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教育體系  

陸、結論與建議:

軍事教育為國軍現代化之基礎,其成效直接關係部隊人員 的專業發展,並對建軍及備戰產生關鍵及長遠之影響。98 年四 年期國防總檢討有關國軍軍事教育之未來發展方向指出:廣義 的國防人才包含專業軍官、士官、士兵及國防文官,共同構成 國軍戰力的基礎。國軍人才培育係以「為用而育、計畫培養」為 宗旨,目的在培養身心健康、信念堅定、才能卓越及實踐力行 的國軍骨幹,養成具備領導統御、國防管理、規劃評估、溝通 協調、作戰執行及技術勤務等各方面專業之通才與專才人員。職是,國軍軍事教育如何結合國防轉型需要,審視現代國防事 務演進、軍事科技發展及未來戰爭型態等因素,持續精進教育 體制,精實教育內涵,廣儲專業優質人力,以提昇國軍素質,並於離開軍旅後回饋貢獻國家發展與社會需要,實值得深入檢 討。茲綜據本專案調查研究所得結論,提出如下建議:

一、國防部對軍事基礎院校領導管理階層之選任及任期,允宜建立制度,並宜聘任文職人員擔任學術副校長或教育長,俾利 學術之正面發展。

二、軍事院校之師資素質仍有強化精進之空間,其來源宜採多元化管道,並宜增加國外深造及送訓員額,以廣儲師資。

三、國防部允宜鼓勵各基礎軍事院校朝軍事專業化發展,並結合部隊所需進行教學研究,建立特色,以展現其優勢。

四、國防部允宜就基礎院校教育內涵深入探究軍事訓練與教學研究如何取得平衡,並給予教師適度之學術自由尊重。

五、軍事院校之調併案未依屬性、功能實施,致效能未彰,國防部允宜評估檢討。

六、三軍官校及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招收自費生之政策,允宜深入通盤檢討。

七、國防部允應強化軍校思想、政治及專業倫理教育,建立軍人新思維。  

八、部分軍事基礎院校體系複雜,影響學校發展目標及教學成效, 國防部允宜妥為研議。

九、軍事教育「為用而訓、全職進修」之構想良善,然就軍事基 礎院校之碩、博士教育部分,宜適度檢討放寬,以兼顧軍人 生涯規劃並充分利用軍事教育資源。

十、為提升軍事院校教育水準,國防部允宜妥善規劃,設置軍事教育基金。

十一、國防部允應注重人才培育方面之投資,積極爭取預算及補助經費。

十二、少子化趨勢未來勢必衝擊軍校招生來源,國防部允宜及早研擬策略因應。

前揭 12 點建議所依據之理由,分別析述如下:

一、國防部對軍事基礎院校領導管理階層之選任及任期,允宜建立制度,並宜聘任文職人員擔任學術副校長或教育長,俾利學術之正面發展。

軍事學校教育條例第 8 條但書規定:「基礎教育學校校 長、副校長、教育長得聘文職人員擔任。」本院 91 年「國軍 基礎院校的問題及對策」專案調查研究即建議陸、海軍軍官學 校可考量增設副校長,連同空軍軍官學校現有軍職副校長乙 職,聘請具有教授資格之文職人員擔任該項職務,並建請放寬文職教育行政職員比例及軍職擔任教育行政職務者。然據本案訪查各基礎院校發現,各校歷任校長、院長之任期多為一至二年,更迭頻繁,教師則反映學校領導階層未具有學術專長,被派職者視其職位為過渡性經歷(所謂「校院長經歷 化」),缺乏教育理念與辦學經驗之情形。國防部對於各校領導管理階層之選任,仍依人事經管作業,未以所需教育專長 派職,不易建立學術及基礎教育札根的校風,校長一職僅屬軍職歷練之一環,難以貫徹辦學理念,對於發揮各校專業特
性及教育功能,有不利影響。

據國防部表示,因考量各院校教育內容具有特殊性,除大學學分課程外,尚有軍事課程及軍人特質之養成,加以多 年來軍中積極培育軍職師資,目前各基礎院校之校(院)長、 副校(院)長、教育長等幹部均由軍職人員擔任,其中國防醫 學院院長、副院長、教育長、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副院長、理工學院教育長、政戰學院教育長、空軍航技學院校長、副校長、教育長等人具有教師資格,該部未來對基礎院校校長、副校長、教育長派職將朝具有教師資格之軍職人員 方向檢討。既使如此,仍宜仿效一般大學校院學術行政主管 之任期制及連任規定,建立制度。

