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昇華 臉書
于昇華
預備班11期,陸官校42期,步兵雜學科。足跡踏遍本外島大部分地區,三個月兩次500公里,摸熟北部山區,主管師對抗兩次,所有中南部的大溪全下去穿插砂石車進出道,方便用兵。70年金馬自衛隊回台閱兵少校總教官【前後,都是上校級擔任】。編寫解嚴後海岸巡防班哨手冊,成全國範本。上過外傘頂洲。中壢事件時,中壢師戰情官、第一次抗議時,台北衛戊師中興橋守備營長。澎湖漢光一號演習,正規登陸及空降地武德守備指揮官。30年前的馬祖,澎湖,台灣地形瞭若指掌。有在駐地留下工程奇事。北竿的軍魂發電廠進出道、中壢雙連坡重慶八號大炮掩體、金門二士校改建戰鬥營洗滌工程、澎湖山水高地參觀台。
寫作經史:幾乎,寫作的作品,總是以多面向,大視野的俯視開場,又用同時報導方式呈現,使讀者既錯身在兩個甚至多種動機迥異,撲朔迷離的事件裏,又浸淫於詭譎懸疑,緊張刺激的小說情節中,背景更是都以發生在台灣和所有外島的軍旅,以及當今和歷史的真人真事貫穿,讓讀者有著似曾相識的臨場感以及不可思議的真實感!烴爆的連串事件導火線,直接引燃了故事的烈焰。每個故事高潮迭起的熱力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讀者再也「無法享受」看結尾就知事件的快閃感!如果讀者照著書上所述,上網查看,更會驚訝很多資料的正確性。恍惚間不禁要問,真有這回事嗎?!從無意中因為(疑青峰命案【抱歉不能直書】)奇異,又正逢農曆年,於是趁機振筆疾書,寫下了【誰殺了上校】一書。蒙書華書局約稿,三個月完成了四十萬字的【戰計畫~~攻略澎湖】一書,開創了台灣軍事預言書的先河。在香港和北美多種文字出版,也隱隱然成了研究台灣戰爭的軍事工具書。之後戲作【軍中求生手冊】更獲年青朋友喜愛,當成軍中摸魚的教科書。事隔十年,同時出印了【殺戮戰場台北101(誰殺了上校第二集)】,【野戰之狼成吉思汗】,【活棺人(穿越小說)】,再印【台灣阿甘(書局要的名字)】,【奔襲台灣救國軍】編成【玄機圖】(誰殺了上校第三集,310000字)未付印。承網路 曾彥霖 朋友幫忙,在臉書開了[于昇華軍史讀書會~奔襲台灣救國軍],變成寫作貼文之處。常敍軍旅心得和軍事未來發展淺見。承蒙網友不棄,貼出的像樣作品都有幾千的讀者涉獵,上萬的也不在少數。
很有意思的事。
很早我就發現
我們的鏍絲不但鬆了,銹了,而且,都是胡插亂兌!
照理,研究大軍作戰或軍團作戰,一定離開不了實際軍團。結果,沒人來瞭解軍團編裝實務問題。
號稱陸軍總部的電腦小組,集合全國的資訊系碩博士百多人,卻在空轉,不知要做什麼。
我撿到一位清大的資訊博士,要編出我的理念,他告訴我,別再找資訊系的
因為資訊系的越高,越鑽進資訊發展,反而少了應用。
反之,找理工科的碩博士,反而因為他們要解決問題 會寫出完全符合要求的程式。
還真的。
想想看,那種為開發電腦兵棋,我獨自想出需求,進而落實去尋找需要的書籍,再指導所有近100十位的開發者
從基本的班到師級
還有各參的綠皮書
這些都是基本資料。
解釋攻防,遭追退在兵棋上表達的原理。
用裁判勤務來貫穿一切。
我想傳承,沒人願學,畢竟,從78到81年,軍方才慢慢學會打字。
那段曰子非常充實,晚上,就是電腦開課時間。
我也不知怎麼將軍事改成電腦,那電腦者更不知軍事要表達什麼,和怎表達。堅信者理念。
完成了。
沒有經費,到處借和自費。
總部的電腦小組不在作戰署,在計晝署。
計署太多中正理工的,重點怎可能放在他們幾乎沒參演過的步砲裝營測驗上。
從74年起
每次師對抗,就是演習師撥大卡車,戴一部我們沒法靠近的迷你電腦和發電機
配著fm200多波道,在師指揮所擺。
我從不知他有何用
兩次對抗參謀長也問我他們幹啥用。都不知
就當師對抗最常看到的所謂新軍品實驗看了。
一位教了我怎麼化繁為簡
一位後來是中將戰略家傅應川中將。
我去看了一次,中校兵工帶頭,一群小少尉,直拿著我們的作戰計畫往裏輸送
並且影印和掃瞄我們的作戰圖。
有用嗎?問了,連火協圖都沒掃,能打仗嗎?
算了。
上文承蒙 于昇華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民國65年3月底:257師步一營上尉連長于昇華,遇到了「湖口一輛戰車叛變事件」始末
留言列表