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兵  

艦艇兵不可缺,也不宜濫

2016年8月20日

黎樵

中華民國海軍備役上校,曾任艦長。

報載,目前國軍「缺艦艇兵及外島兵,國防部將續徵義務役」,82年次之前役男必須有心理準備。我曾當過水兵,從小中士到老上校,以下是我對募兵制的幾個感想……。
 
一、且戰且走,漂移不定的兵役政策:
 
2009年3月10日,當時的國防部長陳肇敏曾表示:「2014年底,我們將會有一支全志願役的國軍部隊。從2010年開始去除徵兵制的過程中,將由2014年底的全志願役部隊完全取代之。」又說:「個人希望加入志願役士兵的人,必須有高中教育的最低學歷以及那些不願意服義務役的人必須完成四個月新兵軍事訓練營。」
 
但現在已2016年中旬,全募兵的志願役在哪裡?卻老是有招不到人的窘境,連官校正期生都召募困難……。三年兵改成兩年兵改成一年兵改成四個月兵……,商鞅變法,終究腰斬,還能有啥把戲?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20條:【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國防部為了不違憲,因此在募兵制推行的同時,也特別規定83年次1月1日以後之役男僅需接受三、四個月的軍事訓練,不需再服一年(12個月)的義務兵役,但這些規劃因為募兵不力,一直存在有許多變數,政策也一改再改。
 
二、全募兵制違憲?何不募、徵併行?
 
國防部的算盤,是希望在2016年底可以完全施行全募兵制(又拖兩年,跳票又跳票),而實際卻可能有許多窒礙難行之處,光是艦艇兵與外島兵源的缺乏,就令那些管人事的長官們頭疼,想全募兵,又要不違憲,事實的困難度擺在眼前,能不能執行?竟又死鴨子嘴硬,這全募兵制根本就是違憲,違反憲法第20條的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
 
搞一個三、四個月的軍訓,只為規避憲法,既浪費錢也無意義,猶如救國團的學生戰鬥營(不用繳學費還得花國家大筆預算,是完全不能用的兵),只因為憲法定死在那裡。 國防部話說得早,全募兵給說得沒了彈性,明明已是違憲的事,為何執意孤行?除非你把憲法第20條改了,否則【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義務役才是真正符合憲法,符合台灣國防現況,也對現在及未來的年輕人有更大的好處,可以強化國家觀念、建立年輕人保家衛國的責任與信心,與對軍人的尊重、瞭解軍人的最基本的制度形式,這比你開放營區參觀,搞什麼全民國防宣傳還要有用,讓年輕人實際參與其中,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國軍。
 
這時代國家制度更需要如義務役的徵兵制,大學裡更需要有軍訓教官,否則在現行教育體制之下,培養出一堆媽寶、宅男或者太陽花之流的年輕人,沒有經過軍事洗禮,年輕人心裡只有自己,盡圖享樂,不再有服兵役的茶餘飯後共同回憶,年輕人吃不了苦,學校裡沒有軍訓教官的約束及輔導,太過放任與自由的社會,只會害了年輕人,非台灣之福,也非現代父母所樂見。
 
如果以募、徵併行,維持以往現狀,沒啥不好,募兵制你照推動,讓年輕人一樣服他的一年兵義務(最好兩年),既兩全其美,也符現況,也解決兵源不足的窘境。
 
三、艦艇兵是什麼?為何需艦艇兵?
 