按國防大學所屬基礎學院及國防醫學院係以基礎教育及 學術研究為主旨,三軍官校中之陸軍官校亦自我定位為教學 型大學。國防部目前對學校管理領導幹部之派職,以具有教 授資格之軍職人員為考量重點,固屬可行,然軍事人員擔任 教育領導職務,不若文職人員得以久任,若欲建立制度,提升基礎院校教育之研究水準,仍由具有教育專長之文職人員 擔任學術副校長或副院長、教育長等幹部,較為適宜,除可 避免因軍職歷練而經常異動,影響校務之延續性發展,並另 於與一般高校交流、合作以促進學術研究的水準。此外,目前多數院校的校長編階為少將,在溝通協調上有所不足,國防部亦宜一併研究提升校長編階。 

二、軍事院校之師資素質仍有強化精進之空間,其來源宜採多元化管道,並宜增加國外深造及送訓員額,以廣儲師資。

按軍事教育條例第 13 條規定:「軍事學校教師之任用資格,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規定辦理,其中基礎教育學校文職 教師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本院於 91 年「國軍基礎院校 的問題及對策」專案調查中亦建議國軍基礎院校應增聘文職教師。對此,國防部已採取放寬軍文職教師比之政策,對於各 校院文職教師未滿編制 35%及全校師生比低於 1:15 者准予 開放進用文職教師,經實地訪查各軍事基礎院校,其文職教師比例均超過三分之一甚多。又師資中具博士學位之比例亦逐年上昇,各校助理教授以上師資所占比例亦有大幅提昇,相關作為應值得肯定。

然據訪查各基礎院校發現,各校仍存在專任師資數量普 遍不足,並有專任教師超支鐘點,耗費大量時間備課等情形,嚴重影響其從事學術研究的能量。又各院校師生咸表示,軍職教師與學生互動高,教學成效良好,然因編缺裁撤 及於軍職停年之限制,許多教學研究能力強之優秀軍職師資流失嚴重,目前因軍職博士人數不足,各院校出現師資斷層,嚴重影響教學研究成效。且近年來國防部薦送國外員額減少,師資以自行培養為主,加以教師學術研究受有限制, 以致於軍事院校的師資素質與一般大學院校產生差距,教師 研究品質難與國立大學或優秀私立大學競爭。以最具有研發 能量之國防醫學院為例,該院專任教師編制於 85 年度約有 360 名,因國軍實施精實案及精進案,逐年減少,至 99 年 11 月該院教師編制僅有 234 名,明顯低於我國其他各醫學院教師人數。其他軍事院校師資不足情形,則更為嚴重。

另培育師資管道方面,以往各軍事院校擇優秀畢業生留校擔任助教計劃培訓,並薦送國外深造,廣儲師資,所培育之人才對國家貢獻良多,然目前國外進修學位名額逐漸減少,師資多自行培養且限國內為主,加以軍校畢業生依規定 須循人事經管發展體系發展,相關人員未佔少校職缺前,難以申請進修博士學位,對於獲取自行培養之高級研究人才,亦有不利之影響。

綜上,在增聘文職教師方面,國防部或可參考美軍聘用
退休將領或外交官擔任部分師資,及中共聘請其兩院院士(中 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學院)等專家學者擔任專業師資之作法, 提昇教學及研究水準。在培育具博士師資管道方面,則不妨 以為國儲才之長遠眼光考量,增加薦送國外進修博士名額, 培養軍事人才及奠基國防力量,並宜重視各校普遍師資斷層 之現象,依據教學研究單位之特性,妥慎調整軍職教師之職 缺及退伍(休)制度,以精進師資素質。 

