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導讀:于昇華  臉書  

于昇華
預備班11期,陸官校42期,步兵雜學科。足跡踏遍本外島大部分地區,三個月兩次500公里,摸熟北部山區,主管師對抗兩次,所有中南部的大溪全下去穿插砂石車進出道,方便用兵。70年金馬自衛隊回台閱兵少校總教官【前後,都是上校級擔任】。編寫解嚴後海岸巡防班哨手冊,成全國範本。上過外傘頂洲。中壢事件時,中壢師戰情官、第一次抗議時,台北衛戊師中興橋守備營長。澎湖漢光一號演習,正規登陸及空降地武德守備指揮官。30年前的馬祖,澎湖,台灣地形瞭若指掌。有在駐地留下工程奇事。北竿的軍魂發電廠進出道、中壢雙連坡重慶八號大炮掩體、金門二士校改建戰鬥營洗滌工程、澎湖山水高地參觀台。

寫作經史:幾乎,寫作的作品,總是以多面向,大視野的俯視開場,又用同時報導方式呈現,使讀者既錯身在兩個甚至多種動機迥異,撲朔迷離的事件裏,又浸淫於詭譎懸疑,緊張刺激的小說情節中,背景更是都以發生在台灣和所有外島的軍旅,以及當今和歷史的真人真事貫穿,讓讀者有著似曾相識的臨場感以及不可思議的真實感!烴爆的連串事件導火線,直接引燃了故事的烈焰。每個故事高潮迭起的熱力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讀者再也「無法享受」看結尾就知事件的快閃感!如果讀者照著書上所述,上網查看,更會驚訝很多資料的正確性。恍惚間不禁要問,真有這回事嗎?!從無意中因為(疑青峰命案【抱歉不能直書】)奇異,又正逢農曆年,於是趁機振筆疾書,寫下了【誰殺了上校】一書。蒙書華書局約稿,三個月完成了四十萬字的【戰計畫~~攻略澎湖】一書,開創了台灣軍事預言書的先河。在香港和北美多種文字出版,也隱隱然成了研究台灣戰爭的軍事工具書。之後戲作【軍中求生手冊】更獲年青朋友喜愛,當成軍中摸魚的教科書。事隔十年,同時出印了【殺戮戰場台北101(誰殺了上校第二集)】,【野戰之狼成吉思汗】,【活棺人(穿越小說)】,再印【台灣阿甘(書局要的名字)】,【奔襲台灣救國軍】編成【玄機圖】(誰殺了上校第三集,310000字)未付印。承網路 曾彥霖 朋友幫忙,在臉書開了[于昇華軍史讀書會~奔襲台灣救國軍],變成寫作貼文之處。常敍軍旅心得和軍事未來發展淺見。承蒙網友不棄,貼出的像樣作品都有幾千的讀者涉獵,上萬的也不在少數。

拿破崙語錄

感謝朋友們的熱烈支持。

我在看書忽然想到幾件事,可以串連而印証到很多同奮在服役時的感受時,我就將大概重點先寫下。

因為要有絕對的資料來佐証,我又不能只說,大概是誰寫的,在那,自已找

於是,我就找了快四個多鐘頭,只為了這一篇報導。

我可以負責地說,這是少見的軍事作家,言之有物。

好了,我現在入題,開始編寫我的【拿破崙語錄】文章了。

再次謝謝關心的過客所給予的關懷,我用誠摯的筆,寫我的心意,編我的故事,呈現給您。

好吧,寫了幾千字,手機說我這篇不要發表,那就簡單的說:

拿破崙說過,將最好的各單位人員集中成一連,絕對一時半刻打不贏一個最差的連隊,因為沒有默契。

***************************

64年7月,在馬祖北竿,本來要來個全師大平衡輪調,因為當年62年底,63年,為了我們上外島編實,我連的927,929,938梯次就有快80人

我守12個班哨。64年9月開始,就會遇上兵源大退潮

大家都擔心第一線連能不能應付這種老兵一次退的情形

我就用拿破崙語錄解釋給問我意見的將軍聽。

我寧願帶著既有老兵守點,慢慢接收新兵。

也不願全連,各個據點都成了互不相識的,卻要生活,戰鬥在一起,偏偏敵人就在對岸,在船上,隨時都可能出現搏命。

那時代,槍就掛在每人床上牆上,120發子彈在身上,手榴彈在床底,衛哨都有四個手榴彈奶罩。

不論對內,對外,一個不好,就是玩命。

結果師也怕一個大整編之下

全師上下都互不相識。

也就沒有拆掉全師重編,只是又多兵補充我連,達成賡續維持戰力目的。

今,印度是集合各族兵馬中的好手(他們的編隊是以單一種族編成,好管理的英國遺風),以為能討到便宜。

結果嘛。

建議看作者寫的,我是引薦人。

我只說:兩軍相爭,制高者勝!

