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鬼話
一直以來,我算是蠻「鐵齒」的一個人。加上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家影響,人前總是一副「不信邪」態度。
民國68年畢業入伍服役,雖在野戰師,但因擔任業務職,所以一直有自己的小房間。駐地從基隆一再移防,歷經林口、八里,然而無論駐地是在市區或處於郊野,阿兵哥們所謂「鬼壓床」的事件幾乎是層出不窮。部隊出操訓練之餘暇,總是聽到阿兵哥們口沫橫飛、繪聲繪影的述說著被鬼壓的經驗。
我們當時的駐地剛好在八里一處公墓旁,由於房間數不足,我自願到墓地旁彈藥庫附近的一間小房辦公,當然也是我的寢室。
白天,常看著出殯的行列進出墓地,吹打彈唱、加上「五子哭墓」、「孝女白琴」,情況熱鬧非凡。入夜時分,我處理完行政業務,喜歡一個人沖一杯清淡的龍井,坐在門階上就著彈藥庫的燈光看書。有時,夜深露重,我也喜歡批著外套,坐在陰鬱的榕樹下,在濃雲遮月的暗黑之中,看那飄流在墳頭之間的紫藍色燐火。
那時,有個家住新屋剛下部隊的新兵,每次輪到他站彈藥庫夜班衛兵時,總喜歡站到我獨居小房的門口來,原因是他怕鬼。
當時尚在戒嚴時期,部隊中最怕有人裝神弄鬼,藉題擾亂士氣影響戰力。由於自己肩負著政戰保防的任務,我決定一探究竟。
我選擇一個隔天休假的夜晚,藉著查舖的理由,巡視了整個兵器連的營房。
從夜間11點到凌晨1點,我拿著手電筒,輕步慢移,注意觀察每一個舖位上阿兵哥的狀況。
2個小時下來,我在不同的時間點發現到幾個令人驚悚的景象:相同的呼吸緊促、手腳僵直、盜汗。我沒敢驚動這幾個阿兵哥,因為那景象從發生到結束時間很短,可能不到2分鐘。
我回到寢室,將所見景象記在當天的「政戰工作日誌」上。
我一直納悶,我所處的位置距離墓地最近,如果這些「捉挾鬼」喜歡壓床,為何捨近求遠跳過我這個落單的人?
之後,「鬼壓床」的傳言還世沒有中斷過,我不太去理會它,就當它是阿兵哥們聊天消遣的一個話題吧!
後來,金門前線發生了軍官叛逃對岸的重大軍紀事件,我們這一師奉命緊急移防金門接替出狀況的單位。「鬼壓床」的話題自然跟著運兵船漂洋過海到了金門。
那時節的金門還是戰地,也曾發生過名聞中外的幾次戰役。尤其是823砲戰,更是連上碩果僅存兩位山東老排副最為津津樂道的酒後話題。
夜訓課程,王積善這個老排副總借著幾分酒意,哭著說他16歲出門幫他娘買醬油就沒回過家;偶爾也會敘說著823砲戰當時的慘烈,還不忘用微抖的手指地,告訴阿兵哥們,大家現在站著的地方是全金門落彈量最多的地方,當時如何的屍橫遍野、血染金沙……
隔天挖散兵坑,我老覺得挖到一些骨頭碎片。入伍前從事殺豬工作的81砲砲手一直跟我說,那些是豬或狗的骨頭,因為金門各連隊都自己養豬殺豬,阿兵哥也喜歡在夏天收養小狗,到隆冬再宰殺進補,某些部分的骨頭都被就地棄置掩埋,尤其是豬頭、狗頭。他說的清鬆愉快,雖也不無道理,但每挖到一排牙齒,我心裡還是有些發毛,但總認為並沒有褻瀆到這些已故的前輩,後來也就不以為意。
入冬的一次師部業務檢查,來的是一個少尉預官政戰官,檢查時看到我文件箱中一本線裝金剛經。看他興味十足的翻閱著,我一時興起就借給他帶回去慢慢看。
當晚,我處理完業務,哆嗦著洗腳準備上床。我透過碉堡的射口看到連長傳令兵的碉堡燈還亮著,兩個碉堡距離不到 5公尺。我好意的跟傳令兵喊著早點兒睡,明天還要行軍野戰訓練,那小個頭傳令還探頭跟我說晚安。
我上床躺下,伸個懶腰,正準備關燈拉被睡覺。只見射口的遮光布被一陣突如其來的冷風掀起。霎時間,碉堡中原本冰冷的空氣似乎在瞬間降到冰點而凍結。我打了個寒顫,開口對另一個碉堡中還未睡下的傳令說:「都快半夜了,颳這什麼怪風!」
我話音才落下,竟然感到周身一陣寒意,隨即全身僵直動彈不得,連呼吸都感到困難,想叫也叫不出來。
這時,唯一能動的只剩下眼球。我咕嚕嚕的轉動雙眼,確定身邊看不到任何有形的「東西」,但我的知覺卻感受到有一種我肉眼看不到的力量存在我身邊。
那時的我沒有時間恐懼,腦海中只閃過兒時祖母教我誦唸的佛號。我心中默唸著佛號,也試著跟那無形的力量溝通,我心中默許天亮後一定多燒紙箔相送。
不知默唸多久,那施加在我身上的力量逐漸消退,呼吸也恢復順暢。我不敢熄燈,拉上棉被蒙頭就睡。
一大清早,部隊還在沉睡之中,我摸黑攔下正要出去買菜的伙委跟採買,塞給他們200元,託他們到山外市場幫我買齊香箔紙蠟。
當天下午,趁著天沒黑,我在碉堡後方席地祭拜山神土地以及各方陰靈,祈求我在此居住平安。當晚我著著實實睡了個安穩覺。
隔一天,師部政戰官來還借走的金剛經。此時我心中恍然大悟。
之前,各路好兄弟沒找我玩耍應該是這部金剛經把好兄弟們給鎮住了吧!
此後,這部金剛經幾乎沒離開過我。
結婚後生了兩個小孩,嬰兒時期每逢農曆七月總是容易在夜半哭鬧。後來,我將金剛經置放在嬰兒床的床頭,哭鬧的現象就消失了。
這二、三十年來,我雖不迷信,但也不再「鐵齒」,對祖先的祭祀雖然簡單,但內心卻十分虔敬。
農曆七月將至,心血來潮想起多年前的往事,趁著記憶還算清楚,聊記一筆。
上文承蒙 Seki-yuu Teo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Seki-yuu Teo:風雲起 山河動~~《一年十個月雜記》~0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