三、國防部允宜鼓勵各基礎軍事院校朝軍事專業化發展,並結合部 隊所需進行教學研究,建立特色,以展現其優勢。

各軍事院校均擁有悠久的歷史,並有其優良之歷史傳統 及組織文化,傳承優良之榮譽、犧牲、忠貞、負責等核心價值。軍校教育激勵學生為國奉獻的偉大情操、服從負責的文 化薰陶,及允文允武的全人教育,皆非一般大學院校所能比 擬。觀諸美國西點軍校以:「重視知識的啟迪、軍事專業與個 人的發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創造力、鼓勵學生自我管理 與成長、蘊育無私奉獻的服務態度」為其組織文化,該校與維 吉尼亞軍校均明確定位為兼具教學及研究功能之大學,足見軍事院校之定位及目標必須隨著時代潮流及客觀環境而變動,我國軍事基礎院校更應重新審視自我定位,建立學校特色、倡導創新思維,提昇專業能力實力,以支援國軍研究發展所需。

然據本院諮詢學者專家表示:國軍因未體認到研發的重 要性,普遍欠缺研究與發展的功能和成效。致國防預算分配 重硬體而輕軟體,表現於校院,亦只重硬體建設而輕忽軟體 設備及知識資產之建置。又如國防部及所屬各單位,雖曾研議設立研究機構或智庫,然皆無疾而終。數十年來,在軍事科學研究上難有理論性、創新性的優良成品出現。以上建言,應值得深思。目前各基礎院校均依據軍事教育條例及教
育訓令,以培育國軍軍官、士官為主要目標,然如何配合未 來建軍發展需要,建立軍事學科之研究體系,則尚有精進的 空間。各基礎院校宜朝向專業化,針對既有之「國防管理」、 「國防科技」、「軍陣醫學」及「軍事社會學」等學科,積極 研究發展,進一步建立「軍事學門」並融入國家教育體系,提昇軍事學術地位,並將教學研究與軍種緊密結合,提供國軍 研究發展能量及部隊實務需要,建立特色及獨特性,以展現其優勢。 

四、國防部允宜就基礎院校教育內涵深入探究軍事訓練與教學研究如何取得平衡,並給予教師適度之學術自由尊重。

按國軍基礎院校之教育使命係由軍事教育條例、國軍軍事學校教育訓令規範賦予,並應兼受大學法指導。因此,基礎院校應鼓勵教授教學研究,並受學術自由之保障。然據訪 談教師反映,各校領導幹部及教育行政人員未能區分治校與 治軍之分際,對於教師出國及參加研討會等校外學術交流之程序管制過嚴,教師對外發表論文須先送審,形成某種程度之思想箝制;又國防部對於經費補助僅限於國防軍事之研究案,且防弊重於興利,網路使用限制過嚴,影響教學及研究成效等情形,對於研究環境提出諸多改進建議,應值得國防 部參考。又,學術研究為激勵教師提升素質,增加教師本質 學能之最佳途逕,各校爭取國科會補助之研究計畫數量,與該校研究風氣及研究能力息息相關。依統計,國防醫學院獲得國科會補助之研究計畫案件數及金額最多,顯示該校學術 研究實力堅強,然94年至99年各校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案件 及補助金額,除陸軍官校及航空技術學院維持持平外,其餘 各校均大幅逐年下降,以國防醫學院為例,該院於 95 年度獲國科會補助之專題研究計畫共 112 件,金額達 1 億 2 千餘萬 元,然逐年下降,99 年度僅獲補助 60 件,金額為 7 千4 百餘
萬元。顯示各校教師所反映教學研究環境不佳、優秀師資流 失、師資斷層等情形,應屬實情。國防部允宜重視並謀求對 策,以強化各基礎院校學術之研究風氣及研究成果。

綜上,軍事基礎院校之管理方式與分科軍事訓練不同,為尊重學術自由並鼓勵教師研究發展及學術交流,國防允宜 考量放寬基礎院校之研究限制,在兼顧各校軍事訓練需求及 不涉機密事項之範圍內,尊重學術自由。並允宜考量於不影 響資訊安全之前提,放寬網路使用限制,並允應鼓勵教授發 表論文,對論文內容採取事後審查,多舉辦學術研討會及加 強與學術交流,使教授享有彈性及多元之發展空間。 

