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十一):國軍心戰機器「不堪一用」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2019/01/06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十一):
國軍心戰機器「不堪一用」,
先逐層檢示「打、裝、編、訓」

何中尉
心理作戰情報軍官,現役陸軍政戰中尉,目前任職於國防部心戰大隊,主要研究國際戰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長年來,我們的科層體制沒有獲得這樣的授權空間,沒人敢自行開火,所以我們就是給對岸文宣、政工人員當成靶板的命,什麼經驗也學習不到,還逐漸被敵軍看破手腳。

我們國家在心理層面的戰爭準備與交戰作法上存在許多問題,筆者至今已經提到不少問題的成因。如何著手修復這一系列的嚴重缺漏,其實是有跡可循的。機器故障未必是機器整組都殘破、不堪用了,有時只要在關鍵處旋上一塊鬆脫的零件,整臺機器就會逐漸甦醒、起死回生。

問題的源頭獲得修葺,許多相關問題即使無法立即復原,也能獲得體制內一定程度的「自動校正」。關鍵在於:問題的「源頭」在哪裡?

我們軍人講「打、裝、編、訓、用」:先知道要打怎樣的一場仗(戰略規劃),再來建置所須裝備,接著擬定相應的人員編裝,並據此制訂準則、推展教育訓練,最終才能投入實用。

從前面幾篇提到我國心戰部門的現況來看,我們知道至少「用」的部分出了很大的問題,在挨打了幾回以後,確定這台機器的現狀幾近「不堪一用」。那我們就回溯使用以前的各階段,逐層檢示「打、裝、編、訓」的各個環節。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十一):國軍心戰機器「不堪一用」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有裝備、有人員,出了問題的是教育

「打」的部分,其實我們大概知道要打什麼仗,即官方所謂的「面對中共文攻武嚇」。其實中共是「文攻為實,武嚇為虛」,他們的文宣工作厲害到可以把部隊的例行性活動寫得像是在進行戰前動員一樣。如果看懂其中端倪,會發現其實絕大多數的「武嚇」其實都只是「文攻」的一環──武器照樣在跑,官媒記者換個寫法而已。

「面對文攻」是什麼概念?差不多是眼巴巴地看著敵人拳頭揍到自己鼻樑上,這就是「面對」,畢竟你本來就閃不開。相較下,「反制文攻」是個比「面對文攻」更好的概念。如果要「反制」,「先發制人」當然是比「被動反制」更好的選擇。你打他,戰場就在他家,損失是他家的損失;永遠都等他來打你,那戰場就永遠在你家,損失也都在你家。

以上這些是細微的觀念問題,但至少我們在戰略上大概知道自己要應對是什麼威脅,這點沒什麼問題。

「裝」的部分,我們購置的裝備和系統並不差,整體來說只存在兩種問題:

第一種問題,是把能用的裝備交給「不懂如何運用」的人去指揮。注意,不是不會「使用」(操作),而是不會「運用」(規劃)。你買了一把槍,你懂得怎麼裝彈、擊發、清槍、保養,但你不拿槍來打敵人,只拿槍來打地上的石頭、打天上的飛機,那當然是浪費錢的行為。

比方把注意力都放在罵國軍的本國網民身上,而非對我們國家挑撥離間的中共網軍身上;或者把注意力都放在心戰部門自己無力插手的國際經貿、國際金融、大國元首會晤上,而非放在真正能操作的低層級民生、社會、族群、宗教議題上。這些都是現存「拿槍打石頭、打飛機」的行為。

第二種情況,是買了不少次要甚至非必要的裝備,反過來把操作必要裝備的時間給大幅占用掉了,這種「本末倒置」的狀況在我們的心戰部門內部非常嚴重。次要的裝備往往更華麗、更具「科技感」,搬出來讓人很有面子;於此同時,與戰訓本務密切相關的裝備與技能反倒被冷落了。

「編」的部分,我們雖然沒有和對岸一樣龐大、完善的逐級人員編制,但最低程度的獨立單位建置還是有的。如果把這些有限的人力完整投入到心戰工作上,台灣還是可以打得很出色,可以像游擊隊應戰正規軍那樣讓對手不堪其擾。但這些編制內人員絕大多數的時間、精力都「沒有」被投入到現實中的心戰戰場,95%以上的時間和戰力都被雜務及表面工夫給消耗掉了。

這反映出來的其實是人員教育訓練的問題,而不是裝備或編制本身的問題。教育訓練沒有養成「在現實中解決問題、指引方向」的能力,才造成了對裝備與人力的浪費,造成了對公帑的浪費。說白了,從來沒有教過這些人如何打心戰,舊時代的交戰經驗通通沒有傳承下來,那他們當然把資源亂花、把人員亂擺。

如果要為充實國家心理作戰能量來推展教育訓練,我們首先要知道:該就哪些面向推展人員養成?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十一):國軍心戰機器「不堪一用」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掃盲:我們的民眾到底在想什麼?對岸的傢伙到底在想什麼?