艦艇兵就是水手 (Ordinary Seaman,O.S.)、水兵( marine; sailor; seaman;bluejacket),所謂水手,維基百科裡的解釋:水手是船舶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體力勞動工作雇員。水手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職業,始自漁業。19世紀前,水手並未細分其名稱,故除船長以外,故通稱為水手。而在現代商船上,又依其工作細分職稱,因此水手是不可或缺的海員。
 
【不可或缺】,海軍是科技的兵種,也是國際性的軍種,一艘偌大的艦艇,各部門分類龐雜,需要的是各自專業的人才, 以前徵兵制度,有各階層的專長士兵,例如航海、輪機科系,不用抽籤,軍種就是海軍,這裡頭還會依你的民間專長,比如做水電的,讓你去電機、損管,做冷凍空調的,做電子修護的,汽車維修、食勤、洗衣、理髮、文書、財經、駕駛、木工、資訊、美工……,甚至分發至電信、雷達、信號、聲納、兵器、油機、電子作戰、飛彈……等,各自分工,原來就有專長的,馬上能提升該各別部位上的兵科專業能力,甚至有些根本不須再多花時間去實施教育訓練,節省公家培訓的時間與經費,也能直接提升單位、艦艇的實質戰力,特別是這些人擁有民間專長、証照,早期服役年限三年,大量的義務役士兵,才是一整艘船戰力的最大表徵與源泉。
 
現在義務役沒有了,現成的專業士兵改成志願役,全都是高中以上學歷,按理時間久了,也應該能勝任艦艇專業技能,比一年兵來得有用,但主要是心態與民間專長的需求不同,這些志願兵,大多學校畢業,沒有實質在社會上工作的經驗,空有証照也不一定能用。 國家花大筆成本召募這些人來,一樣要再花更多的預算重新給予培訓,他(她)們有些只是來部隊過個水,當個幾年兵,存夠了錢馬上就退伍,建立人生第一桶金之後,管你部隊死活,反正你國防部也不可能讓我吃終身俸,20年太長遠,升到一個上士、士官長也才可領月退俸最多23K,士官、士兵沒尊嚴,誰給你幹滿20年?況且還一直在海上服勤,漂無定所,幹下去只有頭殼壞去……。
 
現在的艦艇兵不僅缺人,募來的志願役就難保不是這種心態,不是真為保國衛民而募,也看不到未來的願景,退休後沒有保障,有多少人真願意留下來幹到20年?一個士官長服役年限可以到58歲,法條定在那邊,卻是遙不可及,也不太可能的夢想,如果是當年大陸來台無家無眷的老兵還有可能,現在的年輕人,別傻了。
 
艦艇兵是最基層,也佔艦艇上人口的最多數,一如社會裡的勞工藍領階層,當這些人力負責的工作比之於社會,必須付出更多時間在船上待命、戰備,所做的都是勞動體力服務(裝備、甲板清潔保養、拖地、維修管理、打雜…),階級低也倍受上級責難,沒地位、沒尊嚴的同時,有誰願意幹這些沒自由的水兵?去商船幹水手都來得好上百倍,幹嘛幹水兵(艦艇兵)。
 
四、艦艇兵的專業在哪裡?
 
我舉我以前在陽字號驅逐艦上的例子,我曾任昆陽艦電子戰中士、瀋陽見習官及通信官、貴陽戰情官、岳陽作戰長,都屬作戰部門,當時的三年兵,很多是海專或海洋大學的役男,管航海、雷達、戰情、電工(國內高中或大學相關電子科系),幾乎是與本科系相關的,根本只須稍加短時間的建立海軍共同性科目之常識瞭解,就能上手,其他電信、信號人員通常需高中以上程度,每天練習key摩斯碼,接收發電報、旗號、燈號,這些非常專業的海軍特有通信方式,至少也得一年半載的嚴訓精練,加上船上實務操作,克服暈船,無怪乎當年要設定海軍艦艇兵必須服三年義務役。
 
我兒是80年次役男,前年我陪他去參加抽籤,抽的就是艦艇兵,當時按理,學氣象的,他的同學們依慣例都是分發至空軍氣象聯隊,我兒也曾入學空軍航技院氣象軍官班,後來我讓他退學賠款,必須再入營服役,但那年規定必須打散抽籤,也就是很可能抽到陸、海軍或特種部隊,我兒手氣好,海軍艦艇兵,當時這籤還真是少數中的少數,我自己在海軍服務幾十年,我兒這籤真與他老爸有緣,但是學氣象的,後來在船上,負責的是行政二兵的職務,學非所用,一年不到,就退伍了。
 
