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圖片出處連結

Karl SHih 臉書

換湯不換藥的軍事訓練役

國防部近期宣佈軍事訓練役的役男也要下部隊服役,訓練期程改制成第一階段5週的入伍訓練完之後,再接續後面第二階段的11週合格戰鬥兵訓練。國防部規劃區分為留在新訓旅施訓、分發野戰部隊、擇優訓練再分發以及擇優培訓成預備士官等4種選項,其中分發野戰部隊,擇優訓練再分發則會抽籤到本、外島服役。另外,軍事訓練役也要掛上二兵之軍階,可以不帶槍站哨,並且於假日時留守輪值戰備任務。

說穿了是好壞參半對於實兵單位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新兵下部隊宛如及時雨,除非是單位嚴禁讓新兵出公差,不然打掃環境、執行日常勤務的人力需求,倒是可由新兵來分擔;壞處則是又要負責新兵的危安,因為也不知道被分發到部隊的人員素質到底是好是壞?對於連隊的管教又是一大考驗,可是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真正的問題是這4個月的時間對於新兵而言到底有何意義?只要4個月撐一下就過去了,盡到憲法第20條規定:「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是這樣子嗎?

正所謂事出必有因軍事訓練役的由來是為了要因應募兵制的推動,並將兵役法及徵兵規則配合修正,同時律定軍事訓練役服役的時間為4個月,前兩個月由新訓單位負責第一階段的入伍訓練,後兩個月撥接給實兵單位負責第二階段的專長訓練。在募兵制需要招募成效的前提下,卻造成實兵單位跟新訓單位之間的怨懟,實兵單位的士官幹部抱怨新訓單位到底是怎麼帶新兵的?怎麼「民轉兵」的過程感覺有教跟沒教差不多?其實這不盡然都是新訓單位的問題,因為為了募兵的績效,深怕訓練太過嚴格,造成新兵壓力過大而不願留營續簽,不得不把訓練的標準降低,到後來得過且過,不要出任何軍紀事件就好,趕快撥交給實兵單位,所以在新訓單位的訓練成效不彰,導致新兵移撥給實兵單位之後,又要在重新教一遍。

起初為了接訓,把聯兵旅其中一個機步營縮編為軍事訓練役的專屬接訓單位,就是一個很荒謬的決定,僅保存營部連的編制,但其他3個機步連的編制數馬上驟降成只有41位員額而已,不但限縮單位士官兵晉升的編缺,還要抽調建制內的士官幹部,比照新訓單位去帶新兵,其餘還在編制在內的士官兵還要負責原來實兵單位的日常業務,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裝備沒有隨著裁編而封存或者撥交,還是原本機步連的裝備數量。遇到高裝檢時,也只能借用新兵的人力將裝備陳列及保養,否則哪裡還有多餘的連隊人力去執行高裝檢的任務,之後連隊實際的運作狀況,就演變成接訓的連級主官(管)要同時兼顧新兵及實兵的所有勤務。

後來接訓的梯次突然增加,接訓營的接訓能量已負荷不了,只能將接訓人數分配到戰車營、砲兵營,導致這些單位還要浪費時間及人力去檢整營舍空間、經理裝備給予新兵,又排擠到原有連隊人員的生活空間。最後結果就是實兵單位的主官(管)時常得面對這種「兩面作戰」的困境,在雙邊難以兼顧的情況下,接新兵跟原本連隊的運作能夠不要肇生任何軍紀事件就該阿彌陀佛了,再加上還得去應付三不五時上級的督導以及永無止盡的會議,那會有心思去期待4個月的新兵的訓練成效是否可以合格?更遑論訓練的內容沒有與時俱進,年輕人來當兵沒有學到應該具備的單兵作戰技巧,退伍後到民間談起服役的回憶,反而是當兵期間出了多少勤務?寫了多少大兵、口袋裝了多少小卡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任憑國防部花了大把銀子在公車上張貼招募文宣,其正面效益都敵不過這些口耳相傳的負面評價,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更進一步來講,每次訓練的成果,都會反映在軍事作戰的演習上,並呈現在國人面前。試問直到現在,演習如同作秀的評價,不是早就習以為常,這難道不就是訓練成效的負面宣傳效果嗎?實際上這又突顯了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不提其他國家,國軍派人到美軍受訓完的學員,返國之後都沒有好好運用,一切船過水無痕,沒有把在美軍所學到的訓練知識推廣到基層連隊,受益的就僅受限於當事人而已,那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會不會太不符合成本效益?

國防部應該跟社會大眾說明的是:「為何決定軍事訓練役的服役時數為何是4個月?為何不是5個月或者是6個月,以及到底是如何評估4個月就能訓練出合格的步槍兵?」美軍自2019年起,已將新兵訓練的時數由14週延長至22週,相比之下,4個月的服役時數,難道真的可以訓練出合格的步槍兵嗎?在此順帶一提的是,後備動員的數字員額,為何嚴部長在任的時候,在立法院針對「提升後備戰力專案」報告時,表示只要總統動員令一下達,會有26萬名後備軍人返營報到,那為何換邱部長當家了,全動室在立法院質詢時說明:「在24小時內動員第一波的後備軍人員額可達21.5萬」,中間為何差了4.5萬的員額,這數字究竟是如何算出來的?國防部在跟立法委員報告時都不會覺得很納悶嗎?

國防事務的透明程度,不是僅有編列多少預算購買多少武器而已,上述的問題若是國防部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不能消除社會大眾疑慮,只是令人覺得政策反覆不定,並且再度增加民眾的不信任感。最倒楣的莫過於第一線執行任務的基層幹部,每次都要端看上級「想當然爾」、「我覺得應該是」的個人經驗去下達政策指導,這種「換了長官就換了作法」的副作用,除了令人無所適從之外,部隊的能量也逐漸消耗殆盡。總歸一句,「打、裝、編、訓」根本已淪落為口號,國安會前秘書長丁渝洲先生都在公開場合質疑4個月的新兵訓練可以打戰嗎?他引用了二戰時期美國巴頓將軍所說的話:「凡是傷害國防的決策者,都是潛在的殺人犯。」,如此倉促地推動「5+11」的新版軍事訓練役,恐怕又要再次上演歷史的悲劇罷了!

上文承蒙 Karl SHih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Karl SHih:軍團改制成作戰區,真能提升三軍聯合作戰能力嗎?

Karl SHih:軍人的下跪,突顯出軍隊的荒謬

Karl SHih:國防改革路迢迢

Karl SHih:切勿將國防經費與國防安全劃上等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