第一個面向,是要具備現實世界中會用到的一些兩岸基本知識與常識。要懂我們自己國內有關「統獨」的政治光譜,也要懂對岸關於「左右」的政治光譜;要懂兩岸四地這100年來大致發生了什麼事、對當代民眾心理產生了什麼影響;要懂他們哪個省、哪個民族大致在什麼地方;要懂我們的民眾在想什麼、他們的民眾在想什麼;如果行有餘力,最好去瞭解一下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思想,也瞭解一下何謂漢民族主義、何謂中華民族主義。

讀者見到此段可能會想:這些不都是最基本的嗎?難道不是台灣心戰工作從事人員所必備的常識嗎?沒錯,但我們心戰部門的人員大多不具備這些知識。最應該瞭解敵人的心戰部門裡面,能明白說出「共產主義是什麼東西」的人恐怕屈指可數(就更不要問有幾個人講得出「何謂三民主義」了,雖然三民主義還寫在陸海空軍軍人讀訓裡面,但大概沒幾個人講得出這是什麼東西,簡直比共產主義更令人陌生)。

為什麼筆者在離開原職後會備感沉痛,因為原先主持的工作根本沒有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的人員能接續起來,只能任其在一夕間化為烏有。這不是基層人員的問題,人員本身的能力與素質都是沒有問題的,這是「這些基礎知識不被重視」所造成的困境。

以上所談的領域都還沒涉及到真正艱澀困難的知識層次,只要一段短暫但專注的訓期就足以養成了,但我們從沒有認真去養成這些基本知識。連對岸基本的政經狀況和意識型態都搞不清楚了,怎麼可能去處理更細膩的時事議題?

這樣的心戰部門要怎麼判讀情勢?要怎麼理解人心?要怎麼視情況投放心戰訊息?不要說面對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兩岸資訊心理戰環境,這樣一窮二白的知識水準就算放在過去20年(1998年至2018年)也不可能發揮多少心戰能力。以前國軍曾經有個名為「心廬」的心戰研究班,後來被併入軍事院校的研究所教育裡面了。我們現在大概也需要一個心廬,一個用來補足基礎教育、真正「為用而訓」的心廬。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十一):國軍心戰機器「不堪一用」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準則:群眾戰需要接觸、滲透、組織戰與欺敵偽裝,必須有戰場行動準據

第二個面向,是針對當代輿論環境、網路環境、政治環境的操作方式與應對進退。這會需要一套全新的政治作戰準則,才能訓練出第一批能適應新環境、克服新環境的心戰人員。

心理作戰跟資通電作戰一樣,是在所謂「認知空間」中直接參與戰鬥的部隊,不能被劃為純粹的戰鬥支援部隊。現代的心理作戰不能只依靠文宣投放,許多時候必須直接與民人接觸、互動,甚至在一定默契下互相配合行動,這才能遂行真正的「群眾戰」。群眾戰脫離不了接觸、滲透與組織戰,有時甚至要做欺敵偽裝,這不能沒有一套行動上的準據作為依歸。

中共的心戰部門早就在這樣做了,他們拿著有系統的理論與準則,搭配上銀彈、動員科層組織、用我們的國民作為掩護,有條有理地在朝我們進攻。

「用我們的國民作掩護」是什麼概念?早年還在動員戡亂的戒嚴時期,好像有不少學校老師會和學生說「共匪會在戰場上押著老百姓當人肉盾牌,讓國軍不忍心朝自己同胞開槍」,這個說法應該還存在於一些長輩的印象中。姑且不討論真偽,但這「人肉盾牌」的概念實在很適合套在今日:

共產黨人讓我國公民代替他們說出他們想要說的話,由台灣人去散播共產黨想要散播的訊息,由台灣人去製造共產黨想要製造的謠言。如果沒有到觸犯刑法的程度,我們的中華民國政府能夠去取締這些本國公民嗎?這在民主國家於法無據。何況你只要敢動他們,他們就會說你侵犯言論自由、搞政治迫害。這就叫作「押著你家老百姓當人肉盾牌打頭陣」。

