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大捷(長沙會戰)1
第一次長沙會戰影像.此場戰役我方亦稱為湘北大捷.因戰場是在湖南北部.日軍亦非以奪取長沙為主要目的,其發動攻勢主要是欲消滅駐防當地國軍第九戰區至之有生力量.
湖南地型多為山地丘陵,水網密佈.道路,橋樑情況不佳,對日軍後勤補給造成困難,加上戰區動員民眾破壞道路,橋樑,使日軍後勤中斷而主動撤離戰場.
雖然雙方公佈之傷亡數字相差很大,但該場戰役為抗戰開始之後,中國軍隊第一次擊退日軍攻勢,我方自當大予宣傳.因此也留下大量的影像.
照片中為第九戰區官長們正聆聽指示.
第九戰區司令官為陳誠,由薛岳代裡職務.其後退包圍,將日軍誘進國軍預設之口袋戰術,為我輩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天爐戰法".
關於第九戰區,麻煩請見: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rj2p2r.html
這位似為第十五集團軍司令闕漢騫將軍.
底下的部屬們紛紛筆記.這項傳統直到我服役仍然如此,每位弟兄上胸口袋軍置放小筆記本,有宣達事項時須詳細記錄.這小冊子我用了好幾本,早就扔了.同時在292師服役的弟兄則竟然保存下來,當我翻閱他留存下來的小筆記本時,心裡真是波濤洶湧,好多回憶頓時湧上來.
https://youtu.be/ZHggI6gAjXM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關於長沙會戰,先來段電視教學.(片頭影像為好友"猛沃營參一"尊翁.)
史載,長沙戰役共有三次,近年來修正為四次.前三次分別為民國28年9~10月,第二次為民國30年9月~10月,第三次為民國30年12月至31年1月,這三次均擊退日軍攻勢.第四次則是民國33年5月至8月,為日軍"一號作戰"中的一部分,日軍從華北調坦克師團參加該次作戰,史稱豫湘桂戰役,國軍在此戰役中丟失數十城,損兵數十萬.由於這場戰役令國民政府臉上無光,所以第四次長沙戰役國民政府就掠過不提.
在長沙街頭行軍中的中國士兵.
中央社這些照片發表日為28年12月,第一次長沙戰役已經結束.
第九戰區高階將領
動員民眾運輸糧草輜重.戰史上記載,薛岳要求軍民將糧秣運進山區,以利持續作戰.
軍民唱愛國歌曲提振士氣.
民眾慰勞士兵.
拿碗承水的軍官配帶著水壺.從抗戰到內戰,這種應該人人均有盛水容器一直是缺乏的,多數的士兵僅在腰間繫個陶碗.
正在破壞道路的民眾.戰區下令將所有的道路破壞至一米寬以內.這項措施使日軍機械化部隊無用武之地.照片可見到幾位纏著頭巾的少數民族民眾.
用人力拉運的Solthurn 20mm機砲.國軍士兵曾用其擊毀為數不少之日軍裝甲車輛但是數量實在是太少,沒起一並關鍵作用.
張晴光將軍抗戰時任小砲連排長,曾在台兒莊戰役時摧毀十餘輛日軍戰車
https://a2928796.pixnet.net/blog/post/439181845-solothurn-s5-106(蘇羅通20mm機砲
照片中可見該款機砲可分解成幾個大部分零件,以便於人力拖輓.待進入陣地後再予以結合.
對空射擊戰果不明.內戰時期未見其使用情形,亦未在共軍繳獲戰利品中見過.但確定有部分運來台灣.
罕見的機砲瞄準器特寫.
我軍繳獲之戰利品.我方宣稱斃傷日軍三萬餘人,但這數字與戰利品相比顯然不成比例,戰役後薛岳亦遭同僚及媒體評擊過份渲染戰果.日方公佈之損失則是死亡800餘人,受傷3000餘人.至於中國損失,雙方均稱約為四萬人.
慶功大會.
發放文宣品或慰留信?
兩岸的抗日展,照片用來用去就是那幾張,真是奇哉.
https://youtu.be/PPqohZssUkY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中國軍隊的問題在於武器無法再生,彈藥供應困難,軍官,士兵素質低落,日酋岡村曾説過日軍一個聯隊(團級)可以對付中央軍一個師,若是雜牌部隊,甚至可以擊潰一個軍.中日兩軍在戰場上的傷亡對比,通常是6:1,甚至更高.
原文網址:
https://a2928796.pixnet.net/blog/post/460001770
上文承蒙 60砲的部落格 格主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