現在近八成都是大學畢業生,役男更少,我兒在成功艦當兵,算是極少族群的異類,長官們更不敢對這些義務役士兵太嚴格管教,隨時怕被投訴,一年役期,在船上只能打雜,啥事也做不了。 志願役士兵,看似役期長,但已無以前義務役士兵的專業度(結合社會民間專長資源),除非讓他(她)們再多幹個幾年,但猶如這次雄三飛彈誤射的中士,這志願兵能用否?有多少人是來部隊混的?還不如當年的義務役可用。
 
五、義務役不可廢,軍民資源共享:
 
我在老陽服役的時候,帶過不少海專或海大的役男,他們的航行經驗不比你差,光是在商船上見習,就跑過五湖四海,世界各國走遍,也通過河海特考,航海知識、英語能力,都不比你一個艦長或艦上長官來得差,包括輪機隊的兵。
 
我曾帶過一個戰情兵,姓陳,當時只是高中畢業程度,但喜歡看書,經常請家裡寄來一箱箱書籍,放在戰情室旁的電工間,那是他休閒時讀書的地方,有次我與他閒聊,他準備三年退伍後去考大學(早期聯考制度),15年後,我在國防部任上校聯戰官,在交通部一個花蓮輪沉沒搜尋的會議上遇到他,他已是國內海洋知名的學者,英國博士,海大教授、系主任,更是那次搜尋任務的主持人,就坐在部長旁的專家學者席上,當年這位非常靈光、聰明的役男,我是他的隊長(上尉戰情官),服兵役是他充電發光的起點,誰說服兵役浪費時間?
 
義務役士兵有許多本身具有民間專長,甚至是師傅級的好手,國家不需花費太多經費,卻能物色到這些人才,讓部隊維持基本戰力,但現在必須花更多的預算請來那些不怎麼管用的志願兵,供給不算差的薪資待遇,還得花更多資源去培訓,民萃討好的結果,讓部隊沉淪,也讓軍人地位受貶,孰優孰劣?立可判明,惟既有政策,已將民間與軍方隔斷,一分為二,沒了義務役,軍方也自求多福了。
 
六、真是學有專長,不會來當志願兵:
 
我在社會上有一門好技術,可以賺大錢,幹嘛來給你當一個不自由的志願兵?現今經濟景氣差的時侯都沒人來當了,等景氣大好的時候,不就更缺得兇?
 
以近30年來國軍缺乏醫官為例,以前有義務役的醫學院畢業的醫官(預官),這些台灣最菁英的人才在艦艇,更能發揮對艦艇的醫療品質與照護水準,許多來當預官的役男,在各兵科學校擔任教職,培養許多優秀的軍士官,我當年(民69年)的士校區隊長、教官,都是台清交的高材生,有碩士、博士,這些人對軍事院校的貢獻,是現在軍校師資難以比擬的,當年教我數學的教官林長壽先生,後來讀到美國的數學博士,曾是中研院院士,也是國內著名學者教授。
 
我在海士校電戰常備士官班裡,僅22人,就出了兩名博士、好幾位碩士、少中上校級軍官與優秀士官長都有,全因為當年台清交的預官們幫忙輔導與鼓勵,才能讓我們在海軍成長茁壯。
 
再者,以一般冷凍空調、修車(引擎)師傅,屬藍領階層,甚至是學航海的大學畢業生,我有技術在社會謀生,當老闆,到商(漁)船上幹船員,可以憑己力爬升到二副、大副、船長,或者是專業醫生在社會極令人稱羨與敬重,誰來給你當兵?……那些志願役士兵,若能在外面好好混著,憑什麼立志去當個「兵」?而不是「士官」或「軍官」?
 
