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圖片出處連結

于昇華  臉書  

于昇華
預備班11期,陸官校42期,步兵雜學科。足跡踏遍本外島大部分地區,三個月兩次500公里,摸熟北部山區,主管師對抗兩次,所有中南部的大溪全下去穿插砂石車進出道,方便用兵。70年金馬自衛隊回台閱兵少校總教官【前後,都是上校級擔任】。編寫解嚴後海岸巡防班哨手冊,成全國範本。上過外傘頂洲。中壢事件時,中壢師戰情官、第一次抗議時,台北衛戊師中興橋守備營長。澎湖漢光一號演習,正規登陸及空降地武德守備指揮官。30年前的馬祖,澎湖,台灣地形瞭若指掌。有在駐地留下工程奇事。北竿的軍魂發電廠進出道、中壢雙連坡重慶八號大炮掩體、金門二士校改建戰鬥營洗滌工程、澎湖山水高地參觀台。


寫作經史:幾乎,寫作的作品,總是以多面向,大視野的俯視開場,又用同時報導方式呈現,使讀者既錯身在兩個甚至多種動機迥異,撲朔迷離的事件裏,又浸淫於詭譎懸疑,緊張刺激的小說情節中,背景更是都以發生在台灣和所有外島的軍旅,以及當今和歷史的真人真事貫穿,讓讀者有著似曾相識的臨場感以及不可思議的真實感!烴爆的連串事件導火線,直接引燃了故事的烈焰。每個故事高潮迭起的熱力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讀者再也「無法享受」看結尾就知事件的快閃感!如果讀者照著書上所述,上網查看,更會驚訝很多資料的正確性。恍惚間不禁要問,真有這回事嗎?!從無意中因為(疑青峰命案【抱歉不能直書】)奇異,又正逢農曆年,於是趁機振筆疾書,寫下了【誰殺了上校】一書。蒙書華書局約稿,三個月完成了四十萬字的【戰計畫~~攻略澎湖】一書,開創了台灣軍事預言書的先河。在香港和北美多種文字出版,也隱隱然成了研究台灣戰爭的軍事工具書。之後戲作【軍中求生手冊】更獲年青朋友喜愛,當成軍中摸魚的教科書。事隔十年,同時出印了【殺戮戰場台北101(誰殺了上校第二集)】,【野戰之狼成吉思汗】,【活棺人(穿越小說)】,再印【台灣阿甘(書局要的名字)】,【奔襲台灣救國軍】編成【玄機圖】(誰殺了上校第三集,310000字)未付印。承網路 曾彥霖 朋友幫忙,在臉書開了[于昇華軍史讀書會~奔襲台灣救國軍],變成寫作貼文之處。常敍軍旅心得和軍事未來發展淺見。承蒙網友不棄,貼出的像樣作品都有幾千的讀者涉獵,上萬的也不在少數。

又有外國軍校生不幹軍官了。寫我知的國軍留學故事。看看吧。沒有對錯。現代就是薪水留不住人。

★ ★ ★ ★

為什麼軍中留不住送訓的官校學生。

網上一直談到留學海外軍校生,幾乎都在軍中不適任而離職令人扼腕!

但也有家境都受黨國裁培,到美國不歸當逃官被追緝,現在卻解除通緝而回國炫耀引以為榮的。

看許多文章的字裡行間,描述的,多似軍中不給他們發展的機會。真的如此嗎?

我就個人從書中看到的戰史,日後在軍校就讀及接觸的學長,在野戰部隊看到和聽到的同學及長官們,做一個個人接觸的看法。

我隐這些學長同學之名,完全以在軍中服務而不是轉任文職的來解說。

從清末開始派出學兵,什麼年齡,經過怎麼挑選,出去學習,回國投身軍務的,除了個張作霖東北王,當到中華民國的總統,名為陸海大元帥而不以總統自居者,以及他的公子張學良少帥外,都為中國譜出了當代軍事和國史,相信大家不會否認吧。

這些幾乎從中華民國成立到抗戰,最後退守台灣,幾乎都有詳細的記戴。這些留學軍事者,都撐起了中國建軍作戰史,大家也不會否認吧。

從守台灣,國軍外派就變成是軍校畢業生,這當然是趨勢,因為國軍終於建立了正式軍校,不再是清朝時的講武學堂類。

出去多少人呢?又受了什麼訓?時間有多長?

55年進預備班的高中老師至少有兩位,就是吳東明司法行政調查局博士,教數學。丘衛邦將軍,教英文。

進了陸軍官校,至少有位教物理的32期大學長,在課餘,他和我們在大操場上盤地而坐,鼓勵我們出去讀書,他用一年時間休完物理課,接著就在圖書館待了一年,博覽群書。

有太多人出國留學,像營長徐博生將軍。

當然也有留德的施震宙將軍。

等到了步兵學校受訓,第一次看到肩章,就是高安國中將時為上尉的突擊隊徽!