五、軍事院校之調併案未依屬性、功能實施,致效能未彰,國防部 允宜評估檢討。 軍事教育體系組織最為重要之國防大學,原為三軍大 學,專責國軍指參、戰略之深造教育。89 年 5 月配合國軍組 織變革,與國防醫學院、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合併,另國防醫學院考量醫療、衛勤及醫教係屬高度專業學 門,於 95 年 1 月 1 日再改為獨立學院。惟該項調併案之規劃及執行方面,綜據各院師生反映諸多意見,約有以下各點:
①各校合併為國防大學所屬學院後,行政流程疊床架屋,效 率不佳,教育資源未能有效利用,院際合作交流成效亦有待 加強。
②校部長官未適度尊重各院學術專業自主性,在教學 內容及預算運用上多加干預,造成教學研究、論文發表、教授績效之不利影響。
③調併案係因應國軍執行「精進案」後初 官減少,以「集中教育資源及節約教行人力」為目標,併校政策採兵科理念,為併而併,非屬功能及效能性併校,與教育理念未合。
④併校未考量實際需求,經費人事合併、員額縮 減,然實質未併,管理學院及政戰學院同在復興崗校區,但仍有二個院長,二位教育長,各自行政獨立。
⑤校區分散、
管理幅度大,校本部位於桃園八德,管理學院及政戰學院位於北投,理工學院則位於桃園大溪,教育人力分散,資源整 合不易。 對此,國防部高部長華柱表示:國防部於規劃調併案 時,考量國防大學負責指參及戰略教育等深造教育,而政戰 學院、管理學院及理工學院等軍事學院除基礎教育外,原亦兼負軍事專業訓練,考量運用各院校師資提昇深造教育水 準,故將之進行整體性之統合,然未考量該等學校之主要任 務仍為基礎大學教育,而有再行檢討必要等語。
職是,國防部允宜針對不同體系學院之調併分合效益,再進行檢討研 析,並宜就各校師生反映之意見深入研究,以發揮軍事院校 整併成效。 

六、三軍官校及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大學部部分科系招收自費生之政 策,允宜深入通盤檢討。

軍事教育條例第 15 條規定:「軍事學校得招收自費學 生…。」國防部於 89 學年起核定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管理學 院及國防醫學院招收自費生,自 98 學年度起則全面開放各校 正期班招收自費生。據訪查各校師生表示,除國防醫學院醫 科自費生因不受服役年限之限制,入學分數高於軍費生外,其他各軍事院校自費生入學門檻均較軍費生為低,其學習意 願高,目標多為如願遞補因退學或淘汰之軍費生缺額。

經查,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管理學院及國防醫學院招收 自費生之政策,有助於充分運用軍事教育資源,並促進軍校生來源的多元化,對國家社會有正面之助益,應值得肯定。且據訪查該等專業基礎院校,亦反映自 86 年度起招收自費生成效良好,各校教育容量尚有成長空間,招收比例宜再提高(目前自費生招收名額上限為年度總招生數之 20%),而除自費生外,國防醫學院並建請爭取衛生署及退輔會公費生招
生人數。因此,各校宜確立教育目標,提升教學研究之競爭 力,並發揮小班制教學輔導制度之優勢,吸引更多學子就 讀,以達為國培育人才之政策目的。

然三軍官校及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大學部部分科系之教育目標,在培育具有軍人武德之國軍領導軍官為使命,具有傳 統及尊嚴之獨特性,畢業生以指揮職及幕僚職交互歷練,未 來發展係以經管為基礎,大學所學非其未來派職之必要參 考。因此該等學校科系之教學內容亦與一般大專院校之專業 學系不同,應與培育專業軍官之軍事院校分別以觀。而該等 軍事院校自費生與公費生之權利義務不同,是否會影響到公 費生的訓練,亦不無疑問。且其專業科目學分數明顯不如一 般大學院校,如自費生未能轉為軍費生,對渠等未來發展更 確有不利之影響。對此,高部長亦表示,三軍官校是否設自 費生確有其爭議性,三軍官校收招自費生之政策,經過二年的實施,有重行檢討的空間。是故,國防部對現行全面招收 自費生之政策,允宜深入通盤檢討。 