因此,以軍民資源的共用與共享,早期的義務役制度,對軍方的CP值來說是很大的,我們國情不同於美軍,推行全募兵,不僅是民萃上的濫情,也是空想,甚至是妄想,國防部主其事的長官們,只為升官,只為政治服務,已失軍人風骨,何嘗是真正為國軍戰力與官兵福祉、未來建軍發展著想?
 
艦艇兵不可缺,也不宜濫,否則一個環節出錯,更容易出大事,不是只有CM-11戰車幾個人而已,那可是數百人吶,甚至如雄三,可能引起兩岸戰爭,失了台灣。
 
【寧靜海訓練不出好水手】,我們現在是連當水手都不可得,人在哪裡?誰來當兵?尤其是水兵,「中華男兒忠勇甚,團結起水上長城,海闊天空河山繡錦,鞏衛仗群英,可愛的水兵……。」海軍軍歌有這麼一首「可愛的水兵」,哈哈,中華男兒忠勇甚,台灣男兒不是媽寶就是太陽花,能「甚」到哪裡?如今在缺人狀況下,壓力大的水兵,一如「高中士」,恐怕連笑容都沒有了……。

海軍軍銜1 


從一個小中士談起
 

(按)前一陣子雄三誤射的新聞沸沸揚揚,我曾寫了一篇有關「中士」的po文,但沒發表,今天整理出來,以饗讀者。原文如下: 

一個中士可以獨自操作,誤射雄三飛彈,讓人匪夷所思,過去我們在海鷗級飛彈快艇擔任艇長,都有相關的應變機制,包括防範你開艇向老共投誠,很難有這樣獨立操作的空間,一個中士,可能引發兩岸戰端?此警訊已非同小可,能不再重視軍人,或者繼續貶抑軍人?海軍艦艇兵已出現空前的缺員狀況,未來也令人憂心。 

※我也做過中士: 

我雖然是上校退伍,但民國69年6月我從海軍士校(通校)畢業,在昆陽艦擔任過短暫的電戰中士,海軍士官的傳承,許多高階長官並未親身經歷其中,不是過來人,很難體會什麼才是士官?他們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如今的軍校教育,讓士官歸士官,軍官歸軍官,一般士兵或士官想更上一層樓,考上官校的,恐怕連管道都沒個譜。 

網路裡我有好多海軍退役的常備士官學長、學弟們,無論是所謂聯招(夏季班)、招考(冬季班或不定期招生班次),大家袍澤情深,即使退役,也都熱情、熱心地關懷著海軍的種種,包括這次【雄三飛彈誤射】案,辜不論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為何會誤觸?畢竟雄三對我們老海軍而言,其先進的科技距離我們太遠,也屬外行,不能妄加評斷,讓專業歸專業,讓檢調單位去查就是,有錯當該檢討,也深望海軍高層痛下針砭確實改進。 

※爹不疼娘不愛的階級: 

中士階,在艦艇上是個尷尬的位階,與兵一樣穿藍工作服,作息完全跟兵一樣,不像上士以上都穿黃軍服,可以有下官廳的禮遇,受官員們信任,全世界海軍都是這樣,包括商船,都有水手與Officer的劃分,自古皆然,主要在於區分海上年資、階級之後,易於平日工作管理與操船指揮。 

中士的地位,在過去義務役三年兵時代,尤其剛從士校畢業的小中士,年齡甚至未滿18歲,比那些已在船上服役的義務役充員兵年齡還小,資歷淺,穿的都是藍工作服,早期制服上還沒階級可辨認,只有綠色兵籍名牌,所以容易受欺侮,民國69年我剛畢業,就差點被一位充員兵(槍帆二兵)追著打,理由是沒在走道上讓他先過、沒給他敬禮,當時我很聰明,直接鑽進機密重地「戰情室」,才免於遭殃。 

所以有些比較好的船,會建立一套傳統規矩,大飯廳裡有一個特別桌,叫「中士桌」,這桌不可以讓兵隨便坐,那是對階級的尊重,因為他們在兵的階層裡面,階級比較高,必須受禮遇,吃飯可以逕行插隊,警衛長也會給予特別放行,派工也盡量不必出公差,甚至可以擔任帶班,督導阿兵哥們工作或訓練,也給剛畢業的小中士們學習如何領導帶兵。 