這種鑽法律漏洞的打法肯定是有一套教戰守則在指導的,一定要有另一套教戰守則去反制他,在民主體制下引導合法的群眾力量去破解它。

再進一步說,如果有了一套準則,那麼把心理作戰的戰術戰法推行到整個政戰系統的科層體制,讓各層級都能藉由攻擊中共來爭取績效(至少取代掉一部分的基層投稿績效),就不再是不可能了。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十一):國軍心戰機器「不堪一用」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經驗:不允許開火還擊,就無法獲取實戰經驗值,無法調整戰術戰法

第三個面向,是要讓人員從實戰累積經驗,從經驗中獲得教育。要累積實戰經驗,就要允許人員在大戰略目標指導下、在法律規範授權與約束下,對特定敵目標「不待命令自行開火」,一定程度地由小建制單位「各自為戰」。

中共對台心理戰就是處於這種「不宣而戰」、「不待命令」、「各自為戰」的狀態,許多的攻擊都不是由高層逐級命令下來的,而是由各個層級、各個部門在各種嘗試中朝台灣一槍一彈打出來的,最後歸結出寶貴的對台心戰經驗,才逐漸推行到全國,讓中央有信心循此方式發動總攻。不過,雖然是「各自為戰」,他們仍是依據一套準則與理論在作戰。

這樣的模式真的非常可取。大家以為過去30年來對岸的改革開放是怎麼進行的?一樣是中央節制、地方先行,中央給地方空間,讓地方自己試驗出了好辦法,中央看看覺得不錯,就允許這個辦法傳播出去,甚至由中央主動推廣到全國。這種模式不只適用於經濟改革、政治改革,還適用於統一戰線工作的與時俱進上。

過去長年來,我們的科層體制沒有獲得這樣的授權空間,沒人敢自行開火,所以我們就是給對岸文宣、政工人員當成靶板的命,什麼經驗也學習不到,還逐漸被敵軍看破手腳。在綿長的戰線上,他們在各點各段朝我們進行各式各樣的騷擾、奇襲、滲透、貫穿、夾擊,我們則全線龜縮在壕溝裡等待開火命令,兩岸心戰大概就是這種悲壯慘烈的畫風。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十一):國軍心戰機器「不堪一用」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最痛的事情:國家明明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人

要說自己這些年來最沉痛的事,不外乎兩件事:

國家不是沒有錢,稅都有在收,但真正能擴大戰果、需要用錢的項目,卻總是沒有相應的科子目能核銷。

國家不是沒有人力,但可以投入前線的人力,往往都被「做面子」和「做雜事」給占用掉了。

這不能全怪部門裡的這些人員,因為他們真的是迷惘的,不知道國家到底要他們走去哪裡,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哪些屬於這崗位的「實事」,大家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你告訴我該學英文,我就去學英文;你告訴我該學軟體考證照,我就去考個證照;你告訴我該唸個大學、研究所來充實自己,那我就去報個學校唸看看。能力越來越多,反正技多不壓身,但從來沒有人把這些能力投入到職務本分的作戰工作上,反而都像是在為了退伍出社會在做準備。10個任務交辦下來,10個任務都和作戰無關,這些人當然就不知道要怎麼作戰了,作戰氣息出了軍校就被「職場」消耗掉了,因為真的看不到「戰場」在哪裡。

教育訓練是用來修補這台機器的關鍵零件。這個部分做好,真正做到「為用而訓」、「為戰而訓」,新的觀念才能產生,相應的作戰機制才會建立,國家心戰能量的任督二脈才能打通,資源與人力的配置運用才會趨於合理。

筆者知道,現在開始愈來愈多民人與民間團隊想靠自己的力量反制中共心戰,所以這篇文章也提供給民間人士作為參考,試著描繪出「一套堪用的心戰機器應該長什麼樣」。在官方或將邁向轉型之際,如果民間能產生更多自發抗敵的公民團隊,讓國家總體心戰戰力獲得擴充,讓我們國家多一分籌碼掌握自己的命運,那也是全民之幸吧。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延伸閱讀: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一):是他們的黨和我們的軍在對決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二):我們寫的東西 台北不看 北京會看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三):「低等五毛」與「高等五毛」一起編織出輿論假象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四):國軍政戰與共軍政工 簡直是石器時代與石油時代的差距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五):中共「巨魔工廠」再進化 台灣如何遂行網路心戰?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六):對中共發動網路輿論戰的19項要領(上)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七):對中共發動網路輿論戰的19項要領(下)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八):說什麼夢迴大清 現在根本就還是大清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九):台灣是華人民主燈塔?這燈塔大概被斷電很久了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十):台灣最大的敵人不是解放軍 而是「失敗主義」

何中尉/不戰而敗的兩岸心理戰(十三):中國像一戰前的德國~不是「好戰」而是「白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