七、國防部允應強化軍校思想、政治及專業倫理教育,建立軍人新 思維。

按軍事院校除培養優秀軍事幹部及軍事研究人才,同時 負有加強軍中思想及精神教育、培養軍中武德,及建立國軍 幹部對國家基本政策正確認識之責任。美國知名政治學家杭 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主張:現代化軍隊是一種具備軍事 專業主義素養的軍隊,專業軍官應具備有軍事專業的技術與 知能、責任感(包括忠誠、服務、負責等)以及團隊意識(包括團隊精神、認同感、榮譽感、誠實和軍人氣節等)。又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洪陸訓教授指出:「面對戰爭型態改變與軍隊新 任務增加,軍事教育領導者應具備多元思維(多元用人、多元 意見),講求多元創新而不拘泥於一致性;容納批評而不堅持
專斷的威權式統御;文人領導者不以個人或政黨的忠誠度做 為晋用的指標,以避免軍人被政治化;軍人領導者則應能堅 持專業立場與敢於建言。這些現代化專業軍人的思維與特 質,端視軍事教育的改革與落實。」亦即,思想、政治及專業 倫理教育為培養軍隊精神戰力的主要方法,精神戰力則是作 戰致勝的根本,然軍人精神教育非意識形態教育,其內涵亦 非一昧強調所謂「忠貞」「服從」,而須建立由外而內化之「軍 人武德」,將軍人所需具備之思想及倫理規範,內化為共同一 致之價值標準,達到效法先賢、變化氣質、追求進步之目的。

然據訪談各校師生及諮詢專家學者,有認為國軍院校雖 以「誠」為共同校訓之一,但思想及專業倫理教育仍有欠落實,加以學校領導幹部過於強調軍中威權及貫徹命令之統御
絶 文化,以部隊習性治校,強調「 對服從」而忽略明辨是非、抉擇胆識的培養,及缺乏鼓勵學生對於不道德或政治性取向 命令等是否應服從的充份討論,形成主官不容許下屬批評與 質疑;部屬不敢據理(法)力爭,傾向揣摩上意。影響所及,未能確立崇法務實軍風。對此,國防部於 97 年就如何強化 「軍人武德」訂有教育實施計畫,施教內涵包括憲法、哲學修 養、軍法紀教育、忠貞氣節等,相關作為值得肯定。然教育 為百年大計,各軍事學校除須審視通識及政治教育等課程,強化軍中思想及精神教育,並應從組織文化及經驗傳承等根本層面,落實軍人武德,建立新思維,以因應社會需要及建軍需求。 

八、部分軍事基礎院校體系複雜,影響學校發展目標及教學成效,國防部允宜妥為研議。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係依軍事教育條例及軍事學校教育 訓令所定內涵規劃建置,然各軍事學校因有其歷史傳承,且肩負進修教育及軍事訓練使命,故體系大相逕庭。例如國防大學涵蓋國軍戰略、軍種指參教育,又包涵國防科 技、管理、軍事社會科學之基礎教育及碩、博士深造教 育,教育範圍廣泛。海軍官校包涵高教體系的大學教育與 技職體系的專科教育。空軍官校同時兼具航空教學、部隊 訓練及防衛作戰任務。而航空技術學院則同時辦理大學及 專科基礎教育、兵科教育、推廣教育、回流教育,又該院 雖自我定位為技職專校,卻於 99 年度併同高教體系接受教 育評鑑。此種同一學校兼負多個教育體系任務之情形,雖有助於部隊進修訓練及戰備任務之達成,然就教育立場,不利於教育目標及定位,易混淆教育宗旨及發展目標,在 生活管理及教學上亦造成困難。

另士官基礎教育及兵科教育方面,陸軍由陸軍士校轉型 之陸軍專科學校專責,進修教育由各兵科學校施訓;而空軍 航技學院除負責軍官二技班、士官二專班之基礎教育,尚須進行軍士官分科、進修教育;而海軍士官原由海軍技術學校之前身「海軍士官學校」訓練,然因師資等因素,現由海軍官校士官二專班施訓,學制不一。兵科學校方面,空軍整併機 械及通信電子學校為航空技術學院,海軍整併航海、輪機、 兵器、通信電子 4 校為海軍技術學校,技職輔訓班次均在該 校施訓,陸軍則有步兵、飛彈砲兵、裝甲兵、化學兵、工兵、通信電子資訊等兵科學校負責分科教育、進修教育及專長訓練。然據師生反映,各士官班隊及兵科學校學生素質落 差大,教官各階層皆授課之情形極為普遍,加以組織架構複 雜,部分單位功能重複,且受限於學員人數、專長及派職等因素,常造成各班學員人數過低之情形。