中士,最怕去下官廳,以往在陽字號,下官廳都是如狼似豹的老士官長或上士,有次我被一位上士招遣到那裡,一進門,必須敬禮大聲喊報告,裡頭有一位最資深士官長,是大陸來台老兵,雙腳翹在桌上(好像聽說是世界海軍傳統,航行過南非好望角及南美合恩角,就可以兩腳跨在桌上,表示資深),抽著菸斗,不怎麼削地看著你,我是標準姿勢立正站好給其他士官長們修理,那場面猶如在官校,遭學長們修理一樣,早期甚至還有打人的,以前船上的兵,個個乖的很,也輪不到軍官來管兵,各司其職,軍官們專負責主管業務及航行操演規劃等大事。 

海軍的傳統,幾十年來都一樣,甚至是全世界海軍不變的規矩,但有些不合理的管教,國軍年年三令五申,已難復見,募兵制之後,義務役變少,大多數都是募兵志願役,在艦艇單位的傳統打破以後,大家都一樣,如果不按階級劃分、長幼次序,恐怕軍紀會更難維持,這也是現在軍官們帶兵的隱憂。 

但最大的差別,募來的兵,雖然學歷都高,很多中士或到士官長,都是從兵升起來,按理對他的工作業務、操作保養絕對會很熟悉,但因為忠誠度低,服役期短,願意再留營者少,打混的多,尤其升到士官長【兵王】,可能就更混了,仍不如我們當年國中學歷就進來讀士校的那些人,愛國心強,忠誠度也高。 

我們當年的士官,沿襲著那些從大陸過來的老兵們,學了不少,他們甚至有海戰的經歷,以忠誠度言,這些當年服10年役的常備士官,敢死、敢衝,也一樣以船為家,任何工作也難不倒他們,他們才是船上真正的【寶】,所以海軍的艦艇能維持60、70幾年還在正常運行,二次大戰老陽服役,讓老美都佩服,也是台灣奇蹟,這些老士官們,各個都是台海防衛的功臣。 

※學徒制一代難如一代: 

我在昆陽擔任電戰中士,那已是將近四十年前的事,海上的工作很複雜,每個部門(作戰、兵器、艦務、戰系、輪機、補給…)都有主管,如作戰長、兵器長、戰系長…等,各部門又分許多【部位】,我當年是在作戰部門裡的電戰室,位於戰情室裡的一個小房間,負責的是電子截收,稱ESM,當年國軍最先進的電戰裝備ARGO-681在我船上,那面板已是電腦化、模組化概念,那時代哪來的電腦?這東西包括電子干擾CR-201發射器,專門干擾反制攻船飛彈,我海軍電子作戰先進科技才剛萌芽。 

我因為是士官班第一名畢業,已考海官校等待放榜,電戰作業已非常熟悉,而且依人事已直接佔上士缺,這對已在船上待了一年的那位聯12期學長,還真是情何以堪?深怕我影響他升遷,長官們索性把我安排去見習電工(缺人),先學「通裝」再學「雷裝」,他們並不知我馬上可能離職到官校,也因此讓我能夠認知船上的特有的【學徒制】與在職訓練的重要經驗。 

電子士官長先把我拉去見電信上士,教我幾部美式通信收發機的調機作業,當時我哪懂啊?這就是每一艘船上常碰到的問題,算是第二專長訓練,事隔四十年,因為人力不足或教訓能量不夠,到現在也是常有的事,趕鴨子上架的學徒制,傳承也不容易。 

上士班長說,你先別管那麼多,你只要照著指示做,十個步驟做十個,一步都不能疏漏,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通裝調機,如何開機、調那些鈕?調到什麼位置?喇叭配電箱盤,在開船前,什麼時間,按照通信官的清單,照號碼開ON就行,回來進港關OFF,至於為什麼?別問,以後你就知道。 