看看那峭壁上站的是誰,看誰能洞觀全區,誰就勝了。

承蒙于昇華先生 導讀,特此致謝!

★ ★ ★ ★

https://youtu.be/wHXtNOMuJUI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軍事博評】
張競:解析加勒萬河谷遭遇戰影像紀錄

2021-02-24 16:07:51 香港輕新聞 Lite News Hong Kong

2020年6月15日解放軍與印軍於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整個衝突係透過棍棒等非制式鈍器,以地面部隊兵力之小部隊遭遇戰模式進行。該項衝突發生後,印度與西方媒體不斷報導雙方傷亡數字,最後確認印軍死亡20員、輕重傷七十餘員,但是中國大陸媒體與官方對此並未回應。直至2021年初中印雙方達成相互將部隊後撤,避免發生接觸衝突意外事件之協議後;解放軍在完成班公湖陣地撤離復員後,2月19日公佈加勒萬河谷傷亡名單與事件發生現場的影像紀錄。

該項影像紀錄確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精心剪裁作品,就運用資訊戰達成戰略嚇阻來說,真是讓人必須佩服上等佳作。2月20日,我在台灣">新聞節目中特別點出,雙方裝備實力差距如此懸殊,該影像紀錄播出後就會讓印度網民啞口無言。此段新聞節目視頻受到大陸媒體轉載報導,但卻引起眾多大陸網友質疑,台灣更有獨派網軍對此評論觀點大舉撻伐,認為亂助長解放軍志氣,胡滅印度軍方威風。

有鑑於此,基於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在此提出說明如下:

1〉影像紀錄中清楚顯示印軍搬移帳篷迫近河谷,由此可以證明是何方打算向前推進,改變對峙狀況。

2〉在最初接觸協商階段,解放軍未持任何自衛裝具,包括祁團長在口頭協商階段,以及隨後身先士卒阻擋印軍涉水強行過溪時,亦是張開雙手未用任何器具對抗;而反觀印軍卻是頭戴護盔、手持盾牌與棍棒,此足以證明何方是事先有備而來,存心挑釁運用武力進行衝突。

3〉影像紀錄顯示印度軍方主動涉水渡溪,而且從印度人員未著高及胸部之防水連身衣褲,持棍棒盾牌困難渡河狀況解析,就可認定此為臨時起意採取行動涉過溪流,否則在高山荒溪型水域活動,不考慮衣物弄濕後對保暖不利,戰士於高寒地域失溫,將有生命危險。如此缺乏基本戰術思考,貿然讓士兵涉渡,輕乎人員安全不知關愛士卒,簡直是讓人難以想像。

4〉印軍涉渡過程隊形紊亂,各自手持盾牌棍棒行動,稱其為散兵遊勇實不為過。地面部隊徒手涉渡,必須在下游檢派深知水性者擔任安全戒護,以便在有人失足遭致溪流沖走時得以營救。涉渡人員應相互編組支持,必要時運用手中棍棒相互聯結支援,或是探索前進落足點。部隊徒步涉渡時,通常會先派出深黯水性者擔任試渡前哨,以便尋找最佳涉渡路線,並在率先到達彼岸後,擔任前哨警戒。觀察印軍士兵在涉渡過程中,以棍棒擊水生波,此等無謂嘻鬧之舉,就知印軍士兵基本涉渡程序都未經訓練,在與敵接觸戰況不利後,遁逃時溺斃於溪流,完全不令人意外。

5〉印軍貿然決定渡溪,造成背向溪流,不但會造成兵力分割,更會在遭致對手逆襲,萬一戰況不利,本身陷於地形不利之絕地,此更是戰術嚴重錯誤。

1.png
影像紀錄中顯示印軍搬移帳篷迫近河谷的情況(《中新網》視頻擷圖)

2.png
印軍涉渡過程隊形紊亂(《中新網》視頻擷圖)

3.png
張老師指,印軍士兵在涉渡過程中以棍棒擊水生波,是無謂嘻鬧之舉,認為印軍士兵基本涉渡程序都未經訓練。(《中新網》視頻擷圖)

