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漢光35號演習操演:
加強火力版國軍「反登陸」觀察報告

2019/06/20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西方元首齊聚法國紀念「諾曼第登陸」75周年前夕,國軍則在「漢光35號」年度演習中,以強大火力展示了一場實彈「反登陸」操演。 

文:兵器戰術圖解編輯部

當西方元首齊聚法國紀念「諾曼第登陸」75周年前夕,國軍則在「漢光35號」年度演習中,以強大火力展示了一場實彈「反登陸」操演。

「登陸」與「反登陸」原本互為矛盾,但對於台灣這樣的海島而言則都很重要,因為現在雖然已經沒有人還想「反攻大陸」,但國軍依舊編組了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的海軍陸戰隊兩個旅(第66與99旅)。他們除了負責外島烏坵的駐守之外,一旦本島與其他外島發生緊急狀況或遭到敵軍登陸,他們就可能要搭上海軍的運輸艦艇,從海上繞越到敵軍的側後方實施一次登陸(稱為「逆登陸」),藉以和陸地上的友軍以夾擊方式去消滅登陸的敵人。

因此,國軍每年都要進行「登陸」與「反登陸」的演習,但並不是全島每個地方都需要演練。因為根據軍事上的考量,各港口都一定有重兵層層把守,所以「登陸」應該以奇襲方式,選擇人煙較稀少的灘岸進行。而以現有兩棲載具而言,大多數能順利搶灘的都仍是像電影《搶救雷恩大兵》那樣的沙灘,否則若遇到岩岸,兩棲艦艇可能還沒靠岸就會發生擱淺而進退不得,等到被岸上守軍發現可就要倒大楣!

整個台灣早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已經被美日兩國調查得清清楚楚,適於登陸的地點都被標註成「紅色沙灘」(例如宜蘭利澤簡、屏東加祿堂……),尼米茲上將原本已選定要從屏東登陸,但麥克阿瑟將軍則為了自己早先從菲律賓敗退的顏面問題,堅持登陸菲律賓與琉球而跳過了台灣(這就是所謂「跳島戰術」)。也因此,當1949年國軍來到台灣,該在哪裡準備對解放軍「反登陸」,其實早就有範本,因為地理形勢不會輕易改變。

2.jpg

殲敵於水際

為了避免讓敵軍長驅直入,除了岸邊要佈署防衛火力以讓他們寸步難行之外,最上上策則是要當他們還在船上時就加以攻擊,因為那時登陸部隊沒有還手能力而最為脆弱,這就是所謂「殲敵於水際」戰術思想。

國軍目前究竟能從海岸向外多遠開始攻擊敵軍?從演習中所得到的答案是40公里。因為預計在這個距離時,共軍的船團會停止下來,好讓所搭載的兩棲車輛下水,自行向岸邊浮渡(這整套動作稱為「泛水」),當它們一旦化整為零散開,可能就會從原本幾十個目標(母船)突然擴散為數百個小目標!要收拾它們就會非常困難,因此守軍就必須先下手為強。

至於何時是最理想的攻擊時機,就要靠空軍的RF-16偵察機沿途監視,除了可以導引速度較慢的海軍的艦隻趕往攔截地點,也可以幫速度快但很耗油的空軍戰鬥機拿捏起飛時間,一旦發現敵軍「泛水」,就趕緊圍而攻之。

空軍的IDF與F-16戰機這次都掛帶Mk.82 500磅炸彈實施水名投彈,其實這在現代戰爭中已是很危險的動作,因為敵方船團一定配備有艦對空飛彈,所以攻擊機若要略過其上空才能投彈,即使發射熱焰彈去誤導追熱彈頭,但仍然有極高風險!這時最安全的攻擊方式,就是使用空攻艦飛彈。

以往空軍只有駐防花蓮的第5聯隊F-16A/B戰機具備導控「魚叉」攻艦飛彈的能力,不過從這次高速公路戰備道試降操演中,則發現嘉義第4聯隊經過性能提升的F-16V型戰機,也特意掛出該型飛彈以顯示它們也易具備遠距離攻船的能力。

而進口的飛彈當然很貴,所以中山科學研究院雖然曾將國產「雄風二型」攻船飛彈也改成空射型,以作為國產經過好戰機的對海武器,但即使所有IDF都已經經過「翔展計畫」的性能提升,但仍從未見過這兩者的組合展示。

3.jpg

有鑑於上述敵軍「泛水」的可能距離,國軍在陸地上除了海軍海鋒大隊的「雄風二型」陸射型可以加入打擊以外,陸軍的「雷霆2000」火箭車則是較經濟的版本,它研發之初就開發出Mk.45、MK.30、Mk.15等3種火箭(數字就代表各自的射程),但至今始終沒有公開展示過射程最遠的Mk.45實彈射擊,這應該是因為其彈體龐大,每一輛發射車的裝彈量遠低於其他兩型,在發射時的聲光效果也沒法持續太久,技術不好的記者可能會搶拍不及,所以軍方都選擇大家愛看的來展示。