後來修雷達,我經常跟著老士官長查原文書、看線路圖,一起修真空管收發機、雷達複示器(PPI),航行的夜裡雷達故障,我們以最短時間衝到駕駛台、戰情室,一起趴在複示器底下,我拿真空管測試器、提燈泡、遞焊錫、烙鐵…,士官長完全不藏私,很紮實的在職訓練。 

※按部就班,完全按照安全守則: 

這重點是,【十個步驟做十個】,一點都不能遺漏,若有任何一項小環節出問題,那後果可慘了,那些上士、士官長可嚴格了,那威儀嚇死人,所有演訓、操演、保養工作,包括義務役士兵們,沒人敢大意,軍紀非常嚴明,所以出錯的機率非常小,這是我們那年代的學徒制。 

反觀後來我自己幹了艦長,三年兵變成兩年兵,能用的基層兵力已大不如前,不再像過去那樣有極犀利的義務役士兵,極優秀的士官可用,大多數還是靠那些傳統的專業常備士官們撐著,無論中士、上士、士官長都好。 

他們過去在【航輪兵通】校(海軍士校)有過紮實的兩年基礎教育,像我當年一樣,單就我自己的科別「電子作戰」,我在學校兩年,裝備的操作已熟透到不行,幾百個按鈕,我可以背得滾瓜爛熟,再後來一直到民國90年代,我看許多士兵、士官已經不管用了,學徒制傳承不下去,正統的聯招、招考士官全部絕種,海軍技術學校的教育,讓人難以恭維,那些教官都是不得志的,找陸岸輕鬆待著的,教學的熱忱大不如前,猶如海軍墳場,招來的新制士官二專班,反倒由海軍官校代訓,穿軍官制服,畢業後換回士兵藍工作服,士官學校已不是士官學校,培養海軍士官兵的搖籃,已【名不存,實也亡了】,基礎教育與師資不如陸軍專科學校,不如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海軍士官兵的訓練,怎麼會好? 

※白目與手殘? 

我妻這兩天不在家,今天回來,一直追問我到底雄三誤射是怎麼回事?…我只靜靜地回說,就像部長那樣,到罹難家屬面前還說:「這已是最低損失…」、「上帝保佑…」,人有失言,馬有失蹄,但那不是白目是什麼?即使貴為上將、部長,也不一定樣樣都穩重或不出錯,許多將領也是人,碰上記者,緊張地說不出話來,或者說錯話,這是常有的事,何況是一位小小的中士? 

我們以前在船上,隨時會要求官兵一定要按照【艦艇常規】及各項【安全規定(守則)】標準或SOP去完成任何工作訓練,甚至要去熟背安全規定,列入驗收標準,凡是驗收不過,就不能放假,官兵們想盡各種方法,都要去背誦,擠破頭都想通過上級的層層管制與驗收,即使是一位小兵,最後都要通過副長這關,由副長負責總驗收與最後簽證。 

什麼是白目?即便你已完成各級驗收(一般性及專業性兩大項),即便你已是老鳥,就是有人白目,例如,千交代萬交代,電機接用岸電,要鋪設絕緣地板、要帶放電棒、要戴絕緣手套,而且還必須航海廣播,才能去接電,但就有人白目,沒有絕緣,被電擊傷(死)的,以往也時有聽聞,【行船走馬三分險】,進入密閉艙間工作,要攜量爆器、嚴禁煙火,小心因沼氣窒息、爆炸,也一樣經由艦長、副長、隊長們千交代萬交代,就是有人不按照安全規定,結果爆炸死了人,這事就曾在某中字號及陽字號發生。 

某年我擔任凌雲艦副艦長,有位中士爬桅杆,我也是各種交代要戴安全索,不能像猴子般直接蹦跳爬上桅杆,要向理事官報告、要廣播桅頂作業、嚴禁開啟雷達,要向副長回報,嘿嘿,就有人全略過這些程序,想爬就爬,摔下來差點沒命,醫生說,若再晚五分鐘,這人就掛了…。 