然後,67年在257師的澎湖,我的上校工兵副參謀長是出去修工程學位的。

待74年在澎防部,空軍副參謀長是在清泉崗當飛行官,於中興大學台中農林系主修動物學,成了台灣有名的地下治鱉病歷的鱉大王。

更有太多前期二到三十多期的學長是留德留法等等軍事院校,日後都是將軍,為國效命的。

待我期62年班,就產生了不少文學校的碩博士,各領風騷。至於到軍事院校進修的不勝枚舉,某位同學還修了南非語(沒聽過吧,類似荷蘭語。)給外交部借派,因為沒有這種文學校教。

從三軍各種軍校正式成立,出國的多是在校畢業生在部隊服務後才出去的,很少有人不回國。陳建仁的軍職弟弟除外。

到了七十年代,軍方開始派出在校軍校生出外就讀國外軍事院校後,問題就開始出現了。

到中南美軍校還好,軍人待遇差不多。

去歐美的就開始有了反差!我國軍官除了待遇完全不成比例外,更重要的是

國軍軍官在部隊完全沒有地位,軍士官兵混在一起外,更幾乎要做所有和兵一樣的待遇,美其名為苦兵之苦,跟歐美軍官完全獨立於連隊之外,只負戰術專責不同,更沒有士官體制。

於是,當一位受過美國四年軍訓,從野獸營慢慢變成學生王子的過程者,他們都沒有在美軍部隊待過,只知美軍待遇非常高(比我國軍官),且,他們怎可能會適應國軍的

「人道軍事管理作風」?

沒錯快十年前,第一位西典軍校回國的女軍官,扛著少尉職,擔任三軍聯合入伍的教育班長,可是大張旗鼓大肆報導!

然後呢,沒幾個星期,這位人中俊傑的西典少尉離職了。

因為,她完全不適應國軍當褓姆一樣的軍校入伍教育。

亙她在西典四年軍事教育中,從來不知國軍軍校生要含奶嘴。

好了,談部隊。

那個當過兵的沒說過,在軍中的互偷有無大到,我們軍官都參與!

不談美軍裝備優劣,看一看在阿富汗出任務的美軍連隊是怎麼整裝的?

當營長賦予一個連隊出巡任務時,連隊長判斷出可能狀況後,就提出了需求

要編成什麼戰鬥隊形,要支援什麼裝備,要怎麼構成通連和有大狀況的支援。

有關兵力,火力不談。

營後勤官立刻協調營的武化,車輛二級廠,依據連長要求的履帶或裝甲車輛立刻派出到連隊報到。

也就是說,連長跟本就不負責車輛維修保養,這是後勤補保的專責!

請問,國軍做得到嗎?

幾乎所有裝備都有欠撥單充數。

我當兩年多步兵連長,一門六0炮瞄準具水準器泡不能聚集,從前任送修,到我下任連長,所有裝檢都是有三個月一換的2404表吧,所以補給率是100,堪用率是0,平均,不及格。但,裝檢過關。

臉友留言彙整:

現在是留不住薦送赴美國唸知名軍校「大學部」的軍校生,因為失去4年和同期相處的互相砥礪磨練的機會,在我們的軍隊中重視學長(姐)、學弟(妹)、同期相互拉拔的情誼就變得淡薄,多年前黃仁宇就在書中就提過,兩國軍事教育大不相同。
我粗淺的看法,台灣職業軍官,除本職學能的專業外,能不能在軍中有好的發展,要看有沒有獲長官賞識(跟對人),通常靈活、協調性高、甚至會察顏觀色的人,易獲長官賞識,赴國外唸四年大學回國的軍校生,回到以四年在台軍校畢業任官的大家庭,能否適應這種模式?還是要提「我以前在美國軍校時,是怎樣教的⋯⋯」
想到自溫應星、王賡、孫立人、王之⋯⋯等在美唸軍校大學部畢業返國後在軍隊中的發展,和國內軍校畢業同袍、長官的相處互動,對照台灣年輕薦送赴美唸軍校大學部返國服役的現實情況,不禁悵然⋯⋯

 

同學,我72年由金門移防宜蘭,9月第一次参加蘭陽師工作會報。我營受他作戰管制,蔣仲苓問我戰車堪用率,我回問總司令是参三或参四標準,他駡了一句問是参四標準,我回不到30趴。他駡到M41戰車堪用率應該是百分之85,你這營長應該撤職。當年蘭陽師步兵營營長幾乎都是我期同學,下來後都駡我幹嘛講實話。那年代總司令還被糊弄的85堪用率!第二週總部兵工署及政三處,來營調查,我幹後勤官出身,也幹過營部連連長,每輛戰車都完成一份補保紀錄,這批官搽搽鼻子回去,時軍團司令羅本立也是這種看法,當天也在坐,能不退伍。73年我配屬林口師師對抗,全營拼裝後参加39輛戰車,出我意外五天演習沒拋錨報告。多年後家兄才告之,他當時是裝甲73旅政戰主任,要該旅保修單位派出搶修組跟在我營後面支援。

上文承蒙 于昇華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于昇華:62年9月7日下部隊,就帶了一黃埔背包的書

于昇華:從沒看過任何戰爭會設定终止日期而不是奪取目標

于昇華:從俄烏之戰引出的世態變遷 中國要怎麼面對未來的爭戰呢?