又由於人類眼睛對海上物體的辨識距離大約只有15公里,所以從海平面到40公里這段距離所發生的交戰細節,大家必須要發揮想像力,軍方不會有太具體的畫面呈現。而從距海岸10公里以內的海面目標,軍方才會很仔細地演練給您看。

陸軍的M109(口徑155公厘)與M110(口徑203公厘)兩款自走砲都具備20~30公里的射程,但這次漢光演習中它們只打6000公尺外的目標,好讓現場來賓與記者都能看到海上炸起的水柱。此外,晴空之上還不時冒出火光,原來整個演習是模擬敵軍在拂曉前展開攻勢,所以這時還必須由120公厘的迫砲發射照明彈,以幫助砲兵觀測官進行目視觀察以修正彈著。

等到敵軍推進到離岸4000公尺時,這時陸航的AH-1W攻擊直升機出現在岸邊,從300呎高度發射「地獄火」飛彈,飛行18秒後命中目標。AH-1W「超級眼鏡蛇」原本就是美國陸戰隊的制式裝備,所以十餘年前就已經在漢光演習中穿梭於海岸線,而沒有傳出過水土不服的症狀。而值得注意的則是AH-64E「阿帕契」攻擊組今年首次出現在海岸,它們原本是美國陸軍的機種,在設計製造上都比較少考慮海洋環境對機體的影響,所以在來台服役後已發生過零件生鏽的問題。它們究竟適不適合深入海上作戰還有待評估。

旋翼機的反應速度由於不如定翼機來得快,所以它們在完成任務後所實施的戰術脫離(迴避敵方飛彈反擊)動作—向陸地大坡度轉彎返回,會讓觀眾感覺拋射出的熱焰彈似乎較密集,但其實它們還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脫離危險區域。

4.jpg

等到殘餘登陸敵軍繼續向海岸接近之際,國軍將開始以各地調集來的增援部隊實施步、戰、砲協同方式,對敵軍實施灘岸火殲。當敵軍距岸2公里時,守軍火管中心會先派出FGM-148「標槍」飛彈小組進入陣地,這款反戰車飛彈發射後會先向上爬高,然後再俯衝而下,如此可避開戰甲車裝甲最厚的正前方,而攻擊其最薄的上層。

國軍規定履帶車輛的平常時速為32公里,急行軍時也不會超過40公里,因此CM11、M60A3這些主力戰車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自行或由拖板車運抵海岸,這次漢光演習中它們特別展示了在進入海岸陣地前,就對1.2公里外的海上目標展開行進間射擊。

今年軍方還安排了兩輛由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及中科院共同研發的CM34 30公厘鍊砲八輪甲車出場,以其精準的美造ATK鍊砲對海上相距1000公尺的目標實施射擊(其有效射程其實是兩倍距離)。這款步兵戰車從去年開始量產,原本準備打造284輛,而現在憲兵又增購了26輛,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服役。

至於在此之前已經服役的CM33雲豹甲車所配備的40公厘榴彈機槍,則只能對600公尺外的目標進行打擊但須要注意的是,CM33與CM34都是輪型甲車,它們在公路上可以輕易飆到上百公里的時速,所以將是擔任快速打擊的救火隊,而為了填補戰車姍姍來遲的火力空檔,步兵將要在輪型甲車的底盤上裝設105公厘的戰車砲,但因砲塔沉重,必須從目前雲豹450匹馬力的引擎提升到至少750匹以上,目前圈內人均稱這款未來概念車為「黑熊」(與雲豹都是台灣特有野生動物)。

除了以上機動化的打擊火力以外,這次軍方特別介紹了配備M107A1重型狙擊槍的狙擊小組,他們不像以往躲在暗處放冷槍,而是也推進到海岸第一線,負責對海上接近到800-1000公尺以內的兩棲浮渡車輛實施射擊,每一小組由觀測手自行測風、測距後射擊,藉由12.7公厘口徑的大型子彈,去貫穿上述車輛通常都不太厚的裝甲板,進而破壞其內部機件使之故障。

以上,就是今年加強火力版的國軍「反登陸」觀察報告。

延伸閱讀:

堤路行動:美軍二戰奪取台灣與日軍防衛計畫

2019美軍陸戰隊兵棋推演下次世界大戰的場景:不出動地面部隊的設定下,對國軍的實際戰力相當悲觀,不相信「灘頭決勝」,而是將重心放在台灣內部山區作戰

美軍華裔退役士官Allen Lin:漢光35號「兵推劇本」充滿了矛盾⋯當故事看吧!

漢光演習:偽裝只是海邊砂土泥漿,陣地上不再是洗乾淨發亮的裝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