什麼是手殘?我向妻說:「就像妳有一年將那把很貴的德國菜刀,從我們家後陽台掉落到一樓,差點沒砸死人那次。」原來我妻學岳母,做完飯將菜刀及玷板放到後陽台的鋁窗架上,有一次好奇心,想說這菜刀那麼大一把,鋁窗的菱形格子那麼小,應該不會掉下去吧?於是拿起菜刀,試著豎起來插入菱形格架,就這麼手一滑(手殘),菜刀真的掉到一樓了,為此讓我揹了黑鍋好幾年,還讓鄰居們恥笑我說,是因為夫妻吵架,我妻拿菜刀要砍我…,靠,天殺的冤枉啊。 

在船上也有小兵手殘,專搞破壞,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在電腦上、手機裡玩電動玩具遊戲,指尖滑動速度之快,我們這些老人無人能及,這次雄三,或許是因為這些習慣動作,【手殘】的後果,我們不也常在LINE裡面發錯對象?手機是小事,雄三結構複雜,各種按鈕眾多,一時手殘,飛彈不也就出去了? 

※學校的教育深刻: 

我們在士校、在官校,教官常教導,在船上有很多裝備,不懂或是不該你負責的,絕對不能亂動,特別是各種按鈕、開關、管閥,我們幹航行值更官,望遠鏡拿在手上,第一件事就是掛上脖子,以防摔落,剛上船,備戰時第一件事要記得把褲管紮到襪子裡,牢記你備戰的部位、奔跑路線,包括每一層階梯有幾級?每一樣都不可馬虎,到現在我玩攝影,相機一拿手上,也是第一件事先將背帶掛上脖子,由於在士校學的是電子,對於電器、電腦都還能自力維修,凡電子產品在我手上,不太看說明書就會操作,但絕不亂按,這已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以上這些都是真實案例,海軍艦艇有許多危險性的工作,即使官員、幹部在場,只要稍有一個環節疏失,必會出事,這也是我們在官校讀書的時候,老師們常告誡我們的【莫非定律】(註)。 

如何讓錯誤避免?防呆與安全步驟是最好的選項,舉個例子,我在民國83年任凌雲副艦長,船在基隆海三廠定保,入塢之後,艦長帶著我巡了塢邊一圈,忽對我說:「副長,這塢旁的消防栓有水嗎?」我回說:「報告艦長,不會沒水吧,這裡是廠裡面,陸岸單位的消防栓,不可能缺水……」,當晚還真船上失火,碼頭塢旁的消防栓真沒水,應驗了什麼是墨非定律。 

船上失火,許多充員兵手足無措,更不敢向前找起火點,只見兩名老中士,勇敢地拼命向前衝,拿紅魔鬼(抽風機)、OBA(氧氣呼吸罩)、陰暗的艙間找電源插座……,這就是當年的中士,他們最不怕死,以船為家,誰說中士不行?沒有他們,長期在船上的技術與生命奉獻,海軍難以傳承。 

從一個小中士談起,別小看他們,「君看今年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當流水的官兵不再以艦為家,大家都成「過水」的過客,就很難談傳承的問題,往昔艦艇士官的差異,就在「忠誠」二字,把聯招與招考的10年役期的常備士官班廢掉,不知是那個長官的德政?沒有他們,海軍戰力早已損失泰半,現在的「中士」,竟能成為差點引發兩岸戰端的元凶,令人始料未及……。 

------------------------------------------- 

附註: 

莫非定律(Murphy's Law),又譯為莫非定理、莫非定理,具體內容是「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確定它不會發生。 

莫非定律指「凡是可能出錯的事都會在未來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引申為「所有的程序都有缺陷」,或「若缺陷有很多個可能性,則它必然會朝往令情況最壞的方向發展」,講白話一點「明明之前應該都沒問題,偏偏關鍵時刻就是出錯了」。 

《以上墨非定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