于昇華:現在俄烏對堅固的地下六層工事 大打堡壘攻防戰!

于昇華:從兵役和訓練上,暫評烏俄之戰的地面作戰得失

于昇華:軍旅生涯抽菸歷史與退伍後的戒菸

于昇華:我的軍校同學,香港華僑黃景良博士,在他返鄉之際,感念知遇之恩,特,為文以記

于昇華/忘戰必危:我們需要電腦兵棋,才能在現代戰爭中存活致勝

于昇華:這兩本書是難兄難弟,不用看!不是爛,是很爛,算讀書筆記?

于昇華:上校軍職退伍後 我的「寫作經史與出版書籍」

于昇華:看看在烏克蘭的英美志願者怕的是什麼!為什麼對戰場產生恐懼!民國64年7月個人帶兵時遇到的同樣問題,是怎麼克服的?

于昇華:民國六十三年,於北竿白沙,有當時最先進非常耗電的星光夜視鏡;標準作為「不敢用!放到壞了吧!」交接給接防者了!!!

于昇華:因應需求,節錄貼出「電腦兵棋」製作方式

于昇華:特勤單位?特戰部隊?特種部隊?

于昇華:在戰具上,一個全新的地面作戰戰具出現了,這種戰具只要有一般科技水準,就能製造且價格低簾!就是查打一體無人機的「群蜂作戰」

于昇華:楊庭華將軍那個時代的長官真的很踏實 參謀真的學了很多

于昇華:民國六十五年 我是怎麼挨過辦連伙的經驗

于昇華:一直到民國七十六年我脫離基層 野戰部隊都是燒媒的 外島和台北市區就是燒媒油

于昇華:俄國之戰和美國東進 絕對影響中國的戰略方向

于昇華:我一向以「只管頭皮下的事」自許 從不管頭髮

于昇華:回憶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官校預備班二年級暑假,買了「麥帥回憶錄」,而今從書中的「仁川登陸作戰航行圖」看台海戰爭

于昇華:有幾點我反而認真思考過 日本人可知道?

于昇華:天道酬勤

于昇華/民國66年親眼所見「星光部隊」連長:「報告將軍,我們的士官不做雜務,他們管部隊!」

于昇華:民國62年到65年 我的外島步兵連成長史

于昇華:亡台灣者非美日中國 是台灣也!

于昇華:四十年前的咱們 是怎麼玩師對抗!

于昇華:這一回史話中 有關外島工程的事 都是兵兵的血淚過往 要細細思考 才會發現竅門

于昇華:有誰能完整地說明 政府到底要怎麼幹這些四個月的我們的子弟兵?

于昇華:河川防禦是直接配備或是間接配備?

于昇華:結與劫(是一個無解的輪迴)

于昇華:武陵斷崖上的軍校同學情誼

于昇華:愛國者飛彈攔截標準接戰準則 是以平均四枚飛彈攔截一枚飛毛腿飛彈 在沙烏地阿拉伯則平均發射三枚飛彈

于昇華:讀書原來會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于昇華:這門學問沒學過吧!

于昇華:七,八十年代 野戰部隊軍官最怕的特種訓練~步兵排戰鬥射擊

于昇華:淺談戰史~~~從古[勿忘在莒] 看未來戰事

于昇華:民國64年4月6日到13,4日 吃過最長一次戰備口糧

于昇華:魔鬼連隊的親和向心力!同生共死的連隊弟兄 眼中的三座牌連長

于昇華:從大歷史看俄烏之戰 以及個人從戰況中發現和建議

于昇華:陸軍官校39期實習連長楊為平學長 親自教導 什麼叫做三個45度用刀式

于昇華:實務和聽的完全不一樣

于昇華:因應一年兵役 台灣要如何讓王者之師變聖戰兵卒!迎接焦土作戰 芻議

于昇華:再堅強的碉堡 也可以從內部攻破! 又給啟迪了軍史思維!

于昇華:美軍的陸上兵推圖挺有意思 請看我按圖索驥!

于昇華:從賣檳榔談到解放軍的052驅逐艦 到了美國加州外海200公里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