4.png
張老師認為,印軍貿然決定渡溪,部隊背向溪流,造成兵力分割,陷於地形不利之絕地,是戰術嚴重錯誤。(《中新網》視頻擷圖)

6〉影像紀錄的1分38秒處,顯示解放軍營救祁團長人員配有護具,影像紀錄全程多處顯示解放軍士兵著有防水連身衣褲,就以在溪谷處近接戰鬥來說,印軍在表面上持有棍棒與盾牌,但實際上解放軍很技巧地運用剪輯,順利隱藏其所持用裝備。印軍從最初接觸階段,與祁團長協商時,掌握兵力數量絕對優勢,到最後繳出那張極度難堪之傷亡成績單,印度網民當然沒有辦法再說出任何話囉!

7〉最後要提醒,高手出招點到為止,解放軍所提供影像紀錄不過是冰山ㄧ角,絕對還有能讓印度更難堪的捏在手中。反觀印度手中要是有對其有利之影像紀錄,不早就拿出來敲鑼打鼓大告洋狀了嗎?事發過後幾個月,印度媒體胡亂亂蓋,但就是拿不出任何影像紀錄,而解放軍所顯示戰鬥實景,不過是讓觀眾驚鴻一瞥,其實就已經足夠達到嚇阻效用。

5.png
在最初接觸協商階段,解放軍士兵包括祁團長均未持任何自衛裝具,祁團長更身先士卒,不持任何自衛裝具前出阻擋印軍涉水強行過溪。(《中新網》視頻擷圖)

6.png
營救祁團長的解放軍人員配有護具、防水連身衣褲等。(《中新網》視頻擷圖)

8〉同樣我也要在此賣個關子,話到嘴邊留三分,看出來的門道與解析所得結論,就容我只說到此處。但是我去年在香港《輕新聞》所曾寫過的兩份分析,看來是與實況相差不算太大,印軍戰術錯誤實在太過誇張。

9〉最後就是要談到解放軍對傷亡者本身與家屬撫卹與照顧,這是維繫士氣與榮譽感重點所在。反觀此岸,對於服役退伍軍人各種羞辱砍殺退俸,榮民伯伯不得不要罵三字經!

★ ★ ★ ★

photo.jpg
編按:根據國內網友把新聞照片與地形對照,發現衝突地點已在加勒萬河谷中印邊界大約600米遠的中方河段中。這亦印證印度總理莫迪所言印方首先進入中國邊界一說。(Youtube 擷圖及Google Earth衛星照片)

【軍事博評】
張競:再談加勒萬河谷遭遇戰

2021-03-02 22:36:45 香港輕新聞 Lite News Hong Kong

日前中國大陸在與印度完成邊界各自撤兵,以便緩解邊境緊張對峙形勢之談判後,對外公布去年6月15日加勒萬河谷衝突傷亡名單,並播放當時衝突場景影像記錄。筆者在社交媒體提出初步評斷,受到各方認同並加以轉刊報導。

1.png
編按:「雪豹行動」(Operation Snow Leopard)最主要策劃者,相信為右圖箭嘴的第14军第3步兵师师长阿比吉特·巴帕特少将。(網絡圖片)

但是筆者所持觀點卻受到某些充滿政治偏見者質疑,並且以極度讓人遺憾言辭加以攻訐。不過更有諸多軍事迷對於筆者在初步評斷時,特別強調話到嘴邊須留三分感到好奇,不斷追問究竟還有甚麼壓箱寶沒亮出來,因此特別再透過《輕新聞》再度深入探討下列幾個要素,尚祈各位先進不吝指教。

首先要談印度軍隊在本次以遭遇戰模式發生衝突之兵力編組;目前已有明確人員名單資料顯示,印度軍方係以特遣編組方式,從諸多不同單位招募並挑選體格精壯成員,參與本次作戰代號為「雪豹行動」(Operation Snow Leopard)之越界突擊破壞滋擾行動。

2.jpg
編按:有留恴印軍動態的,會知道印度陸軍基本沿用殖民地軍隊時的編制,每支團隊都盡量在同一個邦裏招慕兵員。一支建制部隊中多會是同鄉人,但看左邊殉職者照片,會發現合乎了印度多種族國家的特點,而且不但軍階各異,甚至連所屬邦(最後一組詞語)都有五至六個,也側面引證張競老師所言。