按國軍軍事教育訓令明定軍官之養成應「以完整之大學課 程,融合全人教育之學程為內涵」,士官之養成應「以完整之 專科課程,兼具軍民兩種專長之技職教育為內涵,輔導獲取
證照,精練專業技術能力」,各兵科學校則應以精進各軍種本 職專業技能為目標。訪談各校教師,對於國防大學兼具多項 教育體系及任務,提出諸多改進意見。另在空軍航技學院部 分,亦有教師認為該校與空軍官校科系重疊,建議基礎教育 可與空軍官校合併,以收整合教育資源之效,凡此建議,均 有參考之價值。為因應未來實施募兵制,各基礎院校及兵科 學校所負擔之訓量勢必加重,國防部宜就各軍事院校之體系 定位,利用精粹案實施時機妥為研議。 

九、軍事教育「為用而訓、全職進修」之構想良善,然就軍事基礎院校之碩、博士教育部分,宜適度檢討放寬,以兼顧軍人生涯規劃並充分利用軍事教育資源。

國防部為落實軍事教育「為用而訓,計畫培育」之政策宗 旨,每年依據部隊、醫院、廠庫等單位編制及缺額,考量服役年限、中途提前退伍等因素,律訂軍費生招生員額,軍士 官養成與任用緊密結合,值得肯定。然各基礎院校博、碩士 班之軍職報考人員亦須受職類、專長及經歷之限制,錄取人 員須預劃派職。以 99 年班為例,軍費博、碩士研究生畢業學 員計 277 員,均經各軍司令部及管監單位,參據預劃派職,因而造成報考人數過低及各系所招生人數不足之情形。如國 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研究所僅允許政戰學院或陸軍官校政治 系畢業生始得報考,致該所博士班每年報考人數未超過 10 人,甚至只有 4 至5 人(計畫招收人數為 4-5 名),難以招收 優質人才,且因國防大學部分系所核定之招生名額過少,面臨強制併所併系或遭裁撤之情形,對於軍事教育資源之利 用,有不利之影響。反觀在志願役幹部終生學習政策上,公費補助軍、士官在一般大學院校攻讀研究所及在職進修,所取得之學歷亦列入人事經管考量,對於軍人學習第二專長及進行生涯規劃有正面之助益。又同為國軍深造教育之戰略、
指參班次則採取「普訓嚴考、績序派職」之原則。由此觀之, 國防部就軍事深造教育之碩、博士教育方面,似宜放寬目前 「落實全時進修,貫徹為用而訓」之政策,兼顧軍人生涯規劃 及充分利用軍事教育資源,適度檢討調整。 

十、為提升軍事院校教育水準,國防部允宜妥善規劃,設置軍事教 育基金。

按軍事教育條例第 21 條之 1 規定:「國防部為因應軍事 教育發展趨勢,推廣終身學習,提升教育品質及科技研發能 力,得設置基金。…」其立法理由表示,軍事教育基金之財源 可由國防預算補助、教育部教科文預算補助、捐贈收入、推 廣教育收入及正規教育招收自費生收入支應。國防部雖表 示,該部前於 93 年間針對成立「軍事教育基金」,邀集相關 單位進行研討,然因作業繁浩,且有違行政院「基金簡併政 策」,故予作罷,又目前軍事校院現有自籌財源,比例過低, 設置軍事教育基金有實質困難等語。雖屬實情,然據各基礎 院校一致反映,因現行制度下未能成立軍事教育基金,致其 經費來源及教學研究均受限制,對於招收自費生之政策亦乏 誘因。又據國防醫學院表示,該院經多年努力,將受委託研 究計畫經費納入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醫療事業)乙案呈 報行政院,但未獲核准,該院再經評估,於 96 年 8 月提送國 防部「軍事校院校務基金」由國防醫學院先行試辦之研究報 告,然因牽涉層面甚廣,未獲指裁示分辦而延宕至今。

綜上,「軍事教育基金」之設置構想固然應包含所有軍事 院校,然為解決目前軍事基礎院校預算不足及發展受限之問 題,由主客觀條件成熟之國防醫學院先行成立試辦校務基 金,再逐次擴充至各基礎院校,亦不失為可行方案之一。且 為配合國家知識經濟發展目標,鼓勵學術研究與產業結合, 國防部宜妥善規劃設置軍事教育基金之可行性。

