27期完訓前,PT-19的帶飛進度甚至超越了PT-17,亦無失事記錄。但最後27期雖然成為首批在台灣畢業之飛官,但該型機卻沒有在台灣被發現過的證據 !
此事不禁讓我想起華錫鈞上將在去世前投稿本刊,堅決反對用其所開發的IDF改為高教機的主張,裡面就提及與以上類似的顧慮。
上文承蒙 劉文孝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劉文孝:秦良丰墜地後發生張力性氣胸 而軍方最早趕到的EMT一直對他全程壓擠胸部但都沒有恢復呼吸 最後是等到童綜合醫院的人員到場才執行刺針減壓救回性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