其實從當初印度軍隊遭致解放軍俘虜與傷亡名單,所顯現之人員階級與參與行動部隊兵力規模無法合理匹配,就已經可以確認印軍並非運用既有建制兵力,而是依據任務需求所刻意編成之特遣編組。就軍事體制來說,運用特遣編組執行特定作戰行動有其特定章法與條件,通常是運用既有單位與人員之特殊專長與特定作戰能力,在納入作戰編組與編成作戰序列後,還要針對任務進行組合訓練,才有可能發揮所望戰力。

3.jpg
編按:和祁團長對峙的印軍上尉,明顯也是及後逃竄的印軍之一。他最初被當成流亡印度的藏族人士後裔,但及後由行動嘉獎名單才得知他是印緬邊境少數民族的軍官,故才有接近東亞人的面孔。然而由這份嘉獎狀可知,參與「雪豹行動」的印軍官兵,幾乎都是來自印度陸軍不同部隊,部份甚至是精銳部隊,側面說明行動並非當地駐軍軍官私自策劃的。(網絡圖片及印度國防部)

但就目前印度方面資訊來源所曝光之人員名單來說,顯然從各單位所招募人員是以個人為單位加入編組,看不出有任何營隊依照其既有建制,以完整建制編組加入作戰行動編組。換言之,就是不論其階級高低,都是當作單兵來加以編組,這種兵力編組模式,在根本上就是只能運用個人基本戰技與體能,但是對於透過既有作戰編組所能發揮之基本戰術與戰鬥技巧,就完全無法加以運用。

所以當完成兵力特遣編組後不加以組合訓練,並且依據任務需求賦予作戰職能分工,分別擔任前鋒、側翼與前進警戒兵力,在進行任務訓練與接戰前任務提示,只是稍微整理部隊略作編組,就開赴任務目標區,這豈不就是個烏合之眾,沒頭沒腦就投入作戰。所以印度軍隊在影像記錄中,外觀上就看起來像是散兵游勇,人員在服裝上五花八門,個人裝備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手持棍棒與盾牌及制服都不統一,稱其為硬幹搭配胡亂湊成之雜牌軍真不為過。

4.jpg
編按:印軍士兵胸前明顯帶有裝滿東西的彈匣袋,而右圖中某士兵所背棍狀物體雖被透明膠袋包實,但看外形更接近一把被拔掉彈匣的印軍INSAS步槍。(Youtube 擷圖)

其次就要談到真正嚴肅問題:「印度軍隊在行動中是否曾經違反協議攜帶槍械?」儘管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方去探討這個問題,但從影像記錄中,明確見到印軍人員在防彈背心外,另外配戴有彈匣袋,顯然其中還是裝有物件;假若未曾攜帶槍械輕武器,跋山涉水遂行任務時,多配戴這個彈匣袋,實在是沒有道理可言。

在從印軍與解放軍對峙現場影像記錄中,其實更可以明顯見到某位印度軍隊戰士背後,確實是以大背槍方式攜帶疑似步槍之物件,其外觀與任何手持工兵器具完全不同,應當亦不可能是其他桿狀裝備,搭配另個士兵攜帶彈匣袋之影像,確實是讓人起疑。

5.gif
編按:祁團長嚴重受傷後的急救情況,雖然即場士兵只是暫時用比較舊式的三角巾急救包遮住頭骨破裂的傷口,這點可圈可點,但及後已快速後送至前線基地進行急救,並以直升機送至日額則進行進一步手術。(網絡圖片)

依據印度軍隊與解放軍後續衝突如此慘敗,人員被俘狀況極度嚴重,指揮官在衝突中失散,最後被發現凍斃於溪谷,在如此潰敗程度下,印軍攜帶任何裝備,整個人員編組與詳細資料,經過審訊戰俘與沒收相關資料,清掃戰場搜尋敵方遺留裝備與器械,印度本次軍事行動整個底牌,是否曾經違反協議攜帶槍械,恐怕早就被解放軍完全掌握。

不過對於事實真相知不知道是一回事,要不要攤牌說出來又是另一回事;要讓印度軍方談判代表在談判桌上退讓,最佳策略就是讓其政治高層理解,其所屬軍隊之驕兵悍將,曾經採取何種方式,背著政治指導挑起此項衝突,如此才能在談判桌上取得優勢穩操勝券。運用戰場所獲有利證據,以間接路線迂迴直接送達印度政治高層,讓對方留點餘地,就會替本身爭取到更多空間;這是政治智慧,更要靠軍事與外交不同體系構成團隊行動,才能順利達成政治效應。