十一、國防部允應注重人才培育方面之投資,積極爭取預算及補助 經費。

按提昇人力素質為國軍推動兵力精簡及強化作戰能力 之基礎,而軍事教育資源多寡及教學設備良莠,則直接關係人力培育之成效。據本院訪談各軍事院校教師,咸認為軍校未來發展上所遭遇之困難,主要在於國防部持續推動人事精簡及資源不足二項問題。在投入資源方面,近年教 育部已無補助任何經費予軍事院校,各校預算來源主要由 國防預算編列,然因政府財政緊絀,國防預算緊縮,國防 部對於軍事教育預算雖仍維持一定比例,但顯不足。本調查研究實地訪視發現,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之研究能量充沛,然硬體及實驗室嚴重老舊,教師及學生甚至須藉由校 際聯盟利用他校設備;又國防醫學院學術研究實力堅強,雖能獲得國科會及國衛院等單位補助相關研究經費,但無法獲取教育部對各校卓越計畫及五年五百億之挹注,致整體預算經費不若其他同等院校。加以現行制度未能成立校 務作業基金,招生政策亦限制各院校學生員額,校園及設備閒置,無法發揮教學容量,連帶亦使各校資源更形見絀。

據高部長表示:國軍因武器裝備更新,相關經費須投 注於軍事訓練,致壓縮軍事教育預算空間,未來應爭取軍事預算之編列,以利整體規劃等語。其所採之方向及作法 俱屬可行。又該部對於軍事教育預算方面,近三年度(97 至99年度)分別為12億2,318萬9千元、14億1,463萬元、 13億2,539萬8千元,仍維持一定比例,亦值得肯定。然爭 取整體國防預算仍受限於國家財政及各項主客觀因素,而 軍事教育資源相較國立大學院校為少,又不能設立校務基金,若未有擴充教育經費來源與規模,則勢必嚴重影響軍事教育成效,且依軍事教育條例第 2 條規定:「軍事教育為
國家整體教育之一環,以國防部為主管機關,並依相關教 育法律之規定,兼受教育部之指導。」國軍基礎院校在高教 及技職體系中為國培養許多文武兼備、術德兼修之人才,理應與一般大學院校共享整體教育資源。故國防部除應研 究前述設立軍事教育基金、增加自費生招生名額、辦理推 廣教育等作為外,亦宜向教育部爭取教科文補助經費,並寬列各軍事院校之預算,以有效改善各軍事院校現有軟硬體設備,提升其教學成效,增進培育人才及研究發展能力。 


十二、少子化趨勢未來勢必衝擊軍校招生來源,國防部允宜及早研擬策略因應。 目前國內少子化問題越趨嚴重,根據內政部戶政司 82 年至 95 年(各校招生班隊往後可報考年齡)統計,國內出 生人數已由32萬5千餘人,減少至20萬4千餘人,人口約降低 37%。預見未來勢必衝擊軍校招生來源。目前空軍官 校招收飛行生即面臨生員嚴重不足之問題,據教師反映, 該校因需通過空勤體格篩選(裸視需 0.8 以上),目前得報考空軍官校之高中畢業生來源有限,而該校近年招生員額 增加為240名,致學生素質落差大,呈L型分布,增加教學 困難。又各軍事學校教師亦反映,近年來入學學生主動 性、專注力及求學精神皆不如以往,學生對外在壓力之承 受度普遍不足,凡此皆為軍事院校發展上不利因素。為吸收優秀人才投入軍旅方面,國防部除須精進現有軍官養成 制度,加強軍事院校在學術上的競爭力外,允宜提供學生薦送出國機會,並考量其個人生涯規劃,作為招生之誘因,面對少子化趨勢衝擊招生來源,及早研擬策略因應。

本文出處:
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5%87%BA%E7%89%88%E5%93%81/100/100000017%E5%9C%8B%E8%BB%8D%E8%BB%8D%E4%BA%8B%E6%95%99%E8%82%B2%E9%AB%94%E7%B3%BB%E4%B9%8B%E6%AA%A2%E8%A8%8E%E8%88%87%E7%B8%BE%E6%95%88%E8%A9%95%E4%BC%B0%E5%B0%88%E6%A1%88%E8%AA%BF%E6%9F%A5%E7%A0%94%E7%A9%B6%E5%A0%B1%E5%91%8A.pdf

延伸閱讀: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1/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2/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3/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4/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5/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6/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7/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8/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9/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10/11) 
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11/11)

 

如何落實「國軍軍事教育改革」公聽會紀錄 (上)
如何落實「國軍軍事教育改革」公聽會紀錄 (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