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風傳媒報導(如截圖):國軍人力近年越趨吃緊,退伍軍士官人數逐年增加,2024年部隊「編現比」僅不到8成,戰力亮紅燈。行政院6日公告《志願士兵選訓實施辦法》修正草案,放寬入營門檻,包括刺青(紋身)、身高限制等限制;此外,曾因個人因素申請不適服退伍的志願役士兵,可再參加甄選。
這則新聞讓我想起26年前所寫的部落格文章,卻沒想到如今一語成讖!文如下所述:
●【服役四年退伍】1999/08/23
多年前坊間某知名之財經雜誌的讀者投書曾提到:
國軍若同意軍校大學部畢業之軍官,比照歐美國家軍校畢業生服役四年後即可依其志願退伍或繼續服役之規定,則產業界之「謀職、求才」的環境會有所更奕。
筆者甚至更樂觀的認為「就業市場的供需」會造成大學生大量轉讀軍校;因為同樣與大學畢業生相較,軍校畢業生於畢業後所服役的四年中,歷練「文書業務、人員管理、領導統御、後勤補保、裝備管理、福利士氣、危機處理、演講及簡報技巧……等等」。被領導者少則十人、多則百人,所管理的裝備金額少則百萬多則以億計算,而有哪個公司能花的起這種教育訓練的時間及費用?再加上服從性高、生活教育中的「進退應對」明顯較一般大學畢業生得體,而存款理財及生活水準也明顯高出大學畢業生很多。
然可惜軍方在其長期服役的生涯中,其「軍官團教育」並未發揮功效,只是淪為「例行公事」而已,因而導致長期服役的軍官們於退伍後無法為業界所樂用,也導致了軍校逐年招生不易的困境。
再不更改此項服役觀念,當走向「募兵制」的那一天,將會發現社會之「殘渣」已經全部集中於軍隊和軍校中,再也看不到高水準的「博、碩士預官」於軍中服役了,而軍中則淪為不知長進的「一灘死水」。
也不能再灌輸學生「所謂成功是留在軍中發展,退伍的都是失敗者的觀念」,因為這樣只會更招不到學生,也導致軍中出現更多為「晉階」而不擇手段的「階級暴力」者(本文原先張貼於「陸軍官校的部隊經驗談」網頁,張貼一日後被刪除)。
●【陸軍看到自己的危機嗎?】
若為自己投資或購屋置產,你會怎麼去做?是相信美化過的文宣資料亦或只談盈餘不談虧損的投資顧問或房產掮客?
還是自己苦心鑽研、上網研究、透過朋友與人脈詢問可靠信譽的專家。
既然投資理財會如此,那大學與人生的選擇,也會聽天由命嗎?
軍方如果以為只要如同「將美化過的文宣資料亦或只談盈餘不談虧損的投資顧問或房產掮客」的做法搬到軍人職場,美化成為愛國舞台,軍人偉大的標語則變成舞台佈景,就能招募到資優的學生嗎?
五年級以上的軍職老輩們,大多是迫於當年的經濟環境與求學窄門,而瞎子摸象的進入那只准進不准退的「終身役」。
而今年輕一輩的軍校生們會接受這樣子的「不願役」嗎?身為軍校生的父母們,也會同意把當年那套作法再搬回來嗎?
軍方改革阻力最大的不是高層,而是現職的軍士官兵們,因為他們都帶者過來人的經驗與身份,不知不覺地反抗改革。
●【軍校學長制度的最大缺點】
西點軍校領導魂─賴瑞‧杜尼嵩著─陳山譯 ─智庫文化P156頁
「把自己看做培訓中的領導人才,而不是一個嚴格但必要的新生制度的執行人。」麥克阿瑟在一次大戰期間,看到戰場上的軍官用不必要的嚴峻態度來對待手下的士兵,而這種行為就是從西點高年級學生對待新生的態度所埋下的種子。
出身西點的軍官,他們的領導風格明顯都有高年級學生對待新生的行為模式。這種反效果的領導方式,在他們走出校門後依然繼續下去。新生制度對新生也許有所助益,但是高年級學生其實卻是受害者。
我的部落格原文網址如留言連結:
從本站每日瀏覽人次暴增近萬人,談陸軍官校的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