6.jpg
編按:現時非重傷士兵及建制部隊的團體嘉獎並沒有在新聞中提及(通常只會在解放軍報中提到),但殉職的各官兵及重傷住院大半年的祁團長受電視訪問及全國性的各式表揚,加上烈士陵園只增加了四個碑位,事後也沒有傳出什麼其他家屬不滿的消息。再講印度自己都報道是20死76傷45被俘,整個營軍官不是殉職就是被俘,幾乎等如整個營指揮及第一連整建制失去作戰能力,形勢一面倒之下,解放軍宣稱的傷亡應該是合乎事實的。(Youtube擷圖)

7.jpg
編按:兩張分別是2019年6月和2020年8月康西瓦烈士陵園的照片,2020年是多了一個墓和四個未上碑石的墓地。由過去報道所知墓園右則的新墓,是2019年6月因高山症殉職的士兵魏正杰。至於那四個新墓屬於誰人,自就不言而諭了。(照片來自文學城及網絡照片)

至於解放軍是否有可能隱匿傷亡人數,這是國際社會諸多對中國大陸持有偏見者,刻意去質疑與放話重點。依據中國大陸將傷亡人員名單公布,更詳細交代對於遺族撫卹與照顧待遇所有細節,假若還有其他傷亡人員,其遺族會有可能保持緘默,讓本身應享有之待遇與權益被淹沒在歷史中嗎?戴上有色眼鏡觀察中國大陸是國際社會普遍偏見真正根源,長久抱持偏見會讓人無法產生正常思維,最後就必須採取狂亂情緒發洩來獲得心理平衡。

8.jpg
編按:相對於印軍只有頭盔等裝備,解放軍邊防部隊的護具就充足很多,基本就是典型的防暴裝備,甚至帶了狗隻「助戰」。在不見刀刃的格鬥戰 / 群交當中,可有效保護士兵身體。(Youtube 擷圖)

其實從影像記錄中,還是可以看出解放軍在最初對峙談判階段,儘管兵力數量相對懸殊,但是能夠保持隊形,戒護編組人員穿著服裝與配戴護具,再加上未能配戴護具人員所占側翼位置以及管制軍犬在戒護隊形後方,其實就可以看出那是個經過訓練之任務編組,所以才能抗衡對方具有數量優勢,但卻只知胡亂衝撞毫無紀律與管制之兵力編組。

9.jpg
編按:照片雖然相當模糊,但由士兵頭盔的模糊外形,站著望向中方及躲在石間觀察印方的情況,他們很大機會是解放軍派上去觀察進入山谷印軍情況的偵察兵。(Youtube擷圖)

假若再加上影像記錄顯示解放軍人員攀登溪谷邊高處,居高臨下俯瞰偵察河谷內印度軍隊兵力部署與動態,就知道儘管當時解放軍是採取應急防禦進行遭遇接觸,並非在預知敵情下之從容防禦作為,共軍還是能夠執行兵力分遣,就可理解其為節制之師,進退有節舉止有方,沒有遇到對峙兵力數量懸殊時,就慌亂手腳不知採取正確因應步驟與措施。

10.png
編按:相信最令人驚奇的是夜戰時的片段,解放軍增援部隊射燈不斷「掃射」印軍陣地,燈光中似乎也見印軍部隊身影,但對方莫講探射燈,連大型電筒如MAG-LITE之類都沒有……連過夜都沒有像樣的準備,印軍對於戰前計劃及後勤的思維可就連資淺的軍事愛好者都覺得莫名其妙。(Youtube 擷圖)

其實若是要論影像記錄所顯現細節,還有更多細節能夠討論,但中國大陸刻意經過剪輯曝光某些關鍵影像,卻又不加以點破其實就是資訊戰最高段手法。許多事情是不要說破時,才會更有價值,這是現代資訊戰中涉及政治謀略最重要關鍵。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曾經同時去向劍道大師拜師時,大師隨手拿刀切了菊花,找下人送交在門口苦苦等候的兩位劍道師傅。小次郎看到菊花以為大師已年邁,畏其聲名而不見客,於是狂妄大笑離去。宮本武藏則是看到花梗切口,看到大師功力深不見底,當場就跪下去表達拜師誠意,最後終於被接納成弟子,並且成就其日後成為日本劍道一代宗師。或許這才是解讀加勒萬河谷衝突影像記錄時,吾人最需要先行領悟透徹之基本道理吧?

photo.jp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延伸閱讀:

聯合報社論/龍象之爭:核子大國的石器戰爭

秘不發喪8個月?中國遲到宣布「中印加勒萬河谷肉搏戰」解放軍4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